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稿:[评论随笔]闲品花间词:清欢与忧伤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36:54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19 10:57:18 
回复 
  
  “手里金鹦鹉,
  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
  作鸳鸯。”
  
  温庭筠这首《南歌子》词中的“鹦鹉”、“凤凰”、“鸳鸯”,托喻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妥贴,将女子那种爱恋倾慕的心情表达得深切动人。和这些成双成对的美丽飞禽一样,那颗少女扑通扑通直跳的春心仿佛也是展翅欲飞一般:“不如从嫁与,作鸳鸯。”此词以如此直接的方式表达了一位女性看到意中人时以身相许的心理活动,迷恋、冲动的情态悠然可见。
  古代女子多是幽居深闺,鲜有能接触年轻异性的机会。温庭筠的《菩萨蛮》等诸多词作即是表现了深闺女子的幽情闲愁,这首《南歌子》却以清新洒脱的语句,描绘了一位敢于主动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在温词中是少见而难得的。这个词中的女性形象也许是虚构的。但在古时候,遇到意中人后大胆追求的女性倒是不乏其人的。隋朝杨素府里那位慧眼识英雄的红拂不是和李靖私奔了吗?汉时富豪之家的千金小姐卓文君不是和司马相如宁愿在街头卖酒也要长相厮守吗?秦淮女子柳如是不是敢于化妆成男子去见心仪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吗?
  这里还有个故事,很是凄美动人。北宋才子苏东坡有首词《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意境极其幽冷清寂,意旨深远,历来为人称道。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这首词原有一小序,讲了一个故事:“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说的是北宋哲宗绍圣年间,在广南东路的惠州(今惠州市)白鹤峰几间草屋内住着当朝名臣苏轼和他的家属,白天开荒种田;晚上读书或吟诗作词。 说来也怪,每当夜幕降临之时,便有一位妙龄女子暗暗来到苏轼窗前,听他吟诗作赋,常常站到更深夜静,露水打湿了她的鞋袜也浑然不觉,听到会心处她还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小声吟读。这位夜半的不速之客很快就被主人发现。一天晚上,当这位少女来时,苏轼轻轻推开窗户,想和她谈谈,问个究竟。谁知,那位少女像一只受惊的小鹿逾墙而去,消失在夜幕之中。不久,苏轼便得知。原来在离苏轼家不远地方,住着一位温都监。他有一个女儿,年方二八,生得清雅俊秀,知书达礼,尤其喜爱阅读东坡学士的诗歌词赋,常常手不释卷,达到了入迷程度。神往之余决定非苏学士这样的才子不嫁。因此虽然过了及笄之年,尚未嫁人。自从苏轼被贬到惠州之后,她一直想寻找机会与苏学士见面。怎奈男女有别,只好借着夜幕的掩护听苏学士吟诗,在她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苏轼了解真情之后十分感动,他打定主意要成全这位才貌双全的都监之女。苏轼认识一位姓王的读书人,生得风流倜傥,饱读诗书,抱负不凡。便找机会对温都监说:“我想在王郎与令女之间牵根红线,让令爱早遂心愿。”温都监父女都非常高兴。从此,那女儿便闭门读书,或者做做女红针黹,静候佳音。
  谁知,正当苏轼一家人在惠州初步安顿下来之时,绍圣四年(1097)四月,哲宗又下圣旨再贬苏轼去琼州。琼州远在海南,“冬无炭,夏无寒泉”,是一块荒僻的不毛之地。由于催得急,苏轼只得把家属留在惠州,只身带着幼子苏过动身赴琼州。全家人送到江边,洒泪诀别。苏轼想到自己这一去生还的机会极小,也不禁悲从中来。他走得如此急促,他的心情又是如此恶劣,哪里还顾得上王郎与温家女儿的婚事呢?
   而温家女儿从此变得痴痴呆呆,郁郁寡欢。常常一人跑到苏学士在白鹤峰的旧屋前一站就是半天。渐渐她连寝食都废了,终于一病不起。临终,她还让家人去看看苏学士回来没有。死后家人遵照她的遗嘱,将她安葬沙洲之畔,坟头向着海南,希望能看到苏学士归来。按现代人的看法,这位温家女儿该是非常典型的骨灰级粉丝了。
  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继位,大赦天下,苏轼才得以回到内地。苏轼再回惠州时,温家女儿坟前已是野草披离。站在墓前,苏轼百感交集,潸然泪下,吟出了这首《卜算子》。
  这个故事最早的来源是《古今词话》转引的龙辅《女红余志》里的一段话:
  "惠州温氏女超超,年及笄,不肯字人。闻东坡至,喜曰:我婿也。日徘徊窗外,听公吟咏,觉则亟去。东坡知之,乃曰:'吾将呼王郎与子为姻。'及东坡渡海归,超超已卒,葬于沙际。公因作《卜算子》词。"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于东坡此词下将语意相近的这一段情事附上,遂将这层意思推而广之。
  当然,这种说法受到了后人的质疑,笔者倒以为不必急于否定。这个故事也许是假的,但无数类似的真实事例却是史不绝书的。对那位温超超小姐来讲,葬她的沙洲是寂寞而凄冷的。遥想当年,这位十六岁的妙龄少女天生丽质,又能吟诗诵文,堪称是“秀外慧中”,眼界较之平常人家的女孩儿自然高一些。想来她其实和当下心比天高的“八零”“九零”后们一样,不甘于生活的平淡庸常,不甘于此生只能与凡俗男子为伴侣,以青春期特有的热烈与执著奋力一搏,大胆做出让时人惊异之举,从而让自己也越出了平常人家的生活轨道,成为一种“另类”——只有当苏学士做出了为她作主择婿的承诺后,她才能平静下来,才有心情去做那些女儿家的日常功课,才有耐心去等待美好时刻的到来。
  以我们的猜测,其实她未必非苏学士这样的名士不嫁,苏学士为她选择的王郎应当是位文采风流的理想夫婿。真是这样的话,温超超就与那位非刘德华不嫁、偏执到痴狂的超级女粉丝拉开了距离。
  因为爱慕苏学士,所以信任他的眼光,所以接受他的热心相助,所以在焦灼中等待,所以在燃烧中凋零。
  “我的爱情我作主”!这是一个何等眼光的奇女子,对自己的爱情不肯降格以求,不肯辜负自己内心的情感,不肯放弃对生活状态进行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尽管“千帆过尽皆不是”,她却“拣尽寒枝不肯栖”,其状又何其决绝!直至让自己的生命象花儿一样过早地凋零。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19 11:10:26 
回复 
  沙发。
  文学产生审美,审美构成倾心,这是美妙的事情。
  《清稗类钞》里有个同样的佳话。
  施愚山有妾名徐珠渊。其母曾欲以之嫁贵人,则泣曰:“愿得侍文人,为东坡之朝云足矣。”愚山闻而纳之。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19 13:21:29 
回复 
  作者:采撷采撷 回复日期:2010-05-19 09:30:24 
     看过,谢过!辛苦了!
  ------------------------------------------------
  谢谢采撷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19 11:10:26 
  沙发。文学产生审美,审美构成倾心,这是美妙的事情。
  《清稗类钞》里有个同样的佳话。施愚山有妾名徐珠渊。其母曾欲以之嫁贵人,则泣曰:“愿得侍文人,为东坡之朝云足矣。”愚山闻而纳之。
  ------------------------------------------------------
  古代文人好比现在的大腕明星,呵呵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19 14:36:09 
回复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作者:董文莉68 回复日期:2010-05-19 15:23:28 
回复 
  mark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19 16:57:01 
回复 
  
  二十,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似带如丝柳,
  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
  九衢尘欲暮,
  逐香车。
  
  -----------温庭筠《南歌子》其二
  
  你看那女孩子的细腰纤纤,似飘带又如柳丝
  她长得花容月貌,肌肤胜雪,
  只因那车上的玉钩斜斜地挂起了卷帘
  日暮时分的繁华路口车水马龙,尘土飞扬
  而男子的目光追逐着香车,流连不舍
  
  这首词是写男子在大街上偶遇香车女子的一刹那惊艳与追慕。
  起首两句白描女子美貌,“似带如丝”,“团酥雪花”,身如柳丝般袅娜翩跹,色如雪酥般白皙柔嫩。九衢,四通八达的大道。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中有云:“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七香车就是多种香料涂饰的华贵车子。古时富贵人家考究的车子以香料涂抹,雕刻精细,漆画明艳,配以纹绣华美的窗帘,闺中风韵十足。词中讲,香车徐行,轻雷滚动,那车上的玉钩斜悬,帘子卷起来了,从繁华的道路上驶过,一位男子正好看到了车中人的花容月貌,一时惊艳不已,留连忘归。通衢大街上,天色向晚,那痴情男子的目光还追逐着远去的香车。车轮扬起灰尘,淹没于黄昏暮色中......一腔落寞愁绪油然而生,周遭繁闹尘嚣竟似充耳不闻。
  短短五句,写尽了日暮偶遇那一瞬间的缠绵流连之情。
  唐朝陆有陆驿、提供车马;水有水驿,提供舟船;在唐朝,马车是主要工具,不过有按等级规定,私人马车一般长途或者运输,私人的驿站与官方的驿站是分开的。少部分用来富户的香车宝马,就是《南歌子》说的这种情况。但总的说来,古时富贵人家女子平素里深居闺中,难于接触到年轻的异性,外出时多半坐车。于是乘车外出时就有了与外界接触的可能。车内女子卷起车帘来,足令街上男子惊艳芳容,失魂落魄。应当说唐时的民风是颇为开放的。毕竟车中女子可以卷起帘来,让人一睹芳容;毕竟词人还可以将这瞬间的镜头摄入词中,定格成永恒的吟唱。
  不过,至少有一点,唐朝女子的笑骂娇俏之余,也说明唐朝女子没多少男女大防的观念的。此外,诸如“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之类大胆民风的诗词俯首皆是, 这些也算是唐朝民风的一个普遍写照吧。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19 17:46:13 
回复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
  痴心直白啊。。
  
  《卜算子》那首的故事,应该是传闻吧,呵呵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回复日期:2010-05-19 18:17:53 
回复 
  看完美女,咂咂嘴,继续干活,不然追不到美女,呵呵

作者:闻潮弄箫生 回复日期:2010-05-19 18:22:25 
回复 
  顶好文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19 21:19:54 
回复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19 17:46:13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
    痴心直白啊。。《卜算子》那首的故事,应该是传闻吧,呵呵
   ------------------------------------------------------
  也许是传闻,呵呵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回复日期:2010-05-19 18:17:53 
    看完美女,咂咂嘴,继续干活,不然追不到美女,呵呵
   -----------------------------------------------------
  呵呵,有道理.谢谢蜗牛兄
  
  作者:闻潮弄箫生 回复日期:2010-05-19 18:22:25 
    顶好文
  -----------------------------------------------
  谢谢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5-20 08:27:48 
回复 
  现在有点空了,赶快来顶!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0 09:52:12 
回复 
  
  唐朝街头的风花雪月
  
  唐朝长安女子陌上春游,遇名花便在草地上设下座位,并将红裙挂在树枝上,作为举行野餐时的帷幔。那个时代,女儿家整天被锁在闺房內,是不许随意出门。可是,到了上巳、寒食、清明等节禁忌就被打破,她们终于有个机会争妍斗艳,在人群中耀足风流了。只见郊外香车宝马,衣香鬓影,莺莺燕燕,四野如市。于是在春天的背景下,就有了许多美丽的邂逅,有了许多红尘中的遇合,有了许多美好而落寞的心情。
  温庭筠这首《南歌子》只是当时的一个小小记录:
  
  “似带如丝柳,
  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
  九衢尘欲暮,
  逐香车。”
  
  整首词所述不过是途中邂逅时的匆匆一瞥。那游春的男子从被玉钩斜斜勾起的车帘边,瞥见车中玉人的如花容貌,惊艳之下竟如被狐仙摄走了魂魄。他久立道旁,暮色尘烟中还在出神。“逐香车”,是目光追逐着香车而去,还是心魂留在了车上随那玉人而去,抑或是那男子真的追逐着那车子扬起的风尘奔跑而去,也许只能问问那位写词的温飞卿了。
  类似的美好遇合,在花间词里是屡见不鲜的。同为花间词人的孙光宪有《生查字》一词:
  
  “暖日策花骢,亸鞚垂杨陌。
  芳草惹烟青,落絮随风白。
  谁家绣毂动香尘,隐映神仙客。
  狂杀玉鞭郎,咫尺音容隔。”
  
  “亸鞚”,松弛马勒之意。 “绣毂”,美饰之车,也就是温飞卿词中的“香车”。 “绣毂”、“香尘”、“神仙客”,都用了美好的词汇来形容,爱慕之情可见。词的大意是春色灿烂,阳光明媚。杨柳烟清,芳草飞絮,策马郊原的少年公子十分惬意快活。这时,一辆绣毂香车在道中徐徐而行,车后扬起些许轻尘。少年公子纵马而过,从华美的车子里隐约看见一位如仙女般的佳人。他与她之间近在咫尺,却音容相隔,当下令手执玉鞭的少年郎心跳如狂,春情洋溢。
  这首词没写那香车帘子卷还是没卷,但从“音容相隔”的词意中应是隔帘相望。看看,隔了道帘子还能看出是神仙般的女郎,还是这般“狂杀玉鞭郎”,难怪温飞卿词里卷起帘后引起了“逐香车”的严重后果呢。
  同是花间词人的张泌在《浣溪沙》中则写得更加大胆:
  
  晚逐香车入凤城,
  东风斜揭绣帘轻,
  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
  便须佯醉且随行,
  依稀闻道太狂生。
   ----张泌《浣溪纱》
  
  夕阳下,一匹骏马,一辆香车,江南紫陌,偶然相遇,风揭绣帘,抬眼间,却见一美貌女子嫣然而笑,骑马的少年心旌摇荡,目眩神迷,纵马追随香车而去。那一刻萍水相逢的追逐,在韵脚铿锵的美丽词句中瞬间凝固下来,成为千古画卷,令唐朝的风情永不落幕。
  黄昏时分,春游抵暮而归之人络绎不绝,香车辗转,轻雷滚动,马蹄轻快,铜铃声声。入京的官道上,一匹黑色骏马追随一辆香车,由远而近奔驰而来。“晚逐香车入凤城”,凤城这时是指都城,一个骑马游春的少年郎在黄昏时分的回城途中,看到一个美丽女子坐在一辆香车上。于是他就追着这辆载着美人的香车进了城。“东风斜揭绣帘轻”,东风是指春天的风,女子坐着的香车有帘子。多情的东风温柔地吹来,轻轻斜斜地掀起了那张紫色绣帘,少年骑马一直在旁边追着香车,所以女孩子“慢回娇眼笑盈盈”,带着笑意看这个游冶少年。这笑是觉得有趣好玩,还是鼓励和爱慕?总之令骑马少年怦然心动。他盯着车中少女的如花娇颜,如同被摄去了魂魄的木偶,竟是痴痴忘情,不知身何所之。饶是如此,他却不敢跟女孩子打招呼,由于古代法度森严,“男女授受不亲”,所以男孩子就有了“消息未通何计是”的叹息。他没有好办法,又不忍离去,“便须佯醉且随行”就只能装着喝醉了,厚着脸皮一直追,“依稀闻道太狂生”,隐约听到女孩子在车里骂了一句“他简直是发疯了。”
  此词妙处在于生动地写出了晚唐时代城市青年谈恋爱的一种奇特方式,使人对古代社会生活细节有了某种近乎直接的观察。古时青年男女并没有社交自由,于是便有些胆大的少年郎假装喝醉了酒,随车追逐,争取答讪,以通“消息”;而车上姑娘对此种近乎狂诞的追求却欲拒还迎,心情复杂,忽而是“慢回娇眼”,忽而低声娇嗔。这样有声有色有趣的风俗画并不多见。这种春日里的风花雪月,若是在古时礼教森严的时代属于疏狂放诞的行为,但在唐朝时民间并不认为有多大的问题。唐朝女子的笑骂娇俏之余,也说明唐朝女子没多少男女大防的观念的。
  到了民国时期,一些纨绔子弟喜欢在街头追逐打扮入时的漂亮女子。鲁迅先生笑称是“摩登少爷要勾搭摩登小姐”。在《二心集》里,他幽默地将张泌这首词译成白话文,进行了一番“恶搞”:
  
  “夜赶洋车路上飞,
  东风吹起印度绸衫子,显出腿儿肥。
  乱丢俏眼笑迷迷。
  难以扳谈有什么法子呢?
  只能带着油腔滑调且钉梢,
  好像听得骂道‘杀千刀!’”
  
  呵呵,张泌笔下的唐朝女子骂的是“太狂生”,鲁迅先生译成了“杀千刀”,幽默诙谐得无以复加。北大的教授孔庆东这样评价这首白话诗:“是鲁迅对那位张泌大诗人怀有恶意吗?或者是他仇恨伟大的唐朝文化吗?都不是,他恶搞的对象,其实是当时幼稚的白话新诗。同样的情节,古人写得那般情趣盎然,而经周树人先生用白话诗一写,就成了周迅周涛周星驰的水平了。”
  说来说去,其实我们的古典诗词生命力宛在,魅力无法阻挡。今天我们在花间词中回首,依然可以欣赏到过往红尘路上的旖旎风光,它们已缓缓地洇成一幅幅古色古香的水墨画,携着唐风宋韵,定格在美丽的诗词韵脚之间。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20 10:49:00 
回复 
  沙发,读来心动。也像尾随在一辆香车后,看回眸一笑的倩然。可惜既活不回温的唐朝,又活不回我的少年!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20 10:53:11 
回复 
  “想”打成了“像”,可见心乱之甚!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0 11:26:19 
回复 
  
  呵呵,酒兄也是性情中人哪.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0 15:35:01 
回复 
  
  唐仕女行乐图


作者:采撷采撷 回复日期:2010-05-20 15:56:13 
回复 
  
   天天能欣赏唯美的图文,楼主,怎么感谢你呢?!
  

作者:采撷采撷 回复日期:2010-05-20 16:42:53 
回复 
  
   无他,那就天天来顶楼主吧!O(∩_∩)O呵呵~~~

作者:瀚海箫声 回复日期:2010-05-20 18:23:07 
回复 
  妙文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5-20 18:29:07 
回复 
  呵呵,来看,来顶
  
  呵呵,竟然翻页成功
  
  呵呵,美哇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0 20:26:14 
回复 
  
  作者:采撷采撷 回复日期:2010-05-20 16:42:53 
  无他,那就天天来顶楼主吧!O(∩_∩)O呵呵~~~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多谢采撷,呵呵,
  
  作者:瀚海箫声 回复日期:2010-05-20 18:23:07 
    妙文
  ------------------------------------------------------
  谢谢瀚海兄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5-20 18:29:07 
  呵呵,来看,来顶;呵呵,竟然翻页成功;呵呵,美哇
  -------------------------------------------------------
  谢谢木鱼兄的鼓励,呵呵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20 20:37:15 
回复 
  逐香车
  ==================
  呵呵,离魂。。。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回复日期:2010-05-20 21:04:28 
回复 
  看此贴可谓享受,LZ多才!

作者:郑关耳 回复日期:2010-05-20 21:12:24 
回复 
  寂寞沙洲冷,一个文学女青年的凄美故事。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5-20 23:02:15 
回复 
  深夜读贴,一种享受!
  
  问候!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2010-05-21 07:10:18 
回复 
  真好啊!!

作者:月下炊炊 回复日期:2010-05-21 07:42:03 
回复 
  喜欢斜阳品词,鲁迅竟然喜欢腿儿肥的女子哈哈哈哈!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21 10:15:19 
回复 
  呵呵,这幅油画堆砌感太强,无灵动之感,“肉”气弥漫,缺乏大唐的气韵。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1 10:32:21 
回复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20 20:37:15 
    逐香车
    ==================
    呵呵,离魂。。。
   -----------------------------------------------------
  谢谢胡狼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回复日期:2010-05-20 21:04:28 
    看此贴可谓享受,LZ多才!
  ------------------------------------------------------
  谢谢蜗牛兄
  
  作者:郑关耳 回复日期:2010-05-20 21:12:24 
    寂寞沙洲冷,一个文学女青年的凄美故事。
  -------------------------------------------------------
  谢谢关耳兄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5-20 23:02:15 
    深夜读贴,一种享受!问候!
  -----------------------------------------------------
  谢谢太守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2010-05-21 07:10:18 
    真好啊!!
  ----------------------------------------------------
  谢谢素微
  
  作者:月下炊炊 回复日期:2010-05-21 07:42:03 
    喜欢斜阳品词,鲁迅竟然喜欢腿儿肥的女子哈哈哈哈!
  -----------------------------------------------------
  呵呵,炊炊弄错了.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21 10:15:19 
  呵呵,这幅油画堆砌感太强,无灵动之感,“肉”气弥漫,缺乏大唐的气韵。
  --------------------------------------------------------
  嗯,有点道理.过份注重了细节的雕饰,缺乏整体气韵的营造
  古人所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反映唐风的效果反而好一些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1 11:06:58 
回复 
  
  二十一,为谁梳妆为谁容
  
  倭堕低梳髻,
  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
  百花时。
  
  ----------温庭筠《南歌子》其三
  
  
  这首词写闺中女子对情郎刻骨铭心的思念。
  《南歌子》词为“四句半”式的短制小令,总共二十三个字。然而这首《南歌子》却将女子深沉、执著、细腻的爱情心理表现得极为深挚,扣人心弦。陈廷焯评曰:“低徊欲绝。”(《白雨斋词话》)
  温庭筠刻划女子姣丽动人,只选择写了发髻与眉毛,以“低髻”、“细眉” 代替全貌,勾画出女主人公姣好的形象。信手挽梳的堕马髻大弧度地半歪头侧,如一朵斜挂枝头的花朵,摇摇曳曳,飘飘荡荡,欲堕非堕,使人联想到女子轻步移走时,风飘仙袂,窈窕婀娜的娇柔风韵;两道淡细的蛾眉,弯弯地延伸向额际,似轻雾遮掩的黛绿春山,如隐如现,似乎可以看到眉下一湾清水似的脉脉双眼。发髻弧线与眉毛曲线构成的画面,富有柔和的线条美感,传递出了女子的美貌、风采和神韵。
  这个美丽女子内心有一段深隐的爱情,所以“终日两相思”。 由此开始,外貌描写转入内心世界,直写两人相思之情。“两相思”,实际上这里特指女子一方对情人的思念。有了前三句从外貌到内心的全面刻划,最后感情在刹那间迸发:“为君憔悴尽,百花时”。这一声表白感情浓烈,已分不出是女子心底的呼唤?倾慕?抑或怨叹?读来百味杂陈、百感交集。谭献指出:“‘百花时’三字,加倍法,亦重笔也”(《词辩》卷一),很有见地。这确是词人经意用笔之处。
  世界上最可贵的是有相知的人,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所以在她“低梳髻”、“细扫眉”的时候,她都沉浸在“终日两相思”的感情氛围之中,前面写的人事和后面写的感情有如此密切的结合。既是“两相思”,必是异地分离,正如李商隐诗所写的,“生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结尾说“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春天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是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季节。春天又往往使人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追求美满爱情生活。唐人诗曰:“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可以说是古来闺中女子的代表心情。女主人公于此之时,自然倍加强烈地思念情人,难怪乎她要“为君憔悴尽”了。词人特意择春天,尤其百花盛开春烂漫时,浓笔突出词中女子在典型环境中的相思之苦、之深。她为了终日思念她所爱的那个人而形容憔悴,特别是在春天百花开放的日子里,为一个自己所思念的人而憔悴,就像柳永所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正是春光的明媚增加了她对相思之人的怀念,“憔悴尽”的女子容貌,一经词人以“百花时”相映衬,便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女子的美貌被相思煎熬得日益消瘦憔悴,生命的花朵渐渐枯萎欲凋,自然界的花朵则满山遍野烂漫盛开,传递出热闹的春意。一冷一热,一黯淡一明媚,两相对比,反差强烈,一下子就将女子的相思之情深刻地展示于读者眼前。所以冯正中有句词曾说:“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美丽芬芳的季节景物反衬出那女子的孤独、寂寞、凄凉,更反衬出她“憔悴尽”的容貌,“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词人最后用的是重笔,笔之力度如古刹击钟,最后一击声震山野的重敲,惊撼人心,发人至深,余音久远。再从头咀嚼全词,前面似不经心的淡笔之意,皆一一显明出苦心经营的力道。爱情是人类最纯真、最热烈、最深隐的一种感情,一首小词能够把这种感情的本质表现出来,显示了温庭筠举重若轻的不凡笔力。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1 13:07:45 
回复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作者:郑关耳 回复日期:2010-05-21 15:08:47 
回复 
  我记得有: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这“倭堕髻”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发髻?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1 16:37:43 
回复 
  作者:郑关耳 回复日期:2010-05-21 15:08:47 
  我记得有: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这“倭堕髻”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发髻?
  ----------------------------------------------------------
  关耳兄好,这两句是陌上桑里的,倭堕髻据说是堕马髻的一种.
  堕马髻是东汉权臣梁冀老婆孙寿发明的一种发型.即在头的一侧结发成髻,有如一骑手在奔马上欲堕非堕的那种状态,故称"堕马髻".别有一种高危侧艳的美感.下文要专门讲到,呵呵

作者:郑关耳 回复日期:2010-05-21 17:42:59 
回复 
  谢谢孟兄赐教。
  
  哈哈,我还记得,那两句后面连着: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看来,这女子,不但发髻漂亮,而且衣服颜色搭配非常漂亮。淡黄色的裙子,紫色的短衣,皓白的双臂,窈窕的身姿。
  
  可惜,现代商业社会,女习解放啦,很多女子被赶出来做白领,这么漂亮的装束很难再看到了。遗憾。。。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21 17:51:09 
回复 
  倭堕髻,呵呵,可惜没有图片。。。

作者:瀚海箫声 回复日期:2010-05-21 18:48:56 
回复 
  读词读到心醉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回复日期:2010-05-21 20:13:01 
回复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1 16:37:43 
    作者:郑关耳 回复日期:2010-05-21 15:08:47 
    我记得有: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这“倭堕髻”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发髻?
    ----------------------------------------------------------
    关耳兄好,这两句是陌上桑里的,倭堕髻据说是堕马髻的一种.
    堕马髻是东汉权臣梁冀老婆孙寿发明的一种发型.即在头的一侧结发成髻,有如一骑手在奔马上欲堕非堕的那种状态,故称"堕马髻".别有一种高危侧艳的美感.下文要专门讲到,呵呵
  
  
  呵呵,这女人在美容美发方面倒有一手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1 21:10:30 
回复 
  
  那一刻的烟视媚行
  ---略说倭堕髻与眉连娟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清*张潮<<幽梦影>>
  
  
  女人化妆最具美感的是两项:梳发与画眉。
  中国古代的红颜女子头发很长,能够把头发梳出许多花样来。不同的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身份,表现不同的感情。正如过去曾经流行过的一句话:“时装是一种语言”,其实发型也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讲述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情感倾向和品位追求,讲述的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美学时尚。唐代妇女在服饰发式的创新上给人以极高艺术享受,尤其是她们对发型的偏爱和重视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一位唐朝红颜女子的发型随着年龄和身份的变化,年幼时以梳丫髻为多,成年后则改梳丫鬟,出嫁时将发鬟改为发髻,再配以金、银、花钿、珠宝裴翠等首饰形成一种富丽华贵的装饰风格。她们的发髻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众多造型美丽的发髻引来唐代及后世文人的由衷赞美。见诸于各类文献记载的唐妇女发髻名目繁多,有高髻、云髻、丫髻、螺髻、双垂髻、乌蛮髻、三角髻、峨髻等近百种。白居易的《时世妆》也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状况:“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转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澹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最突出的例子,首推唐中宗的爱女安乐公主,她极尽奢华,“美容美发师就有数十人。几天一样十天一项,非常时髦。”“目中为一色,影中为一景”。什么发型配什么服装相当讲究,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家的女眷们竞相效仿,
  众多女子发式中,“高髻”最雍容华贵。在唐人看来,峨峨高髻寓有崇敬高贵之意,并能给人以华丽之美。唐代妇女梳髻以高髻为尚,不少诗人称赞曰:“髻鬟峨峨高一尺”(元镇《李娃行》),“翠髻高耸绿鬃虚”(王建《宫词》),“高髻云鬟宫牧样”(刘禹锡《赠李司空妓》)。长长的头发经过细致梳拢后,在头顶上盘一个高髻。不但美丽,而且显得高贵。美国女明星奥黛丽•赫本平时头发是短的,看上去清爽俏丽,在《罗马假日》中一扮演安妮公主就把头发盘上去了,显出一副高贵、骄矜的姿态。有的女性因职业要求,平时把头发盘着梳起来,像个职业女性的样子。晚上去酒吧歌厅会朋友,或是去花前月下谈恋爱,为适合那种浪漫的环境氛围,她的头发就垂下来了,或是如瀑布般的披肩长发,或是烫开的波浪卷发。一些表现爱情的电影里也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
  而发式中的“双鬟”最天真可爱。双鬟、望仙髻曾流行于初唐及盛唐期间的未婚少女们中间。陕西长安系羊头镇李爽墓壁画中的年轻舞女、咸阳市底张湾薛氏墓壁画中的侍女以及长武系出土的舞俑,都是这种发式。“双鬟”即是小姑娘梳的“丫鬟”,是在头的两边分别梳一个髻,小丫才露尖尖角的可爱样子,代表一种青春浪漫的、纯洁天真的美丽。
  但最传奇、最浪漫、最动人的是倭堕髻。相传杨贵妃在一次骑马时不慎摔下,所绾高髻偏向一侧,有髻鬟下堕欲解之状,十分美丽。宫女们见后,竞相仿效,于是倭堕髻名传四方。那么什么是“倭堕”髻呢?“倭堕”髻又称“堕马髻”。就是把发髻斜梳成歪偏于头的一侧,似堕非堕的样式。有如高明骑手斜身于奔驰的马背那样摇摇欲堕的惊险而优美的姿势。它不像“高鬟”那么严肃端庄,也不像“丫鬟”那么天真幼稚。那正是女孩子刚刚懂得感情之后的一种很浪漫很时尚的发式。其实,倭堕髻最初本是东汉时洛阳一带年轻女性的时髦发式。据说是东汉权臣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的。《后汉书•列传第二十四》:“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又《后汉书•志第十三》:“堕马髻者,作一边。”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引《风俗通》注曰:“堕马髻者,侧在一边,始自冀家所为,京师翕然,皆效之。”宋人高承《事物原始》也载:“孙寿为堕马髻。”孙寿在当时引领时尚。她创制的装束被人们称作“梁氏新装”,马上加以仿效。因此,堕马髻迅速成为当时妇女流行的一种发式。梳这种发髻,再加之那些妆容,可增妇女的妩媚之态,让人心生怜爱。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形容美女秦罗敷即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所以,在温庭筠的词中讲的是“倭堕低梳髻”。当那女子将那千丝万缕的头发“低梳”成倭堕髻的时候,那女子的风貌一定烟视媚行,仪态万方,妙不可言;而心情一定是委婉纤柔的,象湖水一样温情四溢。这样的发型如果是一种语言,那么一定是那种深情款款的低语呢喃,充满了爱意无限。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1 22:12:12 
回复 
  
  奥运开幕式上的唐朝堕马髻女子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1 22:13:42 
回复 
  
  奥运开幕式上的唐朝堕马髻女子群舞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1 22:52:20 
回复 
  
  唐女子骑马游春图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5-21 23:02:05 
回复 
  呵呵,睡前游花间
  
  

作者:lwch01 回复日期:2010-05-21 23:29:05 
回复 
  浏览了楼主的文章,真可称得上是流水般的美文。可以看出,楼主知识渊博,想问楼主写这类分析诗词的文章,又要援引那么多其他的诗词,是不是需要手头随时准备一些资料?抑或是靠记忆的线索加上网络的搜索才能达到?曾经自己也写过一些文字,但是总也感觉写出来很是平淡,没什么滋味,就像是同样一个剑客,楼主是武林高手,剑法高超,而我却只能算是入门,但也很想也达到楼主这水平。请楼主赐教一二。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2 10:15:02 
回复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5-21 23:02:05 
    呵呵,睡前游花间
  --------------------------------------------------------
  谢谢木鱼兄,呵呵  
    
  作者:lwch01 回复日期:2010-05-21 23:29:05 
  --------------------------------------------------------
  1,当然要准备好资料以备查考,主要是一些诗词集子和名家的诗词评论;
  2,肯定要借助搜索引擎.特别是只记得一些片断诗句的,在书中一时难以查找的,还有就是一些生僻典故.
  谢谢你对在下的谬赞.本人只是从小爱好文学诗词,目前也还是学习阶段.由于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不好提建议.根据本人个人经验,熟悉中国古典文学最好先读文学史,从诗经开始一直到明清小说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自己个人喜好,重点找相应的作品阅读,逐步深入.这样就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最后一点就是一定要能入能出,形成自己的审美经验和观点.文学这东西很难说名家权威就一定是对的.个人的实际审美体验很重要.
  以上仅供参考.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2 10:30:20 
回复 
  
  作者:郑关耳 回复日期:2010-05-21 17:42:59 
  谢谢孟兄赐教。
  哈哈,我还记得,那两句后面连着: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看来,这女子,不但发髻漂亮,而且衣服颜色搭配非常漂亮。淡黄色的裙子,紫色的短衣,皓白的双臂,窈窕的身姿。
  可惜,现代商业社会,女习解放啦,很多女子被赶出来做白领,这么漂亮的装束很难再看到了。遗憾。。。
  ----------------------------------------------------
  呵呵,现代人有现代的时装.不过,传统的东西确实不该全丢了.
  如果近代中国不是老吃败仗,而是很平顺地发展下来,中国人的自信心一直很强的话,我相信很多传统会保留下来.现在很多人反思,过去一些反传统的激进做法是急于图强心理造成的.当国力强大后,国人自信提升以后,就会发现过去很多做法很不必要.比如全盘否定孔夫子,打倒孔家店有必要么?孔夫子学说只有忠孝吗?忠孝二字就真那么腐朽不堪吗?抽去了儒释道墨法,中国的文化还剩下了什么?清汤白水而已!你这个五千年民族能拿什么家底出来给全世界看呢?
  所以现在要矫枉,孔子学院办到了全世界.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21 17:51:09 
    倭堕髻,呵呵,可惜没有图片。。。
   ---------------------------------------------
  有了,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呵呵
  
  作者:瀚海箫声 回复日期:2010-05-21 18:48:56 
    读词读到心醉
   ----------------------------------------
  谢谢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回复日期:2010-05-21 20:13:01 
     呵呵,这女人在美容美发方面倒有一手
  -------------------------------------------------
  呵呵,属于早期的小资
  

作者:梨落翦瞳 回复日期:2010-05-22 11:00:14 
回复 
  清欢。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2 14:24:31 
回复 
  作者:梨落翦瞳 回复日期:2010-05-22 11:00:14 
    清欢。
  -----------------------------------------------------
  谢谢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2 14:59:31 
回复 
  
  那一刻的烟视媚行
  之"眉连娟"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这里说到“扫眉”,“扫眉”就是描画眉毛的意思。“连娟” 或作“联娟”,是形容眉毛弯曲美好的样子。语出宋玉《神女赋》“眉联娟以娥扬兮,朱髻的其若丹”句。“眉连娟”,形容女子眉毛弯曲细长,秀丽俊俏。
  古代女子用在眉上的心思,可谓深矣。古代不但有那么多种发式,还有眉谱,可以画各种不同的眉毛。有的眉像远山,有的眉细长入鬓。唐时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连娟细扫眉”就是画出那种细长的、修整的眉毛样式。“细扫眉”与“低梳髻”起一样的作用,都表现出一种温柔婉丽的情致。温飞卿把这女子所有的美好情感在这“低梳髻”、“细扫眉”之间细微地表现出来了,具有一种非常幽婉醇厚的意味。
  画眉在古代也叫扫眉。大约因为古代女性画眉的工具是毛笔。古代文人又将象薛涛那样有文才的女子称之为“扫眉才子”,如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明程嘉燧《阊门访旧作》:“扫眉才子何由见,一讯桥边女校书。”
  说到画眉,就不能不提到张敞画眉的典故,据《汉书.张敞传》有载:“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京兆尹张敞和妻子情深,妻子化妆时,他为妻子把笔画眉,被长安人笑为“张京兆眉怃”,后来汉宣帝亲自过问这件事,张敞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张敞的回答既巧妙又在情理之中。对这样合情合理的解颐妙语,宣帝爱其才能,当然不会难为张京兆,从此又多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张京兆画眉实际上是画情,正因为如此,才为后人追慕。唐玄宗有首婉约小令《好时光》云:“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赞美那个姑娘不须张敞画眉也很漂亮,希望她能嫁一个好郎君。得一有情夫婿如张敞,夫复何求?
  但元朝邵亨贞就没这么幸运了。他学张敞画眉,谁知他老婆要求太高,把黛画得多了一点,她嫌太浓,傅粉薄了一点,她惊呼太浅了,把他搞得左右为难。于是,他填了一首《沁园春•美人眉》以自嘲:“巧斗弯环,纤凝妩媚,明妆未收。似江亭晓玩,遥山拂翠,宫帘暮卷,新月横钩。埽黛嫌浓,涂铅讶浅,能画张郎不自由。伤春倦,为皱多无力,翻作娇羞。填来不满横秋。料着得人间多少愁。记鱼笺缄启,背人偷敛,雁钿胶并,运指轻揉。有喜先占,长颦难效,柳叶轻黄今在否。双尖锁,试临鸾一展,依旧风流。”其中“扫黛嫌浓,涂铅讶浅,能画张郎不自由。”讲的是诗人效仿张敞给夫人画眉,却不得法反被嗔怨的自嘲。
  这个世界上对于男人最重要的莫过于两样东西,一为事业,一为美人。清朝著有《幽梦影》一书的张潮自然不掩饰性情了:“大丈夫苟不能干云直上,吐气扬眉,便须坐绿窗前,与诸美人共相眉语,当晓妆时,为染螺子黛,亦殊不恶。”看来也是一个颇解风情人。今人为心爱女子描眉的名人,当数诗人徐志摩。他的续娶妻子陆小曼,是一个能写会画的大美人。据说也爱画眉,且昵称就是爱眉。徐在给小曼的信中,或“眉眉我爱”、或“眉”、或“眉心”,以示亲昵。二人且有《爱眉小札》,皆徐写陆小曼的情书及日记。陆小曼爱唱戏,饰演小旦,比如《玉堂春》中的苏三。为了讨好妻子,徐志摩时常帮忙,饰演一些角色,为妻画眉是当然的事,这事还让胡适、梁实秋、刘海粟们好生羡慕。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22 15:26:50 
回复 
  张敞为妻画眉端的惊艳,邵亨贞为妻画眉却只是感觉恶心了,因为这对老鸳鸯是在模仿别人。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5-22 16:20:12 
回复 
  呵呵,东施效颦哇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22 15:26:50 
    张敞为妻画眉端的惊艳,邵亨贞为妻画眉却只是感觉恶心了,因为这对老鸳鸯是在模仿别人。
  

作者:lwch01 回复日期:2010-05-22 17:06:48 
回复 
  谢谢楼主回复,希望能多交流。我很喜欢古代诗词,现在我自己写文章可能达不到多高的水平,但是就像是吃饭一样,文章有什么样的味道我肯定能品出来。现在还有个问题就是总感觉自己时间不够用,总想读很多书,可是时间就是那么一点点。请问楼主是怎么读的?

作者:王莞蓉 回复日期:2010-05-22 21:33:47 
回复 
  来看看,终于找到串在一起写的了,唐诗宋词是极品.
  
  另外楼上的,时间是不多,可以利用周末早上的时间读些古诗啊,英语啊,之类的,我就是这样的,平时工作几天嘛就算了.别把自己搞太累,身体最重要了,像我这段时间就因为太操劳而感冒了.呵呵.

作者:老肃2009 回复日期:2010-05-22 21:38:22 
回复 
  拜访楼主美文,看得老肃心旷神怡!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2010-05-23 10:33:54 
回复 
  唐时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眉妆在唐代的画卷上能够看到
  得把原来的眉毛剃掉才行
  人们为了追求美
  实在是太有创造力了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3 12:02:36 
回复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22 15:26:50 
  张敞为妻画眉端的惊艳,邵亨贞为妻画眉却只是感觉恶心了,因为这对老鸳鸯是在模仿别人。
  ----------------------------------------------------------
  呵呵.不过他在家里给老婆画画眉也不是不可以,这是他的权利不宜干涉,但若以此自命风雅就是东施效颦了.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5-22 16:20:12 
    呵呵,东施效颦哇
  --------------------------------------------------
  呵呵,谢木鱼兄  
    
  作者:lwch01 回复日期:2010-05-22 17:06:48 
  谢谢楼主回复,希望能多交流。我很喜欢古代诗词,现在我自己写文章可能达不到多高的水平,但是就像是吃饭一样,文章有什么样的味道我肯定能品出来。现在还有个问题就是总感觉自己时间不够用,总想读很多书,可是时间就是那么一点点。请问楼主是怎么读的?
  -----------------------------------------------
  呵呵,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自己安排吧.我个人是在精力最好的时候读最重要的书, 精读一本书时参考五六本同类的书,相当于同时读完几本书,还能鉴别几本书观点的异同.这样效率高一点.
  
  作者:王莞蓉 回复日期:2010-05-22 21:33:47 
    来看看,终于找到串在一起写的了,唐诗宋词是极品.
   
  另外楼上的,时间是不多,可以利用周末早上的时间读些古诗啊,英语啊,之类的,我就是这样的,平时工作几天嘛就算了.别把自己搞太累,身体最重要了,像我这段时间就因为太操劳而感冒了.呵呵.
  -----------------------------------------------------
  是呵,现实一点来讲,对于在职的人,工作第一,身体要紧,家庭和谐,然后才是读书.别颠倒了,如果本身就是以读书为业的学者或学生又另当别论.
  
  作者:老肃2009 回复日期:2010-05-22 21:38:22 
    拜访楼主美文,看得老肃心旷神怡!
   -----------------------------------------
  谢谢老肃,一到吃饭的时候就想到你贴子里逛逛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2010-05-23 10:33:54 
    唐时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眉妆在唐代的画卷上能够看到,得把原来的眉毛剃掉才行
    人们为了追求美实在是太有创造力了
  -----------------------------------------------------
  嗯,那种短阔眉毛个人不是很欣赏,古今审美不同,呵呵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3 12:05:57 
回复 
  
  看看唐代仕女们的眉毛吧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3 12:07:04 
回复 
  
  新桂如蛾眉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23 12:27:58 
回复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22 15:26:50 
    张敞为妻画眉端的惊艳,邵亨贞为妻画眉却只是感觉恶心了,因为这对老鸳鸯是在模仿别人。
  
  
  ===========
  同感,呵呵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2010-05-23 10:33:54 
      唐时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眉妆在唐代的画卷上能够看到,得把原来的眉毛剃掉才行
      人们为了追求美实在是太有创造力了
    -----------------------------------------------------
    嗯,那种短阔眉毛个人不是很欣赏,古今审美不同,呵呵
  =========
  还有绿珠眉。。绿色的像珍珠一样的眉毛。。。果然是审美的变化啊。。。呵呵

作者:王莞蓉 回复日期:2010-05-23 13:19:11 
回复 
  审美变化是很大,像我就是宽额头的,要在西晋就好了,哈哈哈!
  
  又来顶文!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3 16:23:54 
回复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23 12:27:58 
  还有绿珠眉。。绿色的像珍珠一样的眉毛。。。果然是审美的变化啊。。。呵呵
  ----------------------------------------------------------
  是呵,欧洲有段时期流行无眉,女士们都把眉毛剃光了,只有眉骨,好象蒙娜丽莎就没有眉毛
  
  作者:王莞蓉 回复日期:2010-05-23 13:19:11 
  审美变化是很大,像我就是宽额头的,要在西晋就好了,哈哈哈!
  --------------------------------------------------------
  其实个人认为,眉毛的修饰是为了美化眼睛,画眉点睛,呵呵
  
  

作者:老肃2009 回复日期:2010-05-23 16:53:19 
回复 
  还是斜阳有研究!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3 23:22:05 
回复 
  作者:老肃2009 回复日期:2010-05-23 16:53:19 
    还是斜阳有研究!
  -----------------------------------------------------
  呵呵,为了写这个东西搜集了若干资料.还是老肃贴子里的大餐诱人哪.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3 23:26:52 
回复 
  蒙娜丽莎果然没有眉毛
  


作者:老肃2009 回复日期:2010-05-24 09:11:10 
回复 
   但最传奇、最浪漫、最动人的是倭堕髻。相传杨贵妃在一次骑马时不慎摔下,所绾高髻偏向一侧,有髻鬟下堕欲解之状,十分美丽。宫女们见后,竞相仿效,于是倭堕髻名传四方。那么什么是“倭堕”髻呢?“倭堕”髻又称“堕马髻”。就是把发髻斜梳成歪偏于头的一侧,似堕非堕的样式。
  ------------------------------
  不知日本女人的发髻是否与杨贵妃的发型有渊源?

作者:采撷采撷 回复日期:2010-05-24 09:59:17 
回复 
  
   几天没来,孟老师写了这么多,赶紧找个安静的角落,好好欣赏老师的美文。(*^__^*) (*^__^*)
  

作者:郑关耳 回复日期:2010-05-24 10:22:47 
回复 
  汉宣帝真八卦呀,呵呵。
  
  说到张敞画眉,不免会想,西汉中期开始,很多迂腐儒开始发动男女礼教的言论,有对张敞不服者,要以此来弹奏张敞。这个故事说明,西汉中期,开始有迂腐儒曲解孔夫子“发乎情,止乎礼”的经文,以为男人与女人之间,除了那事,就不需要有别的事情,要保持男人的尊严。还好,宣帝并不迂腐,听张敞这么一反驳,也觉得无趣——这人家闺阁里的事情,管他作甚呢。
  
  到王莽时代,迂儒越来越多,达到不可救药的程度。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4 10:48:37 
回复 
  
  作者:老肃2009 回复日期:2010-05-24 09:11:10 
  但最传奇、最浪漫、最动人的是倭堕髻。相传杨贵妃在一次骑马时不慎摔下,所绾高髻偏向一侧,有髻鬟下堕欲解之状,十分美丽。宫女们见后,竞相仿效,于是倭堕髻名传四方。那么什么是“倭堕”髻呢?“倭堕”髻又称“堕马髻”。就是把发髻斜梳成歪偏于头的一侧,似堕非堕的样式。
    ------------------------------
    不知日本女人的发髻是否与杨贵妃的发型有渊源?
  ---------------------------------------------------------
  这个超出了"研究"范围,呵呵,委实不知.
  
  作者:采撷采撷 回复日期:2010-05-24 09:59:17 
  几天没来,孟老师写了这么多,赶紧找个安静的角落,好好欣赏老师的美文。(*^__^*) (*^__^*)
  --------------------------------------------------------
  叫老师不敢当,谢谢采撷
  
  作者:郑关耳 回复日期:2010-05-24 10:22:47 
  汉宣帝真八卦呀,呵呵。说到张敞画眉,不免会想,西汉中期开始,很多迂腐儒开始发动男女礼教的言论,有对张敞不服者,要以此来弹奏张敞。这个故事说明,西汉中期,开始有迂腐儒曲解孔夫子“发乎情,止乎礼”的经文,以为男人与女人之间,除了那事,就不需要有别的事情,要保持男人的尊严。还好,宣帝并不迂腐,听张敞这么一反驳,也觉得无趣——这人家闺阁里的事情,管他作甚呢。
  到王莽时代,迂儒越来越多,达到不可救药的程度。
  -------------------------------------------------------
  郑兄此言极是,东汉与南宋相似,都是礼教森严的时期,迂儒如过江之鲫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4 11:17:36 
回复 
  
  二十二,莲花与爱情的采撷者
  
  江畔,相唤,晓妆鲜。
  仙景个女采莲,
  请君莫向那岸边。
  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
  垂玉腕,肠向柳丝断。
  浦南归,浦北归?
  莫知。晚来人已稀。
  
  ———————————温庭筠《河传》其一
  
  江畔,身着鲜丽晨装的采莲女们互相招唤着走来。
  船夫们笑着说:“好风景里来了采莲姑娘,
  你们注意可别朝那边去游玩。”
  姑娘们闻声看去,
  那边插满鲜花的船上坐着个翩翩少年郎。
  采莲女相视一笑,红袖迎着暖风摇曳飘动,
  低头采莲时,她垂下如玉的手腕采摘莲藕,
  心思却象柳丝那样纤纤袅袅,柔情脉脉
  抬头看天色不早了,采莲女却有些迷惘:
  从南浦回家,还是从北浦回家?
  主意难定,四周望去,暮色里人影已渐稀少。
  
  
  这首词写采莲少女的风情。
  上片开头勾勒江南清晨中的采莲少女,景美,人更美。“江畔、相唤”四字写尽江南采莲女天真烂馒、嬉笑相招的情态。随后“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一句有多种猜测。说是船夫提醒的,说是路人提醒的,有说是词人作为第三人视角的一种叙事方法。总之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花船少年。这里,如果是江上船夫提醒更自然一些,故译文中采纳此说。接下来笔锋转至花船上少年,这段文字是引发本词情感主旨的关键。“好花新满船”为鲜艳美好的景象,实为渲染船中少年的青春年少与风仪气质。对于情窦初开的采莲少女有种微妙的吸引力。
  下面的笔墨又落到采莲女身上,和风吹拂、柳丝荡漾之中,她们红袖摇曳、垂腕采莲的景象清新动人。一句“肠向柳丝断”透露了采莲女的幽微心曲。柳丝为物纤柔细长,喻少女心思的微妙细密,轻漾飘摇,巧妙点出了采莲女对少年的暗自倾慕。同时,也可解为少年身处柳树边,惹得少女们的目光不时向丝丝垂柳边看去,关注他的去向。这里“肠”指采莲女,“柳丝”就有双关之意,既指柳树边花船上的翩翩少年,也借喻春情荡漾如柳丝。“肠断”一词已非少女怀春的泛泛之意,而指情思的深切与急切。“肠断”中用“向柳丝”三字隔断,构句巧妙。
  结尾二句写采莲女见少年后的情思恍惚,不辨归宿。从南浦回家?还是从北浦回家?主意难定。表现出采蓬女对船中少年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意迷茫心情。同时,也指采莲女抬头看那柳边花船上的少年已不知去向,情不自禁地猜想:“他是从南浦去了呢?还是从北浦去了呢?不知道。” “浦南”、“浦北”是女子的自言自语,可见其魂梦若失,不知所归,直到天晚人稀的恍憾状态。
  
  《河传》这种词牌的特点是句式短促,换韵频繁,象这首词中就连续换了几个韵脚。“畔——唤、鲜—莲—边—年,船—暖—腕—断”等,句型富于变化,韵脚再三变换,给人以繁音促节之感,填词难度是很高的。
  明人王世贞将温词概据为“艳而促”,并说“花间犹伤促碎”,这种“促碎”其实是词与音乐的一种关系。词最初就是用来唱的。音乐的节奏感是词的本质属性之一。故清人沈曾植说:“所谓词之境界,有非诗所能至者,此亦一端也。”花间词是词人“倚声填词”的结果,音乐感是它的特点。正是这种与音乐共生的关系,使词中的情感内容也得到了强化。
  遗憾的是,今天的我们只能读读词的文字,而无法亲耳一听当年它的弦歌之美了。
  

作者:seperana 回复日期:2010-05-24 11:23:26 
回复 
  拜读好文:)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4 14:13:07 
回复 
  作者:seperana 回复日期:2010-05-24 11:23:26 
    拜读好文:)
  ---------------------------------------------------
  谢谢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4 15:56:23 
回复 
  
  红袖摇曳逐风暖,
  垂玉腕,肠向柳丝断。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4 18:02:27 
回复 
  
  江畔,相唤,晓妆鲜。
  仙景个女采莲,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4 20:25:14 
回复 
  
  采莲词的意蕴
  
  到了夏天,路边常有小贩拿着一把把新鲜的莲蓬叫卖。家人会往往买上几个,回家来剥开莲衣吃那莲子。莲子清甜,也有些涩,有些微苦。于是就剥了好些煮在粥里。喝着莲子粥,咀嚼着那来自湖水深处的一份清甜滋味,一丝温暖的回忆便会在心里升起,想些那些与莲子有关的童真岁月,想起曾经读过的那些美好的采莲诗词。就象鲁迅先生《好的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也曾经无数次梦到江南。摇摇晃晃的小石桥,白色翅膀的水鸟,青青的菱角,肥硕的莲蓬,馨香的荷风,飞扬的裙裾,少年的笑颜……一瞬间宛若清晨的水雾,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江南情结。
  采莲,历来是一种美好的意象。自古江南吴、楚、越之地,水道纵横、池塘遍布,多植莲藕。在那片美丽的吴山越水里,春岸堪折柳、湖中可采莲。夏秋之际,少女多乘小舟出没莲荡中,轻歌互答,采摘莲子。衣裙飘扬的采莲少女一阵轻歌浅笑,人面与莲花相映红,花舟出没于碧水轻波之间,湖水上歌声袅袅。这是怎样一片令人神往的、如锦绣一般的江南好风光。那是一种浸染到了骨子里的诗意和说不出的美感。如水的江南,像一张慢慢铺开的宣纸,使江南的颜色千年不败。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就说到“这是一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文人词客往往将此情景,写入赋、诗、词等抒情作品中。 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关于采莲的名篇佳作。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莲叶何田田”是指莲叶繁茂、高低错落、连绵不绝的样子。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出一种朴素明朗的民歌风格。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虽没有人物描写,但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南朝梁元帝萧绎所作《采莲赋》:“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唐李白《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舟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王昌龄《采莲曲》:“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忆郎郎不至,出门采红莲”。其实在南朝的时候,采莲不是目的,可以看作是“兴”,目的是在说“莲子”的“莲”——也就是“怜子”。因为古代“莲”字还有“恋”、“怜”之谐音意义,意为“爱恋”和“怜惜”。 采莲会有丝,“丝”与“思”有关,采莲当然就会与爱情有关。这就包括各种吴越少女种种细腻的感情:倾慕,思念,羞涩,幽怨……因此,采莲成为朴实地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采莲诗所写内容常常与男女情爱相关。以采莲为题材和内容的诗词作品就往往有双关的意义:表面上,是写姑娘小伙采莲的情景,实际上,也是写男女青年相爱的情景。在荷花盛开的湖面,在轻摇的采莲船上,碧水蓝天之中,这些诗人们不仅写出了采莲的快乐,更展现了“荡舟心许”恋恋不舍的美丽爱情。
  

作者:老肃2009 回复日期:2010-05-24 21:04:44 
回复 
  料想斜阳一定是位唯美主义者,整个帖子搞得美轮美奂的!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回复日期:2010-05-24 21:28:29 
回复 
  作者:老肃2009 回复日期:2010-05-24 21:04:44 
    料想斜阳一定是位唯美主义者,整个帖子搞得美轮美奂的!
  
  同意!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24 22:08:43 
回复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回复日期:2010-05-24 21:28:29 
    作者:老肃2009 回复日期:2010-05-24 21:04:44 
      料想斜阳一定是位唯美主义者,整个帖子搞得美轮美奂的!
    
    同意!
  
  ========
  同意,唯美的西洲曲。。。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5-24 22:11:42 
回复 
  两日未来,抱歉抱歉,又观新贴,学习、切磋!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5 09:06:23 
回复 
  作者:老肃2009 回复日期:2010-05-24 21:04:44 
    料想斜阳一定是位唯美主义者,整个帖子搞得美轮美奂的!
   ---------------------------------------------------------
  呵呵,谢谢老肃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回复日期:2010-05-24 21:28:29 
    作者:老肃2009 回复日期:2010-05-24 21:04:44 
    料想斜阳一定是位唯美主义者,整个帖子搞得美轮美奂的!
    同意!
   ------------------------------------------------------
  谢谢蜗牛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24 22:08:43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回复日期:2010-05-24 21:28:29 
      作者:老肃2009 回复日期:2010-05-24 21:04:44 
        料想斜阳一定是位唯美主义者,整个帖子搞得美轮美奂的!    
      同意!
    ========
    同意,唯美的西洲曲。。。
   ----------------------------------------------------
  谢谢胡狼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5-24 22:11:42 
    两日未来,抱歉抱歉,又观新贴,学习、切磋!
  --------------------------------------------------------
  谢谢太守

作者:郑关耳 回复日期:2010-05-25 11:19:18 
回复 
  帝女下南天,逍遥此世间。魂飞云梦里,神伫太湖边。故故含情意,迟迟吐爱怜。卓然当酷暑,叠影复翩跹。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5 15:06:47 
回复 
   
  采莲词的意蕴
  
  (续)
  
  晚唐词人温庭筠写过一些采莲题材的词作,除前面的《河传》一首外,还有《荷叶杯》多首。其一为 :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
  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
  肠断,水风凉。”
  
  这首词写破晓时的荷塘景色。 前四句写波光荷影,露珠滴滴,绿茎红花,缭乱其间,清丽可爱。后两句写情,面对清凉的水风,神情悠然。《栩庄漫记》评道:“全词实写处多,而以肠断二字融景入情,是以俱化空灵。”
  
  其二为: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惆怅,正思惟。”
  
  这首词写月夜采莲女的惆怅。
  波平如镜,秋月如雪,采莲女子面对寒浪,产生了惆怅之情。这里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天地,她的惆怅,是因为感到采篷辛苦劳碌?还是觉青春虚度?或者是别有情怀?
  
  此外,以采莲为题材的有名佳作还有皇甫松有《采莲子》二首:
  
  其一:“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大意是:荷塘十里相连,荷香缥缈。才梳起抓髻的小姑娘泛舟秋湖,因为荷塘的景致迷人,所以乐而忘返,直到日薄西山、夕阳归去,才遽然惊觉天色已晚。虽然浑身湿透,她还是兴致很高地用裙子下裹着一只毛茸茸的小鸭儿。
  
  其二:“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差。”
  大意是:划动船儿,拨弄得湖面波光粼粼、水光摇曳。在岸边,有翩翩少年在欣赏湖光山色,姑娘被少年的绰约风姿迷住了,忘了划船,一时情动,抛个莲子过去,远远被人发觉了,差涩得低下头儿脸红了好半天。
  皇甫松,一名嵩,字子奇。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皇甫松的词以《竹枝》及《采莲子》见长,词意委婉跳脱,笔意俱佳,开一代清新词风。特别是描写少女的清纯娇憨,形态毕动,与欧阳修的采莲词遥相并峙。况周颐在《餐樱庑词话》中对皇甫松这两首词评价甚高,说是:“写出闺娃稚憨情态,匪夷所思,是何笔妙乃尔? ”这两阕词写尽采莲少女的娇憨情态和怀春少女的情怀,写人状物笔法都妙至毫巅,且语深句丽,是采莲词中的代表作。词写得平白、直露,细腻得近乎白描,而这恰恰正是此词的优点。
  

作者:老肃2009 回复日期:2010-05-25 15:15:50 
回复 
   温庭筠应该是多情之种!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25 15:20:37 
回复 
  是啊,一生襟抱未开,最易临水有此旖旎情怀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5 16:33:58 
回复 
  
  作者:郑关耳 回复日期:2010-05-25 11:19:18 
  帝女下南天,逍遥此世间。魂飞云梦里,神伫太湖边。
  故故含情意,迟迟吐爱怜。卓然当酷暑,叠影复翩跹。
  ------------------------------------------------------
  咏的是荷花吗?工整纤丽,好象夏日轻风呵,怎一个爽字了得
  
  作者:老肃2009 回复日期:2010-05-25 15:15:50 
  温庭筠应该是多情之种!
  ---------------------------------------
  呵呵,肯定.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25 15:20:37 
  是啊,一生襟抱未开,最易临水有此旖旎情怀
  ----------------------------------------------
  情有所系,心有所托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回复日期:2010-05-25 19:05:40 
回复 
  问好!
  这两天要考试,暂时来不了了,还请恕罪!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5 20:56:25 
回复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回复日期:2010-05-25 19:05:40 
    问好!这两天要考试,暂时来不了了,还请恕罪
  -----------------------------------------------------------
  祝考试顺利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2010-05-25 21:15:28 
回复 
  记号一小枚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5 22:19:49 
回复 
  
  忆郎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5 22:54:10 
回复 
  
  •采莲曲
  
  朱湘(现代诗人)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微波,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拌,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在中央?
  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波生,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柳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蓬,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风生,风飔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选自《草莽集》,1927年8月,上海开明书店〕
  

作者:枫林慕雨 回复日期:2010-05-25 23:53:14 
回复 
  先收藏~~后拜读!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6 10:17:39 
回复 
  谢谢枫林慕雨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26 11:25:18 
回复 
  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诗人的诗,能读到他们笔下的书卷气,今人之诗就不好说了,他们倒更像行为艺术表演者。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6 11:54:10 
回复 
  酒兄说的是,不独诗歌,一些所谓现代书法家不临贴不拟古,无任何书体承传的鬼画桃符也称是新潮书法,也称是抽象艺术.
  再发两首莲花诗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6 11:56:23 
回复 
  
  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火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象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附子一般地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象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6 11:58:35 
回复 
  
  莲的心事
  -------------台湾 席慕容
  
  我
  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亦不惧
  
  现在
  正是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的太早
  就是太迟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6 13:52:04 
回复 
  
  莲叶何田田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26 14:23:08 
回复 
  
  采莲南塘秋

  • 复制给朋友
  • 分享到外站 腾讯微博 嘀咕 新浪微博 豆瓣 搜狐微博 开心网 QQ书签 人人网 百度搜藏 白社会 雅虎收藏 MSN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