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臭豆腐:太极名家萧铁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43:30

萧氏内家拳是先父萧公卓先生在全面继承武当拳术的基础上,潜心钻研数十年而创立的。

  先父(1886--1979)名功卓,字砥,号哲泉,曾任南京国术馆教研组长、河北大学武术教员、保定市武协教研组长。他出生于晚清时期一个武举人家庭,自幼随父习练家传武功。十六岁时,师从张凤岩先生学习跤术和少林拳术。后从军离乡,足迹大江南北,遍访名师益友。虽所学门类繁多,皆属少林一派。历十余载后,拜宁津县徐书者先生学习朱家捶、地趟拳等。与老师形影不离三年有余,后奉师命投奔济南王皓巷先生学习兵器与技击术。后又随江西一僧人学习形意掌中的三十六象。辗转到北京后,拜八卦名手李文彪先生学习八卦掌。

  先父由外家转入内家的过程,还有一段故事。当时,先父对内家拳术尚不甚了解,适逢李先生之门徒周庭彦,二人较技,先父不敌,心始诚服,于是拜在李文彪先生门下。苦修十数载后,先生羽化。后来又拜郝派太极拳创始人郝维祯先生学习郝派太极拳,学习数载后,先生不幸谢世,又改习通背拳术。幸在北京得通通背名家张策先生,被收为门徒。拜张先生为师,也有一段渊源。先父早先在山东宁津时,曾遇到通背名家。号称“盖京南”的赵万祥先生,虽深慕其技,但因已师从徐书春先生,故其时不便从学。所以,后来遇到张策先生后,随即拜入门墙。

  先父自从学习郝派太极后,常思当年杨氏父子在京位扬太极拳术十年颇负盛名,果若只有一趟太极拳未必撑得住门户,想必另有不传之术。于是百计寻求,冀观全貌,可惜甘余载未能如愿。举家迁居北京后,遇同门友人言太极专家富杰臣先生之父富周先生是杨露禅先师的亲传高足,家学渊博,所学乃杨氏全部太极拳云云。先父闻之不胜欣喜,遂虔诚拜谒,幸蒙收留,得以在富先生门下习练全部府内派太极拳术,苦修十数载,同时得到了王茂斋、恒寿山诸前辈的热情指导。先父在富师爷处习掌期间,有一天“京东鼻子李”李瑞东先生之长子李博英慕名来找富师爷比手。适逢先父在场。先父说:“请你先和我比一比,如果胜不了我就请回吧。”结果李博英负于先父,遂拜于富师爷门下,而先父亦回拜李瑞东先生为师。因此,先父在学习府内派太极拳的同时,还学习了李瑞东先生的李派拳术。迁居保定后,又拜在赵庆祥先生门下习练深州派形意拳数年。在形意拳方面,还曾受到尚云祥、孙禄堂、赵振尧等前辈的指教。那时还得到了武当剑名手陈聘清先生的指点,陈先生传授了武当剑单操和对练的全部套路。

  先父倾毕生精力于中华武术事业。他在继承杨式府内派太极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革,使之更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和技击的力学原理:

  (l)把太极治架在原来弓蹬步的基础上改为更切合技击实战的三体势步,形成了萧氏特有的风格。在行功走架中,除大架子如打虎势之类的式子之外,重心基本都在后腿上。这样练习,易长腿上功夫,在技击时亦可守可攻。

  (2)将原来的向上提肛动作改为向前收臀抱胯,这样更易于做到气沉丹田,有利于身体的上下相合和内气运行。

  (3)在手型上,要求四指并拢,拇指微曲,手分阴阳(除双推掌如豹虎推山、十字手等式之外,基本上是一阴一阳),且多出竖手(除扳掌外,很少出横手)。在走架练功时,要求沉肩坠肘,肘不离肋,手不离胸;含胸拔背,但不可罗锅。经先父改进后的太极拳,不但更符合技击的原理,对内功的修炼也更有助益,使练习者便于掌握,易上功夫。

        对形意拳、八卦掌和通背拳,先父也做了一些改进。他还亲手编写了“内家拳拳谱”、“十三总势歌诀”、“三十散手歌诀”、“略谈八卦掌”、“八卦掌序”、“三十六歌诀”、“四十八法”等,把祖师遗传的旧谱逐字逐句地加以精简,删除了其中的繁言琐句,以便于后学者学习掌握。先父还编写了完整的通背拳谱,将白猿通背的外家步法改为便于技击的内家步法。经他亲手推敲、修改过的祖传旧谱,变得精当易懂,使后学者有了系统、规范的参考资料。

  先父尚武学,重武技,更尊武德。他一生与人比手颇多,但每次胜了谁从不对外人说。他武当内功造诣颇深,但一生从未伤过一人,在比手时都是点到为止。这些都是先父在武林中受到大家尊敬的原因。

  先父内功之深,从下面的故事中可以略知一二。有一次,先父在大街边上的一个铺面前,边看铺子里挂的鸟边和老板谈话。这时,有一个骑马的人突然纵马疾驰而来,由于是拐弯,事先没有看见,等到骑马的人发现在街边铺面前站着的先父时,已经来不及勒马了。当时正值雨后,土路路面变软,马蹄声很小不易听到,先父也没有觉察到飞驰而来的奔马,只是在马嘴触及自己肩头的一刹那,本能地一个急转身,使出了一个双撞掌,正推在马肋上,只见那马和骑在马上的人横着飞进了有一米多高台阶的铺子,先父自己也随之跃到对面一米多高的台阶上了。还有一次,一个颇有少林功底、身材魁梧的小伙子问先父说:“萧老师,你们八卦掌里的青龙飞升。大敞着门有什么用?那不正是个败势吗?”先父回答说:“那我就用这个败势接接你的手吧。”说罢,先父摆了一个青龙飞升的架子。对方马上用了个少林拳中的“阎王三提水”,上、中、下三路一齐进攻。只见先父从容地用右手一缠对方的中路来手,跟步一个下插掌托向对方腹部,把对方托出两三丈远。当时正值深秋,现场有一个用盆栽菊花摆在架子上搭成的菊花山,小伙子跌落到菊花山上,由于体重大,把架子整个给砸塌了。
        这些故事先父生前没有给我们提起过,都是听师叔们讲的。

  先父素怀弘扬中华武术之志,一生虚怀若谷,如饥似渴地学习武术。凡有一技之长者,必视为良师益友,虚心请教,绝不失之交臂。他兴趣广泛,嗜书如命,直至临终,书不离手。他不但精于武技,饱于武学,在诗词曲赋方面也颇有造诣,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书法、绘画颇有研究。随先父学习武术者中,有多位画家、如师兄刘志义。他们到我家时,不仅学习武术,还向先父请教一些文学、书画及文物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说:我师是全师,而不仅仅是拳师。先父的作品皆毁于文革,殊为可惜。

  先父为人性格开朗洒脱,待人谦和,对学生关怀备至,终生诲人不倦。他见到学生总是先问:“练了吗?练练我看看”,毫无保留地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但对那些人品不好、不孝敬父母者,则深恶痛绝,所以有些人说萧家门户保守,实则不然。先父是怕有些不轨之徒打着萧家的旗号招摇撞骗,甚至为非作歹,给本门户抹黑。先父在临终前一天晚上,还在教我们练武当地盘剑,直至深夜两点多钟。第二天上午,还继续教人练拳。下午五时,盘腿坐逝,含笑而去。

  笔者虽生于武术世家,自幼受先父言传身教的熏陶,学习了先父的全部内家拳术,但终日衣奔食走,在功夫和理论上皆无大成。每思至此,十分惭愧。谨以此文略表对先父的怀念之情,以后有机会时再将萧氏内家拳的诸路拳法—一介绍。由于有的事件相隔年代久远,又是口头相传,恐有因记忆之误或误传而与史实不符之处,恳望诸位前辈和武林同仁批评指正。
  附;萧氏内家来各拳种传承统系
  八卦掌:董海川—程廷华—李文彪一萧公卓—萧铁僧
  形意拳:李能然—郭云深—许占鳖一赵庆祥—萧公卓—萧铁僧
  通背拳:韩道长—王尚春—张策—萧公卓—萧铁僧
  太极拳:杨露禅—富周—富杰臣—萧公卓一萧铁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