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戴表建筑:现代文盲的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9:00:58

现代文盲

 现代文盲这一词在重庆市教委、西南大学扫盲中心编写的《新编实用扫盲教材》里有了新的定义。包括不会理财(主要涉及存取钱、汇款、如何计划日常费用的支出、养老保险医疗的购买等等)、不了解用电常识、不遵守红绿灯等等均被纳入“文盲”范畴。“文盲”这一概念如何与时俱进,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网友“拖尼熊”在他的博客中公布了一则“华语世界第一文盲”排行榜,把社会各界名人恶搞了一把……最佳男主角余秋雨,最佳“女主角”郭敬明,“终身成就奖”赵忠祥。

 写在前面

     未来社会,不学习新技能,不会操作电脑,不会运用互联网,不但成为现代文盲,更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极不方便。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即不懂电脑也算文盲;第三类不能使用电脑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这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也即所谓的现代文盲,他们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却往往如同“文盲”一般贫乏。而在网友的“现代文盲”评选中,余秋雨、于丹、郭敬明等名作家不幸入围。新词释义    什么是“网络时代的文盲”   一些网友发起了“网络时代的文盲”的归纳。有网友列出以下词汇:推特(Twitter)、非死不可(facebook)、偷菜、绿坝、富二代、欺实马等。“如果都没听说过,只能说您已经是网络时代的文盲了;如果只是听说过几个,那么基本上说明你离主流比较远了”。   还有网友总结,网络“文盲”的重要特征,是不关注网络技术的发展,或者对于网络热点的不关注。“当在qq或者bbs以及sns,看别人聊天的时候发现已经听不太明白了;遇到新鲜的名词或者事件已经不再习惯性地百度或者谷歌一下了,那么基本就可以被认定为网络时代的文盲了。” 标准定义    联合国重新定义新世纪文盲标准,将文盲分为三类: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常用图表)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他们虽然接受过基本的识字教育,但在现代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生活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网友总结     文盲标准     第一:不了解新技术,只知道看报纸读新闻的;     第二:电脑时代每天敲打键盘提笔忘字的;     第三:固守《现代汉语词典》不懂网络用语,不知道“童鞋”“杯具”的;     第四:谈话时总喜欢“夹花”的“洋泾浜”,动不动就来句“一张vip看两场动物show”、“众多CEO看好CBD”之类的;     第五:从不以抄袭为耻的。文化界典型的是郭敬明,学术界的N多博导等等;     第六:文字媚态十足型的。比如余秋雨大师的“含泪劝告”实属典型;     第七:有文化,但把书念丢了的。例如“让领导先走”之类的;     第八:不懂得穷人经济学的,只知道给富人说话的。比如任志强;     第九:政治考试不及格的。比如“你为党说话还是为百姓说话”,“城管打不过就跑”之类的;     第十:数学是语文老师教的那些人。比如大会小会上,领导总结发言我只说三句话,结果三十分钟都没搞定;     第十一:对名牌logo走火入魔者。A穿了一件“B2”logo的T恤和B在一个高级会馆共进晚餐,B很羞愧自己不认识“B2”到底是什么高级牌子,怯怯地问A,不想A很不屑地告诉他,这只是他们的工作服,呵呵。质疑声音     文盲标准到底该怎么定?     针对西南大学扫盲中心的“新文盲标准”,许多文化名人都通过博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著名诗人赵丽华在腾讯网的博客上写道:“我是典型的现代文盲”,理由是“生活不能自理”,包括不会开车、出门不带钥匙、不认识家门、只会写博客不会用QQ聊天……等等。     著名作家郑渊洁认为,本时代对“文盲”的定义应该是不会自学的人。“学校最误人子弟的事,是让学生误以为拿到文凭就毕业了。”     作家何三坡则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不懂诗歌就是文盲。“世上只有一种作家:会写诗的作家,因为只有把诗歌写好的人,才配去做作家。而不会写诗也不愿读诗的人,只配叫写字师傅,他们可以去言情,去恐怖,去侦探,去八卦,去故事大王,去卖字商家,去琼瑶奶奶,去金庸大侠。他们前途更广阔,道路更光明。但我不认为他们是作家。我以为,连诗歌都不懂的人,就是文盲。”     网友“陈方”总结了“新时代文盲的十一条标准”,其中,“不了解新技术”、“只会打字不会写字”、“不懂网络用语”、“政治考试不及格”等都成了文盲的标志。相关评论     重庆定义现代“文盲”标准哗众取宠     如果说现在还不会用电脑就是文盲,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反对。但是如果不会理财、不了解用电常识、不懂得教育孩子,小心也会有人说你是“文盲”!昨天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由重庆市教委、西南大学扫盲中心编写的《新编实用扫盲教材》里,对现代人扫盲的范围进行了新的定义。(中国广播网 2009年12月08日)     文盲是指不识字的人。在各种词典里也是如此定义的。不会识字和书写文字,对他们的生活和生存带来一些影响,但不是绝对的。他们是文盲,不能说明他不会计算,认识和掌握生活中的各种生活技能,以及认识相关的事物。他们还通过平常的生活、交往,懂得很多道理,待人接物,教育子女。并且,他们的孩子也有很多被教育成才,成为一代伟人的,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为此,教育子女与文化高低,甚至是文盲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的。     为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减少真正的文盲数量,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拓宽他们的生活能力,享受现代生活,很有必要。我国还有一定数量的文盲,可以对不少偏远山区的民众进行扫盲,这项工作还必须持续坚持,由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拨出专项资金,对他们进行扫盲。这项工作并没有真正完成,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不少女童不识字,因贫穷不能上学,因疾病而辍学,不少老年人因为历史等原因,在适龄阶段未能上学等等,而出现了不少文盲。     西南大学扫盲中心编写的《新编实用扫盲教材》里,对“文盲”进行了升级,重新进行了定义,这样的工作值得支持。但是,重新定义的“文盲”是乎有些离谱,甚至有些玩概念的意味。往更深层次地猜想,这些作者玩出一个概念,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书籍畅销。还可以趁机打着“扫盲”的旗号,开办培训班,狂揽人民币。     《新编实用扫盲教材》里的升级内容这样界定现代“文盲”:不会电脑,不会理财,不了解用电常识,不懂得教育孩子,不遵守红绿灯等内容都是现代“文盲”的体现。对于用电常识,既然是常识,普通大众在生活在中应该学习。笔者对此也是支持的。掌握以后可以安全用电,减少对生命的危害,这个值得推广。以及其他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器,通讯工具等,都应该掌握一些基本常识。以及其他的一些社会发展带来的基本常识,民众很有必要对其掌握。该书中所列的基本常识较多,但有多少人能真正都掌握了的?恐怕不少应急救护方面的知识不少博士也未必清楚,难道博士也是“文盲”?显然,这样的“帽子”随意往别人头上一扣,难以服众。   但除了用电常识之外的其他内容,笔者不敢苟同,不会这些内容就是新时代的“文盲”,显然有些夸大。比如不遵守红绿灯信号,与“文盲”无关,而与交通安全意识,个人遵守社会秩序,社会公德有关。至于会不会电脑、不会理财、不会教育孩子等内容更是有些离谱,所列的这几项内容,可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让人知晓,很容易掌握的,电脑属于科技方面的技能,容易学习。但理财就会因为诸多原因而不同。最为头痛的恐怕是教育孩子,因为个性等原因,各家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要教育好孩子,并没有规律性的方式方法。上述中阐述过,即便是真正的文盲,也可以教育出很优秀的孩子。     随意玩概念,只会让人不屑。要真正扫盲,就踏实地执行,为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失学和未上过学的老人和孩子,那些真正需要学习的人以关爱。至于这些因为科技发展,而带来的常识缺乏。在各个阶段的义务教育中应该涉及,推进各个阶段的素质教育。提高每个公众的社会生活技能,与时俱进,这个工作不能称为“扫盲”,不懂这些内容的人不能称为“文盲”,改为“常识文盲”更为贴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