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恶非道 七濑ななみ:转】 骨增生外用方(神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41:42
骨增生外用方(神效)

此方是我家祖传,望版主加分.
斑蝥 雄黄等份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小,用时每穴一丸,胶布固定.四个小时后去掉.(以起水泡为度)取穴以阿是穴为主.我家是用于风湿病的,我把其用在骨增生上也见显效.水泡消后可再用一次,轻者一次,重者三次可愈.(症状消失
)
你们用了就知道了!

风湿痛(朱良春教授《虫类药的应用》)
  斑蝥粉外用敷贴,有止痛之功,我们曾用其治疗风湿痛等症,收效甚好,但因其往往发泡而留有色素沉着或疤前,而未坚持使用。金惠生氏用“斑蝥丹灸”治风湿痛等疾患1000余例,取得一定的效果,且无痛疤痕,仅有暂时性色素沉着。这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值得学习和推广。⑴制法:斑蝥12.5克(全虫阴干,不必去头、足、翅),雄黄2~4克,共研细末,加适量蜂蜜制成直径约2毫米的小丹,稍压成扁圆形,瓶装备用。⑵灸法:选定穴位后,取斑蝥丹一粒,放在穴位上以小块胶布贴住,经8~24小时后即可揭下(小儿或皮肤细嫩处时间短些,皮肤粗厚处时间可延长些)。揭下后即见局部有一绿豆大小的水泡,过5~7日后水泡自行吸收,无疤痕,仅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对于痛区面积较大的病人可在所贴穴位的周围相隔2厘米处再贴3~5个形成“梅花灸”。另外,还可用于耳穴灸治,但丹粒要改小,贴于有关的反应区。⑶治疗次数:一般治疗1~3次,或3~5次,每次间隔5~7日,在不同穴位上轮番施灸。一般数次即要见效。如多次不见效,则放弃此法。⑷效果:共治1000余例,其中防访观察疗效的803例,有效率85.4%。症状消失者213例,显著减轻者274例,症状减轻者199例,无效者117例。所治病种包括四肢及肩部风湿痛、腰肌劳损、气伤、腰背部风湿痛、肋间神经痛、头部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腱鞘或韧带炎症等。总之,凡施行痛点封闭疗法的适应症,用斑蝥丹灸都有效,其疗效甚至比封闭疗法高而持久。⑸注意:斑蝥有毒,制作时应注意防护;斑蝥丹不宜太大,贴敷时不要距离太近,以免小泡融合成大泡;灸泡擦破或有感染,应及时处理。

  此法奏效之机理,据沈阳市沈河区第一医院意见:斑蝥是一种皮肤刺激剂,外贴直接作用于体表,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大,皮肤充血,血浆渗出,形成水泡;该药的成分可能渗入水泡内,成为一种比较长时间的效刺激,作用于末稍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于高级中枢神经,使过敏性变态反应得到恢复,获得镇痛的效果。

炼蜜为丸就是拿炼蜜把那些药面制成药丸。
炼蜜就是熬蜂蜜,熬蜂蜜(注意要小火慢熬)在旁边放一碗凉水,见蜂蜜泛黄沫时,用一根竹筷子在蜂蜜中沾一下,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碗中(一滴即可),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这叫作“滴水成珠”),就算好了。一斤蜂蜜大约能“炼出”八两左右,一斤中药粉,大约须用炼好的蜂蜜一斤二两左右,具体要看中药粉的性质,即中药本身的含油量等等因素。(蜜用的太少,药丸就太硬)如果蜂蜜炼不到火候,就作不了药丸,太过火也不好,所以须要掌握“火候”。

代针膏相关资料

代针膏相关资料
1、万宝代针膏
【来源】《普济方》卷二七五引《德生堂方》。
【组成】硼砂 血竭 轻粉各3克 蟾酥1.5克 麝香0.3克 蜈蚣(金头者)1条脑子少许 雄黄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人蜜调和为膏。看疮有头处,用小针挑破,以药少许,摊在纸上,贴患处,次日其脓自出。如腋下有核,名暗疔疮,或有走核,可于肿处亦如前用针挑破之。
【主治】诸肿恶疮,肿核赤晕,已自成脓,不肯用针刺脓,此药代之。但用小针点破疮头,却上膏药,脓即自溃。
【禁忌】忌食鸡、羊、鱼、酒、面等物。
2、戒烟代针膏
取 穴:
常用穴:甜味穴、合谷。


操 作:
先制作代针膏,制法为:丁香、肉桂、麸酸钠(食用味精)各等份,前二味研粉过100目筛。以6倍于药量的黑膏药胚加热溶化,再掺入丁桂散,待温度下降至60℃后加入面麸钠,水浴保温摊膏,每张膏药重1g,纸面1.5×1.5寸。

用法:在上述两穴压痛最明显处贴膏24h,贴膏10min后视患者烟量大小可吸香烟1~2支,以观察效果。如出现头昏,恶心及口吐涎沫等即为有效。


效 果:
以上法共观察126例,结果:显效82例、有效3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8.9%。



注意事项:
(1)代针膏目前尚无市售产品,须自行制作。

(2)本法易为被戒烟所接受,但效果似不够理想,对无效者可配合或改用其它方法。
3、哮喘及痛症代针膏
南通市中医院内病外治室将在民间流传1600余年的发泡疗法,从药物选择、剂型、剂量及治疗病种方面加以发掘,创新运用,他们在众多发泡药中选择了白芥子、斑蝥2味,用50%二甲基亚砜调制成软膏,每次只用麦粒大一团,置于胶布中心,贴于有关穴位上,3小时后除去,治疗咳喘,既可作冬病夏治,也可随发随治。临床观察,除止咳平喘外,还有明显的止痛及抗过敏的作用,已广泛用于过敏性鼻炎及关节炎、肩周炎和各种局限性痛症,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本人临床上通过号脉基本可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
脉象如下:左右尺部沉细微弱,临床上无下肢水肿的情况(排除肾炎的可能),基本上就是椎间盘突出。
治疗思路是根据脉象和临床情况。
以补肾壮腰为主,配合活血止痛、散寒除湿、舒经活络
黄芪40克(通过补肺气来补肾,虚则补其母。)
杏仁15克(性苦降配黄芪使肺之津微下输于肾)
附子40克  菟丝子30克  鹿衔草30克(补肾火)
熟地30克  锁 阳30克 淮山药25克(补肾阴)
黑豆50克  莱菔子20克 (化痰利湿,消除神经根水肿)
杜仲20克  淮牛膝15克(为使药,引药入腰)
三棱30克 莪术30克  鸡血藤30克(活血通络止痛)
油爆马钱子10克(通络止痛)
五副见效,十副就好。服完五服为防止马钱子中毒,应停药一到两天。
服药期间如果出现肌肉跳动的情况(马钱子中毒前兆),可吃白砂糖30克即解
如果服后胃有不适,下次服药时加蜂蜜一勺即可。

此方绝对有效,本人治疗无数病例。望有缘人士珍惜善用!!

左右尺部沉细微弱的病人冬季多畏寒,夏季多怕热
附子用量40克根本不多,注意此附子为乌附片,咱每月至少要用25公斤,目前两年来用了几百公斤,还没有出现过中毒的情况。用时加生姜(用量为附子两倍)先煎两小时即可。关于服用上火的情况是有过。不过关键是配上牛膝(引火下行);如果你还是不放心,可以配上白芍25克。这样绝对不会上火。
马钱子用麻油(用量为马钱子的两倍)榨枯,以焦黄、鼓起为度,榨好后碾成粗粉用火纸包好(吸去油),待油被吸去后装瓶,如果灌胶囊服用。则量2克以内,如果入汤剂煎服。可以达到十克,甚至可以达到15克,煎一小时以上为好,药汁随时间增长而加苦。

如果你不敢用,那你就用三条大蜈蚣代替马钱子,用50克淫羊藿代替附子效果还是可以的,安全问题就没事了[不懂药性的禁用】

清 骨 散

〖方源〗《证治准绳》·类方·卷一:清骨散,专退骨蒸劳热。
〖组成〗 银柴胡 一钱五分[5g]  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 地骨皮   青蒿 知母 各一钱[各3g] 
     甘草 五分[2g]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扶,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主治〗虚劳发热。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
〖病机〗肝肾阴虚,真阴消烁,虚火内扰 ── 骨蒸潮热
阴血日亏,无以上奉 ── 嗌干,舌红少苔
虚热内盛,逼津外泄 ── 故盗汗
阴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 ── 脉细

〖配伍〗君 银柴胡 ── 味甘微苦微寒,清热凉血,善退虚热。

  ┌ 知母 ── 滋阴泻火而清虚热。      ┐
  │                      │
臣 ┤ 胡黄连 ── 入血分而清热。       ├ 三者相伍,共清阴分之虚火,善治有汗骨蒸
  │                      │
  └ 地骨皮 ── 降肺中伏火,去下焦肝肾虚热 ┘

  ┌ 秦艽 ── 辛散苦泄
  │
佐 ┤ 青蒿 ── 清虚热而善透伏热


  └ 鳖甲 ── 滋阴搜邪于内,助青蒿、秦艽透邪于外

使 甘草 ── 调和诸药,并防苦寒药物损伤胃气

〖方论〗《医方集解》:“此足少阳厥阴药也,地骨皮、黄连、知母之苦寒,能除阴分之热而平之于内,柴胡、青蒿、秦艽之辛寒,能除肝胆之热而散之于表,鳖阴类而甲属骨,能引诸药入骨而补阴,甘草甘平,能和诸药而退虚热也。”

特效黑膏药

生马钱子30克、生川乌7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大黄30克、红花30克、全虫30克、麻黄10克、蜈蚣5条、土元15克、苍术20克、洋金花30克、射香1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蟾蜍3克、用香油1000毫升,将前12味药炸黄去渣,再过滤后,敷成滴水成珠后,将广丹400克投入油内搅匀成膏,停火后调入后4味(细药末)药搅匀即可。
主治:颈、肩、腰腿疼痛、风寒湿痹症。

伤科奇药---瞬安康膏

  来源:师傅传授,历史秘方

    主治:扭伤、各种关节炎、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骨科疑难痛症、骨癌止疼等。

  疗效:10—15分钟止痛,当日肿消,患者扶拐来,放下拐走,让人扶背着来,自己走回,如是运动员可立即参赛。故名"瞬安康"
  药方:
  底药:木炭20 榆树皮30 屋龙尾10 当归3 茜草3 防风3 荆芥3 桑枝3 三叶各15(杨树叶.柳树叶.桑树叶)
  混合粉:冰片1 樟脑15 土虫2 红花2 川断3 煅自然铜3 炙乳香1 牛角粉5
  植物油 食醋 黄酒

方法:用植物油、食醋、黄酒各等分将底药调成糊状,将混合粉撒在上面外贴患处,2天换药一次。

根治风湿类风湿性疾患民间秘方

笔者采用湖南民间草医冉隆应的系列秘方,临床运用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痹症,疗效显著。    

      一、灵应驱风散(外用散剂)     白芥子、山柰各60克,花龙骨、三七、炮山甲、公丁各10克,北细辛、肉桂各20克,藤黄15克,乳香、血竭、威   灵仙、花椒、马钱子各30克,无名异、荜茇、一枝蒿各50克。白芥子炒黄,研成细末,其余诸药研碎,拌匀,置于有色玻璃瓶密封备用。    

      二、灵应镇风液(外用酊剂)     生马钱子8克,一枝蒿、山柰、乳香、没药、花龙骨、三七、炮山甲、川芎各10克,荜茇、干姜、肉桂、藤黄、白芷各12克,北细辛、丁香各15克,花椒、血竭各20克,白芥子40克,冰片3克。     诸药研末,用50度以上白酒3千克浸泡7-15天,即可用于外搽患处。    

      三、灵应活脉散(内服散剂)     红花、桃仁、川芎、木瓜、青风藤、桔梗、枳壳、牛膝、伸筋草、岩泽兰、蜈蚣、全虫、羌活、独活、桂枝、苍术、威灵仙、千年健各10克,白术、三七、秦艽、防风、海桐皮、石南藤、海风藤、络石藤各12克。     诸药研末,每次服3~5克(也可装入空胶囊内),以黄酒送服。连服25天。    

      四、施治程序     先用75%酒精消毒患部,用消毒过的梅花针(皮肤针,药店有售)叩打患部,一边叩刺一边涂上灵应镇风液,皮肤必须叩刺出血。24小时后,才可实施下一步骤的治疗。一般患者经以上步骤治疗后1—2小时,病痛会消失60%,24小时后不再疼痛,此时可询问患者,哪里还有痛点,以最痛点即为病根。找到此痛点后方可进行下一治疗步骤。     在痛点部位用三棱针刺破皮肤“开毒门”即刺成梅花形,先刺中间点,而后刺四边点。最后拔火罐,把瘀血病气吸出来。丑0分钟后,将罐取下,擦掉伤口部位和罐内瘀血,再用三棱针在原中心及四边点上刺5个针口,将灵应驱风散敷于伤口上,用伤湿止痛膏贴上,治:疗结束。此为第一个疗程。4~5天后才可施治第二个疗程。一般经3~5个疗程即可根治顽症。     在进行每一疗程的同时,必须内服“灵应活脉散”,日服3次,每次3~5克,以黄酒送服。    

      五、适应症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中风偏瘫,手足顽麻,半身不遂,股骨坏死,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椎炎,坐骨神经痛,妇女产后风等一切风湿类痹症。     以上系列秘方均系湘西“灵应堂”冉隆应医生传授予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