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驱: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58:01

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硝酸酯类药物作为最古老的心血管药物之一,临床应用已130余年。在众多心血管新药不断涌现的今天,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仍然是心血管病治疗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但如何合理有效的使用仍是目前临床上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就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指征、剂型分类特点、耐药性、合理使用、不良反应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1 硝酸酯类的药理作用

    1.1 对血管作用

    不同剂量的硝酸酯类药物作用于血管可产生不同的效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硝酸酯主要有3种:硝酸甘油(NG)、硝酸异山梨醇酯(ISDN)和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5- ISMN),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肌供血、解除和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特点。硝酸酯对不同层次血管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小剂量时可扩张静脉,使静脉回流减少,左室舒张末压下降,使心脏前负荷降低。中等剂量时可扩张传输动脉(如冠状动脉)。较大剂量时,也能舒张外周阻力血管和心肌阻力血管,可降低血压。虽然容量血管的明显扩张也可以影响血压,但阻力小动脉的扩张影响血压更明显。

    1.2 对心脏的作用

    硝酸酯类药物对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无直接作用,可以减少回心血量,所以对正常心脏也能减少心排出量,对左室充盈压高的患者,特别是衰竭心脏则能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与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使心排出量增加。硝酸酯类药物在降低血压时,一般能反射性地使心率加快,但心衰患者因压力感受器反应性减弱且心衰时心率已经加快,不易表现出硝酸类药物反射性加快心率的作用。硝酸酯类药对缺血心肌膜电位有保护作用,能提高室颤阈,阻止折返,改善房室传导,有利于防治心律失常。另外硝酸酯类还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生与肥厚、延缓心室肥厚及心室腔扩张、改善心室结构的作用。

    1.3 作用机制

    硝酸酯在血管平滑肌与细胞内巯基结合,产生一氧化氮(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鸟苷酸(cGMP)生成增加,后者又促使平滑肌钙离子内流减少,血管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另外,硝酸甘油在体内有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

    2 硝酸酯类的应用指征

    2.1 心肌缺血

    硝酸酯对心肌缺血的作用是:使容量血管扩张,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力,使透壁血流压力阶差改善;扩张冠状动脉,并使冠状动脉血流重新分布,有利于心肌间冠脉吻合支的充盈,使较多冠状血流转向缺血区,尤其增加了心内膜下心肌灌注;缓解冠状动脉痉挛,降低氧耗量增加氧供,缓解心绞痛、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

    2.2 充血性心力衰竭

    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心脏前负荷,减轻肺瘀血;大剂量时可降低动脉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左室容量及二尖瓣反流,使前、后负荷均降低,使心排出量增加,最高可增加50%。硝酸酯类药物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但未能使心力衰竭死亡率下降,可作为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

    2.3 高血压危象

    在对高血压的治疗中硝酸酯并不作为一线药物,但在高血压危象时可选择应用,根据病情往往需要持续静脉滴注,时间不宜超过48 h,但剂量宜偏大。以硝酸甘油为例,应该给予50μg~100μg·min-1(即5%糖250 ml+硝酸甘油10 mg在100~200 min内滴完),最大剂量一般不超过200μg· min-1。该类药物能降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而对舒张压影响不大,对收缩期高血压尤其合并冠心病患者降压治疗有益。

    2.4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恢复

    其作用与抗血小板聚集及在内皮细胞黏附有关,使动脉壁很快恢复其抗栓功能,用于介入治疗后血管恢复是硝酸酯类药物应用的一个新视点。硝酸酯可显著降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

    2.5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与血管扩张减轻肺瘀血等有关。

    2.6 其他

    阻止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及血栓的形成,如治疗血栓性疾病等。

    3 硝酸酯类剂型分类及特点

    根据硝酸酯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可分为快速起效制剂和中、长效制剂,可依照不同的临床需要选用不同的制剂和给药途径。

    3.1 快速起效的制剂

    3.1.1 舌下制剂 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不经肝脏的首过代谢作用,作为急性期的首选药,主要用于缓解心绞痛发作及减轻左心衰竭、肺水肿症状。如硝酸甘油片、二硝酸异山梨醇酯片等。

    3.1.2 静脉给药制剂 特点是无首过代谢,起效快,作用恒定,易于调节。NG静滴或持续泵入可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等疾病的治疗。因该制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所以渗透浓度高的静脉制剂不宜应用。5-ISMN半衰期长,作用时间长,静滴4 mg·h-1要 1.5~2h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常用于心绞痛的缓解治疗。

    3.2 中、长效制剂

    主要应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预防心绞痛的发作。

    3.2.1 口服制剂 NG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不足10%,仅用于终止心绞痛发作,偶见缓释剂型。ISDN生物利用度为 20~30%,半衰期为30~40min,常有峰形作用(浓度升高很快又很快下降)可引起头痛,所以ISDN普通片效果并不理想。缓释剂国外应用较多。5-ISMN(半衰期长、无肝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近100%)是较理想的口服药物。

    3.2.2 贴片、油膏、喷雾制剂无首过代谢,持续时间长

    4 硝酸酯类的耐药性

    硝酸酯类药物作用时间较短,故长效缓释硝酸酯类制剂和持续释放制剂应运而生,但随之而来的耐药性问题又限制了其应用,使治疗价值降低。近年时常有硝酸酯类药物因耐药而使其治疗价值降低的相关报道,应引起重视。具体表现为连续用药48~72 h后,其抗心肌缺血及扩血管效应的降低或消失。在耐药现象中有假性耐药和真性耐药。假性耐药是指因血管外因素所致的硝酸酯耐药现象,其机制为神经、内分泌反馈调节和循环血容量增加,发生在硝酸酯治疗早期(48h内)。真性耐药是指血管自身因素所致的细胞内耐药现象,耐药现象发生快、消失也快。目前对耐药机制的研究较多,主要认为:①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对硝酸酯类生物转化作用减低,硝酸酯类转化NO作用减低或消失。②血管平滑肌琉基耗竭。③血管局部超氧阴离子(0-)水平产生增加。④血管局部内皮素产生增多。 ⑤神经激素激活学说。⑥血管对缩血管物质反应性增高学说。⑦血容量扩张学说。

    5 硝酸酯类的合理使用

    硝酸酯类药物虽可产生耐药性,但又有别于抗生素的耐药性。这种耐药性与药物种类、剂型无关,而与使用方法、剂量有密切的关系。只要不持续性用药或通过提供硝酸酯空白间期其耐药性可迅速消除,从而恢复其治疗效果。

    5.1 低剂量偏心法给药

    硝酸酯剂量越大,越易产生耐药性。尽量用最小有效的剂量维持临床疗效,调整用药的间隔和时间,不用平均多少小时1次的给药法。

    5.2 间歇给药

    间歇给药主要是为了提供无硝酸酯间期,即24h内至少有6h的无药期,使细胞内硝酸酯代谢和琉基的数量得以恢复,被多数临床研究证明是有益的。间歇期的长短和时间安排,应依不同患者和所用剂型而异。但部分患者在无药期不能维持治疗作用,可能发生反跳现象,可酌情加用β-受体阻断药或钙离子拮抗药。

    5.3 逐渐增量给药

    对已发生硝酸酯耐药性的冠心病患者,改用NG舌下含服能恢复其抗心肌缺血作用。给冠心病心衰患者ISDN 40 mg,80 mg和120 mg,递增给药,每6h 1次,继之停用12h后再给药,能预防早期耐药性的产生。

    5.4 选用短效剂型

    长效制剂比短效剂易产生耐药性,而缓释剂型及透皮剂型更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应用硝酸酯治疗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时,尽量避免使用缓释剂或透皮剂型。

    5.5 选择白天或夜间投药法

    对白天发作频繁的劳力性心绞痛患者,白天服药,夜间给予“无硝酸酯”间期,而对夜间发作的自发性心绞痛,则用相反的方法投药,即可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5.6 联合用药

    由于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可导致血容量扩张,削弱药物的作用,可与利尿剂合用来纠正硝酸酯类耐药性的情况,已有实验得出肯定的结论。与卡托普利合用,可防止硝酸酯耐药,卡托普利除提供巯基外,尚可对抗肾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还可与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氧自由基清除药(维生素E,维生素C)、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等合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以含-SH基类更为突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甲硫氨酸,N-乙酰半胱氨酸(供-SH 基治疗)、卡维地洛(抗氧化作用)有可能协助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5.7 选药原则

    临床上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药,可控制急性发作,应舌下含服或气雾吸入,如需多次含服可采用口服制剂以及透皮制剂,为防止产生耐受性,可间断使用。对于发作频繁的心绞痛,宜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者提倡早期应用,可降低前壁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如果用药中出现耐受性可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但必须注意用量,过量可造成血压过低,使心肌进一步缺血。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采用静脉给药,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可采用长效制剂,需与强心药物合用。

    6 硝酸酯类不良反应

    初期大剂量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反射性心动过速。偶有恶心、呕吐、面红,多数不良反应是其血管舒张作用所继发。如短时的面颊部皮肤发红;而搏动性头痛则是脑膜血管舒张所引起(连服数日后,症状可消失);有些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晕厥;眼内血管扩张则可升高眼内压。剂量过大可使血压过度下降,冠状动脉灌注压过低,并可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增加心率、加强心肌收缩性反使耗氧量增加而加重心绞痛发作。超剂量时还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长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时,机体对药物产生了依赖性,如果突然停药可引起病情急剧变化,引起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因此长期连续应用时应逐渐停药。为减轻副作用,用量宜从小量开始,用药宜采取卧位或坐位。

 

               201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