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爸妈无删减迅雷:岁时节令-南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07:36
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有的称“新年”,指新的一年开始。这天南平的传统习俗是:择吉时开门、放鞭炮。穿戴要“一身新”,即穿新衣、新鞋、戴新帽。早饭有的是吃除夕夜做好的岁饭,意思是一年到尾有剩余。晚辈饭后向长辈拜年,长辈赏给桔子、糖果和压岁钱。不论亲疏,途中相遇,互道新禧发财。扫地只能往里折。传说“初一地上有元宝”,扫地把元宝扫掉不吉利。切忌打家什,万一小孩子摔了碗,在场的大众马上说“岁岁平安”。不骂人,大家都说吉利话。各家都备有糖果、烟茶待客。初一至初五称“五天年”,不论男女老少除探亲访友外,都不出远门,不下地劳动,玩到元霄过后才开始春耕生产。百业消歇,推牌九、掷骰子、打麻将到处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规定放假3天。机关单位一般在初一上午举行团拜会,农村则以锣鼓队、小戏剧深入到单位、烈军属、返乡过年的干部、老师家中慰问、拜年。城镇开展体育和游园等各种娱乐活动。
元宵
节日名。指农历正月十五日,也称上元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城镇舞龙灯、猜灯谜、放焰火、游园、踩街,万人空巷,官民同乐,新年娱乐达到新高潮。建瓯新婚妇女争剪龙灯“龙须”,放在床底下,以求“早生贵子”;有的沿街表红烛,预兆“添丁”。建阳一带还盛行迎菩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革除迎菩萨之类陈规陋俗,其他依旧。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县城区还兴花灯展览、龙灯比赛、彩车游行,“火树银花”,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清明节
旧时节日之一。时间在4月5日或6日。农事进入繁忙季节。南平人有到郊外踏青、携带儿孙祭扫祖先及亲人坟墓的习俗,并采回红杜鹃或清明花各一束回家,以兆万事如意、“红白皆中”。清明一日有吃寒食习俗(又称寒食节)。清明节吃清明果,建瓯称“吃醒冢暝”,家家户户门前插柳枝以纪念五代练氏夫人。
    端午节
又称“端阳”、“重五”、“端五”。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5月初5日。相传起因于纪念战国时诗人屈原。南平民间有门户插艾叶、菖蒲,小孩身上挂香袋和吃粽、吃田螺、饮雄黄酒,举行赛龙舟等活动习惯,传说“蒲剑斩邪,艾旗招福”、“食田螺眼明亮”。有的女儿出嫁第一年,要给婿家送粽子、糖果,以转送近亲,俗称“压节”。
七夕
旧时节日名。为农历7月7日晚上。神话传说此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邵武、松溪一带妇女设香案祀织女星,背月穿针乞巧。有的还领着青年姑娘,向月膜拜织女,乞求找个好才郎。老年妇女有“走桥”的习俗,头戴红花,身穿红裤,祈愿夫妻白头偕老。
中元节
旧时节日名,南平称“鬼节”,时间在农历7月15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则作孟兰盆斋。《修行记》:“7月中元日,地宫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日夜育经。”各家烧纸占烛为先人超度;烧“元宝”、“纸钱”送祖。有的将列祖画像从初一开始设于厅堂,早晚供奉至15日。
中秋节
节日名。时间在农历8月15日。因此日在秋季的正中,故名。南平俗称团圆节,外出的人一般要回家团聚,建瓯对偶有不回者,晚筵另放一碗筷,以示团圆。亲朋好友互送月饼,晚上有合家吃饼赏月习俗。有的向新出嫁女儿送灯,兆“生子添丁”。
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令名,农历9月9日。明代,建阳有重九登高、远眺赏景的习俗,并将城区潭山(卧牛山)称为登高山,有的地方是日放风争、吃薯糕、七层糕、米冻果。20世纪年代后,改为“老人节”。南平市常在此日组织离退休老干部登九峰山及其他娱乐活动。
    除夕
农历12月的最后一天晚上,也泛指一年的最后一天。南平俗称“过老年”。从农历12月下旬起,民间就忙着准备过年。家家户户大扫除,俗称“掸尘”,而后清洗家具被褥,买年货、贴春联,还要煎糖、春年锞、蒸年糕、肉丸等食品。女婿要给岳 父家送礼品,俗称“送年”。甘四日晚要祭神送“灶君”,称“分岁”。三十日夜,点燃岁香、岁烛、备鸡、鸭、鱼、肉祭天谢神,迎新“灶君”,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最为丰盛,俗称“过大年”。长辈要给未成年的小辈压岁钱,灶堂的炭火要保持火种不断,俗称“炼岁”。富户商号多在除夕堂灯,作一年最后一次讨债;无力还债者,则躲藏在外,被讥为“做皇帝”,到了“通书”规定“关大门”的时辰,各家放鞭炮“关大门”之后,债主终止讨债,躲债人才敢回家。除夕夜,人们多通宵不睡,俗称“守岁”,含祝愿老人长寿之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俗依旧,迷信活动已明显减少。进入20世纪90年代,多在吃完 除夕饭,合家围在电视机旁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立春
节令名。南平市民间有迎春习俗,放鞭炮、设香案、置果品、以示“一年之计在于春”。用大红纸写上“迎春接福”、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意兴隆。光泽一带用丝巾条圈白菜上颗、大蒜(或葱)九根栽入盛满沙土的碗中,以示“万物回春”、“吉祥如意”之兆。
立夏
节令名。南平俗称“交夏”。气候转入炎热,农事进入辛苦繁忙的夏种阶段。建瓯一带农民多休整一天的习惯,家家户户包“交夏果”。方言“果”与“财”谐音,谓“吃果生财”。
立冬
节令名,南平俗称“交冬”。气候进入寒冷,农民经历春插、夏管和秋收三季的劳累,需要增加一些营养,为冬季和来年生产补元气。建瓯、武夷山一百叶窗人有:“交冬补冬,身体健康”的习俗,多以猪蹄、猪尾骨、鸡、鸭和鹿茸为荤补;人参、桂元、荔枝、冰糖为斋补。
冬至
节令名。南平俗称“冬节”。建瓯人谓“过了冬节大一岁”,谓“冬节大似车”。家家户户磨糯米浆,做甜汤圆或春甜糍,预兆“吃圆仔团圆,吃甜糍行时(走运)”。旧时冬节日女人不得在娘家留宿,若冬节留宿,就要待过完春节再回家。冬节有拾骨移葬、修墓、扫墓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