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热美国:辨别你体质的寒热虚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08:51
POCO网POCO空间手机POCO
随机搜友 |发表 |注册 -登录

首页作品
作品微博相册好友关于我
韩晴
【厨房保健】辨别你体质的寒热虚实,只吃对的
发表日期:2008-04-14点击数:829 投票数:0
周末去了水牛老家拜山,听了长辈很多对饮食、煲汤保健的教导,觉得很受用,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免得身体出现状况的时候,总是弄不清问题所在,食疗时南辕北辙,小问题越来越严重。我觉得弄清楚自己体质的寒热虚实真的太重要了:D
首先要分清楚体质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这样才知道哪些食物哪些药材哪些汤可以多吃。
引用一些网上对身体情况的辨别:
寒热是指病证的两种不同性质。辨明寒证、热证,是治疗时选用寒药热药之依据。一般应结合病人口渴和二便情况,四肢发冷、舌质、舌苔、脉象等表现加辨别。
一、寒证:
凡由寒邪或机体的机能代谢活动过度衰退所引起的证候,均属寒证。寒证通常有表寒、里寒之别,表寒见表证一节,里寒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发凉,口不渴,喜热饮,小便清,大便溏,舌质淡,苔白滑,脉迟等。治疗宜用温里法。
二、热证:
凡由热邪或机体的机能代谢活动过度亢盛所引起的证候,均属热证。热证通常有表热与里热之别,表热见表证一节;里热常表现为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烦躁,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干黄,脉洪大而数。治疗宜用清法或泻下去。
注意:
1.热证多系热邪(温邪或暑邪)所引起,但也可由风、寒、湿诸邪转化而来,如外感风寒入里常可化热而成里热证。
2.口渴、二便、舌苔、脉象为鉴别寒证与热证之重点。
3.寒热真假: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有时会出现假象,即热证见寒象(真热假寒),寒证见热象(真寒假热)。学应该仔细从脉象土体会之。突破假寒、假热这些表面现象,抓住病证的本质,才能作出正确诊断。临床上,除详审病人主要症状外,舌苔与脉象常常是辨别寒热真假的关键。
(1)真热假寒:手足冷,苔黑、脉细,似属寒证,但虽寒反不喜热,脉虽细但按之有力,舌苔虽黑并不湿润。说明此为内热炽盛,外现假寒之象。此乃由于内热亢盛,阳气郁而不伸,故见手足冰冷等现象,但必有口鼻气热、口渴喜冷、便干、尿少而赤、苔黑而干燥等症状。
(2)真寒假热:身热,面色浮红,口渴欲冷饮,苔黑,脉浮大下,苔黑但滑润,脉浮大但按之无力。说明此为阴寒内盛,外现假热之象。此乃由于阴盛于内,逼阳于外,故外见身热、面色浮红等假象,但必有口鼻气冷,饮水不多、喜热、小便清长、舌质胖嫩、苔黑而润等症状。
4.寒热来杂:疾病可以单纯表现热证或寒证,亦可寒证与热证同时出现,如目赤、口干、咽痛,此为上热,同时又出现脘腹冷痛,便溏等下寒的症状,故称为上热下寒证。
除此之外,尚可见到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等症。掌握了寒证、热证、表证、里证等辨证,及脉象变化,即使出现寒热错杂的情况,也可了然于胸。治疗时要针对其脉象情况配伍用药。
虚实,通过虚实两纲,主要辨别机体强弱与病邪盛衰。虚指正气虚,实指邪气实。
一、虚证:即正气虚弱或机体有形物质不足所产生的证候。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舌净无苔、舌质淡嫩、脉细弱无力等。治疗宜用补益法。
注意:
1.辨虚证必须结合脤体脏腑及气血、阴阳,才能指导治疗。如脾虚宜健脾,气虚宜补气,阴虚宜滋阴等。均可从脉象中了解之。
2.虚证常与寒证或热证同时存在,如阳虚生寒(即机能过度减退),故阳虚多兼有寒象(虚寒证);阴虚生热(即阴虚液少,阳气偏盛而化热),故阴虚多兼有热象(虚热证)。
3.相对地说,久病多虚证,老年人患病也多虚证。
二、实证:主要系指病邪过盛所产生的证候。但病邪过盛,人体必将增强其机能代谢活动以抵抗病邪,故实证往往表现在两方面:病邪过盛,如痰饮、水湿、瘀血、食积、虫积等;机能亢盛,如精神与奋、声高气粗、发热面赤、腹满痛而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洪有力等。治疗实证宜用泻下法或消导法。
注意:
1.辨实证也要结合脤体脏腑及气血、阴阳,以便指导治疗。如气实(气滞)则行气破气;血实(瘀血)则宜活血化瘀或破血等。
2.“热”也属机能代谢亢盛的表现,故实证常与热证同时存在(实热证)。
3.相对地说,新病多实证,壮年人患病也多实证。
三、虚实夹杂:临床上除单纯的虚证或实证外,常有虚中夹实或实中夹虚等虚实来杂的情况,如同硬变腹水病人,由于病久身体已虚(正气虚),但又有腹水实证(邪气实)。在治疗上对虚实夹杂的病证,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先补后攻、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等不同治疗方法。
表里是指病位的深浅,辨表里可大致确定疾病所在的部位。如皮肤、肌肉、经络等部位属表,五脏六腑属里。
一、表证:
外邪侵犯体表,出现怕冷、发热,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四肢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等,即为表证。治疗宜用发汗法。
根据外邪性质及机体反应不同,常把表证分为表寒与表热。
(一)表寒证:怕冷重,发热轻,无汗或少汗,舌苔薄白,舌质不红,口不渴,脉浮紧。治疗宜辛温解表。
(二)表热证:发热重,怕冷轻,口微渴或不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治疗宜辛凉解表。
注意:
1.发热、怕冷、脉浮是表证的特征。发热,怕冷都同时存在,前人以为“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2.肺合皮毛,外邪侵犯体表,易同时犯肺,故外感初起常见鼻塞、咳嗽等症状。治疗时应注意宣肺。
3.皮肤病(疮疡、肿毒、瘤炎)虽也在表,但属外科范围,中医称为“外证”,应与表证相区别。
4.体虚或老年有表证者,宜在解表之中注意扶正。
二、里证:
表示病变部位在五脏六腑。凡病邪由表入里,伤及脏,或某种病因直接引起脏腑发病者,均属里证(可参见下述寒热,虚实各节)。
但学者应注意:
1.里证亦有寒、热、虚、实之分,辨证时必须首先分清。
2.里证的症状是五脏六腑病变的反映,里证究竟表现在那一脏腑,尚需结合脏腑辨证,以便指导治疗。脉象上亦需配合参看。
三、表里同病:
患者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称为表里同病。其发生多由于表证未解,邪入于里;或原有里证又新患外感。治疗上,或先解表,然后治里,或表里同治,或先治里,然后解表。
四、半表半里证:
病邪已离开表,但尚未入里而在表里之间,出现寒热往来(一阵冷、一阵热),胸 满闷,心烦欲呕或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症状者,称为半表半里证。治疗宜用和解法。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对这些正反现象,中医用阴阳来加以概括。从每组正反两方面对立的意义来说,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因此,阴阳八纲中总纲,一切病证都可以归之为阴证或阳证的大原则中。
一、阴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气短懒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脉沉细无力。
二、阳证: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饮冷,尿赤便干,苔黄,脉数有力。
此外,临床上还有阴虚和阳虚、亡阴和亡阳等证。这些病证的名称中虽然都有阴阳,但实质上都是以虚证为主,应属阴证。
三、阴虚:由于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所致。主证为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尿少而黄,大便秘结,舌红无苔,脉细而浮有力,重取则无脉。
四、阳虚:由于阳气不足,“阳虚则生寒”所致。主证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苔白,舌质淡,脉细无力。
五、亡阴:汗多而粘,口干喜冷饮,烦躁,面色潮红,畏热,舌红而干,脉虚数而无力。多见于大失血或脱水的病人。
六、亡阳:冷汗出,恶寒,手足厥冷,气息微弱,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多见于休克的病人。
在确定了自己的“症”之后,在食物和饭菜上,可选择相反的“性”的食物为好。如属于“寒症”的人,选择“温性”或“平性”的食物、属于“热症”患者,选择“寒性”、“凉性”或“平性”的食物。
属寒性的食物:动物性——马肉、螃蟹、牡蛎、蛤蜊。植物性——茄子、莲藕、黄瓜、白菜。水果——柿子、西瓜、菠萝、梨。调料——粉丝、盐、黄酱、酱油。
属凉性的食物:动物性——鸡蛋、鹌鹑蛋。植物性——竹笋、菜花、萝卜、菠菜、薏米。水果——桔子、甜瓜、香瓜、苹果。饮料——茶。
属平性的食物:动物性——蛋黄、牛奶、鲤鱼、平鱼、鳕鱼、海胆黄、乌贼。植物性——胡萝卜、洋白菜、蚕豆、豌豆、山药、白薯、马铃薯、玉蜀黍、蘑菇类、粳米、小麦、大豆、红小豆。水果——花生、白果、无花果、草莓、李子。调料——蜂蜜、砂糖。
属温性的食物:动物性——牛肉、鸡肉、羊肉、猪肝、鳝鱼、大马哈鱼、青鱼、沙丁鱼、金枪鱼、虾、海扇贝。植物性——韭菜、大蒜、葱头、南瓜、芦笋、芝麻。水果——核桃、栗子、杏、梅子、陈皮。调料——大茴香、芥未。
属热性的食物:动物脂肪、干酪、火腿、肉肠。调料——姜辣椒、花椒、胡椒、酒、咖啡、醋。
另外,随着季节的不同,在饭菜的原料上,烹调法上都应注意适当调配。随着季节的变化,不断变换饮食,这样才能避免患各种季节性常见病。
夏季应配合一些凉性、寒性或带泻药性的原料;
冬季应使用温性、热性或滋补的原料;
春、秋则食用一些较稳妥的属平性的食物。
五味和脏腑的关系
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对肝、胆有益;对脾、胃有害。
苦:有燥湿和泻下的作用。对心、小肠有益;对肺、大肠有害
甘:具有补养及和缓的作用。对脾、胃有益,对肾、膀胱有害辛:有发散和行气血的作用。对肺、大肠有益;对肝、胆有害
咸:有软坚润下的作用。对肾、膀胱有益;对心、小肠有害。
此外,还有一种淡而无味的药物,为淡味,有渗湿利窍的作用
五脏六腑也有各自忌讳的东西,这就是“五禁”。“五禁”的味有损于各个脏腑的机能。为了缓和这种损害作用,就有必要在做饭菜时,加些相辅的味。
如:辣味加酸味
甜味加咸味
酸味加甜味
苦味加辣味
这样调配一下,可防止对各个脏腑的不良影响。
其实,这种相辅的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过体验。如芥未用醋来调,四川菜的鱼香茄子也加些醋。一般,家庭食用的盐,都含有钠,也起到了调味的作用、甜味里加盐,就是很好的调和。含糖份的食品很多,可加些盐、酱油、酱等就可解决。苦味的食品较少,如苦瓜、茶、咖啡、猪肝等。炒苦瓜时,可加点葱、姜,炸猪肝时加点椒盐,鸡肝汤加点姜丝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咖啡对血压不利,可加点白兰地酒,有独特的风味。
总之,为保持身体健康,我们要注意选择食物,了解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宜的饭菜,争取渡过一个不就医的人生。
广东人最喜欢煲汤养生,很多长辈对煲汤药材有非常多的研究,我觉得传统的东西不能丢掉,经典的东西要发扬光大才是,而且其他省分都可以参考的:)
药材类煲汤食材属性:
1.陈皮:调中带滞、顺气消痰、宣通五脏。(要刮瓤洗净)
2.田七:又名三七,止血、散瘀。(洗净,桩碎)
3.枸杞子:又名杞子,益精明目、润肺清肝、滋肾益气。(洗净)
4.淮山:补脾肺、清虚热、固肠胃。
5.南杏仁:又名甜杏仁,润肺平喘、生津开胃、润大肠。(入滚水5分钟,去衣洗净)
6.北杏仁:又名苦杏仁,去痰宁咳、润肠。(同南)
7.清补凉:清补(包括玉竹、百合、莲子、龙眼肉、薏米、淮山、芡实)
8.北芪:又名黄芪,补血、补脾益气、壮筋骨。
9.花旗参:益血补脾肺。
10.党参:补脾补气、生津益气。
11.沙参:养阳润肺、益胃生津、清热。
12.高丽参须:补气。
13.莲叶:去暑。
14.人参:性甘、微苦、微温;含有人参素,人参副素、钙质、镁质、皂素,可安神养心,补肺气、补五脏,健脾胃,皂素有溶血作用,可散发风湿性心脏引起的各种瘀血。
15.桂枝:性甘、辛、温,能增强代谢剌激粘膜充血,利关节、出汗,本经温筋、通脉去风温。
16.灵仙:性辛、苦、宜五脏、散风湿、利关节,疏通全身筋脉。
17.何首乌:性味苦、甘,微涩,所含大黄酸有明显促进肠管蠕动作用,所含卵磷脂用于神精衰弱,促进血液新生发育,有强心作用。
18.夜交藤:性味苦、甘,微温,可治风湿头晕、贫血、失眠。
19.乌药:性辛、香、苦、温,能剌激清化粘膜兼有麻痹中枢作用。
20.淮山:性味甘,平,含有丰富淀粉液质,可充五脏、健脾胃、补虚弱、解消渴、补脾利水之效。
21.熟地:性甘、温、微苦,含有糖质甘露密酵,地黄素及铁质等,可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为滋养,强壮补血剂,有壮强神经之效,适用于贫血体虚,神经衰弱、呼吸困难等。
22.园珠草:性热、辛,有去寒湿、壮阳、强心,助气之效。
23.茯芩:性甘、淡、平,含有茯苓酶、植物纤维素、葡萄糖、果糖及灰粉等,除胸助逆气心下结气、治疼痛、寒热烦满、咳逆、利小便、利水湿和脾胃,为缓和剂,适于心下悸、小便不利、皮下水肿、睡眠不安症。
24.麦芽:性甘、平,含有丰富维生素,麦芽糖和卵磷脂。可和胃消食、破冷气,去心腹满胀、消食和中,为能助消化、治伤食、停食积滞去苦厚腻,胸腔满闷。
25.玉竹:养阳润燥、生津、清热。
26.川贝:润心肺、清热痰。
27.百合:补肝肺清热益脾。(清水浸1小时)
28.支竹:清肺补脾、润燥化痰。(清水浸10分钟,切4CM块,最多煲半小时)
29.夏枯草:清肝热、降血压。(最多煲2小时)
30.生地:凉血解毒、利尿。
31.罗汉果:清肺润肠。
32.老苋菜梗:解毒清热、补血止血、通利小便。(中药店有卖,洗净切短)
33.白果:益肺气。(去壳,入滚水5分钟取起去衣,去心)
34.芡实:补肾固精、健脾止泻。
35.无花果:润肺清咽、健胃清肠。(切片)
36.竹蔗:润燥、和胃、清热解毒,可辟去蛇等腥味。
37.土茯苓:清热去湿、解毒利尿。
38.当归:补和血、调经止痛。
39.天麻:祛风、定惊。
40.冬虫草:补损虚、益精气、化痰。
41.茉莉花:提神醒脑,清虚火、去寒积。
42.雪蛤:滋肾、补肺、健脾。(清水浸发5小时,入葱姜水滚5分钟取起,入炖盅一个半小时)
43.护心藤:性苦、温、微香、邪气痛肿、破坚血、利水畅通血脉。
另外很多人煲汤,如果一家人的体征不同,就适合煲平性的汤,有些人的脾胃有问题,凉性的石斛是对胃很好的药材,但是太凉会导致其他毛病产生,所以可以在煲汤的时候,用一些温热的食物中和一下石斛的凉即可,比如温热的红枣枸杞等。
以下内容专自广州日报(给大家做参考):
煲汤药材也有寒热之分
据广州市中医院药剂科的梁基智主任介绍,一般广东人经常用来煲汤的药材,互相之间并没有什么很明显的配伍禁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材也和人的体质一样有“寒”和“热”之分。所以在选择煲汤的药材时,一定要先搞清自己和家人的体质属于“寒”还是“热”,然后以此为依据选择汤料,才能通过喝汤帮助身体达到寒热和阴阳的平衡。“中医一向遵循寒病用温药,热病用寒药的治疗和保健原则,一旦违反了这些原则乱喝汤,身体就会'抗议’。”
梁主任告诉记者,阴虚火旺的人,经常有手心发烫、睡眠不好、脾气急躁等症状。对于这类人,如果再喝一些用高丽参炖的汤,那无异于火上加油,甚至会引起流鼻血、咽喉肿痛等症状。而那些经常觉得头晕目眩,手脚冰冷的人,明明就属于偏寒的体质,但却还经常用花旗参等药性偏寒的药材煲汤喝,显然不妥。
梁主任说,一般市民在家中煲的汤应该以健脾、祛湿为主,例如用淮山、莲子、炒扁豆等加瘦肉煲的汤就有这样的功效,不仅性质平和,而且老幼皆宜。其中,云苓、淮山、莲子等这几种药材性质比较平和,对身体不会造成太明显的影响,任何体质的人都适合服用。“不过这几种药材长期吃,量太多的话有可能会引起便秘。”土茯苓、生地、木棉花等药材就比较寒凉,体质偏寒的人不宜服用。另一方面,鹿茸、当归、高丽参、红参等都是性质比较燥热的药材,“热底”的人应该慎用。所以,如果市民在选用一些不太熟悉性质的药材煲汤前,最好先请教一下医生,辨明自己和家人的体质,然后再选择煲汤的材料。
(0票)(0次)更多共享方式 举报该作品违规
版权声明:请尊重原创作品,转载时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及作者信息。[说明]
[作者:luckystar  出处:http://blog1.poco.cn/myBlogDetail-htx-id-1862171-userid-6318338-pri--n-0.xhtml]
上一篇:【童年滋味】——生炒豌豆糯米饭
下一篇:Fendy的私房菜博客开业了!欢迎光临^_^
关键词:
空间最新博客作品
> 幸福一起分享哈!
> 自由发挥--可爱的储物盒
> 百万葵园赏花——人
> 百万葵园赏花——花
> 【恭贺新禧】——鸡仔饼
空间热门博客作品
> 自制韩国泡白菜
> 【经典烘培】——纽约芝士蛋糕
> 【健康加油站】胃寒药方加食方还有偏方
> 【轻松美味】无奶油芒果冰激凌
> 美丽的榕江,卷三
评论
(暂时没有留言,就等你来留言啦!)
用户名 POCO号码 密码
昵称
匿名 |注册
 表情



















验证码:
注册POCO空间|查找好友|反馈|帮助|关于POCO网|招聘啦,加入我们!
订阅TA的作品
Powered ByP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