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家庙碑欣赏:独生子女时代我们怎样做父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4:23
独生子女时代我们怎样做父母

 如果我们把东、西方的父母作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中国父母在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上,用心之良苦,伺候之周到,关照之全面而持久,可称为“天下一绝”。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表现得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往往有两种心态,过分的爱(溺爱)和过分的望子成龙。

  五六十年代在多子女家庭中,因经济条件有限,对子女的关爱较平均,除非其中有长相特别出众的孩子,可能会得到家长更多的喜欢。那时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也是心平气和的,各自在平常的心态下顺其自然,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培养到上大学,考不上大学的可走其他路。那时,批判“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再加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孩子和家长都没有太大压力。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以来,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出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即“四、二、一”综合征,全家以孩子为中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成了家庭中的“小太阳”。渐渐地,孩子习惯于这样享福,家长也习惯于这样侍候。如此培养孩子的环境,只能造成孩子自私、任性、懒惰和依赖型人格。对孩子娇惯的另一面,又表现为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其目标是培养出天才。于是,孩子常常不是一人在学,而是几代人在学(陪读)。因为独生子女对家庭来讲,教育成功与否都是百分之百的事,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在充满竞争的社会,家长把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看得特别重,要求孩子门门功课100分,如果孩子得了95分,家长会责问,为什么丢了5分。为使孩子能考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甚至出国留学,每天在学校本已不轻的作业负担之上,他们又给孩子增加家庭作业,或上各种补习班、提高班,不管孩子是否接受得了:业余时间还给孩子安排学习钢琴、绘画、书法、英语等等。

  在独生子女家长的这种成长观和教育方法之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带给人们的是担心:这一代人光会享福,不会劳动,责任心差,以后怎么承担得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应该说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不过,也并非独生子女必然就是这样,关键在于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家长本身的素质。我们分析独生子女教育成功的家庭得出,称职的家长都有以下几点共性:

  多给孩子磨练的机会

  中国的一些教育家,在培养孩子的目标上,从来都主张首先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如果家长能注意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生活能力的培养,进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综合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一旦孩子染上了某种不良行为习惯,往后是很难纠正的,甚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自理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如烧饭、洗衣等,还要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其中首先要学会与同学交往,这是一个人适应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报告书中提出《学会生存》: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使之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日本人把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看成是人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他们注意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帮助孩子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教会孩子能谦让,能合作,能吃亏。为对孩子进行磨难教育,在现代化生活环境下,就让孩子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担挑水,用煤炉生火,到荒无人烟、气候恶劣的孤岛上去自搭帐篷,自制海盐,自己做饭。其目的就在于使孩子从小学会生存。每个民族都在培养自己的后代,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强者,能自立于人世间,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独生子女应当少一点怜悯和照顾,多给他们一些磨练的机会。

  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相当激烈,不难理解为何现在的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的智育看得那么重。但怎样才能使孩子读好书,读书好呢,其中有很多学问。

  比较传统的看法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好多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认为孩子因考试成绩不好挨打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常耐心地帮助孩子,其前提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并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和缺点,对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及时加以鼓励。棍棒绝对打不出“状元”。而且学习要靠自觉,要使孩子做到自觉,从小培养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研究证明,早期的家庭教育对开发个体潜能有重要意义。在良好的环境和合理的教育下,完全可以把孩子巨大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许多事例告诉我们:读书考高分数是重要的,但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更为重要。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设民主的家庭氛围

  尊重、理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重要条件。爱孩子,就要了解孩子,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孩子在成长期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是事事去干预,还是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这是在家庭教育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事实证明:让孩子有充分的独立和自由,在民主的气氛中有较多发表意见的机会,这种教育方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在发生在大学中的极个别恶性事件,究其原因,大多是由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致。这些学生往往学习成绩不错,有的甚至一路免试直升到研究生,但恰恰是因为缺少健康的个性而使其无法正视人生的挫折。健康个性的培养与家庭有着直接关系。孩子出生后,和父母的接触最多,因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知识经验、智慧才能、情感意志和育儿技能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关系到孩子健康个性的养成。独生子女教育成功的家庭另一个共同点是民主型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己,注意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对孩子则充分尊重、理解。抓学习首先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着手,以使孩子养成学习的自觉性,让孩子在优良和谐的环境中陶冶性格,形成健康的个性。

  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康的孩子固然是一项需要学校、社会、媒体等各方面因素共同携手的系统工程,但如果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中,能有意识地注意到上述几点,相信独生子女教育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说,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称职家长对他们的培养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