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六十三回200概括:散文《又见妈祖》《妈祖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9:25:44

散文《又见妈祖》《妈祖梦》

2009年散文《又见妈祖》获首届全球妈祖文化征文二等奖

2011年散文《妈祖梦》获第二届全球妈祖文化征文优秀奖

 

 妈祖梦

 

1、圣地亲情

很小很小的时候,便知道有一个似乎非常遥远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岛,岛上有很古老的庙,庙里供奉着一尊神明。父母亲说那就是湄洲妈祖庙,住着一位慈祥的老奶奶,他们总是很虔诚地又说老奶奶很慈悲,总在海上救急扶危、行善济世。于是,那个地方在脑海深处便愈发的神秘与美好起来。在懵懂的人生季节,来不及思考太多,也没有实地丰富的视觉影像,唯有一种来自于父母传达来的模糊的粗浅影像——

总觉得与它相距得好远好远,仿佛有着八千里路云和月的遥远与沧桑。

这样的意像如同一个美丽的梦境,在脑海里浸润着多少年,并伴随着我天真的童年成长而变得丰满。

哦!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啊!

童年的记忆,在依然残存着断垣残壁般的记忆碎片里,总会若隐若现着一个画面——父亲有力的臂膀牵引着我儿时肥厚的小手,翻过一座座古朴的山岭,一路风尘仆仆,一条蜿蜒起伏的山路也把我童年的梦境一直延伸到那个遥远而神奇的海岛——那个我们要朝觐的圣地。

然后,直到有一天,在生命逐渐茁壮的某个时节,那个画面又模糊成了一片懵懂的记忆,记忆的深处永远只有两个显廋的背影在坚持不懈地前行——他牵着我的手,我拉着他的衣,沿着山路十八弯,直至去往遥远的湄洲妈祖的道场……

这种清晰了又模糊的画面,犹如一幅抽象的大写意,在春深梦浅的时节,在有风飘起和春雨绵绵的日子,让我读懂了人世间一种最为宝贵的情怀——带着血缘的纽带在传承——

我称之为“圣地下的亲情”。

2、千年风韵

因了某种机缘,在一个暗夜中我到了这个梦中的地方。

身处圣地,很自然的就让人虔诚起来。深夜的子时,海岛亦懂得入睡的方式——安静就是它梦着的情形。远处的潮声时缓时续,犹如一种从深空里传递而来的呼吸,节奏轻盈,富有乐感。听!还有一种声音在低吟——签筒咚咚,似远犹近琅琅诉说,莫不是就是一篇千年的颂词吗?它把这个子时的夜放大开来,把那海岛上的殿堂揉成一块千年修炼的老玉,在无月的星空里闪烁着无瑕。时空让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恍惚,仿佛坠入了陶渊明的桃花园地,还是我又回到了前世南海观世音菩萨的竹林深处。

人在美丽极致的面前,是否都会如我这般动情——喜极而泣呢?

暗夜中,我拾阶而行,循着莲花台朵朵绽放的地方,任泪水滴落,任随前世南海普陀山间的风、江南灵隐寺的雨,与妈祖庙里摇曳的烛火一起无声地淌,不去惊觉今生的山、水、人和那过往……

啊,吾爱这海岛,爱妈祖庙与海潮连在一起时碰撞出来的文人之梦和禅意浓浓,更爱庙里那位普渡一切难又化解一切苦的上上之人——妈祖,喜欢这样一位老奶奶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寻声化现,在我们迷茫之时通过一行行有趣的诗签模棱两可地预知着可能与不可能的未来。

站在这里,我用文人敏锐的眼光在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如同妈祖千年来不变的姿势、不变的眼神。那千年的古庙,那涛涛的潮声,那斑驳的瓦砾,那袅袅的轻香,把这个晚春深夜的海岛描摹成一幅海市蜃楼般的景象,庙里遍有妈祖言、普提语,庙外有风情万种、柳绿桃红。烛光处,妈祖不语,她在静静地冥想,在静静地注视,静静地看着交错来往的熙熙攘攘,静静地听万千个朝觐的声音——那些诉说着的委屈、那些个难同的表情。

站在这里,象我童年站立的样子,只是姿势已经变更,心情也不再懵懂,微笑渐渐失去了单纯,生命的成长饱含着太多沉重的因素,所有的天真终于与成熟无关;站在这里,象是我童年站着的地方,只是故地的容颜也如人的样貌发生岁月沧桑般的改变,脚踩的不再是当年的瓦砾与红砖,那些厚重的大理条石延伸着我儿时发过的梦想,梦里那些记住的或者没有记住的都终将浓缩成一朵梦里的花,如同庙里庙外那朵朵雕刻着的娇艳的佛莲花。

变,只是生命的一种规律。也只有变,才会更加真实地成长。而我可以在变的过程中回顾、总结、归纳,在人生的历练过程中提炼新的感悟,在质的变化中攀越新的高度。只有这样,新的梦境才可以重新变幻。我愿站在这块妈祖曾经站过的地方重新出发。

我静静地在妈祖的面前做一场关于人生的自我陶醉与思考。

3、妈祖文化

站在这座风景如画的岛屿上,切过时空的隧道,透过袅袅的香火,映象厚重于眼前的就是那座被浓重而飘渺的香火沉沉熏染的神祉祖庙。点了三柱香祈拜于妈祖之前。燃香静气本身就是让身心处于静态的最佳方式,某种时候,我喜欢点燃一柱藏香,让香气满屋,这一直是我屏气凝神得以静心放飞思考的引子。人一旦进入沉浸的境界,就容易恍惚,就如此时我如坠入于妈祖的历史光华与色彩斑斓之中一般。

每到此刻此处,我还会思考,妈祖以及妈祖文化究竟要怎样去理解,才更加符合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难道仅仅是一种道家宗教文化而已?抑或只是一种渴求神明庇佑的世俗文化吗?

眼望处,那尊被香烟熏染得暗里透红的神像一如既往的静默,淡定而坦然地享受着无数四面八方聚来的的信众们虔诚的供养。

妈祖无语,我只见一种眼神,千年不变的神彩。

时光匆匆忙忙掠过,逐梦而来带着祈盼的人们一波又一波而来,又随着潮涨潮落而去,千年于她只是一瞬,我想在这一瞬息的某个刻度能够参悟她眼神里所渗透出的安祥与静谧所隐示的含意,去寻找一种关于永恒的内容。

历史有如一扇厚重拙朴又千疮百孔的大门,透过那些缝隙去洞察曾经的故事,即便是点点滴滴都可以令人无比的依恋与回味,那些折射出来的饱满的精神状态,依然向人们展示着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时代的风帆在不断地向前飞梭,而这个过程必将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就如妈祖文化,在新的世纪面前,她已不再是纯粹的单纯的神祉文化,她更是和平使者的化身,是化解两岸多年来恩恩怨怨的使者,仿佛一位慈祥的母亲,一滴温情的眼泪,就足以感化与抚慰曾经创伤的心灵,这就是大爱的力量。而妈祖的这种力量远不止于此,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她博爱的身影在继续远播,播种一种精神理念,把天下华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去实现一个大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理想。

我想,这才是妈祖文化真正的意义!

 世界的妈祖:湄洲妈祖庙 世界的妈祖:日本横滨中华街天后宫 世界的妈祖:澳门天后宫 妈祖圣像

    6月10日,来自台湾148家宫庙到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仪式刚结束正进行授牌时,天上出现彩虹,不一会成圆形美丽的光环。 宗教仪式:妈祖金身出宫巡安 宗教仪式:妈祖金身跨海巡安 妈祖创造:妈祖髻

 

又见妈祖

 

海浪碰撞着轮船,一层一层地卷起千堆雪。

从轮渡上向南望去,一座海岛巍巍立于眼前,好几次我来过,在甲板上以这种近乎不变的虔诚姿势深情地注视与祈祷,似乎我与她之间有一种感应:我在望她,她在望我;我在微笑,她在微笑。

此刻,记忆定格在多年前的第一次相逢。

夏季的海风,四面八方地迎面而来:绿的,是海潮的外衣;红的,是岛上女孩的色彩,她们多少总带有妈祖的风韵;青的,是芳香的烟云在座座庙宇里袅袅升起;……

夜风朗朗,夹杂着咸咸的海的味道。往宾馆旁最近的绿草地上一躺,青春的梦想就在柔嫩的草尖上蔓延。

“如果规划人生,那么你要怎样设计你的未来?”同伴舒展着四肢,望着深蓝色的星空,那里或许承载着他要追求的梦想。

海潮声远远地飘起,在呼应他的言语。我在静静地听,听他的理想,听海的声音,听草丛里晰晰而动的虫鸣,听慈祥的妈祖轻轻启唇时的温情。

“我不想安逸地度过我的青春,……。”淡淡的灯色从远处洒来,我看见他眉宇间流露出坚毅和自信。

海的那一边,城市里的辉煌灯火印染了天边,火红火红的一片,我顿时被无边无际地倾倒,久久地留连着那种近乎燃烧的颜色。

“你呢?你呢?”他急急地推搡着我。

“我想是的!”我顺势坐起,抚了抚那丛绿绿的草尖,一下子望见了属于我的梦想也在勃发。

……

那些青春的记忆美好得常常会深深地刺痛沧桑的脸庞和那些已经走过的风风雨雨。

此刻又见妈祖,却禁不住想起那些留不住的青春和我与妈祖相逢时的微笑,似乎也有一滴曾经克制了多少年的青春泪水在这一刻,在这个岛屿,在妈祖的身旁轻轻地划过,无声地落在她的脚下,从此那些往昔沉默不语,再也不愿提起。

一路拾级而上,那座庙宇、她的塑像巍巍地立于眼前,流淌的岁月可以带走青春,却带不走属于这座岛屿的美好,我看见的依旧是那种美丽的姿势,依然是那声谆谆的教化。

我不知道我是第几次来到这里,但是似乎每一次来都搭同样的轮渡,在远远近近的汽鸣声中洗去心中的繁杂,而后以一种净化的心灵期盼着再一次匍匐于她的面前,仰望她的好心,她的悲悯,她的无畏,她的孝道,……

也总是在轮船即将靠近之时,我会突然间觉得自己仿佛成了一位刚刚学步的孩童,一下子变得渺小与可爱,盛装着满满的欢快,一路上兴奋不已地奔跑着,急切切地渴望在最快的时间就能投入她的怀抱。

知道妈祖,是从惊讶于她不断受到历朝历代的褒封与推崇开始的。

史载上说: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赐“顺济”庙额,下诏“专司海岳”,由此拉开了褒封的序幕,1156年封“灵惠夫人”,……,1190年晋爵为“灵惠妃”,……,直至元世祖(1281年)封“护国明著天妃”,……,至明朝敕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天妃”,……,这种封号至清朝咸丰七年达到了一个高潮:“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普、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直到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这标志着一个文明的国度又一次确认妈祖的地位。

试想,从盘古开天至今,能有几个从凡间的“人”上升为“神”,而后不断褒受朝廷的封号40多次,在人间又有兴旺的人间香火不断得到传承。

站在甲板上遥望那尊多少次在梦中相遇的石雕妈祖神像,我突然间很强烈地感觉到她就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因为她博爱,因为她孝顺,……,她更是一位救苦救难使者!因为她善良,因为她仁慈,……

好几次,闭上眼睛我总在想,妈祖是以怎样的凡间形象化身于这块神奇的土地之上。

那一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三,应该是晚春的季节。

那时应该有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纤毫如发,丝丝带着春情和暖意,一眼望去,田间的禾苗已经拔出一拨一拨的新叶,新叶上聚集着雨丝凝结成的雨珠,一声一声地滴落滋润着底下的田泥,禾田在舒展,溪水在奔流。雨后,九月的金菊在这个季节绽放,铁树在这一天微笑着开花,色彩绚丽得斑斓多姿,天空霞光万丈,祥云朵朵如梦如幻一般,一切的一切都呈现出美丽的祥兆。

远处的大海,一碧万顷,浩浩瀚瀚,水中有山,山外有海,……

就是在这样的时节,妈祖以一位美丽的女孩形象从容地诞生在海边的一户渔家。人们都说,她是观音菩萨身边龙女的化身,她承载着“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使命,也由此,从坠地的那一刻起,她不啼不哭,于是取名为“默”,人们深深眷恋着她的母性情怀尊称她为“默娘”。

自小,她灵异非常,勇敢聪慧,出类拔萃,事亲至孝。在她天真的童年就独自静坐一室诵经礼佛,13岁时,结缘于道,能识诸般要典,15岁时,突然间又精谙医药。从此,她就捧着那颗浓浓的爱心在人世间素行济世,或乘船渡海巡走于各个海岛,救人于海难之时;或采药治病救死扶伤,教人防疫避灾之法;或见义勇为,扶贫济困,救人于危难之中;……

千百年来,她的事迹越传越广,逐渐形成了瑰丽神奇、博大精深的妈祖文化,这种文化涵蕴着“热爱劳动、热爱和平、救苦救难、除暴安良、见义勇为、孝敬父母、助人为乐、为国为民、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妈祖精神”,如今这种精神是海峡两岸同胞重要的精神纽带,同时更远播亚洲、美洲、欧洲和澳洲各地,妈祖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海上女神,始祖信仰也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华人的共同信仰。

而这块岛屿就承载着这种美好的记忆,成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东方麦加”,是全世界妈祖信仰者向往的圣地。

此时,站在这个岛屿上,立于妈祖的庙前,和很多来这里朝圣的信众们一样,我点燃了一柱香,静静地跪拜在她的面前,敬仰之情浓浓地在心中升起,眼眶处竟然涌动着激动的泪花。第一次拜,我望见了她的微笑,那是一张端庄慈祥的脸,我祈祷:国泰民安!再一拜,我望见了香烟缭绕,那是百姓虔诚点燃的祝福,我祈愿:平安健康!第三次叩首,我默默祈许,仰望处是那一匾“神昭海表”御书,我祈福:风调雨顺!

从庙宇往上走到半山,放眼望去,岛上丛丛绿树淹住了星星点点的庙宇,偶有几只飞檐显露出来,远处湄州湾内,风平浪静,微波粼粼,渔舟点点,喜欢这种祥和,喜欢这样的安宁,那一刻心仿佛与这座岛屿,与妈祖的灵魂融合在了一起,久久地陶醉在眼前的美丽景致,感动于妈祖神圣而伟大的情怀。

海风习习抚慰着我的思绪,闭着双眼,我无数次呼唤着妈祖的名字,想象着“九月初九”那个硕果初丰的季节,她带着一鸿浅浅的笑靥,轻轻地舞动着海风卷起的云袖,深情地注视着大地和海浪,而后以道教神圣的羽化升天方式归去于属于她的天堂,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中重新列回仙班。

我想,那一天,天空一定是绽放着灿烂的霞光,大地也必定承载着幸福的微笑。

踏着石阶,来到了岛屿的最顶端,一尊高大的妈祖塑像巍巍立于眼前。每一次来,我总会这样想,我们依然有再次重逢的约定,下一次一定又是迎着海风习习,望见岛上盘桓着色彩斑斓的云朵,望见她春风般暖意的微笑,听见她谆谆教诲在耳畔萦绕,而后,由我和她的信徒们,我们一起把天空的云彩,把她留下的微笑,把她不倦的教诲,播种在人间处处,或者转换成这岛上婀娜多姿的绿树与红花,在阵阵吹来的海风中轻轻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