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live从哪里开始看:第六节 教育不成功的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11:39
教育不刑之由

  【原文】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意译】现在的教师,读而不钻研、领悟,自己也不明白,只会照本宣科;不会深入浅出的教学,却故意找些难题来为难学生;追求进度,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对教学不能全心全意,教育学生又不能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违背了规律,对学生的要求不近情理。如此,使得学生厌恶学习且憎恶师长,只觉学习很苦,而得不到学习的快乐与益处。学生虽然勉强完成了学业,很快就把学到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教育不能成功,原因就在这里呀!

  【今读】

  《学记》中说的“今”,自然是当时,但我们现在看起来竟这样的眼熟。古人的智慧穿越时空,直逼当今,令我们震撼,也令我们汗颜。文中指出的问题,过去存在,现在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教学之误也有顽强的生命力,赶之不走,挥之不去,让人着实烦恼与无奈。“呻其占毕”(照本宣科)、“多其讯”(满堂灌)、“言及于数”(赶进度)、“施之也悖”、“求之也佛(拂)”是现象,不顾其安、不由其诚、不尽其材是原因,“隐其学”、“疾其师”、“苦其难”、“不知其益”、“去之必速”是结果。

  教学中的急于求成,不顾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满堂灌,满天灌,整年灌,正是当前教学的顽症。给学生布置作业,有的教师事先并未认真地做一遍,胡乱拿出一份试卷,塞给学生。有的题目,在评讲时,教师才发现错了。老师累,学生苦。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我们开几个小时会,就如坐针毡,昏昏欲睡。学生们天天坐,年年坐,个中滋味,实难为外人道也。学生们本在经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可现实中的他们……可怜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学生的兴趣,珍视学生的好奇心,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允许学生的反复,容忍学生的暂时落后。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同学生肩并肩,手挽手,去克服学生成长中的困难,教师也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中实现价值。

  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教学的根本规律是因材施教。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恰当的方法。因人、因时进行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应带着研究的气息去工作,提高教育的科学水平。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就会多一点智慧,少一点盲目。

  教育的误区,几千年如一日,是教育的悲哀。我们应当努力去突破它,用我们艰苦而充满智慧的劳动去突破它、改变它。

  教师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常是一本难念的经。说一句刻薄的话,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当教师的实在是太悲哀了。因为它既带来了家庭不幸,也证明了自己教育专业水平欠缺。优秀教师,应当是家庭教育的专家。我们应当认真地研究家庭教育的规律,运用到学校教育,运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误区有多种表现,同学校教育的误区,两山对峙,两水并流,相失益彰:过高的要求,过多的灌输,过分的漠视,过多的盲目……

  这里且说家庭教育的现状:年轻夫妻,有了孩子,喜上眉梢,幸福难抑。怕他热着,怕他冻着;怕他饿着,怕他吃着;怕他哭着不睡,也怕他只睡不哭。不知如何是好!待孩子稍大,怕他走路跌倒,又怕他不会走路,仍不知如何是好!待孩子牙牙学舌,叫爸、叫妈、叫爷、叫奶,全家人莫不兴奋难奈;骂爸、骂妈、骂爷、骂奶,一并笑纳,甚至用得意的神色夸耀,还不知如何是好!如果能背几句古诗,唱几声流行歌曲,那怕是“你是我的情人”,全家人自以为得了天才,真不知如何是不好!对孩子不恰当的呵护从此开始,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也从此诞生。

  孩子入幼儿园,家长不辞辛苦,接来送去,其乐融融。要啥给啥,不论贵贱,孩子要星星,恨不得把月亮也摘下来。让孩子学唱歌,学跳舞,学弹琴,学打球——能学的学,不能学的也学,想使孩子成为全能。真不知让孩子如何才好。孩子上小学,进初中,入高中,与孩子的接触,愈来愈少,对孩子的内心了解得也来愈来愈少,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似乎只成了金钱与分数、名次的交换,家长给钱,孩子拿回高分和好的名次。结果好像总难如人意,名次不靠前,分数不满意,孩子愈来愈不听话。遇到工作上不如意,看着孩子不争气,怒从胆边生,训斥甚至打骂,甚或成为习惯性动作。家长看孩子不顺眼、不了解、不理解,孩子对家长感到委屈、不解、无奈和反抗,父母与孩子隔膜形成,所谓代沟。

  功课未学好,未考上大学或未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工作无把握。家长四处奔走,求亲告友,拉着面子,损着尊严,为的是给孩子找一个岗位。现实是到处人满为患,找工作,难难难,难于上青天。孩子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东磨西缠,好歹有了工作,又要恋爱结婚。孩子又无积蓄,婚事又不肯屈居人后,做老子的只能倾其所有,把孩子的事情办得风光无限。

  孩子娶妻生子,又是一个小家庭,与父母的关系渐淡,甚或形同路人。孩子又重复父母的过去,重复着宠物、出气筒、包袱、陌生人的轨迹。

  怪孩子,还是怪我们自己?能不能走出这样的劣性循环?靠什么走出这个循环的怪圈?

  现在的师生关系日渐淡漠——尖子生以为是自身聪明,教师的教学成绩是沾了他的光,自然不会感激老师;后进生,教师漠视、无视,自然也不会感激教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耕耘,怎么收获?师生关系的滑坡,原因可能在此。

  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是做教师应该充分注意的。成为学生的精神偶像,成为学生的终生导师,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方向。

  教育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家长服务。面对家长的困惑,学校应当做些什么?我们教师又能做些什么?面对孩子的困惑,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又应当做点什么?

  是到该引起我们深切关注、思考并努力予以解决的时候了。

  【链接】

  不尽才,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张载)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硬塞的教师,不过是锤打冰冷的铁。(贺拉斯曼)

  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史记》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荀子》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胜义之术胜矣。《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