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网站看韩国19禁:节庆文化活动与城市发展新机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28:05
节庆文化活动与城市发展新机遇 时间:2011-12-7 11:04:02 来源:本站 点击: 21 次             

步入21世纪的今天,城市的竞争已经转向了品牌的竞争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而承载城市文化内涵的城市节庆活动毫无疑问被当作一个着力点。节庆活动运作得当将带来诸多益处,并将发挥不可估量的聚合效应。一个品牌节庆往往就代表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区,有时甚至还可以成为该区域的代名词。在国际上,提到啤酒节,就一定会想到慕尼黑,提到戛纳就会和电影节联系在一起,提到奥斯卡就会说到美国的洛杉矶。而在国内,人们一提到服装节就会联想到大连、宁波;提到孔子文化节,就会和山东曲阜相联系;提到啤酒节就会想到青岛;而一提到冰雪节,人们就会首先联想到哈尔滨。这些众所周知的知名节庆已然成为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载体。中国城市充满着各色生机与活力,各个城市的节庆活动层出不穷,既张扬了城市的个性,也为繁荣城市经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节庆活动已经成为了一座城市重要的现代营销手段。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十月份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中国节庆将步入一个提升发展的机遇期。一座名城必有一个名节庆,一个名节庆必然催生一座新型化城市。本期视点特邀节庆深入探究“节庆文化活动与城市发展新机遇”这一专家长久的关注点成为了本期我们特别关注的话题。 对话嘉宾:         拉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江    嘎         哈尔滨市大型活动办主任                 李为民         南宁市文化局局长                             陈晓玲         成都市博览局副局长                         王     欣         潍坊国际风筝节办公室主任              张崇高         重庆文化艺术节组委会主任              郭道荣主持嘉宾:云南省社科联主席                      范建华 主持人:节庆活动不仅是承载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平台,现代城市节庆活动也被赋予了很多新的使命和责任,它的功能也从最初的单项度打造城市品牌,构建和传播城市文化产品、折射文化软实力的层面,向与经济联动发展的纵深层面有了拓展,各位如何看待现代节庆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王欣:节庆活动是大会展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成都市博览局把会展分为了三个板块:展览、会议、节庆活动。节会和节庆活动是整个会展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具有这么几个特点,它对活动场地的限制要求,没有会议和展览高;第二它的时间跨度长;第三它可以吸纳更多的参与者,这往往是一些不具备专业会展设施、场地的各级地方,以活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手段。以成都为例,我们的节会活动每年大约有300个,分这么几个层次。国家级平台的节会有两个,一是国家文化部和四川省政府共同打造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两年一届,今年吸引了50多个国家的表演团队到成都来,而且成都为这个节会划出1500亩土地做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第二是中国贸促会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今年是第八届了。根据市统计局的数据来看,10天的节庆活动,共吸引了900万参与者,拉动服务业增长17亿。我们还有市级的节会平台,包括灯会、大庙会、购物节、啤酒节,由市级部门牵头,公司运作,在我们19个区市县联动,这是第二类。第三类是我们19个区市县结合当地的文化,或者是旅游、产业特色举办的各类节会活动,比如时间最长龙泉国际桃花节,以桃花为媒,促进龙泉驿区的经济发展,桃花节历时半个月时间,这半个月等于是龙泉驿区境外的游客占到了总人数的40%,这个作用非常明显,通过节会平台拉动人气,促进经贸活动,提升区域的影响。江嘎: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最初它只是一个纯宗教的节日。雪顿节的起源是老百姓对寺庙的僧人行长经,下长躬的一种仪式,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寺庙里的僧人都要到山上修炼,等到藏历6月30日僧人们就下山了,这个时候老百姓就用自己酿的酸奶迎接他们,犒劳他们,载歌载舞。雪顿节延续至今已经一千多年了,从1994年开始,拉萨市政府主办了这场活动,政府主办以后对这项传统的纯宗教活动我们赋予了新的时代和现代的气息。到目前为止雪顿节已经成为一个集文艺表演、旅游观光、招商引资、经贸洽谈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节日。   拉萨的雪顿节,既是一个宗教节日,现在又衍变成了一个非常综合性的节日,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属于欠发达地区,如果单单依靠市场化运作做强做大雪顿节压力很大,所以一方面政府必须拿出启动资金保证主要活动的稳步实施,同时要不断地拓展市场运作,共同完成这项活动,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节庆作为润滑剂和助推剂带动拉萨的旅游产业,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央把西藏定位为世界旅游的目的地。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节庆就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助推器。这两年我们通过不断丰富和拓展雪顿节的内涵,来发展拉萨的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李为民:中国是一个节庆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以我们哈尔滨为例,有地缘优势、人文优势、自然优势,形成的节庆产业优势资源有很多。国家级的,比如说依据和俄罗斯的地缘优势形成的哈洽会,已经成功举办了22届;中国第一个啤酒厂就是1900年建立的哈尔滨啤酒厂,哈尔滨人均啤酒消费水平是世界第三位,我们有哈尔滨啤酒节,还有哈尔滨冰雪节。结合这些传统民俗而衍生发展成的的现代节庆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从节庆资源到节庆活动再到节庆产业,经历了一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节庆资源形成了节庆活动,节庆活动不能自然地转变为节庆产业,节庆产业需要营销和经营,从整个节庆产业来看,应该说西方国家已经走出了一条相当成熟的道路,中国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期,从世界来看节庆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应该说它有四点益处:第一、直接的经济效益。比如说美国的格莱美音乐节,它仅仅是一个音乐节的电视转播权,一个音乐节下来收益会达到32亿美元,德国慕尼黑啤酒节下来就有10亿欧元。再以哈尔滨冰雪节来说,去年我们仅旅游收入就达到121亿人民币。所以直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在一些国家一些小镇可能一年的收入都是靠一个节庆产业来获得的。第二、能够助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专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占比比较大是最合理的产业结构,哈尔滨的产业结构正在调整期间,现在的节庆产业应该说可以助推第三产业的升级和调整。哈尔滨的第三产业现在正在升为主要产业,比重已经达到50%,它的传统服务业比较多,现代服务业比较少,依靠节庆也可以拉动现代服务业的升级,比如交通、通讯、银行、保险、餐饮、旅游,这些附加值很高,劳动密集型很低的产业就会被催生,这样可以有效助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第三、能够打造一个城市的形象,我姑且叫它能够二次,甚至三次营销一座城市。可能这样形容不太准确,我就解释一下,因为任何一个产业所打造的都是具体的产品,具像的产品,包括很多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只有节庆产业打造的是一个城市的形象,这个城市除了直接的在节庆期间产生的效益,它还为后期城市形象塑造,为后期的注意力经济也打下了基础,很多投资、旅游都转移到了这个城市。法国戛纳电影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一年很多非电影节期间也有很多的旅游人群参观这个小镇,这就为它二次甚至多次营销城市奠定了基础。第四、节庆可以促进文化繁荣和发展。因为上午很多专家、领导都谈到了这个问题,有些文化产业的一切特点它都有,它的发展肯定会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些西方国家节庆产业的产值要占文化产业产值的10%以上,甚至它的GDP里面,节庆占GDP了2%到5%。张崇高:潍坊国际风筝会是从1984年开始举办的,每年举办一届,到今年为止已经连续成功举办28届,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举办节会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好的全国几个节会之一。潍坊国际风筝会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荣誉,1988年潍坊被世界各国风筝协会组织一致推举为世界风筝之都,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际风筝联合会,并且把总部设在潍坊。28年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成功举办,我们深深的感到,它对一个城市形象的提升,对城市知名度的弘扬和美誉度的提高,以及它对我们各业的推动,特别是旅游休闲,对我们风筝产业本身,对我们招商引资等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潍坊人的精神风貌,人的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助推作用。每年风筝会的举办时间是4月20日到5月1日,正是潍坊春意盎然的季节,来的客人特别多。既带来了信息、资金、技术、项目,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理念,这个时候可以说也是市民的一个盛大的节日。多年来潍坊国际风筝会分三个板块:第一、风筝的板块。这里面包括了风筝的放飞表演,风筝的世界锦标赛,产品交易会;第二、文化的板块。这里面有风筝会的开幕式演出,各项文化活动;第三、旅游和经贸活动。这20多年一路走来,可以说潍坊国际风筝会已经成为潍坊一项综合性、重大的、国际性的盛会,它这里面内容非常丰富,成了我们潍坊人引以自豪的节日。主持人:中国节庆产业的目前目前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很多地方的节庆活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这中间经历了很多的坎坷。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阵痛期,就是从公共财力的照单全收,到市场化的独立行走,各位这个问题怎么看?张崇高:节庆活动的市场化运作是实现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只是时机不同,收效不一,途经不同,成果各异。潍坊国际风筝会从1984年开始举办,到1997年举办了十几届的时候,遇到了发展的一个转型口,那时恰好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过度的时候,节庆活动的运作模式,也处在转型的道口。那时候有很多的声音,有很多的想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政府长期大量的投入,大量的摊派来兴办的节会,在某些方面引起了企业的反感,引来了群众的不满,有人认为这样的节会劳民伤财,还有人认为通过10多年的办会办节积累,知名度是不是已经达到我们的预期了?也有的认为节会有没有必要年年办?是否也可以尝试像奥运会、亚运会那样四年一办,或者几年一办?面对这样的质疑和困难,潍坊当时没有退缩,而是走了一条改革创新的路子,就是市场化道路。陈晓玲:南宁民歌艺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传统的节庆,但是以政府名义主办的时候已经改造了,已经创新了,所以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民俗的表演。99年我们定了一个节庆策划的标准: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就是,我们开幕式晚会一定要做成全国最好的晚会,这个最好的晚会包含了几个方面:第一必须是民族性的,要体现出我们广西的民族文化特点;第二必须是现代性的,必须要体现我们的进步,反映时代的时尚;第三它必须要是国际性的,要跳出广西,容纳全国,容纳世界。还有一个“立地”,就是要原生态的,所以我们在1999年曾经用三年的时间做了一个中华民间歌手邀请赛,全中国56个民族,最多的一年我们邀请了53个民族参加,这些人必须是农民和牧民,他们带来了原汁原味的民歌和民俗。民歌节到今年已经是13届了,我们依然坚持这样的原则,既要有最高端最时尚的东西,同时还要保有最原生态的东西。    我们要创造这个节庆它的产业价值。它的产业的链条,我觉得这也是它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我们在中国大部分节庆都是政府办节,产生非常大的社会效益这一点对于我们在座各位,特别是政府办节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它如果可以拓展产业空间,发挥创造出它的产业效益,这一点是我们始终在探索的。在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2001年成立了大地飞歌公司,通过公司运作对这个节庆进行产业化推动。中国的节庆现在还在不断的探索,我们也很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通过这次会议也学习更多的经验,把我们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办的更好。主持人:各地的节庆活动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随着节庆产业的不断发展,各地在举办节庆活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种全新的办会方式和办会理念,节庆活动应该怎么结合自己的本位优势去创新?张崇高:回顾潍坊国际风筝会这28年的历史,我体会到这么几点:政府的重视和协调至关重要,因为全国的节会大部分是由政府主导,或者主办的,它是适应和匹配城市建设,城市发展需要的,也是受市民拥护的。潍坊有历史悠久的风筝文化,鲁班是风筝的鼻祖,潍坊是手工风筝之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加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风筝会越办越好,我们今后还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主导,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只有这样才能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第二、要把创新放在首位,从内容、形式、各个方面不断地进行研究,敢于超越自我,敢于借鉴先进的办会经验。第三、发展节庆产业,在潍坊要大力发展风筝产业。潍坊现在有300多家风筝企业,1984年举办第一届的时候只有20家风筝厂,现在已经发展成300多家,潍坊风筝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占有率达到67% 和80%以上,所以潍坊的风筝产业一方面借助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推动,另一方面风筝会也推动了风筝产业的发展,两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补。因此我们下一步还要坚决把风筝产业做强做大,形成和稳固自己的品牌。最后一点,我们一定要考虑人民群众的参与性。一个节会的成功举办,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它的生命力不会持久。今年我们正式向市委市政府和人大提出一个请示,就是要把潍坊往年4月20日风筝节开幕改成4月份第三个星期六开幕,目前已经得到批准。这首先是顺应了本地人在公休假这两天可以参加主题活动的考虑,也同时考虑到利用短假期对旅游的杠杆作用,带动人气。共同参与风筝盛会的各项活动,共同打造这个城市品牌,形成节日氛围,促进潍坊各业的发展。陈晓玲:我们在办节的过程中要有三个创造:第一,不断地创造节庆的吸引力。这个吸引力包括方方面面,比如说对大众的吸引力、对媒体的吸引力、对客商的吸引力、对旅游的吸引力、对产业发展的吸引力。要通过不断的创新让这个节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它的个性。现在好像所有的节庆都是在不断的以一台晚会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晚会成功了这个节就成功了。其实每个节应该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资源,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资源魅力是最重要的。南宁国际艺术节我们就在不断创新,我们用广西民歌大赛,用民歌这样的主题与广西电视台共同主办了这样一个民歌大赛,我们吸引了广西范围内甚至周边省份的民间歌手来参与。最有意义的是,通过这个大赛,让前三名歌手可以进入到我们民歌节《大地飞歌》舞台上表演的时候,广西各地都以他们的获奖歌手为骄傲,这个晚会结束之后各地都给他们的这些歌手庆功,开专门演唱会,这就吸引了更多的关注。所以,第一个创造就是我们要不断地创造吸引力。第二、节庆一定要创造自己的品牌。如果一个节庆你要想有亮点,一定要在自己的品牌上打造,打造亮丽的名片,南宁国际艺术节我们有自己的特色产品,我们《大地飞歌》这台晚会我们一直保持着民族性、国际性、现代性,一直保持着它全国一流晚会的水准,一直保持着13年来,年年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品牌的传播效应是非常有效的。对于提升一个城市知名度,提升一个节庆的知名度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打造品牌节庆,打造节庆名牌,这是我们对这座城市贡献,特别是提升软实力和为硬实力作出非常有力的推动。郭道荣: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是一个综合型的文化艺术盛会,不像其他地方,节庆在策划的时候,一般会选择一个比较优势、独特的资源把它做深做透。重庆做这件事比较晚,成为直辖市以后,考虑重庆应该在文化方面有所作为,所以当时领导就想到了要办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艺术盛会。尽管当时有很多专家,很多同行表达了不同的意见,说从小的、独特的、容易的做起来再发展,但是领导还是高瞻远瞩,非要做气势大、规模大、规格高的。所以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是目前中国最“明目张胆”的把自己定位为综合性的文化艺术盛会的活动。它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每次它都形成了自己的活动板块,当然主题都是一样的,要综合性,肯定就跟人民大众有关。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它的内容有演出、展览、论坛、交易,当然也有一些新秀的比赛,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板块,这是它的综合性。同时,它和旅游紧密结合,非常注重文化艺术本体的建设,各大院团要把每两年的举办作为一个平台,推动新的剧目的创作,包括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舞台艺术作品、音乐舞蹈作品等等,所以政府设立了文学艺术奖,同时跟每一个院团要求每年要创作一部新戏,全市7个艺术院团,每年下来要创作20台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特点,就是文化艺术节要推动文化艺术创作本身,形成创作和积累。我们始终坚持一点,那就是整个活动要惠民。所有的展览都不要门票,演出要有低价票,每一届可以有一千、一万张票是免费的,你可以来答题,答对了就可以参与抽票。对于弱势群体和功勋人员,比如劳动模范、老干部、老领导,要组织一些专场。还要定一个低票价的比例,比如66台演出111场,包括中国戏剧节的比赛,最低票价是10元,最高票价是150元,这样就有很多老百姓可以进去。当然,通过媒体宣传也吸引大家进去,总之是要惠民。专业艺术要到民间去,要和民间互动,所有的剧目都要到区市县去走一圈,总得来说文化惠民是一个特点,培养观众也是培养市场,培养市场也是做大自己的舞台,做牢自己的舞台,如果没有人看那肯定就不行。所以,重庆文化艺术节就是如履薄冰在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上跳舞,跳了几年,现在也有了一些成果。我们这个活动还有就要回到我们的主题上—节庆产业拉动城市的发展。我们除了唱红打黑之外,我们每年会把德国、法国、英国和亚洲各国的专业院团请到重庆来跟重庆土生土长的文化一起演出,扩大了我们的文化开放,把重庆列为直辖市,不光是打造成一个经济高地,还要打造成内陆的文化中心和文化高地、开放高地,所以我们现在对外文化交流的份额和影响都大幅提升。范建华:六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和文化、节庆之间的关系作了阐述,尤其他们是实际的操盘手,每一位都是从自己那么多年的经验中做了比较深刻的阐述。江嘎秘书长是从雪顿节这样一个传统文化,怎么样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时代的光辉来进行阐述;王欣局长从世界级、中国级、区域级的节会进行了分类,并且把会展之都、休闲之都的特点展示的淋漓尽致;李为民主任说,哈尔滨是中国的边城,而且是非常有特点的城市,它的冰雪节是其他城市没有办法模仿的,而且她从理论上对哈尔滨办节之后的资源、活动进行了阐述,带动了整个对外开放,特别是东北亚这样一个重镇;陈晓玲局长从13年的辛酸甘苦谈了《大地飞歌》怎么唱遍中国,走遍世界。南宁国际艺术节是时尚的表达,概括的非常准确;张崇高主任更是用28年的体会和经历告诉了我们怎样放飞理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拉动和促进了我们潍坊经济社会发展;最后郭道荣主任说重庆是新兴的直辖市,但是重庆短短几年间以重庆人的火爆,重庆人的大胆创造了中国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艺术节,这个盛会就是重庆,大山大水大城市也是一个大农村,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怎样用节庆活动推动一个大都市的城市构架和它的精神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