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男女爱情文章:清代武辖、武魁、巡抚张宗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24:40

清代武辖、武魁、巡抚张宗藩

清代武辖、武魁、巡抚张宗藩



济源市文物管理局(454650)电话:13838907323

卢化南 王金旗 张如凯



关键词:清朝 武魁 张宗藩

摘 要:在河南济源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谈起历史人物,人们至今不会忘记张宗藩这个熟悉的名字,他是清朝光绪(1871-1908)年间人,经层层选拔考试中举武魁,由深山之中到北京故宫,直至升任镇守故宫后大门总监。由于他本人清正廉明,办事公正,武艺高强,被光绪皇帝亲笔赐为九洲“巡抚”,是闻名遐尔的大“武辖”。

一、在大槐树上长大的放牛娃

张宗藩原籍在偏辟的深山区的济源克井寨河堂村人(如图一),少年时由于家境贫寒,无以生计,与父兄一道迁至大社南沟村。济源一带的人们知道寨河入寨处异常险峻,上有太行山万丈悬崖绝壁,下有能吓掉人魂的“吓魂潭”(如图二),山多地少,牧场更少。他随父兄发现南沟这块地方人烟稀少,土地较多,坡场辽阔,牧草繁茂,但离裴村、大社较远,庄稼缺肥薄收,地主有意转让土地,就通过中人以低价将南沟一带的土地和山坡买下。从此他就经常来此放牧牛羊,耕种土地。

不久张宗藩父亲去世,母亲领着继续创业。由于家境贫寒,加上买地欠债,在南沟盖不起房子,当时南沟荒无人烟,狼虫出没。他白天吃点干粮在山上放羊,晚上就与母亲、哥哥住在一棵大槐树上。现此大槐树三人还抱不住,且枝叶繁茂,老树发新芽,当地人以神树保护之(如图三)。后来,他们就在这棵大树旁挖了两个窑洞(如图四),算是有了住处,艰苦的环境,贫寒的生活,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对生活的追求,铸就了少年壮志。

二、人穷志不穷,苦练终成才

张宗藩逐渐长大,力大无比,尤其是摔跤远近闻名,他来往于南沟与寨河之间,必经大社村。大社人得知他的善长后,许多好事的年轻人颇不服气,有次就组织一帮后生,拦住他的去路,非较量较量不可。无奈他只好陪伴,从早摔到晚,大社人竞无一人能胜。这帮好事者急恼了,不肯甘休,要一直摔下去,天快黑了,往寨河还有十几里山路要走,这如何是好?他灵机一动故意输了几场,这才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得以回家。但大社人津津乐道:“都说张宗藩力大无比,还是败在我们大社人手下。”

寨河堂人得知后,颇为生气,感到受辱于人,于是千方百计聘请到了思想好,武艺高的教师。教师立志高远,经常教导他们要战胜敌人,报效国家,必须学会跑马射箭和挥刀如流,并亲自教练。张宗藩天赋条件好,自然得到老师关照,加上从小能吃苦,又经过大社比武受辱刺激,知道人无本事难以立身,国不强盛就要挨打。因此就下定决心,刻苦训练,他练舞大刀、跑马射箭、脚功、拔树、拔桩,手脚甚至练肿出血,经寒来暑往,吃尽了苦头,最后两肩及前后背在运气时可见疙瘩成串,胳膊一伸就咯咯作响,成了铮铮铁骨好汉。几年后清朝政府要通过比武,在全国选贤人才,这给他创造了一个良好时机。

他思想好,忠诚正直,乡亲们无不称道,一致推举他去应试,这个生在深山里,长在大树旁的纯朴放牛娃,本来是不善于见人的。但他想到乡亲们的支持,想到老师的教诲,于是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勇于忍辱负重,沉着应战。由乡到县,由县到府,由府到州,经层层比赛选拔,因他功夫过硬,关关通过,场场胜利,最后代表豫州到北京比赛应试。第一轮比赛是跑马射箭,他稍显逊色,当时主考官是河南人,知道他大刀耍的特好,提议他舞舞大刀。由于当时宗藩有点紧张,开始时失手将大刀落在地上,这时他眼急手快,用脚尖迅速将大刀踢起,接在手中飞舞起来,所有在场的考官,看得眼花缭乱,齐声喝彩。他舞的大刀重60公斤,试想他能将此刀一脚踢起,自如挥舞,那功夫是何等了得!就这样,宗藩被选为武魁送到皇帝身边,做了侍卫。

消息传至家乡,整个寨河,整个济源都沸腾了!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深山出才俊,愚公能移山!

三、艰难凶险的光绪护卫生活

19世纪中叶(1840年),西方各国特别是英国已成为工业发达、科学昌盛的资本主义强国。而当时的中国则是一个没落的封建体制,没有工业,只有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在封建主义桎梏下,长期停滞不前。满汉地主贵族统治着中国,政治反动腐败,对外闭关自守,科学文化遭到窒息,国势与英国相比整整落后了一个历史时代。至光绪年间(1894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光绪是主战派代表,慈禧是妥协派代表,后在列强和投降派慈禧的逼迫下,光绪被迫同意有条件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光绪帝受维新思潮推动,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改革。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上谕”,开始变法维新,扶持维新党。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屠杀维新党人,戊戌变法失败。199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前夕,光绪帝有“留京以镇人心之意”。慈禧太后却挟其逃往西安。光绪“力图振作”之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张宗藩和光绪是同时代人,年龄相仿,因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办事公正,被光绪提拔重用。升任身边镇守故宫后大门总监,光绪皇帝亲赐为“巡抚”高官,后又专门派人制成4×2尺大匾,送到他的家乡(该匾被送到济源南沟后才发现身为“巡抚”的他,家中只有两间草房和他青年时自己挖的土窑洞,并无楼门可挂,只得又敲锣打鼓地送到寨河堂村挂在本家张应瑞家的街门楼上)。做为光绪帝重用贴身护卫官,亲身经历慈禧屠杀维新党人,伴君如伴虎,情况复杂。他深感不能自保和用武之地,眼看着光绪帝被囚禁而不能解救危难,并且自己的生命还时刻受到威胁。纯朴忠诚的武将——张宗藩实感羞愧,但却万般无奈,终于在1900年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西安路经河南省新乡一带的途中,被迫解甲归田,回到济源南沟,结束了他的报国生涯。

宗藩做为特殊时代光绪皇帝身边的人,不可避免地要融入到政治旋涡中去。光绪为了摆脱慈禧的羁绊,实现其政治抱负,必然要扶持自己的亲信,要稳定身边的亲信包括武将宗藩,如向他授予“巡抚”官职等,慈禧为了把持朝政,必然要压制甚至剪除异己。光绪由于受政治、经济制约以及慈禧方面的羁绊,授予宗藩的只是空名而己。宗藩本人也没有文化,从山沟出来,严重缺乏经济资本、政治手腕,只有一身武功而已;而慈禧一方,盘根错节,势力雄厚。由于受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政治势力此消彼长,从宗藩身上也许可见端倪。

至于人们传说:他因为了满足乡亲们想知道皇后长得如何赛天仙的好奇心,而在护板之侧偷看了一眼皇后娘娘,后遭人嫉恨诬陷而被迫回乡之事等,这不过是宗藩不愿论及国事,为掩人耳目而假借托词而已,因为他清楚的知道此时慈禧仍然当政。

光绪死后,朝中又多次派人来请他回去。可他主意已定,不愿到慈禧身边,甚至不见来人,但为了表达他对光绪帝的忠诚,他始终留着辫子。他为官离乡时常踩踏的上马石(如图五),从此就静静地躺地济源南沟本家张占清家中,一直保存至今。

虽说他已解甲归田,可他的声望很高,当时县衙每逢大事,都请他去商量,乡里谁家有什么大事,也要想方设法请他到场,并引以为荣,只有不懂事的孩子们见了总叫他“老官!老官!”

他年逾古稀的时候,仍住在南沟院内的两间草房和窑洞内,一直没有添置任何基业。就连吃水还亲自到三里外的竖刀泉眼去挑。晚年时期遇到荒年,他为了生活把带回来的官衣、官帽、玉带等都拿到当时济源县令张化兰家当出换米。现在南沟他的两间草房已塌(房基还存);他当年练武用的石锁旗杆石仍静静地躺在院里;当年光绪帝亲笔书写的“巡抚”大金匾也在1958年,被红卫兵当作“四旧”毁坏了;他习武用的60公斤大刀也被抬去炼钢铁了;那张大牛角弓也不知失落谁家了?至今乡亲们还有这样的口碑:我们深山里出了个大武侠,出了个善良的大清官,这是积德!

由于他没留下什么遗产遗物,乡亲们为了表达对他的崇敬和爱戴,就在他的坟地上加了许多神秘色彩传说,如说他寨河老坟后的小山是山之秀、山中之王,前有沁河玉带,后有大山相靠,坐东向西是送宗藩归西天为仙的。南沟村的新坟是东望鸡宝山,西靠五王岭,后边及左右形成一个大红椅,有扶手,有靠背,有脚凳,让宗藩坐于其上,象征着他在朝中的位置。近年来群众又在其周围植上柏树,表示万古常青。这口啤代代流传,是当地百姓对他的爱戴与怀念,也是其子孙们的骄傲。

四、大家小家,命运相连三代人立壮志各显英雄本色

20世纪上半叶,国家内忧外患,战乱不绝,国力虚弱,生产力落后,宗藩死后也没有留下任何遗产。不久,遇到大旱之年,当时政府根本没有救济灾民之说。全家被迫逃荒要饭,他唯一的儿子(饿死在山西阳城西冶村),两个女儿和一个孙女在长达2年的逃荒途中被活活饿死。

由于张宗藩的名声大,在土地改革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他的后人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和株连。大社南沟村有的人不明真相,受政治、经济、文化、素质及个人私心等因素的影响和驱动,说“大官就是大地主!”诬称张宗藩仅剩的后人——一个儿媳和一个孙子两个孙女是“地主老财”等等罪名,对其儿媳不分青红皂白进行批斗、殴打,逼的这个寡妇小脚老太差点悬梁自尽。是三个不懂事的孩子将他哭醒,算是保住了这个守着寒窑,苦度风雨,经济上缺吃少穿,政治上忍受着地方老财贯耳的奄奄一息家庭(后纠正为中农,作了误斗赔偿处理)。

受张宗藩顽强意志的感染,和他敢于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影响,这个住在张宗藩留下寒窑里的小脚老太,坚强不屈,咬紧牙关,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领着三个小孩在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的穷山沟里拔野菜,采草药,到几里外的地方抬水,开荒种地,还竭尽全力供养儿子上学读书,她克服天灾人祸等人间种种苦难,一直在寒窑中奋斗了50年!

截至2006年底,宗藩晚辈中有大学生、研究生、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20余名,上至厅局级,下至普通职员,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各自怀志在心,发愤图强,共建富强国家。其中张宗藩的孙子即小脚老太的儿子张如凯,在党的培养下,在祖辈精神的激励下,刻苦读书,奋发图强,成绩优异,一直在大学还享受国家最高助学金的支助。参加工作后忘我工作,苦心钻研,在工作岗位上搞技术革新获得重大成果。1975年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李先念、余秋里、康世恩等多次接见和表彰。后又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县长等,现为南京副厅级退休干部。

张宗藩一家很有典型性,验证了古人一句格言,“人受憋度武艺高”;“不受苦中苦,难成人上人”。张宗藩一代受老人影响立志练武成为武魁。第二代儿媳受张宗藩精神影响,拼死渡过难关,保护传承人就学。第三代孙子牢记上辈刻苦精神,立志学习,冲出世俗偏见和束缚,成为厅级干部,为国尽力。可见对现代人来说,吃苦磨炼,立志奋发图强进行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不然承担不了社会重任。

纵观历史,国家的兴衰必须影响到家庭的兴衰,家庭是国家的细胞和缩影。如今,时空已变,风云已散,国家已经走上富强之路,大的环境已发生质的变化;南沟斗人的人和挨斗的人都已远去,“把他打翻在地叫他永世不得翻身”已经成了世人的笑谈,大家已经和谐相处。总结过去是为了后人汲取前人的经验,使后人的路走的更好!时代变化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要随之改变,前人的业绩不是后人的资本,但是前人的一些精神财富却是我们永远不能丢的。



卢化南 河南省济源市文物局干部

王金旗 济源市克井镇大社村个体户司机

张如凯 南京市供销社副主任、张宗藩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