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什么季节最多蛇:浅谈数据信息在纳税评估中的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5:29:14
纳税评估是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强化税源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税收征纳双方建立沟通渠道,创新纳税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以前的纳税评估往往就表审表,静态分析,且掌握的涉税数据信息少,评估的效能和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为了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收管理中的监控作用和预警作用,必须重视充分运用数据信息。
一、以数据信息的采集为依托,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数据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纳税评估同样必须建立在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料和科学的指标分析基础之上,及时全面准确地采集数据信息,满足对纳税人历史资料比较,同行业资料比较,税源、税基、税收方面资料以及相关性资料比较等一系列评估分析的需求。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注重涉税数据的口径和期间变化,力求使采集的与企业纳税能力相关的数据信息,具有可比性并符合行业特点。同时要分析有问题企业的错误类型及财务指标的异常情况,根据不同税种的特点,确定相应的纳税评估指标。一般来说,既要采集与经济税源发展变化相关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及投资、融资情况,更要采集能反映企业纳税能力的财务指标,如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各项费用、销售毛利及利润总额等,还要采集可以验证财务核算是否正确的相关指标,如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应付账款变动率等。对于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实用指标也要注意采集,如工业企业耗用的料、工、费变化情况,商业企业的商品进销存情况等。
在掌握大量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指标测算和数据比对,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二、应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原理建立评估分析数学模型,使纳税评估更具针对性、实用性
做好纳税评估,必须科学设定各行业评估的参数指标。在正确理解相关指标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实用的数学模型。为此,应抽调业务能力强、计算机技术熟练、有责任心的干部成立税源分析监控小组。一方面加强涉税信息的采集,将分散、孤立的各类信息变成网络化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加强涉税信息的整理分析。将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提炼,并选择典型企业实地调查、剖析,求出各行业的投入产出比率,利润率及税负水平,用于对同一纳税人不同时期的纳税情况进行纵向比对,对不同纳税人同一时期的纳税情况进行横向比对,建立起比较科学合理的行业指标参照值。
最后根据行业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参数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把个案评估拓展为群体评估、行业性评估,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指导面上的征管工作,发挥以评促管的作用。
三、在设置评估参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峰值和警戒线
峰值的确定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到评估系统自动分析的质量。峰值一般要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结合地区经济差异和管理经验综合测算确定。主要峰值有:利润率、税负率、收入与成本变动同步率、重点行业产品的单位能耗及物耗标准等。峰值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行业某一经济指标相对合理的取值区间,即指标波动的最大和最小值,亦即税源监控的警戒线,远离这个区间的应视为申报疑点,必须进行重点稽查。在确定峰值时,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尽量使之接近实际,而且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动态分析,适时进行调整,保证它的实效性。
四、以行业性纳税评估为手段,强化各行业的税收管理
建立行业性评估指标,可使纳税评估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对多个行业的样本进行采集、分析、解剖,建立起行业性分析监控指标体系,通过按月比对分析和重点企业纳税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重要疑点,提醒企业自查自纠,防止重大偷税案件的发生。
建立以信息化为依托的行业性评估指标体系,可使过去那种粗放型、浅表性的管理模式逐渐转向精细化、深层次管理方式。通过企业自查、行业评估、税务稽查结合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促进整个行业的税收征管。实现把干部的精力从大量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投入到行业分析、异常情况处理上来,实现管理效能的最优化。
数据信息在纳税评估中的充分运用,不仅能提高纳税评估的效能,也能提高税收监控管理的能力。进而要努力提高涉税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进行测算、分析、比对,及时发现疑点,提供预警服务,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也要通过日常巡查、辅导,及时采集动态数据,捕捉异常信息,对基础数据不断进行维护、矫正,使纳税评估的参数指标更精确、更实用,为实施长效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