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工程:穴位的病理反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06:32

穴位的病理反应


        穴位的病理反应是指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通过经络的反应作用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的各种异常变化。这种病理反应常表现为:
        ①穴位感觉阈值的改变,即感觉过敏(包括痠楚、疼痛以及由于按压检查而出现的压痛等)和知热感度的异常变化(机体某一脏腑有病时,其相应经脉之井穴或原穴对热的敏感度可能升高或降低,出现左右失衡)。
        ②穴位组织形态的改变,即用按压、循捏等方法常可在呈现阳性病理反应的穴位皮下触摸到形似麦粒或黄豆大小的结节状反应物或(0.15~0.3)cmⅹ(2~3)cm大小的条索状反应物。有时还可以触摸到穴位皮下组织松弛、凹陷、隆起或坚硬。③生物物理指标的改变,表现为穴位皮肤电的变化和皮肤温度的变化,即表现为局部的电阻、电位或温度的升高、降低或左右失衡。
        穴位这种病理反应具有一定特异性,即每个脏腑器官都有其特定的病理反应穴位,特别是俞、募、原、郄和井穴在反映相应脏腑病变方面相当灵敏。如胃部病变多在胃俞、中脘、梁丘和足三里出现压痛或病理反应物,呼吸道病变多反应在肺俞、中府、孔最,肝胆病变多反应在肝俞、胆俞和胆囊穴,心脏病变多反应在心俞、神堂,而妇科病变多在次髎和三阴交出现压痛或病理反应物等。在病变脏腑所属经脉的井或(原)穴上,有的还伴有知热感度、皮肤电、穴位发光、热辐射等变化。
        每个脏腑器官的病理反应并不限于一个穴位。由于病变的性质不同、病情的轻重不同,出现病理反应的穴位数量和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可有不同。一般来说,病情轻者,呈阳性反应的穴位数量较少,反应物较少而且较软;病情重者呈阳性反应的穴位数量较多,反应物较多而且较硬。
        对热的敏感度降低者多为虚证,反之则多为实证。病情好转或恶化,穴位病理反应物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病愈则反应消失,以轻症、急症消失迅速,重症、慢性病症消失缓慢。而在结构或功能上联系密切的脏腑又常可在一些共同的穴位出现病理变化,如胃病、肝病和肠道病均可在足三里处出现病理反应。
        不同疾病和不同穴位在反应形式上也有不同,如同是胃病,足三里反应多以条索状物出现,而胃俞穴反应则多以局部组织松弛形式出现,或呈凹陷,或感觉异常;如果是胃癌患者,则胃俞穴常出现结节样反应物。因而穴位的病理反应特性,具相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