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男士保健品袋鼠精:呼吸五音念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57:07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08-11-12
字体大小:[大中小 ]
点击率:2903次
呼吸是生命的根本,佛说生命在呼吸间,我们念佛也是在呼吸间。这样说就不难明白,一息不还即是念佛往生了。但这样的殊胜,平时必须要有随息念佛的基础,也就是说必须要在平时养成这样念佛的习惯了。临终时随着习惯性,决定能念佛往生的。为此彻悟大师开示,临终时,“强者先牵,重处偏堕。是故吾辈于此一句弥陀,千念万念,以至终日终年念者,无非为熟此一念而已。果得一念纯熟,则临命终时,唯此一念,更无异念。智者大师云:‘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然惟此一念,更无异念,非在定之心乎?念果如是,不见弥陀,更见何人?不生净土,更生何处?只恐吾人自信不及耳。”
如果能用一千万念佛来供养,那你已经认识了佛法和修学了佛法,因为佛法不是得到而是放下。你能不计人我艰难念佛供养,说明你已经放下身心世界,已经走在修行路上了。不要怀疑,直行一门深入,专修专念。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长时间一心不变,身正不怕影子偏,音正不怕声偏。鬼影定是鬼,佛影定是佛,如影随形。
最简单的事情是最难做的事情。圣人把鱼贴着水放生,施鱼无畏,怕鱼惊吓;善人把鱼抛在空中放生。同一件事情,分出圣人、善人。有大悲心即是菩提心,有菩提心即成等正觉。对一切众生要生无缘普度心、同体大悲心。一切法在心中,法无定法。因果不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万法归无自性,本性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要严持净戒,不见过失、不生过失、不言过失、不谈人我、不论是非。只看好样子,放下坏样子。宁失生命,不言别人过失。《大宝积经》云:“护戒自观身,不求他过失。”定要深信因果,正人得不到邪法,无苦之人闻不到苦声,何况亲受。
坚定信心,勇猛精进,一心念佛,毕命为期,定生佛前。这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的本意。为开启佛的知见,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受持三皈、落实五戒、奉行十善、慈悲喜舍、六度万行、普度众生。一盏光明之灯点燃在心中,遍照十方,才不会留下自己的影子。佛法实意本无言说,如有言说都无实意。生活中注意微细的小动作,不要伤害微小的众生,细心方为菩萨,心粗即是凡夫。
初发心的菩萨境细心粗,只有持名一法,境安一处、心念一佛,不杂不乱。只愁不到一心不乱,若到一心不乱,佛及圣众现在其前。初入门,如蕅益大师开示念佛法门云:“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饶你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著。珍重!”
大丈夫生在天地间,要看得破、放得下。提起五音佛号,一股正气,直达念佛三昧,登上金台莲坐,再看十法界,如手上明珠。到了极乐,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具足,广行六度,无障无碍;寻声救苦,大慈大悲。
记数供养本,不叫画道本。有人方便说可以,意思不能错会。大众通过这几年供养,即使我不说,你们已经有数了。烦恼如水波,翻腾起来了,能用手伏住吗?真的是多亏有了这供养本。如同下地的农民,拿起锄头很自然的锄草留苗。伏住恶念,善念增长。要么大众做实验。如烦恼淫欲痛苦无明火,翻起来真如同拉响的手榴弹,只有爆炸。我们来看《楞严经》阿难尊者,开悟为小果,习气尙在,因为女人,险破戒体。末法众生业大,主要是欲重情薄,遇事容易冲昏头脑,烦恼一起便如同脱了缰绳的野马。
如果通过记数念佛供养来摄受,再大的烦恼冲上来亦如同抓住了马缰绳,在习气近处下手;又象抓住了流水的阀门,转着圈从大到小直到关住水流。简单的说,有手就执抓东西,闲不住的;有心就要胡乱想,闲不住的;有口就要胡乱唱说,闲不住的。如果拿起笔来供养,供养念佛把手占上了,妄想心自然跟着念佛了;口不乱讲、乱唱了,口跟着念佛了。计算供养不是执着,而是为了精进念佛。不是我这个苦恼人没事找事,而是大众不念佛,心生不甘啊。人身实难得,佛法诚可贵,命在呼吸间,生死面前,谁能谁所?只有摄心念佛,定境现前,才为念佛得力之处。如若不然,心即烦恼妄想无明,何往何生,何去何从?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在烦恼习气近处下手,往往造成:烦恼来了,把业造了,开始后悔、忏悔;烦恼又来、再造业、再后悔、再忏悔。如此反复,时间长磨疲了,也不后悔了,也不忏悔了。不是怕因果,而是因果开始怕了。得到人身、遇到佛法不好好珍惜,将一生空过了,岂不可惜!
记数本是因缘而来,不是我个人主观发明,流通自有他的因、住世自有他的果。受益者眼睛是明的,佛菩萨眼睛是明的。一千万依正庄严的供养,真乃万修万人去的无上资粮,佛菩萨是不亏人的。印光大师说:“下人不深、不得其真。”智慧酬勤,在磨励中透出心光、现出法身,实为定心一处,慧境现前。虽未往生,常遇莲池海众;一旦报尽,阿弥陀佛金台接引,上品上生。佛陀大悲,告诉苦难众生,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生命在呼吸间。你们是菩萨、未来的佛,干脆人做事不留死角,只有一个字——干。牢记一切方便是为了能念佛,不是念佛为了方便,理不能错,切勿本末倒置。心总要自己长在心上,得到念佛一心,即是一心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一种方法的入门虽然看似很简单,但信疑夹杂,理无二智,因病施药。一种动作,循环而作,久久功成,意不散乱、心不颠倒,贵在至诚。虽有手而动于笔、画于道,其法生于心,必安于心。于其用身不散乱、眼不乱视、耳不乱听、舌不乱唱,即摄六根;于其体净念相继,心不生于法,法又何处生于心?手动由心生,非心动由手生,佛性在作用。心为本,行为用。
圣人念佛念于心,凡夫念佛念于境。万法本无自性,心生法生。娑婆有一境,我们生一心,境生心生,境灭心亡。心有佛所念,佛有心所听。口不空过、耳不空过,字正腔圆,呼吸均匀,声息合一,境相合一,心佛合一,一合无二,诸法不二。虽有弥陀之境缘,念念在圣。心生圣即圣、生凡即凡,念圣即圣、念凡即凡。在凡之心不能无所念凡,在圣之心不能无所念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笔一西方、一页一极乐、一本一世界。佛在心中念,切莫向心外再寻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切莫在下笔处还要再说执着,境念于佛,非佛念于境。心境、定境、圣境,心定圣合一,三为一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为法本,性在作用。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于念佛,念佛不变于随缘,随缘念佛。
正如蕅益大师开示:“记数之法,普被三根,上根不碍记,下根必须记,故总以数期之。俾利者即此打成一片,而钝者亦不失缘因善根。倘托言事理一如,不须记数,恐上智少下愚多,不至忘失者,几希矣。”一百万记数是期,一千万记数是期,是故以数期之。量变质变。大众切莫妄失本意、妄生分别。记数念佛方知一天怎样过来的,无数念佛不知一天怎样过去的。凡夫之心,不立规矩、不成方圆。简单的说,没有一个好方法,漫长的夜晚念佛,我们不知道怎么能熬过来。切莫空谈大道理,自误误人。《普贤行愿品》云,众生种种差别、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小豆、数珠供养实在是老年人的拐杖、年轻人的资粮。佛陀在世时,佛已教人用数珠记数来念佛。《佛说木槵(huàn)子经》中,佛告流波离王:“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小豆供养则缘起在善导大师的师父道绰大师。大师依此小豆劝化大众记数念佛。其实任何方便法方便中是不假方便的,一切能执着的方便念佛法,为不究竟方便。但是在哪里迷,在哪里悟;在哪里执着,在哪里下手。心本无心因境有,方便念佛方法,在门头上把门,如同门卫守岗,会清楚的发现来往的行人。就如有的人,不念佛还好,一念妄想反而多了。其实不是妄想多了,而是因为发现了。这样,可进的、不可进的,善的、恶的,心里就有数了。为此,称为近处先生、近处先灭。用正念转邪念,用念圣转念凡,久而久之,则凡夫染污心转为如来秘密藏。
小豆念佛,蕅益大师称为放光豆。豆用得时间久了用不成了,放到水里喂鱼,或供养其他众生,结佛光之缘,利益众生,为一切众生念佛,回向一切众生念佛。是小豆供养念佛,不是数豆、捡豆,意思不能错。
修行供养念佛,为诚敬功德法。一分恭敬,一分功德;十分恭敬,十分功德。心是法用,缘是法相。缘生信,信生愿,愿生行,行助愿,愿助信。信为道源功德母,安心办道到极乐。极乐从乐入乐,欢欢喜喜,带着弥陀微笑念弥陀,弥陀、弥陀、真弥陀。
原来五会念佛住世时,大家也有不同的认识,如法照大师在《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卷》中所说:
“普劝现在未诸众等,上都南岳念诵音旨虽有稍殊,而根本体同,不离念佛,皆归净土,同见弥陀,更无别耳。但随根逐时化扬,以多方便而接引之,非向声中有别异意。但据经文,作观念佛,或定或散,或高声兼默念,但随众生心;称念佛名者,尽得生净土,成佛皆归。一一亦不可得,无得无不得,是名中道观。譬如一树有多枝叶,形状虽殊,不离一根而出故。《华严经》:‘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何妨五会念佛诵经种种音声?皆为令诸众生同生净土,同得成佛,更有何别?众等必须如是圆见修觉,慎勿互生诽谤,见有是非。若各互见是非,即当自灭佛法,命终必堕阿鼻,何由得生净土?一切念佛之人,相见须如父母兄弟姐妹至亲无别。深生欢喜,各庆不久,即当成佛。勿怀彼此之心,何以故?导和尚云:‘亲中之亲,无过念佛之人。’和尚赞云:‘同行相亲相策励。毕命为期到佛前。’若作是心,千即千生,万即万生,尽此一形,何处不超三界。愿熟思之,慎而诫之,勿见互生诽谤耳。
“法照自惟,垢障深重,多劫沉沦,有少微因,遇斯净教,悲喜交集,庆跃于怀。信自已身,与念佛众,尽此残生,定超苦海。舍最后凡身,得无上圣智,生死永断,更有何忧。普劝未来一切四众,但依此行,尽此一形,若不生彼国疾成佛者,法照即愿舌根堕落、遍体生疮、代位诸子、长处阿鼻、受苦无穷,誓将此身以为念佛保证。今得斯法,欲报佛恩,遂辄搜约诸经,述斯法事,称赞念佛净土教门,普愿速出爱河,俱登不退者矣。”
关于五音念佛,信为入门,缘有不同,志有不同。希望大众能具真知灼见,事可争,理不可废,相互学习,共同勉励。
五音念佛他的殊胜在于没有个性,随众生心而念,快慢自己调,找到适合自己的快慢速度,如同给一张白纸,遂心而用。一呼一吸念一句,一呼一吸念二句、三句、四句、五句不等。
无论怎样念必须要呼吸念佛,要做到速度均匀、呼吸均匀。只要不是为了赶供养数,你想快即快、想慢即慢,随心所意,欢欢喜喜。有的同修一千万供养快结束了,非常难得。不动心、不动念,继续真干,毕命为期、必生为愿。
如果一千万供养中途未能做到自知时至往生而命终了,未用完的供养本可流通给其他同修供养;已供养完的记数本可作亲眷留念或焚化。愿此供养、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福慧双修念佛供养,蒙佛接引同生极乐。焚化烧的灰,拌上米面洒向大地,供养众生,回向愿法界一切众生得佛法食,成甘露味,即刻发大菩提心、放大光明,出苦得乐,蒙佛接引往生极乐。真是善巧方便、福慧双修,了缘结缘,缘生愿生,大智大法,大吉大祥。
有自知时至往生者,普告大众广结法缘,存好供养法宝,待入塔供养,普利后来。
以上关于呼吸五音念佛,事清理明,大众如有更好的认识,不要保守,交流出来相互学习。
比如有同修认识到供养本上画的道象“人”字,“人”与“人”手拉手,认识到众生即为共同体;有的同修供养念佛时,别人说画道是执着,他张口即答:“画道即道,念佛即佛”;有同修供养念佛,别的同修问:“如何?”回答:“金字塔顶南无阿弥陀佛”;有同修用小豆供养,别人看到她用的小豆每粒豆上一尊佛像,遂称赞,她说:“不要管他。”念佛的感应事迹太多了!
我在南方的山上隐居学习,不知山外如何。大家要依众靠众、相互团结,爱国爱教,弘法利生,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人、行好事,争做人间菩萨。身常常助众生,口常常赞叹众生,意常常挂念众生。慈悲喜舍度众生,忍辱度众生,布施度众生,持戒度众生,慈悲度众生,智慧度众生,禅定度众生。我为者是我的父母,为我者是我的父母。常生感恩心、惭愧心及忏悔心。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如自己的慈母。用心说说心里话,自有冥冥之力量,有佛菩萨,一切都不会错邪。
一切所受都是我们的果报,深信我们是受报来了。把心挂在阿弥陀佛身上、把眼盯在众生苦上、耳听众生苦上,看到众生苦帮助、听到众生苦帮助、想到众生苦帮助,做人间的慈悲苦心菩萨,若一众生未出苦,我心终归未得安。
回 向
正法久往 世界和平
四恩总报 三有齐资
法界众生 同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