四级办公室恋情十杀夫:探知世博园内的“清凉”奥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43:17
探知世博园内的“清凉”奥秘 20100804经济日报   世博园区远大馆内通过放映环保宣传短片,让人们认识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参与。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高温烈日、热浪扑面……世博会开幕三个月,上海已经进入了炎热的夏季。而世博园内有很多地方都能让参观者感觉到凉爽惬意,制冷措施全都做到了环保,将减少碳排放量体现在了方方面面———

 

用火制冷“造”清凉

 

  1000℃的火焰,烧出的却是7℃的冷冻水,你能相信吗?而这样的奇迹就在上海世博园上演着。在浦西园区远大馆内,工作人员展示了它的工作原理,通过一个观火口,记者看到了燃烧天然气产生的熊熊大火,从燃烧设备引出来的铜管上却布满了水珠,用手摸上去是冰凉舒爽的冷水。其实,世博园里200多个场馆的中央空调都是采用了这样的技术,即用天然气为能量直接制冷。传统意义上的电空调,必须由热能到机械能、由机械能到电能、再由电能回到机械能,最后才能到冷能,这五次能量转换过程都将排出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而世博园区内的非电空调将在世博会期间减排二氧化碳7.3万吨,相当于400万棵树半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上海世博园区的所有空调都采用了非电技术,体现了“低碳世博”的要求。

  据上海世博局技术办公室副主任唐士芳介绍,世博园区内部分建筑采用江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这些建筑引入黄浦江的江水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使夏季室外30多摄氏度的热气,经过黄浦江水稍作冷却后再通过空调进入室内,不仅营造了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还可以使制冷效率提高7%左右。 

  世博轴的空调系统完全采用江水源热泵结合地源热泵的复合系统,实现空调冷热源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其中江水源热泵承担三分之二负荷,地源热泵承担三分之一负荷。

  世博文化中心则以江水源热泵系统加冰蓄冷空调系统作为空调冷源;到了冬季,再采用燃气锅炉补充江水源热泵系统的制热模式。与常规制冷空调相比,文化中心江水源系统在夏季能节电20.25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煤82吨。据估计,文化中心全年运行的节煤量总计约22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52吨。 

  来到浦西园区,那里的南市电厂经改造后,能为周边15万平方米的场馆提供江水源热泵的冷源。唐士芳表示,世博园内总共有60万平方米建筑的冷源来自江水,“这样的应用规模是空前的”。

 

节能环保“生”清凉

 

  世博园中每个场馆都有空调,但是在凝聚了全世界最先进科技的世博会上,利用空调制冷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些场馆利用科技诠释了“清凉”的内涵。

  走进日本馆,脚下不时有凉风送出,让游客感觉清爽惬意。环顾四周,记者却没有找到通风口。还是日本馆的工作人员为记者解开了疑惑:“我们的建筑是会像生命体一样进行呼吸的,循环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的力量。”

  在日本馆24米高的弧形穹顶上错落分布着三个凹陷的孔洞和三根凸起的圆柱,这就是让日本馆可以“自主呼吸”的秘诀。6根循环呼吸柱从穹顶向下,贯穿整个日本馆内部,直达底层的冷却塔,不仅起着支撑整个建筑物的作用,还通过充分利用光、水、风等自然能源承担着环保功能。循环呼吸柱的凸起部分可以有效地形成上升气流,冷却外部空气送入馆内,可以降低馆内温度,还可以有效解决展示厅的排风换气问题。“其实整个展馆如同人体,人喝水后体温会降低,被阳光照射后会变暖。展馆也是一样,它吸收了雨水后,内部的温度就会降低,阳光照射进来,可以通过循环系统和太阳能系统供电,所以场馆就像人体那样能自己调节温度。”日本馆馆长江源规由说。

  行走在浦西园区,游客如果想寻找一个清凉的避暑地,那么马德里案例馆一定会是不错的选择。

  与普通砖瓦结构不同,马德里馆的建筑外部采用了竹子。在马德里,“竹屋”是一幢社会住宅建筑,是可持续建筑的真实典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竹子外墙和走廊的作用是有效地控制室温。而在展馆外,一个被称为“空气树”的大家伙则是马德里的又一重要建筑,它表面蒙着黑色的幕布,能够按照光照的方向进行角度调节,夏天的时候,在这些幕布的表面撒上一些水,通过水的蒸发,就能够带走一定的热量。头顶上几架旋转的橙色小风车能搜集风能发电;顶端的巨大吊扇,依靠太阳能板提供的电力,叶片缓缓转动,让空气加快流动带走热量。

 

互动项目“送”清凉

 

  世博园是个文化荟萃的大舞台,各个展馆通过布展所传达的文化也能给游客“送”来清凉。

  在炎炎夏日,丹麦馆顶部的“蹦蹦乐”喷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乘凉。“蹦蹦乐”并不算大,直径也就是三四米的样子。据丹麦馆的现场工作人员说,这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喷水池,喷水是根据控制喷泉的微电脑程序来进行的,因为电脑程序是随机的,让很多游客认为是蹦的力量越大水花就会越高,于是,游客都喜欢到这里感受清凉。“这也算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吧。”丹麦馆的工作人员笑着说。

  在夏日能玩一玩冰,必定让人感觉清凉舒适,奥地利馆就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扔雪球”的机会。可供游客“扔雪球”的“冰山”宽约20米,是一个由平整冰面组成的大斜坡,不时会有工作人员提来整桶的冰块和塑料小球让游客一试身手。记者看到,冰块或者小球在落到斜坡上后,斜坡冰面上便会“泛起”一片雪花。“其实上面并没有雪。”现场工作人员解释说,在整座“冰山”的两边设置了4台红外线探测仪,屋顶上设置了多台激光投影仪,均与电脑相连。每当游客的“雪球”落在冰面上,相应的红外线感应就会被电脑接收到,然后便通过投影仪将雪花的图像打在冰面上,于是就有了这样美丽的效果。   

     文/本报记者 牛 瑾 吴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