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海沉浮:教师如何在高二进入准高三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5:42:19

教师如何在高二进入准高三教学  

2011-03-07 09:10:22|  分类: 教学探讨 |字号 订阅

高二年级的教学是高中阶段教学的过渡时期,也是转折时期,高二教学的成果直接影响高三教学,可以说高二教学是为高三教学作铺垫、打基础,学生的学习也是为高三的学习、迎接高考作好准备。

随着教育教研的改革,教材的调整,新课程标准的实行,原来高三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地放在了高二进行教学。也就是说,高二教学越来越重要,高二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准高三阶段。那么,如何在高二进入准高三教学呢?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这一问题。

1、调整心态,提前进入高三状态

     高二既是打基础阶段,也是过渡、转折阶段,教师、学生心态的转变将直接影响以后的教与学。

随着教育的改革,每年的高考由7月的7、8、9日提前至6月的7、8、9日,也就是说高考整整提前了一个月。时间的缩短,给高三的教学与复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教师必须提前一个月完成原来的教学、复习内容,学生也必须提前一个月作好应考的准备。时间缩短了,但教学内容并没减少,复习的质量要求并没降低,相反的,随着竞争的越来越大,我们的教学质量要求更高,也就是说,时间少了、要求更高了。如何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呢?那就要调整心态,在高二就进入准高三的教学、复习与学习状态。教师要调整心态,将高二当高三抓,一步一个脚印,尽量将高二的内容在高二教完、复习完,争取在高三时少花时间复习高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穿插高一的内容进行复习。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使他们认识到时间的紧迫、学习任务的艰巨,引导他们提前进入高三的学习状态、不可虚耗光阴。

2、调整教学方法    

 普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得比较多,而这些讲述中又有不少是独立的、单件事情的讲述、单个问题的讲评。在平时,高二的教学仅按大纲要求将一件一件的事件讲述清楚就行了。但进入准高三教学后,我们应当调整教学方法,从片面的讲述转向全面的分析概括,从点、面的单方面讲评转向全面系统化教学,并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例如,在高二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中讲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根据大纲要求,只须讲述清楚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成功原因,也就是说仅仅是依据明治维新事件本身去进行教学。但单个的事件学生不容易分辨与掌握,而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也曾有过“百日维新”,如果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与复习的双重功效。因此,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从内因和外因上总结“为什么改革前同是东方落后的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的百日维新却失败了呢?”经过分析、总结,同学们明白了:虽然两国同为落后的封建国家,但资本主义发展有所不同;日本的倒幕派有实力、天皇有实权,而中国的维新派势单力薄、光绪帝无实权;日本遇到的阻力小,中国顽固派实力大;国际上的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时西方国家正在忙于国内的革命、改革与建设,无暇东顾,而在中国百日维新时,西方国家已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开始向全球扩张。如此一比较,学生的兴趣被提起来了,经过自己动手、动脑,了解的内容多了,掌握起来也就更牢固了。更为重要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部分学生会自己学着去进行中外知识的比较、总结。

3、提高要求、增加难度

     进入准高三教学状态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人要求学生不仅能吸收、消化该节课所学的内容,还应该能联系中外知识、前后知识进行比较。

从心态上让学生进入准高三后,我们不能继续以前的单节课教学要求,否则那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甚至是普通的一般学生会觉得现在的教学跟以前没有什么不同,只需一节课一节课内容地学完、学好就可以了。如果是这样,学生的心态就会有所松懈,教学收不到原有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有一种“现在的教学确实跟以前不同,如果我松懈的话就会跟不上大家”的认识,我们在教学中应提高难度,保持学生高昂的斗志,挑起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分析、概括能力。

例如,在高二的会考复习过程中,复习到“西安事变”的背景时,根据大纲、教材内容,只须讲清中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及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受到蒋介石的排挤就行了。但在复习过程中,本人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不仅为会考、更为高考。如在实际复习过程中,除上述两个背景外,本人还让学生联系前面的内容想一想:为什么是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将领发动西安事变,又为什么是1936年底而不是其他时间呢?经过联系前面的内容分析后,学生明白、掌握了这样一些内容:①、当时东北已沦陷,东北军与十七路军的父老乡亲正在受苦受难,他们要求打回东北去。②、东北军与十七路军在长期与红军的战争中意识到红军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不愿再自己人打自己人。③、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完成长征会师后,蒋介石想趁机消灭红军。④、当时国际上法西斯同盟已形成,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也已拉开帷幕。张学良、杨虎城的民族危机意识进一步提升,只有兵变才能逼蒋介石抗日。

这样一来,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分析、理解了西安事变的前因后果,复习收到更好的效果,也达到高考分析问题的要求与标准。

4、联系时政,扩大信息量

     政治、历史向来不分家,虽然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内容时常穿插在一起。例如,评价人物、事件,我们要采用政治哲学当中一分为二的观点,那就得让学生知道: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先进性和消极性。再比如,近年来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以一段新发的材料来分析历史的问题:如联系台湾现状、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来分析《马关条约》带给中国的影响;联系当今我国政府对西藏的投资、支援及西部大开发等来分析、概括我国的民族政策、国防及经济发展等。这些问题,都跟时事政治有关,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按课本内容分析、传授,还要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信息量,让他们能把每一件新发生时事政治事件跟历史联系起来、找到有关的历史依据来进行分析,或者是直接跟历史上的某一事件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以达到更好的教学与学习的效果。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将高二当作准高三进行教学的一些探索性做法,当然,好的方法还很多,如何在高二进入准高三教学,还有待大家的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