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酒泡多长时间:让孩子健康成长(六):慈善为本 仁爱待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18:53

司马迁的《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史家在记述韩信青少年时说:“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進食,岂望报乎?’”在记述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之后说:“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小人也,为德不卒。’”

  司马迁的这段记载,用现在的白话来说就是: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起初还是普通民众时,家里贫穷,自己品行不佳,不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会经商维持生计。在此境况下,韩信经常寄居在别人家里吃闲饭,人们大多讨厌他。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长家吃饭,几个月都这样。时间一长,亭长的妻子心生厌恶,一早便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完了。该吃饭的时候,韩信去了,亭长妻子不给他准备饮食。韩信也知道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愤然离去不再回来。后来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一位帮人拍洗棉絮的老大娘看见韩信饥饿,就给韩信饭吃。几十天都这样,直到拍洗完毕。韩信很欢喜,对那位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您老人家。”老大娘生气的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拿饭给你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后来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后,到国都下邳,召见曾经给自己饭吃的那位大娘,赏赐给大娘千金。韩信也召见了下乡南昌亭长,却只赏赐给他百钱。并对亭长说:“没有远见的小人,做好事不做到底。”   在韩信穷困潦倒之时,亭长和漂母都给他饭吃。亭长给韩信吃几个月,漂母给韩信吃了几十天,应该说他们都有恩于韩信。而后来他们得到韩信的赏赐却大不相同,漂母得千金,亭长只得百钱,而且还被骂作“没有远见的小人”。究其原因在于:韩信寄人篱下,在亭长家从生理上得到了饭食的暂时满足,但从心理上恐怕就是亭长夫妇的鄙视和冷漠,受到“不为具食”的屈辱后愤然离去,可见其心理创伤有多大。而漂母则不同,几十天都给韩信饭吃,直到漂洗完毕,做事有始有终。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当韩信说要重重报答她时,她不但不高兴,反而很生气的教育了韩信一番。是她的善心使韩信感到人间的温暖,是她的爱心抚慰了韩信的心理创伤,是她激励的话语帮助韩信树立了奋進的信心。有人说,是漂母的慈爱成就了韩信这个一代豪杰。这话不无道理,由此足见善良、仁爱、同情之心对人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啊。   孩子如同树苗,树苗需要培育,孩子需要养育。如果我们给树苗施以适量的养料,并注意护理,那它就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如果父母在满足孩子的吃穿住行等方面的需求的同时,细心培养孩子善良的情感、同情他人的爱心、人道主义的精神品质,孩子长大后就可能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富有爱心和贡献精神的人。反之,如果一味满足孩子的不正当要求,以孩子个人为中心而加以放纵,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可能成为一个自私、冷漠、虚伪、缺乏爱心,甚至忘恩负义的人。   我们家培养孩子慈善之心,首先从家庭成员互爱开始。我们家做到了丈夫爱妻子,妻子爱丈夫,儿媳爱公婆,公婆爱儿媳,女婿爱岳父、岳母,岳父、岳母爱女婿,父母爱儿女,儿女爱父母,孙辈爱祖辈,祖辈爱孙辈,还做到了姐弟互爱,这样形成一个爱的家庭,关系和乐,气氛融洽,自然会陶冶孩子爱的情操,培育善的品行,使孩子从小养成慈爱的性格。记得一次我在报社与一位记者交谈的时间较长,已经很晚了,我便邀请他到我家作客。到家已是晚上九点钟。那晚妻子不在家,九岁的女儿已把饭菜做好。女儿招呼过客人后,就对我说:“爸爸,这么晚才回家,我们多为您担心啊!您应该给家里打个电话啊!”记者听后大为惊诧,说道:“咦!小小年纪,这么懂事,这么关心你的爸爸,说话这么在理。”我和客人休息片刻,女儿就将热腾腾的饭菜端上饭桌。当晚主菜是鱼,记者吃的非常满意,饭间不断夸奖女儿,说孩子这么小,就能做出这么美味可口的饭菜。还说女儿很善良,体贴父母,父母养育这样的孩子真是福气。   其次,要关爱周围的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做的、说的,孩子都会效仿。孩子们在父母慈善行为的耳濡目染下,渐渐地就会学会关爱周围的人。以前我们家邻居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孤寡老爷爷,老伴已去世多年,虽然有儿女,但因为他自己脾气古怪,性格倔强,与儿女们搞不好关系,所以就一个人单独居住。我妻子是一个善良的人,喜欢帮助别人。看着老爷爷一个人孤苦伶仃,怪可怜的,便去与她聊天,帮他解除单居独处的苦闷。可这老爷爷就是有点怪,说话只能站在门外说,不允许别人進屋。妻子也乐意接受了他的要求。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妻子经常帮他做一些事情,我们与老爷爷的感情距离不断拉近,老爷爷有事就要找我们帮忙。一九九七年,老人生病住院,他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不闻不问,好像老人生病与他们毫不相干。在此情况下,我们全家出动,既到医院护理他,又在家里给煮饭,饭煮好了,还要给他送到医院去。为了培养孩子的关爱之心,有时候,我们让孩子们去给爷爷送饭。第二年,我们家搬离原住址,与老爷爷道别时,他拉着妻子的手,眼含热泪深情的说:“感谢你们以往的的关心和帮助,你们搬走了,我今后如何活下去啊!”由于我们搬的较远,很少回去看望老爷爷。后来他患了重病,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   再次,还要怜爱我们身边的生命。我家儿子在读初二时,一个冬天的晚上回家较晚,问他怎么没有按时回家,他慢慢的从怀里拿出一个东西来,原来是一只小狗。我问他小狗是从哪里弄来的,他说,回家路上,他看见这只小狗在路边哀叫,声音非常微弱,可能是别人丢弃了的。它于是停下自行车,蹲下看了一会儿,看见小狗怪可怜的。他想,天气又这么冷,如果没人管它,它一定活不到明天早晨。于是他就把小狗兜在怀里,让它暖和暖和,然后带回了家,希望我们能把它养好。由于这只小狗是别人遗弃的病狗,最终死了,尽管我们没有养活它,但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儿子那纯洁善良、怜爱生命的美好行为。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一些使人不快的事情。最近听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授到瑞士讲学,讲学期间到外国朋友家去做客。其时朋友与教授在客厅聊天,朋友的小孩在一旁观看电视。正谈话间,小孩惊叫道:“妈妈!妈妈!”朋友的妻子正在厨房做饭,听到孩子恐怖的惊叫声,立刻冲了出来,“什么事?”妈妈问道。孩子一手遮住双眼,一手指着电视惊恐的哭叫道:“你看吧,好可怕啊!”原来电视上正播放一则中国节目:一对夫妇带着孩子去诳动物园,动物园里准备了专门喂鳄鱼的小动物——活的小鸭,小孩抓起小鸭就朝鳄鱼丢去。鳄鱼张开大嘴,接住小鸭,瞬间吞下。看着孩子很准确的把小鸭投给鳄鱼吃下,父母鼓掌鼓励。于是小孩又抓起第二只投去……看着这血腥的镜头,朋友的妻子怨愤的说道:“中国人太野蛮了!”这时,坐在一旁的教授无话可说,只是脸上发烧,心里为同胞的残忍而难受。   无独有偶,今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视频的记者报道:几只小白兔被关在墙角的一只铁笼内,随后,一名年轻女子从笼中捉出一只小白兔,先是亲吻小白兔,然后又抱着小白兔面对镜头说“hello”。接着,女子将小白兔高高提起,突然恶狠狠地将小白兔扔在桌上。过了一会儿,年轻女子又将小白兔抱在怀中抚摸,然后放進自己的裤袋里。随后,女子在镜头前拿着一块厚玻璃压在小白兔身上。此时,小兔的身体已经变形,四肢挣扎着。然而,小白兔的挣扎并没有引起女子的同情,她反而整个人直接坐在玻璃板上碾压,直到兔头被压扁,身体不再动弹。从画面中看到,这已经是第三只不幸的小兔。在这段视频中,房间里还有另外两个年轻女子坐在沙发上,在“女主角”虐兔的过程中,她们不但没有阻止,反而一直笑个不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陆的人性已经扭曲到何等地步了。   在“斗争哲学”思想影响下,喝着狼奶长大的孩子当然缺乏仁爱之心。这些年来,我们目睹耳闻了不少这样的事:小孩捏死家里的小鸡,虐待到家来的小猫,棒打邻居家小狗等等,更有甚者,十多岁的孩子杀死父母、杀死老师、杀死同学,这多令人恐怖啊!孩子身上发生这样的事情,难道作父母的就没有一点责任吗?我们为人父母者,不能只给孩子爱,还应教育孩子爱生命、爱他人,爱自然,让孩子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慢慢养成良善仁爱的品性,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有可能向良性方向迈進,人与人之间、人与其它生命之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才可能相互依存,协调发展。(待续原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