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体检秤:手磨芝麻糊——来自佛山三水的私房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57:58

手磨芝麻糊——来自佛山三水的私房菜

   在深圳某条隐蔽小街上,发现了一家佛山三水的小馆子。老板一家几口,每天固定时间在门口磨芝麻糊。一家人淳朴厚道,刚从佛山来到深圳几个月,用的工具、制作手段都很乡土,十分的原生态。

 

         砂盆

 

    磨制芝麻糊,不用小石磨,工具只有这两样,一个砂盆,一根木棍。砂盆壁上有很多粗糙的条纹,木棒是老板娘的儿子在暑期自己砍的一根木头,质地粗硬。

   

         泡米

 

    米要提前泡好。做芝麻糊,里面要按比例加入白米的米浆,否则不会达到足够的粘稠度和香滑。磨米浆,是芝麻糊的第一步。

 

          磨米

 

     砂盆放在地上,或者一个倒扣的木凳上。握紧木棒双膀用力,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一个方向猛搅下去。

 

          米浆

  

     老板十六七岁的儿子正在高中暑期,在店里帮忙。小伙子只有了四五分钟,就把一碗白米磨成了米浆。   

 

          磨制

 

     在米浆里倒入炒过的黑芝麻,再继续磨制。芝麻细小,不如大米出活,这个过程要持续一到两个小时。通常这个过程,都是一家人齐上阵的,这个累了换下一个。

     虽然广东很多甜品店都挂着“手磨芝麻糊”,但真正能用手工的只有凤毛麟角。相比城市生活的高密节奏,如此花费时间的手工作坊,因为效率太低,根本没有竞争的余地。

     香港上水至今还有手磨芝麻糊的老店,基本只做给街坊吃,用的是小石磨。像这般用砂盆的做法,佛山的乡镇里还在延续,但也只会做给自家吃。

     “机器磨的,和手工磨的味道完全不一样”,老板娘一脸诚恳。

      其实,不用她讲,这一点是没有人去怀疑的。

 

            成品芝麻糊

 

    一碗白米,一大碗黑芝麻,片糖,花生。每天下午的2个多小时,一共可以做出20余碗芝麻糊。这些芝麻糊早早就会被周围的街坊邻居一抢而光。除了在店里吃,还要打包走。每碗8块。

    手磨的芝麻糊,质地非常浓稠。如果在甜品店,这样实在的一碗芝麻糊,可以稀释成三五碗都仍然没有问题。

     异常的香浓,而非香滑。因为是用砂盆磨制,颗粒比较粗糙。不过佛山人认为,芝麻糊不是用“喝”的,就是“吃”的。但是,的确真的很好吃。实实在在的那种好吃,吃一碗就可以顶上大半天不会饿。

 

           酸西瓜焖鱼

   

    地域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顺德全民尚食名声在外,从行政区划上隶属佛山,实际上,整个佛山地域民风皆擅美食。也许小村小镇上随便一位主妇的家常菜,有可能就像《鼠大厨》的普罗旺斯杂烩一样,让美食评论家突然忘了刻薄。

    像来自佛山三水镇的小馆子,里面没有所谓大佬。做菜的就是一家人,平时自己家怎么炒菜,就怎么做出来,一切道法自然。

 

      

 

    三水镇除了芝麻糊,还有许多相貌、来历、味道稀奇古怪的地方菜,比如这道小西瓜仔焖鱼。

    入菜的小西瓜,就是未成年西瓜仔。一般瓜农种瓜,为保证西瓜质量,一棵藤上只留一个到两个西瓜待其长成,剩下的小瓜都要在刚冒头时摘下扔掉。

    三水的农家人“废物利用”,把小西瓜拿下来用米醋腌制。腌好的小西瓜清爽酸甜,颇有几分桂林米粉中酸笋的味道。用来焖排骨、五花肉或者鱼肉,解腻且提香。

    陌生,却新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