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禁止想象电影院风行:先行其言(论语风云系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7:56:13

【原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传统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把要说的话做到了,然后才跟着行动把话说出来。”

【简论】

  我常常看到这样一类格言——

  我感激帮助过我的人,我也感激伤害过我的人。

  我感激我的亲人,我也感激我的仇人。

  这一类的言语很具有现代辩证哲学的味道。我是这样认为的:感激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激自己的亲人,这里的“感激”是真诚的;而感激伤害过自己的人,感激自己的仇人的话,此处的“感激”应该是反义的,“感激”他们给了自己复仇的动力。要不然,就太教人无法理解了。“帮助”和“伤害”,“亲人”和“仇人”分别都是一对儿明显对立着的反义词。人们一眼就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很少会产生什么误解。

  但有些时候就不行了,它们没有明显的对立性,教人总感到有些模棱两可。比如一个人的“言”和“行”吧,你说说究竟是“先言后行”对呢?还是“先行后言”对呢?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究竟是说了些什么?他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呢?我们要是不好好地动动脑筋,还真是不太好理解的!

  我的一贯主张是应该坚持“文本主义”的。我反对先认定某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再来理解他的所言所说是什么意思,这就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我们对某个人的常识性的认定结论,应该建立在那些非常浅显明白的比较确切的资料之上。只有当这个常识性的认定结论是比较确切可靠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利用它来检验我们对某些分歧较大的疑点难点的各种猜测性理解。简单些说就是:文本第一,观念第二。

  我们知道,君子一定是说人的。既然是“子贡问君子”,孔子的回答一般就会说:“一个人怎么怎么样了,那他就是一个君子了。”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我们知道,古人在流传下来的文献里的言论往往都是非常简洁的,这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可能不是什么问题。可是对于今天思维不够清晰、态度不够明朗、言语变得啰嗦、自己不太相信自己的今人来说,理解上的障碍就突兀地显现出来了。我们要想理解这一句话,还得首先尝试性地把古人精简去的部分再还原出来,才能让今人转过神儿来,才能渐渐地有所觉悟。子曰的:“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啰嗦一些说就是——当一个人能够做到:一、先行其言,二、而后从之。那这个人就是个君子了。“先行其言”和“而后从之”是一个人的两步动作,其主语都是人。由此,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孔老夫子在此是说,君子就是那些“先言后行,言行一致”的人。

【重新翻译】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立言,然后再将它付诸行动中。”

【赏析】

  孔老夫子在此告诉后人这样一个真理:一个人的一生中,“立言”是第一位的。“立言”就是树立信仰、树立理想,就是规划远景、制定目标。不立言,就谈不上什么行动。不立言的行动是盲目的、愚蠢的。“立言”就是为今后的行动设立了航标,就是为今后的行动树立起了指路明灯。行动之后的言论多半是对前期言行的比对、总结、修订及补充,亦或是庆功宴上的自诩或互捧!这更是无足轻重的远话、后话了。

疯子推荐阅读:
  • 【原创】周校长开始广播了2011-12-26 21:27:43
  • 【原创】周而不比(论语风云系列) 2011-12-22 00:33:25
  • 【原创】君子不器(论语风云系列)2011-12-16 21:54:56
  • 【原创】唯其疾之忧(论语风云系列)2011-12-09 20:57:01
  • 【原创】思无邪(论语风云系列) 2011-12-04 02:38:01
  • 【原创】慎终追远(论语风云系列) 2011-10-29 23:47:06
  • 【原创】不重不威(论语风云系列) 2011-09-23 02:01:38
  • 【原创】贤贤易色(论语风云系列)2011-09-18 02:11:43
  • 【原创】巧言令色(论语风云系列)2011-08-29 02:23:18
  • 【原创】学而时习之(论语风云系列)2011-07-06 23:59:42
  • 【原创】《论语》需要再认识2011-06-30 20:13:16
  • 【原创】曾经被疑似用错了的四个汉字 2010-07-01 18: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