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晋升技巧 在线: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8:18:57

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

 

在汉语环境里,“人文”一词,与“天文”相对而立,“人文”有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事关“人与社会”的问题。

 

“人文精神”的核心与含义,是指社会人的信仰与理想;人格尊严与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这些始终贯穿于人们的语言、文字、思维与行为。

 

“人文精神”,强调社会人文文化,主张人的主体创造作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工业与资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给许多人以感官与欲望的满足。

 

可是物极必反,人们开始囿于现成的知识,常规的逻辑和传媒的语言,官僚式的体制,以及浩如烟海的技术规范。因此目光越来越短浅,趣味越来越市侩,人情越来越淡薄,竞争越来越冷酷,人对现实的依赖、顺从及惰性却在不断增加,想象力、创造力在减退,主体性在丧失,信仰、理想、道德、情操等构成人的灵魂,并规定人生意义的品质被瓦解。这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手段与目的的颠倒。

没有抽象的“人本身”,感官肉体是人的,灵魂、精神更是人的,哲学、宗教、伦理、文学、艺术、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技术、习俗等都是有关人的事物。哪一个方面膨胀压抑了全面发展,都是人的异化和失落,都需要回到“人本身”。

 

“人文精神”使人产生联想,联想到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及其中的人文主义(humanism)思想。“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

倾向于关怀人的个性,强调维护人性尊严,反对暴力,提倡宽容,主张自我价值体现,提倡自由、民主和平等,这就是“人文主义”的思潮与世界观。

 

“人文主义”,主要针对前现代的宗教和伦理,以及政治对于个体的压力,主张从宗教的神灵的彼岸的王国,回归到世俗的感官的物质的生活。“人文主义”认为前者虚幻;后者才是“人本身”才是现实的“此岸”。人文主义是西方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社会的起点。

 

“人文主义”与人文精神,都否定外在于人的异化力量,强调回到人的本身,但两者却有相反指向。

 

“人文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对立与统一:前者是指人肉体从天国回到人的本身;后者是指人的精神从世俗回到人的本身。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然而作为历史概念的人文主义,则是指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ue、、也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现代的人文主义开始于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被看作是不依靠宗教来回答道德问题的答案。在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中,超自然的解释一般被忽略,人们将这种人文主义也称为“世俗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的总体概念是相信人的本性有巨大的潜力,而不相信宗教的超验的价值。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和文学力量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