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蚂蚁怎么根除:新疆大头鱼 百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09:21
新疆大头鱼
百科名片
新疆大头鱼又称“大头鱼”、“虎鱼”、“扁吻鱼”、“南疆大头鱼”等,属于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扁吻鱼属。英文名:Bigheadschizothracin。它是中国的特产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 起源于3亿年前,有着古鱼类活化石之称,仅一属一种,目前,在世界上的分布,仅存于塔里木水系,已在原最大产地博斯腾湖绝迹,它在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中,属一级保护动物,与陆上大熊猫同属一个级别。
编辑本段名称
拉文种名:
Aspiorhynchus laticeps
又名:“大头鱼”、“虎鱼”、“南疆大头鱼”、“新疆鳇鱼”,学名新疆扁吻鱼。它是中国的特产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
编辑本段简介
起源于  新疆大头鱼
3亿年前,有着古鱼类活化石之称,仅一属一种。1988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在世界上的分布,仅存于塔里木水系,是塔里木河水系中特有的土著鱼类,已在原最大产地博斯腾湖绝迹,它在我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中,属一级保护动物,与陆上大熊猫同属一个级别。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塔里木河流域新疆大头鱼年产量超过300吨以上。后来由于人为捕捞和沿河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这种鱼类在塔里木河流域逐渐消失,只在新疆拜城县境内的部分河流内有少量残体存在。1988年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是新疆150多种现存鱼类中惟一达到此等级别的珍贵鱼类,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编辑本段分类
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扁吻鱼属。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新疆大头鱼体长而侧扁、腹圆头大、吻部扁平、口宽大而斜裂,下颌略长于上颌,口角处有短须一对,口内有3行细柱状且尖端有钩的下咽齿。腹背部鳞片细小,体侧鳞则较大,肛门及臀鳍基两侧各有一行特大臀鳍,臀鳞发达。新疆大头鱼个体较大,体长多达90厘米,重14公斤以上。  新疆大头鱼特征
体长一般约为80—94厘米,体重12—14千克,体重最大的可达50—60千克。身体肥大,呈长梭形,稍微侧扁。头部所占身体的比例较大,吻部扁平,呈楔形。口宽大,口裂呈斜状,下颌略微突出于上颌之前,前端较厚,其边缘没有角质。口角处有短须一对,口内有3行细柱状且尖端有钩的下咽齿。腹背部鳞片细小,体侧鳞则较大,肛门及臀鳍基两侧各有一行特大臀鳍,臀鳞发达。眼睛为椭圆形,位于头的侧上方,靠近于吻的端部。身体表面有细细的鳞片,但胸部裸露 无鳞,腹部的鳞片则埋藏于皮的下面,臀部的鳞片行列的前端接近或到达腹鳍的基部。背鳍有很强的硬刺,其后侧具有细细的锯齿,鳍的起点到吻端的距离大于到尾鳍基部的距离。腹鳍的起点位于背鳍起点的下方或稍后方。尾鳍呈分叉形。体背的颜色为青灰色,腹部为银白色,每个鳍均呈浅橙红色,体表有很多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 新疆大头鱼的下咽骨狭长,下咽齿呈柱状,顶端尖而稍微弯曲。鳃耙短而稀疏。肠管较短,仅为体长的1.2倍。体内的鳔有2个室,前室膨大,后室长度约为前室的1.6倍。
编辑本段生活环境及生长繁殖
属底栖型鱼类,常活动于河道缓流和湖泊静水水体中,习性凶猛,以鱼为食。
产卵期较短,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中旬。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水系的开都河、阿克苏河  开都河
、车尔臣河和叶尔羌河之中。曾经盛产于罗布泊、博斯腾湖和孔雀河等塔河水系中。新疆大头鱼的分布区仅限新疆南部喀什、莎车、阿瓦提、焉耆、乌拉斯台、若羌、克孜河和博斯腾湖等地的塔里木河水系。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受到很大破坏,数量十分稀少,现在仅残存于阿克苏河下游的艾西曼湖群、车尔臣河的喀依拉克湖和渭干河水的拜城县孜尔水库等地。
保护级别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它是中国的特产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有着极高的  新疆大头鱼群集
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因其体型巨大、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而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渔业的主要对象,最高时年产量曾达240吨。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疆大头鱼已几近消失,濒临灭绝的边缘。有关部门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新疆大头鱼的科学研究和人工繁殖工作。同时,加大了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了人们对这一珍贵野生动物资源的自觉保护意识。
扁吻鱼为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特有鱼类,仅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海拔800-1200米之间。
扁吻鱼原为产区捕捞对象之一,有一定数量。自20世纪70年代始,数量剧减,至今存活量极少,已成为濒危物种。濒危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制约,成熟龄大、繁殖力低、行动不敏捷而掠食不力,以及对生活和产卵环境要求高等,造成本种的种群数量少、分布狭窄。近年来的水利建设隔绝了本种的产卵洄游通道,影响群体数量的补充。此外,由于保护不力,捕捞过度、引进外来物种、农业用水使水位降低和水量减少等,直接破坏资源的补充。
编辑本段减少原因
新疆大头鱼是中国特产动物,也曾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它的个体大,其肉嫩如豆腐,其汤鲜如牛奶,鱼头比例也大,丰腴可口,富有脂肪,是新疆南部一带民间的传统滋补品。据说古时候生活在该地的居民并不以五谷杂粮,而仅以新疆大头鱼等鱼类为食,被称为“吃鱼民族”。195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阿克苏上游地区建立了捕鱼队,1958—1965年,捕捞的新疆大头鱼的产量达140—260吨  捕杀
,占博斯腾湖年产鱼量的20%;1966—1971年,年产量下降到30吨,占产鱼量的10—15%;1972—1973年则仅分别占2—5%;1974年以后,产量逐渐减少,直到绝产;到了1987年,连1条都难以发现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新疆大头鱼的生境、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点缺乏系统、完整的研究,很多方面甚至一无所知,所以只顾盲目捕捞,无法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这一宝贵资源濒临绝灭。虽然现在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严格保护残存的野生资源,并积极进行有关研究工作,但新疆大头鱼对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成熟晚,需要7年左右的成长期,繁殖率也低,在种群数量过低的情况下,一时难以恢复。
使新疆大头鱼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塔里木水域上、中、下游及各支流水利设施的不断建设,众多的河闸、大坝、水库、扬水站等隔绝了其溯河产卵的回游通道,致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繁殖活动。
此外,还有由于人们的无知所造成的后果。1965年以前,新疆大头鱼生活的水域群落组成较为单调,仅有塔里木裂腹鱼、条鳅鱼等少数种类,而新疆大头鱼是其中较大的一种,处于该水域食物链的顶极位置,很少竞争对手。1968—1970年,由于进行了大规模的所谓“北鱼南调”行动,使该地鱼类的群落组成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达到30多种,并且带入了凶猛的食肉鱼类赤鲈,种间斗争日趋激烈,使新疆大头鱼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编辑本段保护
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局、渔政管理总站与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联合进行了新疆大头鱼生物学研究和人工繁殖实验课题,并通过采取一系列人工繁殖技术和措施,利用池塘驯化养殖的新疆大头鱼采取人工催产、人工模拟自然环境促进性腺成熟的方法,在今年4月23日,6条成年青鱼开始产卵,科研人员获得人工催熟卵21万粒,经过人工授精、脱粘、采取人工流水腐化,共获得上浮鱼苗13万尾。
编辑本段相关报道
中国拨款400万救护新疆大头鱼2003年5月为了救护濒临灭绝的新疆大头鱼,国家拨款400万元,在新疆博斯腾湖建立救护中心,开展大头鱼人工繁殖和科学研究。新疆大头鱼是世界珍稀物种,头大口阔,体形长,为肉食性大型鱼类,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存于塔里木河水系。20世纪50年代,博斯腾湖大头鱼年产量约为15吨,最大个体重达25公斤。到了70年代,大头鱼资源开始衰退,如今已难见其踪影。
新疆大头鱼人工繁殖再传捷报
2007年4月24日,从阿克苏地区水利局传出喜讯,经过新疆水产科学研究所和阿克苏地区水利局渔政科10多名科研人员的努力,已有9尾新疆扁吻鱼(俗称大头鱼)成功产下40多万粒鱼卵。这意味着新疆扁吻鱼人工繁殖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2005年起,在阿克苏地区实施的新疆扁吻鱼人工繁殖孵化重点科研项目,已先后两次成功孵化出近17万尾新疆扁吻鱼幼苗,有9万尾相继投放于克孜尔水库及其它水系。
拜城新疆大头鱼游进新家
2004年10月拜城县加强对新疆大头鱼的保护措施,已有300多公斤大头鱼运往阿克苏地区“新疆大头鱼源种收集保护站”。
大头鱼学名叫新疆扁吻鱼,是中国一级濒危水生野生保护动物。2004年以来,拜城县水利渔业行政部门协同上级部门在拜城县克孜尔水库相继捕捞到新疆大头鱼64条,重311.1公斤,捕捞到的大头鱼已陆续运往阿克苏新疆大头鱼源种收集保护站。在那里人们将通过驯养培育、人工繁殖孵化鱼苗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加以保护,借以增加和恢复新疆大头鱼物种的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