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童年写的好吗:不辨文体,论文不像论文——学术论文写作常见毛病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19:49

不辨文体,论文不像论文——学术论文写作常见毛病之一

作者:管曙光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09-09-08 15:51 | 点击6 次   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活动的广泛开展,学术论文大量涌现,但论文的质量却良莠不齐。如何保障和提高学术论文的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很现实也很迫切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其中了解学术论文写作中常见的毛病,不失为一种减少失误、提高写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希望通过管曙光老师对这一专题的探讨,初学论文写作的朋友能够引以为戒,少走弯路。
  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常见毛病,有多种表现形态,有属于宏观方面的,有属于微观方面的。其中,不辨文体,写出来的文章不像学术论文,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这属于宏观方面的问题。
  一、把学术论文写成了理论宣传文章
  一些在机关工作或专门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志,由于经常要配合中央和上级部门的精神为党报党刊撰写理论宣传文章,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模式,写出来的学术论文往往就是理论宣传文章。不用说,理论宣传文章需要理论,学术论文也需要理论。两种理论之间虽然有重合交*,但在很大程度上又不是一回事。严格说来,前者的理论属于政治理论,通常是对党的政策和策略的阐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阐释;后者的理论属于学术理论,是指从某一专业、某一学科客观研究的角度得出的关于社会、自然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原理。政治理论或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可以作为我们开展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但不能用它代替科学研究本身,更不能取代学术理论。不能认为在文章中引用几句领袖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就具有了理论性,就是学术论文。例如有一篇论述社会思维规律的论文,作者这样论证:“社会思维的规律用一句话说,就是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然后再用一定篇幅论述这一规律的普遍性和重大意义。这其实是一篇理论宣传文章或宣传材料,称不上学术论文。因为它没有经过研究阶段,仅*现成材料写成,程序简单,所花功夫较之学术论文必须经过选题、搜集材料、分析研究到动笔等环节,要少得多;而且它没有提出新的观点或见解,只是在向更为广泛的读者对象证明,更准确地说是宣讲一个人所共知甚至无需争论的观点。
  二、把学术论文写成了教科书或普及性读物
  有些学术论文很像教科书或普及性读物,谈某个问题,从定义、沿革、意义、特点,到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方方面面都讲到,生怕漏掉哪一项,讲完了,文章也就结束了。表面上看,这些论文结构完整,内容全面,观点也正确,好像什么都不缺,但缺少的就是论证和通过论证得出的独到见解。而这正是学术论文的灵魂。
    我们要求学术论文见解独到,有创新意义,并不是要求论文中的所有观点和材料都是全新的,都是别人所不曾论及的。一篇论文,哪怕是有一点新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或者是对某一问题的一点新发现、新发展,或者是对传统观点的一点修改和补充,或者是发现了某一个新材料,或者是发现了旧材料中蕴含的新意义,或者是通过对旧材料和传统观点的归纳与整合,发掘出了别人所不曾注意到的价值或意义等等。
  三、把学术论文写成了工作总结或经验材料
  长期在实际部门工作的同志,经常撰写工作总结或经验材料,形成了公文特有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也往往难以摆脱这种影响,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都像一篇总结或经验材料。
  撰写学术论文,并不是不要结合工作实际,相反,我们还提倡科学研究要为现实工作服务,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服务。但同样是服务,同样是以文章的形式服务,学术论文与公文有所不同,前者是间接服务,后者是直接服务。学术论文的论题和材料虽然源自工作实际,但立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的角度、立场和方法必须高于工作实际。如果完全陷到单位工作中,视角只局限于本单位,就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用学术眼光分析和研究问题,结果往往会写成一篇总结或经验材料。如两篇同是论述站车查堵逃犯的论文,一篇是《坚持“追逃”常抓不懈,构筑查缉逃犯严密法网》,正文包括三部分:主要成效,基本做法,几点体会;一篇是《铁路站车查堵逃犯之我见》,也包括三部分内容:站车查堵的概念及分类,站车查堵逃犯的方法,站车查堵逃犯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相比而言,前者是在总结工作,归纳体会,没有离开经验的层面,所用材料也非常具体而单一,完全是总结的写法;后者则站在了一定的高度,视野开阔,不再局限于某一单位的工作,而是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观点到材料也都比较抽象、概括,有一定理论性,更符合学术论文的特征。
  四、把学术论文写成了公文类调查报告
  学术论文中有一类叫做调研型论文,又称学术类调查报告。有些作者在撰写此类论文时,往往容易将其写成公文类调查报告,具体表现为:取材范围较小,只局限于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没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只注重介绍调查情况,描述调查结果,没有对这些情况和结果进行理性分析;只满足于罗列现象,没有对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行深层的挖掘,导致文章没有结论,没有观点,缺乏学术味道。所以在撰写论文之前,一定要搞清调研型学术论文的特征:其目的是阐述学术观点,而不是或不仅仅是对实际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讲究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有一定深度;论述时往往需要运用专业理论、概念、术语、假设命题等;调研和选材范围广泛等等。这样,才能使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公文类调查报告区分开来。
  五、把学术论文写成了领导讲话稿
  一些领导干部有一定学识和理论水平,也爱动脑筋,喜欢思考问题,有时会主动或应邀为一些学术刊物写文章?穴有时亲自动手写,有时则因太忙而由自己出思想、出思路,由秘书起草?雪,这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应该加以提倡。但有些领导干部撰写的学术论文,其语气和角度像讲话稿。这一问题的出现,既有没能把握两种文体区别的因素,也有领导干部没能及时调整心态、转换角色的因素。应该承认,领导干部撰写的论文肯定有自己的特点,因为他所了解情况的深度与广度,他看问题所站的角度和高度,他的工作经历和处理各种问题的经验等,都会在其论文中综合反映出来,和一般做理论研究或做基层工作的人写的论文必然有明显的区别。但领导干部写的学术论文毕竟也是学术论文,而不是讲话稿。因为这时你的身份不是领导干部,而是作为一位研究者或作者在平等地和读者探讨、交流学术问题,而不是在单位面对下属发表讲话。讲话稿其实类似于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指示性通知,是用于处理公务的文体,而不是用于表述研究成果的文体。
  六、不符合学术论文的文体规范
  学术论文有一定的文体规范,这种规范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约定俗成的规范,如前面所谈大多属于此种;二是法定规范,如作为国家标准颁布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撰写学术论文中应该遵循的。但有的作者往往忽略这一问题,不注意从技术上对学术论文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因此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导致不能顺利发表或被通过。学术论文不符合文体规范的情况大致有如下几种表现:一是不符合格式规范。或者是章节设计、文中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参考文献的编排以及内容提要?穴包括英文提要?雪、关键词等某一项不符合要求;或者是缺项漏项,如缺少了参考文献一项或参考文献中漏掉了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某一项。二是不符合术语、名称、数字使用规范。如随意引申或混用专业术语,生造词语或自拟术语,使用人名、地名简称不规范等。三是书写不规范,等等。这些虽属技术性问题,但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治学态度,有时可能会因为一个小问题而影响论文的及时发表或影响对论文的准确评价。
  学术论文写作中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概括起来,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其它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学科基础和学术功底薄弱,因而所写论文缺乏学术研究的味道或论文的科学性和学术色彩较弱;二是缺乏学术训练,没有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三是学术意识不强,没有养成一种严谨治学的良好作风;四是没有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要领,不注意区分学术论文与其他各类文体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