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蓝桥剧照高清: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策略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5:18:09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策略研究》
内容提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需要数以万计掌握一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重任,但是,一方面“招生难,难招生”制约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上有大量的初中毕业生既上不了高中又无一技之长就不了业,社会上对读中职能否成才仍存有顾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宣传机制还未能真正理顺、招生宣传的形式和内容尚不规范。中职教育,宣传先行,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又快又好地发展,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树立改革的意识,加强中职招生宣传的建设。
关键词:中职 招生宣传 策略研究
党的十六大把“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万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道路是漫长的,然而紧要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初中毕业,是上高中将来考大学,或是上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还是……条条道路摆在面前,有的同学和家长可能早已确定了前进的目标,坚定了上高中、考大学的决心;有的同学虽上高中、考大学无望,但尚在徘徊观望,犹豫不决,心里自问:上中等职业学校,行吗?这充分证明普通中等职业教育宣传工作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漏洞,还有盲区和误区。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又快又好地发展,招生宣传工作无疑是排头兵,正确研究和探索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宣传的思路,是当前教育招生管理部门和各中等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中职教育招生宣传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中职教育招生宣传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06]1号)中曾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统筹协调高中阶段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切实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把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作为实现“十一五”教育规划的一项重要目标。新“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宣传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我国拥有13亿人口,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
1.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2005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周济部长在2006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暨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十五”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对“十一五”时期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2006年的重点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要求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扩招100万,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实现扩招目标。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到741万人,在校生人数为1809万人。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要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50万人,达到800万人,基本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的目标。教育部2008年3月31日上午召开2008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暨中职招生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他提出,面对当前初中学生总人数减少的形势,今年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要稳定规模,继续扩大,在近三年连续扩大招生250万人规模的基础上,今年全国要完成招生820万人。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今后教育的总体布局: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同时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周济部长明确提出: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重点,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在过去没有国家助学贷款,2006年刚刚实施国家助学金,为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温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从2007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去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2008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温总理的《报告》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为中等职业教育又一次注入了强心剂,同时也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宣传提出了更高的任务。
1.2 社会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普通中专并轨。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对“不包分配”的政策不理解,甚至片面认为“上不上中专一个样,照样可以打工赚钱”。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各行各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促使人们逐渐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了新的认识,读中专,也能成才的思想在逐步提升。在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座谈会上,一些代表曾明确提出:中职或高职的学生,与相应层次的普高和普通大学生相比,他们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只有智力类型的侧重,没有智力高低之分,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社会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在逐步提高,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宣传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利的条件。
1.3 学校和家庭都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念,已经成为各个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已成为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座右铭。出口(就业)带动入口(招生),就业畅生源旺。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技能、就业能力的培养、教育和训练,努力达到零距离就业;一方面对于家庭来讲,学生不管是上中专或上大学,最终是为了工作、为了就业,子女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家长都希望子女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有用之才,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选择学校就是看学生毕业后能不能就业、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我省是欠发达、欠开发省份,要把人口问题变为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同时伴随着“十一五” 规划的实施,实现“兴黔富民”,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更需要一大批具有初、中级技能的劳动者。要实施这一伟大战略,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必须先行,中职教育招生宣传将面临着新的情况,是中等职业教育突破瓶颈,实现规模扩大的关键之关键,是重中之重。
近几年我省生源情况和招生情况:(单位:万人)
统计
年度
初中
毕业生数
中等职业学校
招生数
普通高中
招生数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
普通高中
在校生数
2003
51.41
7.0
15.65
21.14
38.31
2004
58.53
7.2
17.36
19.30
44.4
2005
63.87
11.07
19.38
22.84
49.5
2006
66.24
15.1
19.84
30.84
53.1
2007
65.76
18.6
20.12
37.5
54.59
表一:统计数表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2004至2007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贵州省职业教育年鉴
从上表可看出中职规模发展在目标和任务上的差距:
1、招生任务上,五年统计数据显示,初中毕业生升入中职学校比例平均约为19.2%,而升入普通高中达30%,有约一半初中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中阶段教育;
2、发展目标上,五年统计数据显示,中职在校生和高中在校数要在2010年达到各占一半的目标,中职学校还需要在“十一五”期间加大招生力度。
2、中职业教育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上世纪到新世纪,从“十五”规划到“十一五”规划的开始实施,普通中专的招生宣传工作薪火承传。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普通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宣传工作,在省教育厅、省招办的统一指导和部署下,在有关部门尤其是新闻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各中专学校的共同努力,积极宣传,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知名度,一年一个新台阶,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为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兴黔富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宣传工作虽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成绩不能掩盖问题,普通中专招生宣传方面还存在诸多与新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正确分析和认识目前招生宣传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把握招生宣传的改革方向,从而找出解决普通中专招生宣传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对进一步理顺招生宣传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扩大普通中专招生规模,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稳步的发展,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观念滞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上存在着盲目追求高学历、高文凭,歧视中职毕业生的现象;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还不能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学校的教育还没有达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为了一切学生的就业;市县教育招生主管部门的服务观念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封闭、地方保护现象比较普遍。
2.2 尚未建立长期有效的招生宣传工作机制,招生宣传比较混乱。
进入新世纪,从“十五”规划的实施到“十一五”规划的正在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省教育厅、省招办在每年年初就进行了招生宣传的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要求各市(州、地、县)招办和各中等职业学校早安排,早准备,早动手,三令五申抓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宣传工作,各市(州、地、县)招办也进行了积极地组织,各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八仙过海,各显招生宣传之身手,但长期有效的招生宣传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未能建立完善:
(1)多头管理,进行宣传的工作机制依然存在。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强调招生宣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具体的招生宣传组织管理上,一方面是省教育厅、省招办在全省范围内招生宣传和管理;一方面是各市(州、地)招办在本范围内的招生宣传和管理;一方面又是各县教育职能部门在本县范围内的招生宣传和管理。招生宣传管理工作上没有实现系统化,没有计划性,有时出现政策棚架,造成混乱,给招生宣传工作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2)各自为政,进行宣传的工作机制依然存在。
我省高中阶段的招生管理体制还是分块管理,这样在实践中就出现了高中阶段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专的招生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管理,各职能部门制定和采取了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招生宣传政策和方法。各中等职业学校更是使尽浑身之解数,组织人员,分派车辆到全省各市县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你粉墨来,我登场,虽是纷纷进入了中学,却使得中学生无所适从。各自为政、进行宣传不仅造成了职能重叠,宣传重叠,也造成了人力、物力浪费,铺天盖地的招生宣传使得学生和家长眼花缭乱,物极必反,直接影响到普通中专招生的正常进行。
(3)招生宣传的季节性重视有余,长期性把握不够。
多年以来,每到招生季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等职业学校无比重视招生宣传,招生宣传的队伍比比皆是,招生宣传的广告也是铺天盖地,季节性招生宣传阵势庞大。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来讲,招生宣传应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程。但目前是季节性的宣传重视有余,长期性的招生宣传重视不够,甚而言之在招生的淡季根本没有进行招生宣传。
2.3 招生宣传的内容丰富多彩,但不够规范
招生宣传工作,尤其是内容的宣传,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是沟通政府,招生部门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考生和社会的纽带。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确立了“十一五”规划时期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已经明确把职业教育确定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我省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宣传内容上,做到了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宣传了优秀的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各校都在招生宣传资料中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优势,就业优势、管理优势等着力进行宣传。宣传对口升学、“3+2”分段制高职、五年一贯制教育等上学模式。这些内容的宣传,虽使一部分家长和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上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能就业,而且一样能升学深造,帮助一批学生和家长转变了观念,提高了他们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但内容的宣传还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1)富有中专特色的灵活招生政策宣传不够。
普通中专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中专学校办学历史较长、质量较高,但酒香仍怕巷子深,学校的品牌宣传不够,这几年的放宽政策简化程序的招生政策宣传不够,如中专学校的招生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应届初中毕业生,还可以招收往届初中毕业生,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等;中专学校可根据办学条件进行自主招生,报省、市招办备案等;“3+2”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高职招收的是初中应届毕业生,还须参加中招考试并达到一定的录取分数线;中专毕业可以继续升学深造等。许多家长、学生,甚至城市的一些家长、学生和偏远地区的中学教师都不够了解,或者根本不清楚,这充分证明了招生宣传的内容还不够全面,不够到位。
(2)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成才的典型事例宣传还不够。
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省份,要落实“十一五”规划,要实现“兴黔富民”,中等职业教育更肩负着不可或缺的、光荣的历史使命。近五年来,我省的中等职业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58万名学子,他们奋斗在不同的岗位,肩负着不同的重任。不少的优秀学生,他们创业、成才的事例(我校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跟踪调研工作),是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最好宣传,但宣传的范围还不够广,宣传面还不够宽,没能形成系统性、长期性的宣传。
2.4 招生宣传的形式虽然灵活多样,但也存在一定弊端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各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普通中专学校是卖方市场,计划少要求上学的人多,根本不用考虑招生宣传问题。1997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全面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后,随着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变化,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遇到了困难,为此,各中等职业学校充分认识到“招生难,难招生”的困难制约着普通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把招生宣传提到了日益重要的地位,以此来提高各学校的声誉,广揽生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宣传形式可谓百花齐放。如省招办印刷的招生考试报和各市(州、地)印刷普通中专招生手册,把中专学校的招生计划、专业等信息宣传到每所中学,每个毕业生生手中;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播放或刊登招生广告,大力宣传;利用网络平台和开通招生咨询热线,为考生答疑解问;各市(县)招生办公室和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举办招生宣传专场会进行现场咨询;部分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相互合作组织学生和家长到一些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参观,各中等职业学校选派教师甚至学生进入中学发放各校的招生简章等。特别是省教育厅2005年组织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贵阳、遵义、安顺、水城等城市举行了大型招生宣传活动,采取现场咨询和答疑的宣传形式,增强了所到之地的广大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照样成功、成才的信心,展示了职业教育的成果和风采。这些宣传形式不可谓不灵活不多样,但还存在一定弊端。
(1)招生考试报和招生手册的印刷是一种好的宣传举措,方便了中学生对比和报考,但随着这几年生源大战愈演愈烈,地方保护主义不时抬头,再加上发放的时机把握不准,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无谈了解。
(2)新闻媒介的宣传,招生热线的咨询,深入中学现场进行宣传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但各中等职业学校各自进行,没能形成统一的组织,统一的规模宣传。许多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保护本地职业学校的招生,对外地学校不仅没有进行应有的宣传,反而误导宣传,对报考外地的考生进行限制,地方保护主义的宣传形式依然存在。如报考本地职业学校算中学的升学率,报考普通中专的不算升学率等。中等职业学校欺诈宣传,抢拉生源,无序竞争,乃至“有偿”招生的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控制。有的学校在招生宣传中有意贬低、甚至诋毁别的学校;有的学校搞招生回扣,有“偿”招生,从百元到千元不等回扣给中学或个人。这些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现象,也侵犯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招生宣传秩序。
2.5 “出口”带动“进口”,以“就业”推动“招生”的宣传理念还未真正形成
进入新世纪,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出口畅,进口才能旺”的道理,要求各中等职业学校要设置就业指导机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加强职业指导,提供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特别是把提高就业率作为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衡量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省、市、县各类人才市场堪称比比皆是。省、市、县和各中职学校举办的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也是比比皆是,人才招聘会是新形势下推介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渠道,但这些人才招聘会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没能实现同类学校,同类专业的招聘会资源共享。
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招生政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纷纷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职业教育意识,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依据行业特色,打造各自的品牌专业。中职毕业生不仅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具有扎实的实践技能,一人多证,一专多能,深受用人单位青睐。这充分说明了拥有实践技能的中职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深受社会的认可。但许多学生和家长还不了解中专毕业生的良好就业形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职学校还没有真正形成以“就业”推动“招生”的宣传理念,许多中职学校建立招生部门,重视招生宣传。但未能真正重视以“就业”推动“招生”的宣传。
3、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宣传的几点建议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党中央、国务院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省是欠发达、欠开发省份,要实现“兴黔富民”,必须首先提高全省人民的基本素质,中等职业教育可谓重任在肩。中职发展,招生是关键。中职招生,宣传为先行。针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宣传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为服务“兴黔富民”多育技术人才,真正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需要构建以下招生宣传思路。
3.1建立健全招生宣传组织机构、领导机构,统一布署,确保招生宣传正常进行。
教育部2005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曾明确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要进一步理顺中职招生宣传管理体制,在省教育厅宏观领导下,实行中职招生全省一盘棋思想,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筹招生宣传工作。建立健全招生宣传的组织机构,统一布署执行招生宣传工作,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SHAPE  \* MERGEFORMAT 省教育厅、省招办
市教育局
省属中职
市属中职
县教育局
县属中职
图:招生宣传的组织机构
3.1.1 建立省、市、县级招办分工负责、高效协调,各中等职业学校具体执行的招生宣传工作机制。
省教育厅、省招办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教育职能部门在招生宣传中的领导作用和主导作用,要打破虽上有宣传政策,但仍各自为政,各自为战,浪费人力、物力,宣传重叠的混乱招生宣传局面,要建立起分工负责、互相协调的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如上图所示:一是省教育厅、省招办制定宣传政策、宣传文件、统一组织、统一协调,实行宏观的招生宣传管理;二是各市县教育局负责落实宣传政策、文件,并与各直属或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相互联系,指定具体的宣传工作思路和方法;三是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分别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协调,贯彻落实宣传政策、宣传思路和方法,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互沟通制定并落实具体的招生宣传方案。这样,在省教育厅、省招办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宏观调控宣传工作,各市县和各中等职业学校有条理有分工的具体执行。做到宣传工作重心下移,分工负责的宣传领导和组织机制,是招生宣传工作有条不紊,增强实效性的有力保障。
3.1.2 建立在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省级职教集团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进行联合招生宣传的工作机制。
为促进我省职业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全方位合作,打造我省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带动我省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贵州省应在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组建职教集团,由各职教集团牵头进行协调,相互配合,出台方案,组团进行宣传,这样将会进一步发挥职教集团之优势,进一步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宣传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同时也会使省级职教集团和其依托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各自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办学规模日益壮大,办学水平日益提高。
3.1.3 建立季节性(旺季)招生宣传为主,长期性招生宣传紧抓不放的工作机制。
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讲,每年的上半年为招生旺季,旺季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形式能够吸引学生和家长的青睐,这是无庸质疑的事实。但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讲,招生宣传应该是一项长期工程,从我省实际出发,长期的宣传更能深入人心,不仅能树立在校生对上中职有前途的信心,还能树立农村闲置剩余劳动力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对重新求学上中职,学技能,进而再就业的信心。中职招生宣传是一项长期工程,民心工程,建立旺季招生宣传为主,招生宣传全年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对扩大中职办学规模,提升全省人民的基本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兴黔富民”,将长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建立健全规范的招生宣传行为。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度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认识问题,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读高中、上大学才能成才,才会有前途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特别是1999年开始随着高中的扩招,大学的扩招(当年全国高招人数由108万增加到153.7万),片面追求高学历是造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减少的社会原因。中职招生宣传的形式和内容等不够规范也直接影响到中职教育的招生。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06]1号)中号召要切实加强招生宣传工作。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宣传国家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重要意义;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宣传社会各行各业中职毕业生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作出贡献的典型;宣传国家和地方统筹管理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宣传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具体任务和做法。要使社会、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有关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政策、内容和方法等,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招生宣传行为和秩序。
3.2.1 采用既灵活多样,又比较规范的招生宣传形式。
跨入新世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等职业学校充分认识到“中职招生,宣传要先行”的重要性。采用各种宣传形式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广揽学生。要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扩大招生。提高中职教育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仍需要规范招生宣传形式:
——利用新闻媒介,如电视、报刊、杂志等播放或刊登招生广告进行宣传,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审验其可信性,还要有统一的部署,如可集中分批推介示范性中职学校、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以及职教集团的牵头学校或归属学校等;
——利用招生信息网站,开辟“中职招生专栏”,刊登招生信息、文章等,开通并固定招生咨询热线,在网上或通过咨询热线为考生答疑解问,各中职学校要安排素质高业务精的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经常性有计划的组织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在全省作巡回讲演,或出版优秀毕业生创业、成功、成才的典型事迹汇编,事迹汇编中要多编选近几年的优秀毕业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典型引路无疑是扩大中职教育知名度,推动招生的好形式。
——中职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建立长期性的有计划、有方案的组织初中毕业生和家长到中职学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等制度。
——印刷中职学生报考指南,报考指南要在教育厅、省招办的统一指导下进行,同时注意把握发放的时间要做到及时到位。
3.2.2 宣传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严谨、准确。
形式服务于内容。在“十一五”规划实施和“兴黔富民”的旋律奏响的今天,需要一大批拥有初、中级技能的劳动者,中等职业招生宣传不仅要注重形式,更要注意内容的丰富,尤其是内容的严谨、准确。
——招生和助学等政策的宣传既要及时,更要到位。如中等职业学校不仅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还招收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可以自主招生;上“3+2”分段制高职和五年一贯制高职只能招收参加中招考试并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再如为解决贫困家庭的子女完成中职学业,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下达2006学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奖学金预算的通知》(财政[2006]154号)精神,2006年我国首次为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这一系列政策是民心工程,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要有部署的把这些政策真正宣传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要及时更要到位,真正做到民心工程惠人民。
——中职毕业生就业宣传和创业宣传要深入人心。近年来中职学校更新办学理念,依据行业特色,打造品牌专业,中职毕业生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具有扎实的实践技能,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连年增高。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在社会上创业的典型也不胜枚举。家长和学生对上中职之所以顾虑重重,主要是担心就业问题和能否成才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职学校在招生宣传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创业典型。
——人性化的招生宣传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方法。如印刷《普通中专学校招生目录》并免费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让学生有多种选择;宣传新生到校免费视听制度,宣传允许学生在一定期限内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新的学校和喜爱的专业;
——坚决杜绝和制止的招生宣传行为:弄虚作假宣传和不实承诺骗取生源;以经济手段如招生回扣抢拉生源;有意诋毁别的学校抬高本校;搞地方保护等。如发生以上违规违法招生宣传行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视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目标任务,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十一五”期间,要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继续探讨中职招生宣传思路的改革,才能不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向着健康持续的发展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