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w电源能用gtx1050:《蒙书讲义》(上)——《朱子家训》(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8:54:33
 

《蒙书讲义》(上)——《朱子家训》(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efh3.html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静想。共和国六十年季春桐月,李里于青堤古庙春江花月夜。谮(zèn)当诬陷中伤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人说长道短,不可轻信,应当三思,因为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在诬陷别人?和别人发生争执,应静下心来再作考虑,因为你怎么知道不是自己的不对?

 

 

    《论语》的《颜渊》篇中孔子说:“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为远也已矣。”意思就是说:暗中诬陷,以及当面的诬告,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之人了。一个明智的人是不会被别人的诬陷之辞所迷惑的。一般人听到别人来传两句坏话就跳起来了,很少冷静去思考这话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传话人添油加醋,哪些是夸张,哪些是传话人主观臆断。这还只是传话人本身没有恶意的情况。如果传话人是有意来挑拨,那问题就更严重了。《增广》里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但凡一个人到你身边来说长道短,说张三说了你什么,李四又说了你什么,你就一定要注意了,这个人肯定有问题。因为他来说是非,这本身便有错,哪怕说得再逼真,也是错的。人的语言往往与事实有出入,即使描述者主观上是要传达真相。因为语言描述的是描述者心中的真实,描述者心中的真实和客观事实往往是有一定距离的。加之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差异,各人的学识、修养、境界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大不相同,同样的事物,反映在不同的人心中就有了不同的样子。知道这些道理,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就更应该细细思量,多方参照,不能听了风就是雨,听了这个人的话马上就忌恨或者去辱骂那个所谓说你坏话的人。每个人的话都是一面之辞,就像盲人摸象,摸到的都只是象的一部分,把各部分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大象。

 

 

    下面再谈与人相争的问题。上句谈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里也一样,只要你和别人相争,你再有道理都没有道理了。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和别人起争执,必是两方都在用力,单有一方是争不起来的。如果说你觉得对方有问题、很不对,既然他这个人很有问题,你还和他去争,你不是把自己也等同成和他一样很有问题的人了吗?孔子的弟子子张说:“我之大贤欤,于人何所不容。”就是说我如果是个贤德的人,又有哪个人容不下呢?中国文化自古以来讲礼让,孟子说:“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孔子也说“君子无所争”,为什么呢?因为君子胸襟宽广,什么都看得透彻,什么都能包容。

 

 

    当然上面所说的这些争,是指生活中为名利得失、是非对错发生的言语口角、称讥毁誉之类。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比如国家民族大义,那是怎么样也要争的。历史上每当有外族入侵,会有那么多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那就是争,是为民族独立自由而争,那样的争就是崇高伟大的。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争往往是因为义气用事,一时冲动。在生活中要想和人少起争执,首先要控制我们的情绪,而更关键的是要开启智慧,深刻地认识人生社会,提高境界,培养宽广的胸怀。人的智慧提升了,境界宽广了,才会看得清楚,想得明白,不会轻易相信别人说的是非,不会老去和人争执,老认为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这一句的意思是:给了别人好处、恩惠,不要总想着让人酬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恩惠,切莫忘了报答。

 

 

    为什么要施惠无念呢?因为给人恩惠的目的并不是要人回报,而是出于仁爱恻隐的本心,儒家讲每个人心中都有同情人、关爱人的善意,这是自然而然的。你帮助别人,是出于你的本心;同理,看见别人受苦落难就心中难受,不去帮助心中就过意不去,与人惠恩是为了自己心安,与别人无干。而生活中很多人做了好事总是想着别人应该酬答他,如果别人没像他想的那样,他就不高兴。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别人让座,坐下的人没有说谢谢,让座的人心里就很不舒服,后悔让了座。这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吗?做好事自寻烦恼。2008年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全国人民自发向灾区捐款捐物、献血出力,哪里是为了回报呢?都是出于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同情,不这样做良心上就过不去。其实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不忍人之心”,不忍心让别人受苦受难。

 

 

    给别人恩惠不要想着回报,但接受别人的恩惠是一定要想着报答的。别人不要你回报是别人的境界高,你报不报答则反映你的品德。报答和施与一样,施与别人恩惠是心中不得不然,不如此就不安,报答别人的恩惠也是一样,不报答内心就不安,不报答内心则过不去。我们中国人一直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教人要报恩。我们四川崇州上古寺的登宽老法师总是语重心长地说:“人一定要懂得报恩。父母生你、养你、抱着你,一泡屎一泡尿地将你带大,多不容易啊,一定要对父母好,孝顺父母。老师教你读书,一个字一个字教你认,让你明白道理,也是多么不容易啊,一定要尊敬报答老师。”我们中国人把知恩不报的人称为“忘恩负义”,这种人是大家深恶痛绝的。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这句话是讲: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余地,不应做得太绝;成功后就应该知足常乐,不要没完没了地去追求。

 

 

    孔子讲:“过犹不及。”我们吃胀了比吃不饱更难受,即是这个道理。做事不留余地就是过,这样常常是自己把自己的后路断了。存钱就是留有余地,以备不时之需。一个人挣多少用多少,没有一点节余,那遇到急事需要用钱的时候又怎么办呢?人的身体也是如此,现在很多人仗着自己年轻,就经常熬夜,或者兼几份工作,拼命挣钱,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异样,但其实这些超量的消耗早已给身体造成伤害,久则成疾,等到它突然发作的时候,已是不可收拾了。

 

 

    《黄帝内经》中讲,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不妄作劳”,意思就是不能过于操劳,应劳逸结合。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曾做过一副对联:“天留余地开新运,人以无私至大同。”这副对联现在还挂在于右任先生老家陕西省三原县的故居里。上联也是讲的留余地,人间留有余地,才会不断有新气象。另外“余地”这个词本身也是很有意思的。余地,即剩余的空地。大家想想,生活中哪个人不喜欢有多些空地呢?屋前屋后如果有块空地,我们就可以栽花种树,养鸡养兔,谁不喜欢呢?谁愿意到处是房子,挤得满满的,让人透不过气来?我们国画里面很讲究留白,所谓留白,即是画中留出空白,不要画满了,满了则死板,留白方有生机。现在很多人做事不留余地,特别是超前消费,自己还没有这个能力就要先享受,结果将自己逼得很累。

 

 

    “得意不宜再往”,事情做成了,就应见好就收,不应贪得无厌,一贪得无厌,不知休止,则物极必反。所谓物极必反,即是事物发展到极致,必然向它的反方向发展。易学中讲:“阳之极为阴之始,阴之极为阳之始。”意思是说阳气达到极致的时候就是阴气的开始,而阴气达到极致的时候也是阳气的开始。所以事物走到顶峰的时候,便是其衰落的开始。天上的月亮圆满之后要残缺,所谓月盈则亏。每一个朝代到了顶盛,也就同时开始走向衰亡。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意思是说大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凡发展到极致的东西,都是不能长久的。国学大师杜道生先生说:“四季流行,成功者退。”就是说春夏秋冬四季,春天做完春天的事情,让万物生发起来,就悄然走了。夏天秋天冬天也是这样。人效法天,也该功成身退。比如炒股票,本来今天抛售肯定赚了,但为了赚更多,想等明天涨高些再卖,结果赔了。为什么人得意了还想更得意呢?就是贪心在作怪,而贪心是万恶之源。另外还要补充一下,这里的“得意不宜再往”主要指的为人处世方面,至于道德学问,则应勇往直前,锲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