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种植注意事项:上海好面三十碗(来自 方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0:50:25
  

上海好面三十碗

(老面)

上海人宁可吃面不吃盖浇饭,吃面更有点面子,经过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配给面食的考验,上海人吃面更上一层楼。随着全世界的面都来到上海,面对面,成为各阶层的选择,好在从4,5元到几十元一碗的面都有,大家各取所需,十分和谐。

面;三要素,面条,汤,浇头!三样加在一起叫汤面,全中国没有区别,到日本,韩国也是如此。没有汤的面在上海叫“干挑”,没有浇头叫“阳春”,没有面就叫汤了!浇头不在面上叫过桥!三分离叫过桥跟汤,把一份面分成三盘/碗,入口自然有所不同,浇头又分先做,现做。老吃客讲究得很,喊一碗面有一串质量要求如下;来碗素浇面,过桥,干挑,硬面,跟汤!听上去像说相声,但是确实如此。厨房一听,绝不会怠慢,因为是老客,挑剔的很。但是,吃好了也会给老板带来更多生意和口碑,师傅的口碑比老板的生意更要紧。在陆文夫的《美食家》一书中,对头汤面很有研究,此话是实,过去面中碱水量较高(不知现在加的是什么,反正没有碱水香了),头汤面就是在大锅清水中下的第一碗面,要知道,下面(上海绝不叫煮面)下到后来,水是黄黄的,稠稠的,出水的面就粘粘的了。当初食堂条件一般,食客和师傅紧挨着,吃的就坐在锅边,在南京西路凤阳路口的《新昌饮食店》每晚11;00是换水时间,大爷有段时间做中班,下班到此正好清汤,慢慢和店里两位姑娘混熟了,她们一个卖筹子,一个下面。一角贰分的牛汤面(咖喱牛肉汤,没有肉,吃牛肉面2角,夜班费贰角柒分)真是享受,姑娘也许“不注意”捞一块牛肥油在汤里。吃了这碗面,一夜做好梦。

上海的面在全国都有好评,几十年来,北方,南方的朋友说起上海;大排面总是第一美食,出差费一天六角,能吃的,有肉的,管饱的,热乎的,汤汤水水的,非面不属。大排面的做法各有千秋,油炸的,面拖得,红烧的,红烧又分拍嫩的和原块的,林林总总,百花争艳。

吃相:吃面的吃相各有千秋,曾有一部小说描写一个解放军连队,开始吃面,一个班一大盆菜汤面放在中间,战士们围蹲一圈,十多圈,一百多人,吸吸呼呼,哗哗啦啦,惊天动地,雄伟壮听。改革后,不少学者教育我们,吃东西不能有声音,吃面不能唆,老外用叉把面搅成一圈,送入小嘴,他们的面有忌司,卷了不散,我们的面就不那么听话了。用筷子绕圈,碰到手势反的,那个别扭!有一天, 和一位日本同事一起在机场吃面,我很“自律”用筷子搅和,他可不管,稀里哗啦,动静大狠了。吃罢,还一抹嘴,美美的,见我一副茫然,笑着说;咱就这个样,我们可不管西方人说什么!我吃我的。这就叫日本吃法。够维护民族自尊的吧。大可不必把自己弄成喂孩子一样。

年纪大了,上海也变了,变得干净了,老上海们动迁到乡下去了,外地人材进驻上海了。外地“全面”到了上海,开了无数个面店,那么我们上海原来吃的面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来上一些;

1)盛利炒面;

盛利老店位于石门二路山海关路口,育才中学操场对面,一开间门面,五分一两,炒面用平底锅,也就是烧生煎馒头的铁锅,大师傅实墩墩的,体重不会少于200斤,面很粗,但是不烂, 不断。面入锅后加酱油,闷,也如生煎一样,冒热气,加菠菜,加菜油,那个香味,边敲键盘,边还回想得起,口水满口汪汪的。想吃焦的,得招呼一声,“带底”,一个搪瓷盘,桌上有辣糊酱有醋,略浇一点,没了,绝了,上海炒面。佐以咖喱牛肉汤。

2)红甜心龙凤窝面;

红甜心位于南京西路石门路,王家沙老家对面。原来比王家沙有名,王家沙卖点生煎而已,红甜心是大点心店。龙凤窝面用现在的鱼头汤汤碗,宽汤,硬面,浇头黑白相间,黑的是炒鳝糊,白的是鸡丝,美称龙凤,味鲜汤美。过生日都会去来上一碗,那时的家庭没有原料来做这好面。这碗面吃到红甜心打样。

3)南汇路菜汤面;

南汇路短短一百米,原来从南到北的西往头全是《南汇食堂》的地界,不比吴江路东段差,各种小吃齐辉与此,今天这也已在上海绝迹,上海菜汤面做工讲究,绝对一碗一碗的烧,碗不如现在味千的大,却绝对从70后就没有能享受的了。没有大锅煮的,都用炒菜铁锅一碗碗来。虽然一角八分,分分来之不易,面是最粗的。园园的,菜过油,加汤开锅后入面调味,加上肉丝(很少)出锅,大碗,热腾腾的。非常过瘾,但是因为一锅锅一碗的烧,得等,叫号。

4)又一邨两面黄;

又一邨在黄陂路南京西路口。关门已有十多二十年了。归功于动迁。把居民迁走,谁来消费?拉动消费就要拉,就要把消费者拉来。没有拉就没有消费。现在的一个利好就是公共交通老人优惠,他们将是大众,小额消费主力。而不是小白领。现在的两面黄已经腐败了,顾名思义,面饼两面煎黄才叫两面黄,哪有把面放到油里氽,面少油大?两面煎黄,面浇头有现炒虾仁,三丝等选择。外脆松,里软入味,此才是沪牌两面黄的真正。佐以鸡鸭血汤。

5)五味斋冷面;

冷面是上海独有的又一种美食,其美过于韩国冷面,为夏天午餐首选,应该发扬光大。清冷面只有面,调料,和一筷子绿豆芽,但是起变化无穷,五味齐全,个性突出,随人而易,自已自乐。可酸可辣。浇头更是眼花缭乱,以袋中银子多少而取,更有“劳苦大众”,身怀“手榴弹”(二两装大曲)。就冷面而小嘧豪放。没有贵宾,VIP,边上也许教授,区长。坦然共桌。没有卑贱高低之别,只有社会分工不同。佐以单打,双打。

6)乔家栅 银丝面;

此面功夫了得,宽汤,细面,清汤,细葱绿,飘油花。不烂不硬。不糊不生,不断不僵,吃时不会以大筷,也不会一根一根的数。每筷5-8根(不是摆噱头),小口小口,这才对得起站等很久的时间。此非阳春面的“韭菜面”。

7)五芳斋糟肉面;

老五芳斋坐落在南京东路河南路口,面点,糕团,酸梅汤是其特色。楼上有酒,炒菜另点。其糟田螺也是闻名遐迩。虽已过四五十年,其糟肉之味之香还能有巴甫罗夫条件反射的刺激,口水从舌底涌出。碗不大,就是上海典型的蓝边碗,面条如电视上现在领导人的头发笔挺,整齐,汤围着,不超过五粒的葱花和猪油油花飘着,冒出一股特有的香味。糟肉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到现在还不能解密,当时没有“糟油”是确认的。邵万生的香糟加上复杂的工艺,才能造就一块块入口即化,满口香的肉。

8)工厂烂糊面;

从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开始,烂糊面就和生活分不开了。能撑肚子的,非其莫属,那时候,买面也是一个不轻松的事,一般粮油店早上六点半就开始卖面,馄饨皮了,一斤粮票买一斤半,一张报纸裁成四张,面往纸上一放,双手捧回家。计划最高的时候一个月的定量要吃70%的面粉制品。最困难时,在上海,一斤粮票买六斤红薯。话说回来,烂糊面不是好饭店做的,最好的是大锅的,小青年不会想像出,在大锅里,放下面(切断),菜(小块),有肉放肉,次点的,虾皮,油渣,猪油,也有烧好后浇上一勺菜油的。另加鲜辣粉少许。说吃不如说喝,稀里哗啦,烫嘴烫舌,那个爽,小时家里吃,学姚摹双教的,先来大半碗,吃了再好加,勺子到锅底捞,面基本都滑出来,起来一勺汤,只有几根档在勺柄上,你又不能把它绕下来,用筷也不易,面条基本烂了,筷一碰就断,还是不行,要多吃一点面条?这个技术不是简单能学会的。你自己试试。大爷在上海机床厂干了几十年,上机食堂被称为;就是土豆不刮皮,啥都刮一刮,但是大师傅的烂糊面,到现在凡是老家伙见面都还会怀念。

9)德兴馆干挑热拌面;

此面在上海不太流行,因为填不饱,看着少。但是很好吃,恨不得一口吞,碗底放酱油,猪油,面比较硬的,到干挑时,师傅应该有一个甩的动作,把竹爪篱里的水甩干,面就像上了浆排好队,跺在碗里,加麻酱(不能用花生酱),淋几滴醋,用辣油在麻酱上滴出一个O字,上桌。此面之冠在德兴馆福建路北京东路口。比武汉热干面更好。

10)扬州饭店煨面;

扬州饭店搬家多次,漂泊不定,老址在哪里已经不易考证,我见到它时在北京东路四川路口,后来到过南京东路,南京西路,现在又搬到福建路南京东路。面有粗矿型和细巧型,可以大口吸唆,也可一根一根的数着吃。大碗好做,小碗难弄。一个小饭碗,要面又要汤。还要烫,还不能糊。扬州老饭店就有这本事。大碗小碗都拿得出。这儿能做出白汤煨面,整齐细腻。毫无乱哄哄的感觉。味道鲜美,用料讲究。不细细的一根根吃对不起师傅。

11)葱油拌面;

我倒欣赏日本人“味千拉面”一说,并不喜欢这个日本面,而是面有千味,稍变皆变。

拿葱油拌面开讲,家家不一样。面的选择不一样,有底无底(先加酱还是先放面),关键是葱油的熬制。一般为葱段进油,酱油由各家自调,有加糖,不加糖加虾米等等,美味美在千变万化。我喜欢加虾米的。但是不敢多吃,因为油太多,口上舒服,一会儿胃会有异议的。好的葱油面,碗底油留酱干,就是浓而不咸,鲜而不干,干而不烂。我认为上海目前能出好的葱油面有《和记小菜》,《红汤面》并不多。 

来十个新秀80后;

1)振鼎鸡 鸡汤面;

把这个放上大爷的榜单是因为其价格比当初阳春面还低,货币币值以物来对照最公平,但是如果以房价来比就不得要领了。一套在宝山顾村的房子,原来10万现在100万,10年就涨了10倍,10万时可以换2万斤肉(五元一斤),现在可以换6.6万斤肉(15元/斤)。赚4.6万斤肉,赚了69万。当年50元工资可以吃(0.12元/碗,加粮票的价值大概0.15元/碗)417碗阳春面。现在2000元工资。可以吃667碗振鼎鸡鸡杂面。但是盖浇饭就不对了。当初也是417份,今天就要7元/份,285份盒饭了?!离题远一点;当初一个鸡蛋的分量蛮重,一个鸡蛋可以换两包火柴,乘一次电车,现在要半斤鸡蛋才能上车!拉回来,此面的味道特别,告诉各位;此味道的炮制办法;小葱+鲜辣味粉+麻油=鸡鸭血汤的特制香。不妨试试。但是,进入振鼎鸡,光吃碗面的几率非常小,非吃他泡在水的鸡不可,这个鸡嚼其如腊,吃鸡说调料好,不如说人漂亮是衣服好看。老老脸光叫面,那服务员的眼珠鼓得比盘里的鸡眼还出来。是不是鸡眼的出处?

2)海上阿叔 桂鱼镶面;

一条干烧桂鱼,围一圈干挑面,鱼汁浸泡面条。因为是干烧鱼汁味浓浓于汤。一般先吃鱼,看了我的文章后,劝君每次上鱼当个义务服务员,用公筷把鱼骨头给挑了,其实活不大,用筷延主骨划到尾,张开筷头,两边平移,骨头就露出,从尾巴下部轻轻挑起骨头,大骨自然脱离。白肉尽留,客人吃的就会爽快,大家也不担心鱼刺溜进面条,坏了嗓子。都说慢嚼细咽,吃面时,有时就图个面条溜进喉咙的快感。有鱼刺就完了。骨头一去,鱼肉就成若干块状,不用大家撬鱼身,文明又好吃,这时候,就开始吃面,一则鱼汁已经渗入面内,二则碎鱼肉会随面入你小碗,干烧鱼肉拌面,鲜,咸,甜,酸,辣,鱼,姜,蒜,葱,伴着面,神经反应还没有完全过来,吃了点啥,进肚子了。眼睛就盯上盘里还有没有?其味远胜于“剁椒鱼头”跟面,而且早于其面市,“剁椒鱼头”面在吃的时候一定记得动手把椒,鱼都归到盘一边,倾斜盘子让汤流到单面,后下面拌开后食用。

3)吴越人家 肚档面;

现在啥都有一般和精品之分,其实就是把服务和质量降低,要恢复就要加钱。吴越人家在上海开张也就十来年吧,生意稳定,因为其质量稳定。在南京东路海伦宾馆边上小路的地下室里,看到听到了一场有意思的场景;一对老夫妻入座,五十来岁的服务员上前亲切招呼;来啦?老样子?点头认可。不一会,上来一碗过桥肚档面,一盘炒菌菇。一瓶啤酒。老两口悠哉乐哉的享受,一位老者同桌坐下聊了起来;两位从虹桥过来,为了吃这碗面,出租车来回50出头。80多岁,原住石门二路,动迁出去,到了优雅的虹桥,没了喧闹的小吃店。没有了八仙桌的“上海茶馆”的风味,老两口到处找吃面,一个月轮着吃,鱼,肉,大排,素什锦,各店轮转,面的情结如此深厚!两位并不迷信老字号,有人推荐,就会去试试。质量认可就会成为固定点,再末尾出局。说面痴面迷,FANS还有面丝?不过听两位一说,当然要来碗肚档,不想果然不凡,虽然只有中国传统“调羹碟”过桥,确是现烧出锅,汁浓包裹,就是上海的典型。肥沃而不腻,一人一份既不过分腐败又完美。是个满足私欲的选择。

4)香头红汤面;

红汤面,老早就是酱油汤面,当时间回到排队买筹子,排队端面的年代,看到得景象;碗排上十来个,围在锅边,各放一小勺酱油,小小一点味精,小小一颗猪油,几粒青蒜叶,兑上大白开,就成面汤了,六千人工厂的大食堂更是壮观,一溜二三十个一色搪瓷碗,食堂工友下面后叫碗上的号。大家通过碉堡口看里面的动静,碰自己的运气。现在挂牌红汤只有天钥桥路上的小面馆,此面馆很有特色,很上海。还是以前住房面积紧张的感觉。厨房一共3平方米以内,还有一口锅贴锅。夏天真为难他们了。服务员一律长着小鸟版的嗓子,进店就如在公园里见到麻雀们抢食一样的热闹,叫号,唱面;“187号辣酱面”,你应声“这儿”,她就送,那儿有叫“再加一碗素鸡面”。。。。。。一共大概15平方米的店堂,还有稀里哗啦的声音,吃客们屁股碰屁股。但是就是火就是人气旺。缘由就是味道好,价格好,小白领多,尤其是要养家糊口的男生多,可以想象味道其次,管饱为主。

5)虹桥机场A楼沙龙牛肉面;

上海滩牛肉面铺天盖地,此面当仁不让第一。供应时间;早0650-1000,保证卖完,但是是沙龙式连锁店,应该还有其他店,我试过虹桥,浦东机场的各门店,都无其特点。我看她们的操作过程;十斤米大小的塑料密封袋,是调料,倒入老式茶水桶,面汤就好了,牛肉也是从口袋里倒出,红烧牛腩,酥酥烂烂,肉,肥相间。碗很大,面也是每份密封,倒在漏勺里“划稀划稀”一分钟进碗,牛肉多少看大搜对你的感觉,千万对她友好些,勺头深浅决定你今天的享受程度,我几十年一直对厨师陪笑,很招他们(她们)同情。一个媚笑;碗里就会多点。美味没有规定,不像麦当劳是工业食品,严格配方,口味划一。中餐就是变化无穷。无穷惊喜,回回尝鲜。这面年年涨,从12元到现在42元,还是挡不住的诱惑,有机会就要去,闹得公司同事们大家都上瘾。携程卡9折。

6)牛肉拉面;

如网友说;多少真宗大兴拉面混迹上海,我也吃过无数小白帽的拉面,确实良莠不分参差不齐,我这里提的是深在康定路900多号的一家河南人拉面店。很小很小,老板在此经营了20年,并不扩大,也不歇业,这就折射出老板心态平和。饭店凡是尺度合适不贪不“牙哗哗”,就能有固定的客户群,凡是车站,旅游点的饭店,来一个宰一个,不想你回头。小区,小街的,不回头你死,回头大家和谐。这是经营饭店的真谛。这个小店就是从质到量一直平稳,门前自行车一片,快递员,营业员都会来此一碗。可见其功底,路过时能见到老板操刀,把整箱的牛肉开包化冰,进锅。货真价实啊。面台上没有可疑的小瓶,只有和面功底不够才加的液体没有出现在这儿,汤里也没有可疑的圆状颗粒。如果有些店自称“放心店”这个小店的口碑可见一斑。拉面之绝是“毛细”,不断,不黏,不糊,不烂。就看师傅的手势了。你要叫一声“毛细”十有八九的师傅会多瞅你一眼,打量来的是那路神仙?能忽悠不能?你倒试试。

7)夏面馆寿面;

这个店得益于明星们的光顾和自身的修养,老板和大厨必然是不断改进提高,改进菜肴做法得以本帮传人,提高价格得以回报。所有的菜都是迷你型,被同胞们称为上海小气鬼就是典型,此店老板必是上海女人。扣,精,细。菜好没话说,量少满牢骚!欢迎再来一份。寿面本身并无特点,好在“创意”。写了很多面,和以上相比就是一个名字了。以面为主打(佯攻)却以菜盈利是真道理。但是,其菜确实好,好到知道贵还要吃,爆鱼上桌时油花买没有散尽,松,香。所有的菜都是用心做的。不是“随手”而就。你吃就要用心,吃用仨窟窿;嘴,鼻,眼就是品了!进这个店色香味都要体会到。面不用数。老爸老妈肯定高兴满意,只是银子哗哗出去了。

8)阿娘面馆 黄鱼煨面;

咸菜黄鱼汤食宁波名菜,也是很久以前在上海宁波人的“下饭”菜,东海里黄鱼捕完后,就没有吃了,现在饲养成功才有回到餐桌上,却没有了那种“腥气”,二十年前国际饭店的糟溜黄鱼12片卖680元。相当于今天的3000元左右吧.咸菜吊鲜。只是因为不够“腥气”就口感真缺点什么.进这面店,没有了特点,如同网友所诉,吃面要爽就要有一定得速度,而对鱼刺的畏惧就难以快字当头,筷子一扒拉就怕,怕就慢,慢就冷,冷还涨,涨就烂,烂就瘫。但是作为上海店,抓到了要害。卖点就是成功。

9)蒙骨王 火锅面;

没见过孩子这样用心吃面,也没有这样把一碗面全吃完,完了还朝锅里看的。骨头火锅烧了一个多小时,汤已经白白的了,大骨头也吃完了,要了一个手檊面,上来凉嗖嗖的,冰箱出来的,感到不快,下了,是煮了一会,五分钟后,捞起,进口,舌转面也转,神经蹦起;好面,好绵,好麺。不妨泄密;我家全家出动吃火锅,老婆包里总有卷子面,不管小肥羊,吴记老锅,吃到差不多就下面了。肯定好吃,这时候,面成为配角,汤食主角,干面入汤吸汤水而软而熟而吃。那比粉丝,宽条都棒,下面时环视左右,因为一般是“谢绝外来食品”但是一般服务员不会太仔细到管面,他们也卖面,但是是方便面,而干卷面是最佳入火锅的自带面。好锅出好面。面面都好吃。

10)香喷喷好面馆 双浇拌面;

广东路福州路;这个面馆的要害是量大,杂烧粗矿。如果苏州面馆的面是二两他就是四两,够你吞的,而且全都是双浇头,两配,老板娘主推大肠/咸菜面,写个条,有编号,按号码上面。北方人肯定吃不惯,因为甜,什么都有点甜。但是人气旺,旺到等位人多,站不下,自问为什么?看食客的摸样,各阶层都有,西装白领,老人,学生,医生护士,男女老少,为啥都喜欢;老板娘抓个快,翻得快,来去快,上面快,吃得快,收拾快,满堂都是她的吆喝声,记得住谁是谁,什么面、哪个客的,不断指挥员工跑来跑去,她自己更是眼明手快,就像家里外婆,让你吃啥就是啥,不容商量,让你掏多少就是多少,还会跑出帐台给客人拌面,“看你,吃面都不会,手把手教”,大孩子“不好意思”脸都红了。我体会到了,这是一种上海的家庭氛围;阿婆当家,孩子回家;吼着叫着嚼着咬着想着看着,温暖温馨温和的叫骂和呵护,胜似面条的执着。

各地特色面在沪的山寨情节

面:麦面,米面,杂粮面,长成条的都叫面偏偏粉丝不叫面,为何?添加剂不一样,机制面以碱为基本,手工面就不用了,我看北方师傅檊面,长长的擀面杖,面块从饼到薄片,圈在擀面杖上,不断地加干粉,到头抽出擀面杖,一大刀片,刷刷的,捞起就是长长的面丝,不同于拉面。粉丝就有“吊白粉”的可能。但是,千万小心,现在市场的面里到底加了什么,不知道,因为没有了碱的香味。

1)广东 干烧伊面;

到广州必吃,上海就是没有踪影。干烧伊面是广州人的普通餐物和干烧牛河一样普及,我不放《干烧牛河》就是其在上海容易吃到,而知道伊面真传的并不多。韭芽,草菇肉丝或片,吃过“鲍汁”伊面,有噱头成份,但是汁水更稠,为什么上海只有几家星级酒店才有,是面难做?伊面看上去扁扁的,确实内秀的很,犹如通心粉,面中间是空的,汁水能含在其中,所以味道更好,干烧使你看着感到干,入口就觉得丰富多彩。据目前的多次试用。上海只有锦沧文华是正宗的。也欢迎大家指点;上海哪儿有正宗大众的伊面?

2)广西 粉

上海太多的桂林米粉,价格是广西的3-4倍。广西不管是南宁,桂林,柳州,上班族的主要早饭就是一碗汤粉,也有“干挑”,米粉烫后连汤有几块小小的牛肉,油黄豆(绝对不是花生),一起给吃客,而在边案上放着各种酸菜,辣椒酱,蒜泥,自己加并不加钱,二元一碗。吃客们围在小店里,地摊上,或坐在小板凳上,淅沥呼噜,几分钟解决。微酸,微辣,微咸,微软,微烫,正是你能接受的上限。是刺激神经,开始工作的兴奋剂。上海吃的就变化了,广西帮打进上海也都是在不断改进,交流。上限的价格,分量,尽量小的门面却十分重视店的位置和外卖的可能途径。在上海没有一家和桂林小街上一样的米粉!请大家指点迷津。

3)云南 过桥米线;

清晨6点,天还是黑黑的,进入昆明的过桥米线店,每人排开的八份小碟,服务员带着手套,用夹子给每位客人上汤,汤碗的边上有烤焦的影子,再三关照,手不能碰碗,按顺序下碟,看着肉片,蛋变色,最后米粉下碗,看着,咽着口水,还是不敢有大动作,一根,一根慢慢进口,桌上飘着的是土鸡香,汤清自然鲜,在上海什么桥香,各店没有昆明的真谛,上海进店就是一股大油味,所有的小碟下汤变色慢,小心碰一下碗并不烫手。所以咋说上海人欺负外地人呢?

3)福建 海鲜汤粉;

南京东路现在宝大祥的位置有一家《福建饭店》,其招牌菜是佛跳墙和糟鳗鱼,七星鱼丸,海鲜汤粉。不知此店能否重生或隐藏在哪里?在福州考证了一下,如实;小海鲜如蛤蜊,蝽子,虾,蟹关键是都带着壳的。一锅煮,加米粉(细)另加蒜瓣,海海一碗,整个不让你快吃,先扒拉干净大小壳类,有无碎片,确保安全后才能启动加油。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此面上海无觅,今在静安寺屋企点一福建炒饭,整个山寨版酱油拌饭。

4)江苏 无锡红汤面 镇江锅盖面 镇江老鸭粉丝

江苏的苏州面馆太接近上海,或上海面来自苏州,而无锡红汤是不一样的。其甜味可能渗入各处,面汤也带甜味,浓浓的,吃不惯的,一口也进不了。但是其特点个性明显,无锡肉排面和爆鳝面上海难觅,镇江锅盖面更是绝活,大锅小盖,看着盖在锅上面汤上浮着,镇江小店的面汤就是下面水,糊糊的白黄的,但是入口确能接受而且有股特殊香味,也许你会觉得“齯心”,大家都这么吃,总有道理,吃吃也能吃出道理。都说南京老鸭汤,我吃遍江苏也就镇江市内的才好,场景;两口大锅,一口锅内足有10-20个整鸭,汤在翻滚,光鸭 “洗澡”,一口锅内烫粉丝,两一合并,加血,鸭心肝肫肠,要多可加一元一元,随便要心要肝,我的心肝宝贝多多益善,一元一个干烧饼,六元一顿很是满足,上海的版本就差很多,“正宗,大王”全是山大王。没有见过正经。

5)河南 烩面;

其实河南烩面红火起来的历史并不长,到河南最迷人的是胡辣汤和软葱油饼,大概7-8年间才开始有烩面大店。现在已成规模,上海只有寥寥几家,但是河南人做拉面的有一大帮了。烩面是用宽拉面加“泡馍”肉汤的全部内容而成。以组合快餐而成功,一份普通面条也就5-6元,带着羊肉,粉丝拉面,大碗。上海宛平路已有一家,但是没有去考证是否变样或价格如何,还需大家论证。

6)山西 一根面;

写不尽山西面的品种,服务员都可以像相声演员一口气报上十几种;揪面,耳朵,圈子等是常吃的,韧! Q!是最简单的评价,山西先捞面后加卤,肉末,西红柿鸡蛋是常用的。上海有个晋面3000,味道正,尤其一个“菠菜面”和“一根面”那和太原一个样。可惜晋面在沪经营不咋的,开了,关了。主要是经营定位不准,小吃大店难做,杂做更没有了特点,和桂林米粉,沙县小吃成了鲜明的对比。

7)北京 炸酱面;

在北京吃炸酱面不是主角,多是喝到后来 “来啥主食?炸酱面吧 !” 稀里哗啦完事走人。近年来有几家老北京炸酱面馆开张。清一色小伙子,白毛巾搭肩,“来了您那!”两位里面请嘞!要一碗面,摆一台排场,全是小碟,葱丝,黄瓜丝,胡萝卜丝,糖蒜,酱,酱菜等等,面上来自己动手,一阵忙乎。开吃。逗的老外一个个手忙脚乱,乐不可支。至于味道实在一般,上海的京帮店里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了,“一个个格格样的小妹,只低头就怕摔跤,酱不是北京黄酱,面不是手檊,黄瓜丝不细,碗太小,呼啦不起来。

8)武汉热干面;

武汉人叫早饭管“过早“。热干面是街头一景,小锅小摊,碗上包着塑料袋(免洗)看得出吃的全是常客,老板把面下了,捞出,倒进边上一铁锅,加上各种调料一拌,再倒进碗里,你就爽吧。1.5-2元, 就过了。难怪他们火气大,没水份。就辣。麻(酱)。咸。上海的打热干面的都属于热拌面,到不了武汉的境界。各位请指教是否正确。

9)甘肃 拉面;

多少小白帽回族兄弟们在上海拉面谋生,发财。但是到过兰州的才知道兰州拉面和在上海吃到的有什么不一样。有一个牛大碗曾在上海火过一阵,但是败落于高位门面和简餐定位的落差。成本太高。必输无疑。快餐店能顶的只有高密度高流量高换人率。机械化生产。振鼎鸡不泡水,活不了。上海街上哪能这么容易骗人?回不回头就决定你能不能存活。上海人精得很,饭店没有人的不进,常常可以看到几个饭店扎堆,有的满客,有的吃鸭蛋。客人不相信饭店,相信消费的同胞。拉面也是,面对面一个清一个满,有很多人怕吃“强盗面”;几个满面胡子的盯着你看,受不了的。

10)台湾 担仔面

在台湾吃了几次担仔面,都在大食代一样的饮食广场内,街上好像有点难以坐下。很规范;所有的动作和端出来的模样都一个模子。肉末,蛋半个,豆芽,菜四根,鲜酱油汤,不大不小的碗;正是;韩国人吃个饱,日本人饿不了,台湾同胞算正好。上海有挂担仔面牌子,鸡蛋切成四片,肉末加点淀粉,豆芽免了。即使是台湾人开的也是不像在台湾的味道,倒是在长乐路一个小店,桌是课桌椅,小到老板端面不用走,伸手大家照顾到。十来个“同学”一起就餐,老师还要上课。讲个不停。据说古北有几家不错,请大家指教。

大概30碗,在同学网友启发下,感到有很多吃面体会,不吐不快,要弄个大全可能很难,如很中意有机会就吃的广州鲜虾馄饨面,猪油酱油面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