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爱安格尔·晨曦篇txt:《瘗鹤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04:35
焦山摩崖
《瘗鹤铭》
《瘞鶴銘》是南朝摩崖書法藝術的瑰寶,通篇書法充盈文士氣息,結字率真自然,蕭疏澹遠,簡約古拙,浑朴厚重,沉毅中含逸致,雍容處顯蒼茫。原書依崖而作,随形就勢,故字大小不一,参差錯落,意態别致,饒有奇趣。雖是楷書书筆貫篆隸,點劃映帶處張顯行書意韵,舉重若輕,寬博郁昂,方圓并用,極盡變幻。前人稱其為  “大字之祖”, “其勝乃不可貌”, “大字無過《瘞鶴銘》” 。清劉熙載《藝概》曰:“《瘞鶴銘》剝蝕已甚,然存字雖少,其舉止歷落,氣體宏逸,令人味之不盡 ” 。
《瘞鶴銘》原文大略如此:
鶴壽不知其紀也,壬辰歲得扵華亭,甲午歲化扵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奪余仙鶴之遽也。乃褁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無隱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銘不朽,詞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隂降迹,華表留聲。西竹法理,幸丹歲辰。真唯仿佛,事亦微冥。鳴語化解,仙鶴去莘,左取曹國,右割荆門,後蕩洪流,前固重局,余欲無言,尔也何朙?宜直示之,惟將進寧,爰集真侣,瘗尔作銘。
镇江历史文化在六朝时期发展到新高峰,其中以“大字之祖”——《瘗鹤铭》石刻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中的宝贵实物资料。《瘗鹤铭》原刻于焦山西麓栈道崖壁之上,是古人为葬鹤而写的铭文,约在唐代后期坠落江中。清康熙五十二年,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曾募工打捞出5方《瘗鹤铭》残石,共93字。经历代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
书者是谁已成千年之谜
“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的说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由来已久,被称作“南北二铭”。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雄视书史千余年,历代书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对它的时代、作者、思想艺术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讨、论辩一直没有停止过,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
瘗(音yì),乃埋葬之意。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相传《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为哀悼友人所送一对仙鹤而书。乾隆当年登焦山观《瘗鹤铭》时,曾说“非晋人不能”。皇帝开了金口,“永垂定论”。而宋代的欧阳修、沈括等人则认为该铭文是唐朝诗人顾况所为。其次还有王瓒说、皮日休说等等。由于铭文通篇是道教口气,又有许多学者认为是出自南朝梁代道首陶弘景的手笔。
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研究员邵磊表示,《瘗鹤铭》不会出自大家,而是当地的一个无名氏。
《瘗鹤铭》,大字摩崖,南梁天监十三年刻,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这里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飞逸灵动,历来备受珍视。碑文存字虽少而气势宏逸,神态飞动,读之令人回味无穷。用笔撑挺劲健,圆笔藏锋,体法从篆隶中变化而来。结体宽博舒展,上下相衔,如仙鹤低舞,仪态大方,飘然欲仙,字如其名,表里一致,堪称书法杰作。北宋黄庭坚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其胜乃不可貌”,誉之为“大字之祖”。宋曹士冕则推崇其“笔法之妙,书家冠冕”。此碑之所以被推崇,因其南朝时代书法气韵,特别是篆书的中锋用笔的渗入;加之风雨剥蚀的效果,还增强了线条的雄健凝重及深沉的韵味。


魏 戫(1870~1938)楷书临瘗鹤铭










《瘗鹤铭》自宋代被发现以来,备受书法家
推崇。历代书家对它都有很高的评价。宋“四
家”之一的黄庭坚更是推崇备至,称之为“大
字之祖”。南宋大书家曹士冕称“瘗鹤笔法之妙
为书家之冠冕”。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龚自珍
也对它大加赞赏。甚至有人称为“仙书”。
《瘗鹤铭》书法的主要特点是古朴、自然、
潇洒、奇逸,具体看有三大特色:第一,行笔
时圆笔藏锋(显得含蓄、稳健),笔意从篆、隶
中演化而出,古意盎然。第二,结字更具创新
精神,核心凝重、体势开张,横画、撇画、捺
画尽情地向四周扩展。这种“扩四周紧中宫”的
艺术处理方法给人一种宽博雄浑的气概,达到
了“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第三,在章法上,
追求整体的平衡对称,字大小参差,节奏感和
流动感很强。
《瘗鹤铭》的书法艺术代表了南朝的书法面
貌,是书法发展史上字体由篆、隶向楷书过渡
时期一个极为珍贵的实物遗存,虽然它已经是
成熟的楷书,但仍能从中看出楷书发展过程中
的篆隶笔势的遗意。它是研究书法发展史的珍
贵资料,也是历代书家学习书法艺术的一个重
要范本。宋黄庭坚就是吸取了它的精髓,成为
一代大家。它还对日本的书法艺术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书家良宽就以取法
《瘗鹤铭》而成为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