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义下载:中国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而不是直接投资的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2:11:45
中国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而不是直接投资的原因
我国购买的美国国债是用我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包括对外贸易)赚取的外汇购买的。由于美元是国际通行的结算货币,我国的出口商品绝大多数用美元计价,所以我国外汇储备中的80%也是美元。我国用商品换回美元后,放在自己手中没有利息,要存在美国银行(欧元存在欧洲银行)才能有利息(也就是收益),否则这么大的一笔资金空置是巨大的浪费。如果中国政府用美元购买美国的其他资产进行投资,要得到美国政府的批准,为了防止这么一大笔钱对美国经济造成冲击,美国政府一般是不会批准的。购买美国的国债收益率要远远高于存款利息,也是我国国际收支大大顺超情况下的一种没有办法的选择。

中国用外汇通过美国财政部或者证券机构购买美国国债;买美国国债对中国和美国都有好处,中国企业靠出口加工赚取了大量美圆,这些美圆存在中国的银行每天银行是要支付利息给储户的,因此把这些美圆拿到美国去买美圆国债,那么我们就可以收取美圆利息了,收到的利息又拿回来给储户们利息,说白了就是保值增值;同样美国卖给我国国债,而他们得到美圆,美国拿到这些美圆过后,他们又可以向我们购买加工和制造的东西了,美国市场里的商品很多都是中国制造的啊!这样双方都有利。况且美国国债信用好,美国又是超级大国,军事、科技、金融各个方面都是第一,所以买美国国债最安全,不可能去买伊拉克的国债吧!购买美国国债是我国使用巨额外汇储备的最主要方式之一。由于购买数额较大,这一问题日益成为中美两国瞩目的焦点。复旦大学学者宋国友最近撰文指出:第一,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尚有待提高。无论是以购买的实际收益衡量,还是以购买的相对收益衡量,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所获得的收益并不算高。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加快升值以及美元全球范围内的贬值等因素,购买美国国债所产生的收益实际上会进一步降低。在此情况下,我国购买美国国债时不能只基于安全性和流动性,还要适当地考虑盈利性。事实上,我国成立中国投资公司,已经表明了我国正基于收益率来重新考虑如何使用巨额外汇储备。可以预见,如果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能保持合适的水平,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总额不仅不会像过去几年那样迅速增加,反而有可能下降。第二,中美之间并未形成“金融恐怖平衡”。美国前财政部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曾将中美之间的金融关系描述为“金融恐怖平衡”。但分析表明,中美之间的金融关系更像是一种不对称的依赖关系:一方面,对美贸易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的最重要来源,而巨额外汇储备又是保证我国可以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我国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即使被用于购买美国国债,也不能对美国的资产价格和利率水平形成重大影响。如果单从中美之间的这种资金传导和影响来看,从金融领域总体而言我国需要美国要远多于美国需要我国。第三,作为第二点结论的自然延伸,可以得知我国购买美国国债没有威胁也无法威胁美国的金融市场及美国经济。虽然我国近年购买的美国国债明显增加,但客观地说,无论是以购买的总额来衡量,或是以占美国全部国债总额的比重来衡量,我国目前所持有的美国国债还不足以对美国国债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更不会对美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威胁。如果考虑到英国、日本等国家和美国的特殊关系,以及这两个国家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这一结论将更为明显。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原始积累,有了近2万亿的外汇储备。有了钱之后,我们该咋办?总不能放在自个家里面天天看着吧。这样会贬值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钱能生钱,让钱越来越多。就是搞金融投资,让钱能象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这样就能保证我们会越来越富有。购买美国国债是一种比较保险的投资方式,肯定会保证赚不会亏,这也是我国政府热衷于购买美国国债的原因,也就是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中国政府打出了一系列的金融组合拳,对外购买美国国债,搞金融投资,使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对内扩大内需,搞4万亿投资计划,大建基础设施和高技术产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祖国是强大了,能对外对内一篮子搞这么多的投资计划,也证明中国的确是有钱了,能对外对内双方向发展。那么能不能说我们花这么多钱购买美国国债就没有不利的一面和弊端呢?也不尽然。美国的国债买多了,就会影响我们在其他方面的投资,比如我们可以用一部分购买美国国债的钱来购买石油和矿产资源搞战略储备,时刻准备打仗这根弦是永远要绷着的。还有就是用这部分钱到第三世界国家去投资,搞中国产业园和自由贸易区,不更好吗?等等还有很多很多让中国做大做强的花钱方法,为甚要一个劲购买美国国债的,难道成为美国的第一债权国就是天大的好事情。笔者不是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模型不是很了解,只是读过几本经济学的原理就提出这样的疑问?但愿我们对美国的国债投资是经过再三权衡之后的最佳投资。外汇储备过高的利弊分析:

外汇储备是一种重要资源,尤其对像我国长期受外汇缺口制约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充足的外汇储备的有利之处:

1、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增加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加快吸引外资,缓解国内通货紧缩带来的压力,保证宏观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外汇储备有一种“定心丸”的效应,外汇储备是否充足,反映一个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硬指标之一,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外汇储备更是一种信用指标,雄厚的储备是一种财富拥有的象征,在主观和客观上,稳定了本币的国际信誉,提高了投资者对国家经济的信心。

2、有利于应对突出事件,平缓国际收支波动,有效的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确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安全运行。事实证明,当本币和汇率出现不正常波动时,可以动用本国的储备,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汇率波动保持在内外允许范围内,从而保证本国金融安全,促进经济的稳定繁荣发展。

3、有利于对外发展直接投资。就目前来看,单纯依靠降低成本,扩大出口规模的增长方式已不可取,我国必须适度引导传统的出口企业,改变外贸增长策略,使外贸工作转型,鼓励企业增强信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扩大对外投资,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高额外汇储备的弊端:

1、外汇储备太多,势必增加国内基础货币投放量。一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使该国不得不随之发行更多的本国货币,致使国内货币的基础供应量增加,形成并加重国内通货膨胀的局面,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而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增加,推动了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引起了投资扩张、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增加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最终影响到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为了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央行将投放一定的成本来发行国内债券,这种发行成本与国内储备增加带来的收益相比要大得多,由此形成了外汇储备的管理成本,一国外汇储备越高,随之的管理成本也增高了。

2、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且日趋长期化。我国外汇储备不断攀高的状况使人民币供不应求,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但人民币升值会严重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尤其是在目前,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高升到60%以上,出口竞争力的弱化,不仅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会极大的影响国内劳动力的就业安置。近几年实践证明,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也会引发国际上对我国外贸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过分关注,容易诱发更多的贸易争端和磨擦。

3、储备外币化的风险。经营外汇储备的资产追求安全性、流动性和有效性有机结合的原则,以安全为第一要素,这决定了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国际市场,是国际市场上信誉等级较高的体现。按照美国财政部的统计,2004年12月,中国购买美元资产的储备占整个外汇储备的63%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投资美国的国债,这样就随之带来了两个相关的问题:一是美元近几年呈现出弱势的发展趋势,汇率下跌,美元持续贬值,2004年美元对欧元的贬值超过了10%,那么中国的外汇储备的美元资产就会随之“缩水”,造成巨额损失。二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一半以上购买了美国的国债,客观上容易受制于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一旦国际上出现重大风波,美国可以把我们手中的巨额美元债券予以冻结,来制裁和报复中国,中国不得不防。外汇储备过大可能带来的风险

1、高额的外汇储备成本

外汇储备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它的持有是有机会成本的。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国内资本生产率减去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由于官方储备资产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各国的外汇储备一般投资于储备货币国家的短期国债,其收益率较低(二战后平均为1-2%)。这相当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底的国家(通常是大量储备外汇的国家)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储备货币的发行国)输出资本。如果中国在借入大量外债的同时并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等于是以高价从国外借入资金,而且还以低价将国内资金转到国外给外国人使用,其潜在的损失是显然的。实际上,我国在20世纪80-90年代以较高成本借入了大量外债(目前我国外债余额约为1600亿美元),而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低利率周期,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也处于低迷期,这些都使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降低。同时,持有外汇储备表示暂时放弃一定量实际资源的使用,从而也就丧失将这些资源投入所引起的国内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由此也凸现了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本。

2、引发通货膨胀的压力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变化自然还要对国内的金融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我国事实上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安排,作为央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担当了外汇市场上最终的市场出清者的角色。外汇储备的增多,使人民币的发放增多,因为官方储备是由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的,其在货币当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是我国基础货币的主要构成部分。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加,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途径。外汇占款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相应增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这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形势构成不利影响,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了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尽管目前我国还处于通货紧缩阶段,但经济指标已开始好转,不能排除一旦走出紧缩立即陷入通胀的可能性。为此,央行采取了相应的冲销政策:如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频繁进行正回购和发行人民银行票据回笼基础货币,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前5个月,央行回笼基础货币已达4000多亿元,以此来减缓基础货币增速。但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规模有限,特别是在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已累计超过了2000个亿的情况下,随着外汇占款持续上升,可供央行进行冲销干预的空间已越来越小。这给央行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一是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受到挑战,货币政策面临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二是由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事实上的一体化,因此以汇率政策调节外部均衡,以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内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间将可能丧失,内外部均衡难以同时达成。这即是央行面临的典型的米得冲突(Meade’s Conflict)。

3、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在现有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下,如果央行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则会推动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近段时间来,不仅日本、美国等国家正在极力地鼓吹人民币升值,而且过去外逃的资金也有回流的迹象,甚至于有国际游资“潜渡”中国,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在目前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动力的情况下,出口竞争力的弱化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人民币目前不宜大幅升值。从这个角度看,外汇储备也不宜过多。

4、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地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十分激烈,作为国家财富的外汇储备,它的规模过大也就会使国家财富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高额的外汇储备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带来了难度。因为我国外汇储备有相当部分以美元资产的形式存在,近一年多来,美元与欧元的汇价涨跌幅度在30%以上,美元价值的持续走低,使较大比例持有美元的中国外汇储备缩水不可避免;如果粗略地按照60%的美元外汇储备计算,外汇储备中约有1800亿美元正在发生“账面”的损失。另外,近两年来,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处于低迷期,美联储自2001年以来13次降低利息,联邦基金利率目前已降至1%,处于45年来的历史低位,这也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投资收益不断降低。外汇储备资产规模越大,其保值增值管理的难度就越大。百度知道中引用来的答案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03年5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3400.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36.53亿美元。从总量看,储备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5456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再次引起人们对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的关注。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接近一年的进口规模,是短期债务的15倍,占全年GDP的三分之一;由于中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外汇储备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其传统理论所论述的最合适的水平,保持如此高额的储备资产有无必要?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其成本与效益如何值得探讨。

1、高额的外汇储备成本

外汇储备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它的持有是有机会成本的。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国内资本生产率减去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由于官方储备资产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各国的外汇储备一般投资于储备货币国家的短期国债,其收益率较低(二战后平均为1-2%)。这相当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底的国家(通常是大量储备外汇的国家)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储备货币的发行国)输出资本。如果中国在借入大量外债的同时并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等于是以高价从国外借入资金,而且还以低价将国内资金转到国外给外国人使用,其潜在的损失是显然的。实际上,我国在20世纪80-90年代以较高成本借入了大量外债(目前我国外债余额约为1600亿美元),而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低利率周期,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也处于低迷期,这些都使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降低。同时,持有外汇储备表示暂时放弃一定量实际资源的使用,从而也就丧失将这些资源投入所引起的国内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由此也凸现了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本。

2、引发通货膨胀的压力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变化自然还要对国内的金融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我国事实上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安排,作为央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担当了外汇市场上最终的市场出清者的角色。外汇储备的增多,使人民币的发放增多,因为官方储备是由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的,其在货币当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是我国基础货币的主要构成部分。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加,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途径。外汇占款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相应增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这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形势构成不利影响,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了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尽管目前我国还处于通货紧缩阶段,但经济指标已开始好转,不能排除一旦走出紧缩立即陷入通胀的可能性。为此,央行采取了相应的冲销政策:如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频繁进行正回购和发行人民银行票据回笼基础货币,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前5个月,央行回笼基础货币已达4000多亿元,以此来减缓基础货币增速。但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规模有限,特别是在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已累计超过了2000个亿的情况下,随着外汇占款持续上升,可供央行进行冲销干预的空间已越来越小。这给央行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一是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受到挑战,货币政策面临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二是由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事实上的一体化,因此以汇率政策调节外部均衡,以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内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间将可能丧失,内外部均衡难以同时达成。这即是央行面临的典型的米得冲突(Meade’s Conflict)。

3、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在现有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下,如果央行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则会推动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近段时间来,不仅日本、美国等国家正在极力地鼓吹人民币升值,而且过去外逃的资金也有回流的迹象,甚至于有国际游资“潜渡”中国,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在目前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动力的情况下,出口竞争力的弱化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人民币目前不宜大幅升值。从这个角度看,外汇储备也不宜过多。

4、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地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十分激烈,作为国家财富的外汇储备,它的规模过大也就会使国家财富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高额的外汇储备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带来了难度。因为我国外汇储备有相当部分以美元资产的形式存在,近一年多来,美元与欧元的汇价涨跌幅度在30%以上,美元价值的持续走低,使较大比例持有美元的中国外汇储备缩水不可避免;如果粗略地按照60%的美元外汇储备计算,外汇储备中约有1800亿美元正在发生“账面”的损失。另外,近两年来,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处于低迷期,美联储自2001年以来13次降低利息,联邦基金利率目前已降至1%,处于45年来的历史低位,这也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投资收益不断降低。外汇储备资产规模越大,其保值增值管理的难度就越大。

总之,外汇储备规模应是适度的,并非越多越好,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给经济带了来的负面影响,为适当地控制其增长规模,可采取如下对策:

1.增加进口,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企业的美元贷款,支持国内企业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并加强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合作,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2.实行意愿结售汇,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

要进一步放宽对经常项下的外汇限制,包括对旅游、留学等外汇汇兑的限制,逐步取消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度,实行意愿结售汇,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

3.扩大人民币的浮动幅度,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扩大外汇交易主体、放开主要外贸企业进入外汇市场,提高外汇交易规模,减少央行干预市场的频度,同时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

4.逐步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允许居民对外投资

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即主要是指逐步减少资本流出的选择,以鼓励更多的本国企业对外投资,这实际上意味着我国的海外资产在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发生了一定的转换,这种转换不仅有利于减少政府所承担的外汇储备风险,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国民收益(因为私人海外投资的收益率通常要高于官方储备的收益率)。

5.加强国际货币合作,签定区域性的多边货币互换协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紧密的国际货币合作,可以大大减少一国外汇储备的持有量。因为,一方面签定有区域货币合作的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可以减少为平衡贸易收支而持有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还可通过货币互换对区域内发生短期对外支付困难的成员国进行融资,这也相应减少了为防范金融危机或突发事件而持有的外汇储备水平。所以,区域货币合作能够有效地降低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外汇储备的持有水平。

参考资料:http://www.sdnews.com.cn/fortune/listnews.asp?classid=5&siteid=23597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03年5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3400.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36.53亿美元。从总量看,储备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5456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再次引起人们对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的关注。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接近一年的进口规模,是短期债务的15倍,占全年GDP的三分之一;由于中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外汇储备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其传统理论所论述的最合适的水平,保持如此高额的储备资产有无必要?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其成本与效益如何值得探讨。

1、高额的外汇储备成本

外汇储备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它的持有是有机会成本的。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国内资本生产率减去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由于官方储备资产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各国的外汇储备一般投资于储备货币国家的短期国债,其收益率较低(二战后平均为1-2%)。这相当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底的国家(通常是大量储备外汇的国家)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储备货币的发行国)输出资本。如果中国在借入大量外债的同时并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等于是以高价从国外借入资金,而且还以低价将国内资金转到国外给外国人使用,其潜在的损失是显然的。实际上,我国在20世纪80-90年代以较高成本借入了大量外债(目前我国外债余额约为1600亿美元),而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低利率周期,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也处于低迷期,这些都使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降低。同时,持有外汇储备表示暂时放弃一定量实际资源的使用,从而也就丧失将这些资源投入所引起的国内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由此也凸现了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本。

2、引发通货膨胀的压力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变化自然还要对国内的金融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我国事实上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安排,作为央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担当了外汇市场上最终的市场出清者的角色。外汇储备的增多,使人民币的发放增多,因为官方储备是由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的,其在货币当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是我国基础货币的主要构成部分。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加,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途径。外汇占款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相应增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这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形势构成不利影响,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了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尽管目前我国还处于通货紧缩阶段,但经济指标已开始好转,不能排除一旦走出紧缩立即陷入通胀的可能性。为此,央行采取了相应的冲销政策:如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频繁进行正回购和发行人民银行票据回笼基础货币,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前5个月,央行回笼基础货币已达4000多亿元,以此来减缓基础货币增速。但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规模有限,特别是在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已累计超过了2000个亿的情况下,随着外汇占款持续上升,可供央行进行冲销干预的空间已越来越小。这给央行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一是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受到挑战,货币政策面临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二是由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事实上的一体化,因此以汇率政策调节外部均衡,以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内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间将可能丧失,内外部均衡难以同时达成。这即是央行面临的典型的米得冲突(Meade’s Conflict)。

3、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在现有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下,如果央行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则会推动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近段时间来,不仅日本、美国等国家正在极力地鼓吹人民币升值,而且过去外逃的资金也有回流的迹象,甚至于有国际游资“潜渡”中国,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在目前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动力的情况下,出口竞争力的弱化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人民币目前不宜大幅升值。从这个角度看,外汇储备也不宜过多。

4、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地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十分激烈,作为国家财富的外汇储备,它的规模过大也就会使国家财富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高额的外汇储备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带来了难度。因为我国外汇储备有相当部分以美元资产的形式存在,近一年多来,美元与欧元的汇价涨跌幅度在30%以上,美元价值的持续走低,使较大比例持有美元的中国外汇储备缩水不可避免;如果粗略地按照60%的美元外汇储备计算,外汇储备中约有1800亿美元正在发生“账面”的损失。另外,近两年来,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处于低迷期,美联储自2001年以来13次降低利息,联邦基金利率目前已降至1%,处于45年来的历史低位,这也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投资收益不断降低。外汇储备资产规模越大,其保值增值管理的难度就越大。

总之,外汇储备规模应是适度的,并非越多越好,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给经济带了来的负面影响,为适当地控制其增长规模,可采取如下对策:

1.增加进口,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企业的美元贷款,支持国内企业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并加强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合作,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2.实行意愿结售汇,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

要进一步放宽对经常项下的外汇限制,包括对旅游、留学等外汇汇兑的限制,逐步取消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度,实行意愿结售汇,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

3.扩大人民币的浮动幅度,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扩大外汇交易主体、放开主要外贸企业进入外汇市场,提高外汇交易规模,减少央行干预市场的频度,同时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

4.逐步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允许居民对外投资

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即主要是指逐步减少资本流出的选择,以鼓励更多的本国企业对外投资,这实际上意味着我国的海外资产在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发生了一定的转换,这种转换不仅有利于减少政府所承担的外汇储备风险,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国民收益(因为私人海外投资的收益率通常要高于官方储备的收益率)。

5.加强国际货币合作,签定区域性的多边货币互换协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紧密的国际货币合作,可以大大减少一国外汇储备的持有量。因为,一方面签定有区域货币合作的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可以减少为平衡贸易收支而持有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还可通过货币互换对区域内发生短期对外支付困难的成员国进行融资,这也相应减少了为防范金融危机或突发事件而持有的外汇储备水平。所以,区域货币合作能够有效地降低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外汇储备的持有水平。过去的数年来,中国政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例如,10年前美国国债的总额约为3万亿元,当中逾七成、即2万亿元以上为美国本土的投资者拥有;但时至今天,美国国债的总额增至4万亿元,却只有三成为本土投资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断下降。美国人不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专家认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外汇储备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顺差及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0年资金净外流,10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金累计达到1.72万亿元。中国如同国际资金流动的“中转站”: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把这种现象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员刘维明指出,中国资金净外流是巨额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引起的,并不是说国内企业的资金多得用不了。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刘维明解释说,在现行外汇制度下,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时必须兑换为人民币,由央行把外汇买下,形成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与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获得的高额回报相比,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取得的收益显得颇低。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此,央行解决方案是,加紧研究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和个人合理的用汇要求,降低国内资金净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所获回报的高低。投资美国国债虽牺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够规避风险。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这里存在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交换的问题。美国国债风险低,变现能力强,且与欧元区和日元区相比,美元区经济仍处于强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购买美国债就不难理解了。

买与不买陷入两难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不稳定的平衡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虽然美国人每天仍能吃喝玩乐,但这样的平衡是令人担心的。美国的经常赤字不断膨胀,2005年经常账目赤字,已创纪录升至8000亿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国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亿元,才能填补这个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中日拿上数千亿的真金白银,不断购买美元资产来资助美国利率,然后美国人将已超买的资产拿来再抵押,来买中国及日本生产的电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给一个债仔,由于借出去的钱实在太多了,于是自己每天要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给债仔享用,并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乐,不要有些微伤风感冒,否则便会同归于尽!因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这个债仔的话,美国政府将在极短时间内破产,带来的灾害将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