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过去分词什么意思:毛泽东发动下乡的动机:对知识青年失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7:57:43

毛泽东发动下乡的动机:对知识青年失望

2012年01月05日 14:11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法]潘鸣啸

字号:T|T
4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核心提示:其实下乡运动的目的主要并不在于改变选拔人才的方式,首要的是从根本上改造完完全全受了修正主义毒素侵染的城市青年一代的思想。1967年5月,正是在文化革命的高潮中,毛泽东曾明确地对这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表示失望,并决心要对他们进行再教育。

本文摘自《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作者: [法]潘鸣啸 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其实下乡运动的目的主要并不在于改变选拔人才的方式,首要的是从根本上改造完完全全受了修正主义毒素侵染的城市青年一代的思想。1968年12月22日文汇报社论这样解释:“知识青年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呢?这是因为,他们在旧学校中,受的大都是资产阶级的教育”[《文汇报》1968年12月22日社论,刊于FBIS,1968年12月24日。]。1967年5月,正是在文化革命的高潮中,毛曾明确地对这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表示失望,并决心要对他们进行再教育:

“本来想在知识分子中培养一些接班人,现在看来很不理想。在我看来,知识分子,包括仍在学校受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从党内到党外,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的,因为解放后十几年来,文化教育界是修正主义把持了,所以资产阶级思想溶化在他们的血液中。所以要革命的知识分子必须在这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关键阶段很好的改造世界观。”[《毛泽东思想万岁》,页676。]

P.411971年4月5日到7月31日期间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自从该会议纪要经毛同意在8月13日公布以后,他对49年到66年间的教育工作的完全否定的观点就成了官方的统一语言。纪要认为,建国后的17年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一条“黑线”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因此“大多数教师和17年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这“两个估计”后来就沉重地压在各类“知识分子”头上,直到1979年3月19日该纪要正式撤消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页437-440,544-545。]。

毛从来都认为,知识分子思想革命化的方法就是和广大群众相结合。他在1939年曾经写道:“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页256。]。三年以后,在延安的第一个下乡运动就是让青年知识分子、学生、干部和艺术家们到农村去工作,与农民群众同生活同劳动,从而熟悉他们,并为他们服务。在那个时期,知识分子倒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与存在于农民意识里的“封建主义残余”进行斗争。所以这些外来者们并不停留在共享乡民们的生活,他们扬言要改造,甚至指手划脚,因此在他们与农民,特别是当地干部之间引发了大量冲突[M.Selden,TheYenanWayinRevolutionaryChina,页224-229。]。

在文化革命前的下乡运动中,上述的那种相互影响对方的关系还存在,理论上至少可以这样说,因为知识分子的身份既是农民的学生又是农民的老师[这种农民与知识分子之间含糊不清的关系19世纪时也存在于俄国民粹主义者之中,见前引M.Meisner,页84。]。知青首先需要在和农民的接触中“自觉地自我改造”,此外还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任务,特别是要“帮助农民识字、讲卫生、破除迷信”[《人民日报》1964年5月4日第一版。]。自1968年起,总是要求知青对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是这种贡献的思想层面则不再提及了。只是强调知青在与农民接触时应该表现虚心[例如,《人民日报》1968年9月6日第二版;上海电台广播,1969年7月11日,刊于SWB,1969年7月18日。]。

“再教育”的意念其实是一面倒的:是贫下中农来对青年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而后者只有在证明改造好了的情形下,才能被群众接受[《文汇报》1968年12月22日社论,刊于FBIS,1968年12月24日。]。

.an{background-image:url(http://y0.ifengimg.com/mappa/2012/01/04/d519868d1480b47d3bf6dbe914995645.jpg);} 1 2  

相关新闻:

·毛泽东发动下乡运动的动机之二:对知识青年失望·贺子珍为何去苏治病:毛泽东在陕北喜见知识青年·李捷:毛泽东的"过"不能说成是"罪" 区分要看主观动机·毛泽东密会贺子珍失望收场 影响对庐山会议期望?20110625谁来一起午餐:知识青年下农村解析:延安当年为何吸引大批知识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