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fell资源:让学生快乐成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30:20
 

让学生快乐成长

                       ——对《我们本应是朋友》一文的建议

河南济源  杜松芸

      看了张迎风老师《我们本应是朋友》的文章,深为老师挚爱学生的心情而感动,对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该对学生“松”与“严”的困惑,在此我谈三点建议,以供参考。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前不久看《小布什问鼎白宫》感触颇丰,在美国很多富裕家庭的学生都争着去安多华中学读书,布什父子均毕业于此。安多华学校是非常艰苦的。学校在“适者生存”理念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如晚上学校各个俱乐部的活动结束以后,每个孩子必须进行至少五个小时的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在各种训练中要争取得到一块银质奖章。其中一项训练是把学生的双手捆住然后扔入水里。每个学生有35分钟的时间把绳子打开。学校通过一系列的艰苦训练,逼迫学生们用自己学到的各种智慧去生存。如此安多华中学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社会精英人才。当然,严格训练并不是对学生又打又骂,打骂学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一是使学生从此厌恶学习,因为学习只会是他挨打挨骂,毫无乐趣可言。二是打骂过重,学生从此可能变得唯唯喏喏,沉默寡言。三是打骂可能会激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从此变得桀骜不训,胡作非为。所以说严格训练应是在老师讲清目的、意义、要求的前提下,在学生生理、心理能够认可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具体的情景训练学生礼仪、爱人、助人、吃苦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个人责任感和服务大众的公众意识。

     其次要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开始,科学家爱迪生为发明蓄电池做实验,虽失败25000多次,但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最后终于成功了!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 在大学时决心以英语为突破口改变自己的失意人生,他就天天跑到校园空旷处去大声喊英语。四个多月后,他发现自己可以复述10多本英文原版书,背熟了大量四级考题,听说能力脱胎换骨!学习英语取得的成功,从此他树立起了自信,人生也开始走向了辉煌。培养学生学习自信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开学之初,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讨论学习的重要性,经过反复刺激、激发学生好学的兴趣。也可学一学周弘教育聋哑女儿周婷婷的方法:一天晚上,周弘给女儿出了十道题,一检查错了九道,周弘高兴地说:“女儿你太了不起了,这么难的题你就做对了一道。”女儿高兴地问:“爸爸像我这么大时,你能做对几道”。“我当时一道也做不出来”。从此,女儿学数学的兴趣迅增加。由此以后,婷婷做任何事周弘都以教她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对待她。让她找感觉、尝甜头——找到“神童”的感觉,尝到成功的喜悦。就这样坚持数年,结果奇迹产生了,婷婷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而且品学兼优,成了全国十佳少年,接着她把这种方法用在其它聋童和健全孩子身上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方法太灵了。一批周婷婷式的早慧聋童应运而生。当然培养学生自信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启发式”、“竞赛式”等,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 最后,在严格的训练中要经常使用“赏识”、“宽容”这两个法宝。罗森塔尔教授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他曾进行过一个有名的教育实验。有一次他到一个班级,当场点了一些学生的名,并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说他们是天才,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从此,被罗森塔尔教授肯定的学生不仅自己认为将来一定有出息,老师都另眼相看。果然不出教授所料,20年后被点名的学生确实比较出色。人们以为罗森塔尔教授有什么特殊的识别“千里马”的本领,于是纷纷向他请教。不料教授说,当年他完全是随意地点了一些学生的名。至于后来他们比别的学生出色,完全是一种心理效应。之后,人们就将这个与心理教育有关的事例及其中的规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学生都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如晶莹透明的玻璃般美丽而易碎,作为教师应充分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实际发育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对学生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老师都要及时地赏识他,激励他不断前进。对学生犯的错误老师要从心理上认可:他们都还是孩子,犯错是正常的,同时要反醒自己,学生犯错,我要承担哪些责任。这样一来,我们的怨气、怒气就会如空中的云彩一样,挥挥手,过去了。对学生的错误我们会在问清原因,提出希望后坦然一笑说:“没关系,人都会犯错误的,老师相信你会做好的”。老师的宽容、相信和理解,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乃至终生的感恩!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重视,学生心理、精神上也就有了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学生就能够开心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附:

我们本应是朋友

济源双桥东马蓬学校 张迎风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曾经熟悉的歌声又把我带回到了过去的回忆中。曾几何时,这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是我的最爱,至今回味不已。然而如今当了老师,我的学生却很少如歌中所唱的那样,对我怀有深情与敬意。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师生之间竟如此难以沟通。回忆这支久违的歌,梦一样遥远的深情令人向往。

记得我第一年执教,就带五年级的语文兼班主任。由于当年我并不是一个学习很出色的学生,所以我深深知道,受过冷遇的学生是多么希望老师的温暖啊。所以我尽可能地把爱撒给所有学生。我一字一句地推敲教案,认真仔细地订正作业中的每一处错误;学校搞卫生,我与同学们一起参加劳动;有的学生生了病,我关心地带他去看;我热切地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真诚地原谅他们的每一次错误。由于我没有老师架子,对学生关怀备至,很快就赢得了学生的交口称赞。但是时间不长,我发现学生渐渐不在乎我了。

有人迟到,自习说话,不交作业,教室经常是废纸满地,批评他们,但决不过分。我认为他们大了有自尊心不需要这样,我认为他们会理解我的苦心,但我错了,他们把我的一腔真诚当成了软弱无能!一个同学考试作弊,我当众批评他,他竟然怒目而视,还竟然向我拍桌子,我至今永远忘不了那一刻他那傲然无畏的眼神。这件事深深唤醒了我,不得不接受我曾经排斥过的“旧”思想——严字当头、有错必咎、不讲情面!一味的尊重学生必然会被学生不尊重!从那以后,我依然以身作则,但不同的是,我常常会为一点点小错误严厉呵斥学生,班会上总是板着脸讲话,很少向学生微笑。结果班里的纪律很好,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虽然有时也因过分严厉而被个别学生忌恨,但是比较先前所遭受的委屈,我没有什么后悔的。我依然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学生,但我从不轻易流露出这种爱,我真的担心再因为管理不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老教师们都说:现在越恨你的学生以后越感激你。

然而每次呵斥过学生之后,我总是心情沉重,难道老师与学生就应该永远只能是这种关系吗?难道仅有容、理解的教育就败吗?我真心希望学生们能懂得老师的一些苦心,在学生还没有自觉、自制的能力时,还没有真正懂得自强、自尊的情况下,老师故意板起面孔,那是为了让学生们“受苦一时,受益一生”。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也有自己的孩子,只要所犯错误不过分严重,老师就不想呵斥任何人“只要不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任何能体现个人能力的行为,老师都喜欢”只要遵守纪律,有一颗积极进取的上进心,即使是所谓的“后进生”,老师也并不认为其前途暗淡。

轻轻唱起《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那种深情真让人嫉妒。许多次,我默默注视着一张张充满稚气的脸,多想大声说:“同学们,我们本应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