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雷电分布:上帝如是说:要有光!——便有了宇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1:54:08
.headerinner .NTES-nav {width: auto;}网易首页-新闻-体育-NBA-娱乐-财经-股票-汽车-科技-手机-女人-论坛-视频-博客-房产-家居-教育-读书-游戏-微博 |免费邮箱 - 通行证登录

上帝如是说:要有光!——便有了宇宙。

摘自 《宇宙之光》_赵薪墉

光构成了宇宙

七岁的儿子在看《宇宙与人》这盘光碟的时候,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我是这样回答他的:宇宙是由物质和虚空构成的,宇宙的全部物质又都是由光构成的。值得庆幸!他没有对这一观点表示反对,更为重要的是他那稚嫩的大脑开始学会了思考,这进一步让我坚信:对基本问题的思考就是对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宇宙和谐的追求。
宇宙的全部物质都是由光构成的!这是我的观点。二十三岁那年,我得到并坚持着这个关于万物统一于光的基本观念。这,也是两千五百年来人们在对宇宙的认识、理解的过程中一直渴望得到的东西,尤其是那些现代粒子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们。在此,我恭请任何人暂时不要批判这个观点,自己先认真去思考;不能要求我能给你逻辑证明,逻辑证明对你们来说只能是陷阱;更不要指望我能把宇宙的全部物质砸碎来给你们看,我不是上帝。倘若你们要问我光是从那里来的,我只能这样回答: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原子论和基本粒子
我们从来就不相信宇宙万物可以无中生有!我们自然就会认为宇宙万物必定是由存在着的原初物质构造出来的,那么这种原初物质到底是什么呢?
在追求宇宙万物的简单性和统一性的思想方面,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原子”这一概念,并把它当作物质的最小单元。他相信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物理上——而不是在几何上——是不可分的;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原子是不可毁灭的;原子曾经永远是,而且将永远是在运动着的。由于原子间的联合就产生了物质的生、成,由于原子间的分离就产生了物质的毁灭。当然,这种关于基本物质的观念,仅仅是出于古希腊哲人对宇宙万物质朴的猜测和臆想,并没有多少科学的根据。
1803年,英国人道尔顿将“原子”从一个抽象的哲学术语变为化学中的实在客体。道尔顿是这样定义原子的:物体的终极原子就是气体状态时被热氛围绕着的质点或核心。他认为:元素的最终组分就是简单的原子,它们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而且是不可能再分割的。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保持基本性不变。同种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各种性质都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则不相同。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基本的特征。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的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就形成了化学中的化合现象。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的进一步研究,证实了阴极射线是所谓终极原子的组分之一----电子,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观念,使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深入了一个层次。电子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基本粒子。
1911年,英国人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和电子的行星模型的原子结构。1917年,他又通过人工核分裂方法发现了质子。
1932年,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又发现了中子,从而将中子和质子视为原子核的组分。原子核的结构被揭示后,人们便认为通常的物质是由电子、质子、中子构成的,并且认为光子是电磁作用的媒介粒子。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人们普遍认为电子、质子、中子和光子这四种粒子是基本的,即它们不再是由更小的基元构成的。随着人们在宇宙射线中对正电子和介子等多种新粒子的发现,以及加速器的建立发现了反粒子和多种基本粒子的变种,这迫使人们重新去思考基本粒子更新的层次。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和茨韦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重子和介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
现在,按照大家普遍接受的标准模型来看,把夸克和轻子放在同一物质层次,不可再分的物质基本组元是夸克和轻子。它们又通过交换光子,三种弱力粒子,八种胶子来实现电磁、弱、强三种相互作用力。根据作用力的特点,粒子分为强子、轻子和传播子三大类。强子是所有参与强力作用的粒子的总称,质子、中子、π介子等都属于强子,它们由夸克组成。夸克有六“味”,分别是上、下、奇异、魅、底、顶六味夸克,而每味夸克都带有三种“色”,即红、绿、蓝。那么,夸克的种类是多少呢?六“味”三“色”,就是十八种夸克,加上各自的反粒子十八种反夸克,夸克的种类应该是三十六种。轻子只参与弱力、电磁力和引力,而不参与强相互作用。轻子共有六种,即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τ子、τ子中微子,加上各自的反粒子,轻子的种类应该有十二种。传播子也属于基本粒子,传递强相互作用的胶子共有八种,传递弱作用的是W+、W-、和Z0中间玻色子三种,还有传递电磁作用的光子,那么传播子的种类应该有十二种。在未涉及引力作用的标准模型中,把夸克、轻子以及传播子都放在同一的基本粒子层次来看,那么构成世界物质的基本粒子至少有六十种以上。这些粒子都有各自的基本性质,难道它们是真正的不可再分意义上的、最终的基本粒子吗?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构件究竟是什么呢?能量更大的加速器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这个关于宇宙最基本的问题吗?
也许!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才能找到答案。

原子论——原子唯一论
无论是古希腊哲学的原子论还是现代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它们都允许构成宇宙万物的最终不可分的基本粒子有多种类的存在,换句话说,我们的宇宙物质是由多种不可再分的“原子”或基本粒子所构成的,就像标准模型所描述的——构成宇宙物质的基本粒子达六十多种。我们之所以能够区别这些粒子的种类是因为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属性,当试图对这些不同的属性作出说明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把这些属性归咎于粒子自身,正如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言:物质的任何一种性质无论多么根本,总是由其自身决定的。我们要对粒子的属性作出说明,自然就会考虑到粒子的组成乃至其结构,正如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化学原子之间的差别解释为它们内在结构的不同以及构成微粒的排列方式和特征的差别,除非我们确信这些属性是粒子的终极属性——不再需要作出说明。于是,我们在思考不可分“原子”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只要通过粒子属性的差异来区分粒子不同的种类时,我们都渴望对这些属性的差异作出说明,免不了要去考虑粒子的自身组成。这样一来,这些粒子在我们思想上就不再是不可分的了。如果基本粒子只有一种的话,它所具有的一切属性都是终极属性,它就是自身同一的终极粒子,粒子及其属性就是不生不灭的终极存在。这样一来,我们就摆脱了无休止的说明,不生不灭的存在就是终极的说明。何况,我们有着追求宇宙万物简单性和统一性的趋势,“不可分”、“原子”和“基本粒子”这些概念的产生不就是这种追求的结果吗!我们的思想完全有理由在原子论的基础上走得更远一些——我们不仅相信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的,我们甚至相信只有一种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构成了我们的宇宙万物! 那么,这一种不可再分基本粒子到底是什么呢?

一种特殊的物质——光
光,是光照亮了我们的眼睛,我们才得以观察到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以及浩瀚无垠的宇宙。光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这个问题困扰一直我们。
古希腊哲学家们认为光是高速运动的粒子流。凡是发光的物体,例如太阳,都能发出这样的粒子流。当这些微小的粒子流接触到眼睛上时,就引起了人们对光的感觉。
1665年,牛顿进行了太阳光的实验,它把太阳光分解成简单的组成部分,这些成分形成一个颜色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光分布——光谱。它使人们第一次接触到光的客观的和定量的特征,各单色光在空间上的分离是由光的本性决定的。进一步的研究使牛顿提出著名的光微粒说:光是由极小的高速运动微粒组成的;不同色光有不同的微粒,其中紫光微粒的质量最大,红光微粒的质量最小。利用这种学说,牛顿解释了光的折射、反射和上面描述的色散现象。微粒说合乎人们日常直观心理的要求,由于光是直线行进的,人们很容易相信光是粒子流。而且由于牛顿的巨大声望,微粒说一时独领风骚。
1678年,荷兰人惠更斯提出波动理论来解释光的本性。他认为光的微粒理论无论解释光线可以相互交叉通过而互不影响,但这却是波的基本性质。利用光的波动理论也很容易解释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那么,到底光是波还是粒子呢?19世纪初期,发现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这些行为只适合于用光的波动理论来解释。同时,若根据微粒理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而根据波动理论计算的结果则正好相反。在牛顿和惠更斯时期,人们还无法精确测量光速,因此无法用实验判定两个理论的正误。1862年,福科测得了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证实了其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这时光的微粒说基本上是彻底的被放弃了。
1864年,麦克斯韦发表了著名的电磁理论,揭示了光波其实是电磁波的一种,这时波动理论的最后的一个难题——传播媒质问题也被解决了。按照传统的机械波理论,光振动是在弹性媒质中的一种机构振动。由于光速极大,人们不得不臆造一种弹性极大但密度极小的媒质“以太”,作为光传播的媒质而散布在宇宙空间。可是,任何实验都测不到以太的存在,而假定它的存在却引起了许多麻烦。麦克斯韦的理论告诉我们,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媒质。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这样,变化电、磁场的交替产生就构成了电磁波由近及远的传播。因此,如果我们把光视为一种电磁波,则“以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根本就不需要以太。麦克斯韦理论完美地解释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光学现象。在19九世纪末,人们却发现了一系列令人困惑的新的实验结果。这些结果共同的特点是,它们无法用麦克斯韦理论来解释,其中最典型的是光电效应实验。
光电效应实验使传统的光学理论受到严峻考验。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说来解释该实验。想法是革命性的,即认为光是一束束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每一个光粒子都携带着一份能量。光量子说受到普朗克量子说的很大影响。普朗克在解释黑体辐射问题时认为光在发射和吸收过程中具有粒子性。爱因斯坦则进一步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也具有粒子性。
光一方面具有波动的性质,如干涉、偏振等;另一方面又具有粒子的性质,如光电效应等。这两方面的综合说明光不是单纯的波,也不是单纯的粒子,而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物质。这是认识上的不断加深而得到的结论。应该注意这也还不是最后的答案。对于光的本性,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我们所知道的也的确是太少了。光到底是什么呢?
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麦第一次发现光以有限但非常高的速度传播这一事实,他不仅证明了光以有限的速度运动,并且测量了光速。 1864年,英国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成功地将当时用以描述电力和磁力的部分理论统一起来以后,才有了光传播的真正的理论。麦克斯韦方程预言,在合并的电磁场中可以存在波动的微扰,它们以固定的速度运动。 如果这些波的波长为1米或更长一些,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无线电波;更短波长的波被称作微波或红外线;可见光的波长在百万分之四十到百万分之八十厘米之间;更短的波长被称为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麦克斯韦理论预言,无线电波或光波应以某一固定的速度运动着。但是牛顿理论已经摆脱了绝对静止的观念,所以如果假定光是以固定的速度传播,人们必须说清这固定的速度是相对于何物来测量的。这样人们就提出,甚至在“真空”中也存在着一种无所不在的被称为“以太”的物质。正如声波在空气中一样,光波应该通过这以太来传播,所以光速应是相对于以太而言的。相对于以太运动的不同观察者,应看到光以不同的速度冲着他们而来,但是光对以太的速度是不变的。特别是当地球穿过以太绕太阳公转时,在地球通过以太运动的方向测量的光速(当我们对光源运动时)应该大于在与运动垂直方向测量的光速(当我们不对光源运动时)。1887年,阿尔贝特.迈克尔逊和爱德华.莫雷在克里夫兰的卡思应用科学学校进行了非常仔细的实验。他们将在地球运动方向以及垂直于此方向的光速进行比较,使他们大为惊奇的是,他们发现这两个光速完全一样!
在1887年到1905年之间,人们曾经好几次企图去解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最著名者为荷兰物理学家亨得利克.洛伦兹,他是依据相对于“以太”运动的物体的收缩和钟变慢的机制。
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一篇著名的论文中指出,只要人们愿意抛弃绝对时间的观念的话,整个以太的观念则是多余的。一个被称之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不管观察者以任何速度作匀速运动,相对于他们而言,科学定律都应该是一样的。这对牛顿的运动定律当然是对的,但是现在这个观念被扩展到包括麦克斯韦理论和光速:不管观察者运动多快,他们应测量到一样的光速。这样简单的观念导致了一些非凡的结论。相对论中最著名者莫过于质量和能量的等价,这可用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来表达(这儿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以及没有任何东西能运动得比光还快的定律。由于能量和质量的等价,物体由于它的运动所具的能量应该加到它的质量上面去。换言之,要加速它将变得更为困难。这个效应只有当物体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运动时才有实际的意义。例如,以10%光速运动的物体的质量只比原先增加了0.5%, 而以90%光速运动的物体,其质量变得比正常质量的2倍还多。 当一个物体接近光速时,它的质量上升得越来越快,它需要越来越多的能量才能进一步加速上去。实际上它永远不可能达到光速,因为那时质量会变成无限大,而由质量能量等价原理,这就需要无限大的能量才能做到。由于这个原因,相对论限制任何正常的物体永远以低于光速的速度运动。只有光或其它没有内禀质量的物质才能以光速运动。爱因斯坦把光的传播问题放在首位,导致了狭义相对论的产生。光,是光又一次照亮了我们的头脑!
哲学家康德曾经喊出如此豪迈的声音:“我们在这里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毫不夸张地说,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就是说,给我物质,我将给你们指出,宇宙是怎样由此形成的。”事实上,康德没能作到!至今,现代宇宙学家们还在臆断宇宙的起源与命运,其言不仅豪迈,而且更是令人毛骨悚然。对于物理学而言,何种物质以何种方式构成了现在的宇宙,首要问题是物质问题。如何看待物质,这是物理学的首要出发点。物理学的任务就是要用物质去造出现存的宇宙,简单地说,去发现构成宇宙单一的实体,认识其基本属性,因为我们相信物质实体及其属性就决定了现存的宇宙。光的粒子性观念:不连续性,一份一份的物质能量单元;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在各个方向都是相同的,与光源的运动无关;光速不可逾越论:一切质点的运动,一切场的传播速度以及一切真实物体相互作用的传播速度,都不能大于真空中的光速C。对光有了这样的认识,如果要坚持用原子论的观点去寻找构成宇宙物质的最终单元的话,我们思考的焦点自然会被集中到光这种特殊的物质上,于是我们就会发现宇宙中有一种动的,不朽的客体——“光原子”的存在。这种特殊的物质可能构成我们宇宙的全部物质吗?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光和物质的转化
在《光学》一书所加的《疑问》中,牛顿就提出过如此尖锐的问题:“粗大的物体和光是否能够相互转化?物体是否能从进入它们组织中的光粒子那里得到其大部分活动能力呢”?正是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他明确地表达了他一般的世界观的结论:“自然界似乎是喜欢变化的,物体变光,光变物体,十分合乎这个自然界的趋势”,他还十分有信心地反问“……既然自然界处在如此千差万别,光怪陆离的变化之中,为什么它就不能把光变为物体和把物体变为光呢”。这,正表达了了牛顿追求物质统一性的思想。
在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把量子力学与高速运动所必须的相对论力学相结合,导致产生了反物质的概念。1932年,由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正电子,从而证实了狄拉克的理论。今天的粒子物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粒子都有和它相湮灭的反粒子。一对正、反粒子相遇时,会同时消失而转化为别种粒子,这种现象叫做湮灭(湮没)。正电子的质量和电子相等,它的电量的数值和电子相等而符号相反,即带正电。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相遇会发生湮没而转化为一对光子,即:

一对正、负电子,常称为正负电子对(电子偶)。能量超过1.02MeV(兆电子伏特)的光子穿过铅板时,会产生电子、正电子对,这个反应表示为:

这些粒子物理的成就给我们揭示了光和电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
一对正、负电子不仅可以转化成一对光子,而且根据其能量的大小还可以转化为其它的各种实物粒子,那么粒子间相互转化过程中永恒不变的原始物质存在吗?按照原子论的观点,这种物质应当存在,那么这种基本的物质是什么呢?应该是不同于别的物质,可以有着比别的物质粒子更小的质量,有着力学原因不可造成差别的恒定的运动速度,有着不可逾越的极限速度,它就是光。

最小的光子
1905年,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提出了光量子假设。他认为一束光是一束以光速C运动的粒子流,这些粒子称为光量子,即光子。每个光子都有一定的能量,对于频率为γ的光子,其能量为E=hγ,h为普朗克恒量。这个假设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后来也为许多实验(如康普顿效应)所证实。这个假设给我们确立了以分立粒子的观点来看待宇宙物质本质的可能:频率γ是一个波动理论的概念,本质上γ表征的是光量子所含物质或能量的多少,物质或能量的最小单元就是一个普朗克量h,频率为1的光量子就是构成各种不同频率光量子的基本单元。也就是说,频率为γ的光量子是由γ个基本光量子组成的。德布罗义关于物质波的概念表明了,在波动现象上对物质的物理描述并不否定诸如电子、质子这类物质的粒子本质。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能量为h的基本光量子构成了所有的不同频率的光量子,它是光的基本的物质、能量单元。

光是构成宇宙最基本的物质
爱因斯坦说过:……这也许是物理学的一个特征,某些基本问题可能会永远纠缠着我们。
狄拉克临终前提醒我们:……对狭义相对论的认识还远没有完善。
我们物理学的首要的任务是和谐统一地认识物质世界 ,狭义相对论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在我们思考物质、运动和力这些基本概念的时候,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种特殊的物质和一种特殊的运动——光和光速运动上,光成为了我们统一认识宇宙的基础。100年来,我们要么遵循相对论的种种限制,结果导致了物理学对物质自身的忽视,在彼此孤立的基础上看待物质结构、物质运动、物质间相互作用,停留在寻求一种表面上、形式上统一认识物质世界的物理学模式上;要么对相对论本身的逻辑喋喋不休。但是,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呢?100年前,爱因斯坦就已经把光的传播问题放在了狭义相对论的首位,得到了关于物质世界的一些最根本的人识。不过,由于他不能摆脱经典力学的关于力和运动的改变这种表面上的因果联系以及电磁学关于场传递相互作用的错误观念,加之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形 ,虽然从形式上解决了牛顿力学和电磁学的冲突,并在表面上完成了它们的统一,但是却把物理学最根本的问题——物质自身的问题留给了后来的物理学。今天,我们需要去分析和整理爱因斯坦留下的那些接近自然本质的知识,才能最终找到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人类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两千多年的艰苦努力,在19世纪初才真正弄清了原子的内部结构。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经过一次次科学实验,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从一个层次深入到另一个层次,却始终未能找到物质微观结构的最小单元。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罗列出夸克、轻子、作用粒子这一 结构层次上六十种之多的基本粒子,难道这些粒子真的就不可分割吗?正、负电子不就能够湮灭成光子吗?难道我们只能够把希望寄托于制造能量更大的加速器,对于那些质量更大物质碎片,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新的理论称它们为基本粒子,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会相信我们找到了构成宇宙的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光看作是构成宇宙一切物质的基础呢?最小的光物质构成了不同大小的光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物质粒子,进而构成了原子、分子到巨大的星球乃至整个宇宙。这样一来, 对于物理学而言,我们完成了宇宙物质的统一 。
最小的基本光量子构成了全部的宇宙物质!这,也许正是宇宙秘密之所在。
光构成了宇宙!这,也许正是上帝的精神。

免费赠送《宇宙之光》精美电子版——索书邮箱:zhao-811@163.com
假设我是一粒光子, 还能看到光?

只因为我们是人, 所以就见到光!

我的意思是——真理不能以意识体的主观性作主导, 有时侯, 更需要跳出人这个圈子去对待一切!而这——才真的能达到和谐状态!
------------------
骑在牛背, 乡间小路, 看夕阳西下!
因为我们是人, 所以就见到光!
一念变无限美好
一念之力 我们的心念,决定言语和行动,乃至能影响整个生活环境和世界。 我们心中动一个念头,就有一个波动产生,仿佛触动湖水的一点,使有波纹涟漪遍及整个水面甚至湖底,水波荡漾出去,又会有一个反作用力,由四周返回来原点。 一个心念的力,是遍及时空,不可思议的,心念的因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定循环无尽的。 心念—电波—影相之「因果律」 我们心中动一个念头,也如发射一份电波出去,仿佛操作电脑·按一个键·就出现某种功能、影相。这「按键」和「功能、影相」之间,是有一定规律的、这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果律」 。虽然「影相」是由电波能量幻现的「假相」 ,但因果律是存在的。 心念,会投影出梦中的山水、人物和境界、剧情。 心念,也会投影出醒时的山水、人事和世界。 睡在同一张床上,每一个人梦中的境界都不同,住在同一屋中,每一个人感受的世界也都不同。在同一张床上,一个人梦见去参加宴会吃甜蜜的水果,很高兴;另一个人可能梦见坐飞机失事,吓一身今汗,在同一屋中,甲可能专心拜佛很宁静喜悦:乙可能在屋角瞪蚂蚁很心烦,所以,同一时空,有人世界是佛,有人世界是蚂蚁。我们可能以为大家在同一世界,其实每个人当下所享受的世界定完全不一样的。就像摄影,在同一个地点,每个人所拍摄的角度、取景不同,拍出来的相片,也就不同。大家心念发射的电波不同,人士的影相,也就大异其趣。 心念决定命运 一个美好快乐的心念,能产生仁慈和悦的言语,做出关怀、助人的行动,产生自乐、乐他,自度、度他的功能和影相,不但现在自己享受美好快乐的气氛,也投影出未来幸福光明的影相。一个贪婪、气愤的心念,会发动恶毒、恼人的语言,做出陷害、伤人的行动,产生自害、害他,自苦、苦他的作用和影响,不但现在自己陷於懊恼痛苦的泥沼,也会投射出未来黑暗逼恼的影相。 学习打电脑——打好「宇宙人生立体电脑」 现在,不学会打电脑,奸像很落伍,然而卸很少人学妥善发射自己心念的脑波,整个宇宙人生的大电脑也很少人懂得该学会好好来打,才能使自己人生的电脑立体大萤幕,能显现美好的影相;说实在话,佛是最先进,最懂得打「宇宙人生立体电脑」的先知先觉,他明白人士立体萤幕上,种种影相、剧情的电波来源,就是心念波:也知道打好心念波,影相就会好。 佛说: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我们换句比较现代的语言来体会——就是「宇宙人生大电脑」上一切影相,都定由心念的电波,投射显影(制造)出来的。人生萤幕的影片剧情,控制键就在我们的心。 佛经上说:一念十法界。 我们的心念电波,大分为十个不同的频道。发射一个念头出去,就决定八十个频道中的哪一个频道,显现那频道的相应影像。 自己观察,作实验 我们可以自己做实验来体会: 当我们心中很真诚尊敬喜欢某人时,就会发出敬悦的心电波,即使没说话、没行动,这种心念、电波一发出去,就会投射显影出一个更可敬可爱(他)的影相,使我们更欢喜尊敬。同时,自己也会因此种良善电波,变得可爱。 而,当我们心中很讨厌、看不惯某人时,就会常发出讨厌憎恶的心念、电波,即使没说话、没行动,那种电波发出去(对方也能收列) ,也可以投射反映出一个他更可恶、可憎的影相,来使自己更厌恶、不快乐。而自己也因为常发出这种黑暗的电波,变成一个令人不悦、可憎的人。 修行——打好心头的「按键」 修正消除不良电波 假如,我们了解万法唯心造的道理,明白「心念—影相」之问的电波关系,就能以心念来创造自己的世界。 当我们能调好自己的心,发射出慈悲、光明的电波,就会显现相应美好的影相。 像上例,我们本来讨厌某人,发射著憎恶的电波,如果,我们能降伏自己不好的心念,调柔自心,绝对不再打出憎恶、不满的电波,而代之以真正为他好,慈悲、善解、感恩、体谅的电波,则根据「电波—影相一的原理,下次见列他时,他所现的必然不会再是那么可憎的影相。如果我们的心念电波,打得够纯、够强,可能,他会显现前所未见的慈善影相。 假如我们心头的一电脑按键一控制不好,常常乱按、错按,也就是对他的观感、心念,摇摆不定:——又有时善解、有时不满、憎恶,那么发出的电波也波动不定,时有千扰波,当然所现「他的影相」,也就时好时坏、时善时恶。 所谓修行,也就之在学习打这宇宙人生的大电脑,学习打好心头的按键,控副念头的电波发射。因为电波一旦发射出去,就会显相,产生作用(有因果报应) ,除非我们懂得按对「抵消、消除」的按键(相当於忏悔) ,否则发射出去的电波,是很难收回的,以後「显相」,也是自己要领受(果报还自受)——好坏影片都得自己看,修行就足下心地功夫,也就是在心念发射的当下,能有觉照,控制得了。假如一觉察发射有误,能够马上消除、忏悔(抵消)清净。我们的心念电波,发射得越真诚、慈悲、纯净、强大,影相世界扰越美好、清净、持久。 别埋怨自己命运坎坷 先检讨自己负面(黑暗)的心念 了解这道理的人,就不会随便放纵自己动坏念头,或负面、黑暗的念头,因为动一个坏念头,就会发射一股电波能量,不但会返回自身,也会投影显现不良、黑暗的影相,使自己命运坎坷、前途黑暗。我们且先别「埋怨」自己命运坎坷,先检讨自己是不是有很多负面的心念(光是「埋怨」这一念,就已是一股黑暗的电波了) 。有很多「好人」 ,因为自己做得好,就会觉得别人做得不好,心生不满,这「不满」就是一个不好的心念;又,因为想做好,也就很怕做不好,这「怕」也是个阴暗的心念:或许因为自己很负责,所以心中常怪别人不够负责,这「怪」与「埋怨」都走负面的心念;或许自己很热心助人,所以也会怪别人,批评别人不热心、不助人,这「批评」也是一股嗔怪的黑暗波。我们仔细反省自己,常常会发现我们在「做好人、做好事」之中夹杂了很多黑暗的心念,发射了很多干扰波,这就是我们命运坎坷的重要因素。我们如果想拥有幸福的影相、美好的生活,必得要发射美好光明的心念波,才能如愿以偿,显影出美好光明的世界、人事。 有人就怀疑,问:比如我的心很希望考上某某学校,但是为什么结果却没有显现考上的事实影相呢? 当我们「很希望」考上的时候,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心态。 一是:很希望考上,但又很怕、很担心会考不上。 这样,所发出的其实走「怕」和「担心」的负面电波,当然很难显出正面的影相。 二是:希望考上,但心惶惶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这发出的走没有信心(有怀疑) 、没把握的负面电波,当然也很难显出正面的影相。 三是:希望考上之後「能得到种种私欲的满足」 。 比如被称赞啦、得奖啦、觉得高人一等啦、以後财利收入高啦、表现我家教育优秀啦,这发出的是「贪」心的黑暗电波,当然很难有光明影相。 四是:希望考上,扬眉吐气,表现我赢过某人,或不输给某人。 这发出的定「争强好胜」的黑暗电波(骄慢心)。 五走:希望考上——同时也认为我这人t向很棒,比别人聪明很多,考上有什么问题嘛! 这虽有信心,但带了些自以为了不起的骄慢(优越感),也是含有黑暗的电波。 六是:希望我考上,但我成绩实在太差了,不可能考上的。 这是「肯定自己一定会考不上」的沮丧黑暗电波。 七走:希望我考上,就心无杂念,很单纯地用功,设法使「愿 望」和「实行」相应,静心用功到有把握,自然会发出真 实有把握的信心电波。 由上可知,我们虽然有某种「心愿」,但发出心念电波很复杂、紊乱(不必要的杂念很多) ,所以会干扰影相,使「现相」和我们的「心愿」不能相应,就是「事」与「愿」违,当我们事与愿违时,就要好好检讨自己的心念,是不是我们曾发出了很多负面黑暗的电波呢? 既然心念的电波这么重要,那么该发射什么样的心念电波,才会有最美好吉祥的影相呢?才能使发射当下快乐,未来影相也快乐呢?就是念佛——只有念佛必定从乐入乐,因为佛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觉悟者,是潜能全然发挥开显的意思,也是快乐无忧的智慧者。所以发出念佛的心念电波就是发出最真善美的一念,会感应最光明、最清净,真善美的影相,让我们由一念变无限美好。
为什么要做善事
想了解佛教的来这里
http://hi.baidu.com/fodaoru/blog/item/ba6adcc4eb5891cb39db49e2.html

佛教中阴身
人死之后,到那里去呢?人死之后,在还没有投胎转世之前,他是一个「中阴身」的地位。
什么叫「中阴身」?简单的说,就是生死之间并不是没有「我」这个人了,我的心业还存在,这个心业就叫做「中阴身」。
中阴身的生命有多长?在人生数十寒暑之后,转世投胎为牛为马,为天人为阿修罗;从这到那,可能数百年,可能是数小时,但中阴身的年龄究竟有多长?以经典论,中阴身只是生死中间的一个过渡,它可以长四十九天,也可能只是短暂的几秒钟之间。
在中阴身的阶段,是靠着自己往昔的行为业力,在五趣六道中去找他的缘份转世。有时候是随着重的业力去投胎,有时是随念的业力去转世,有时是随着习惯记忆,朝着印象深刻的地方走去。
中阴身是个一尺多长,类似幽浮的一个阴暗的东西,它在大气虚空中飘浮,找寻它的归宿。有时它会经过一道白色的长洞,穿过这个长洞,必定投生于善道,所谓天、人之类;如果是罪恶深重的人,他就会经过一个黑色的长洞,穿过黑洞,可能是地狱、饿鬼、畜生。就好象人间犯了罪刑被囚禁的人,送到那一间牢房都不是太严重,因为服刑完毕就可以出狱;中阴身投胎后,不管生在那一道,只要业报受尽,还是会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人死之后在中阴身时,我们要预知它的未来,其实从往生时刻的尸体,也可以找到一点讯息,如「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是可以测量的。
当中阴身尚未找到归宿,在大气里浮沉的时候,在阳间的眷属为他诵经、拜忏,这种祝福的心力会影响到他的去处与未来。诵经是家人和有德者对亡者未来转世投胎所做的一种教化和引导,这是一种中阴身教育。
死亡不见得是值得悲哀的事,等于木柴烧完以后,中间有个火源接续传递到另一根木材,木材就会继续燃烧,所谓薪尽火传,人的生命永远不死。所以人生对于未来不必畏惧恐怖,不必认为未来是幻灭的人生,你有信心生命不死,死得了身体死不了生命。所以吾人不要生死颠倒,心生恐怖,我们应该积极行善,以为未来找寻人生更高、更大的出路。




中阴身的定义
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阴身」。所谓「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前阴已谢指此期寿命已尽,后阴未至意谓尚未投胎。就一般而言,人死后皆有中阴身。然大善大恶者则无。一人生前积极行善,认真修行,对三宝及净土深具信心,断气后毋需历经中阴阶段,刹那间往生极乐。升天及下地狱者亦等同此速。生前未闻佛法,然奉行十善,乐善好施,为世间之大善人,百年之后,亦得瞬间投生天堂。生前作奸犯科,烧杀掳掠,瞋恨恚怨,强取豪夺,此等极恶之徒,命终直入地狱。至于贪念重者则堕鬼道。
中阴又称「中蕴身」、「中蕴有」、亦称「中阴有」、「中阴身」。藏文「中阴」意为「一情境结束」与「另一情境展开」间之过渡时期。断气、甫亡谓「死有」,来世投胎(即转世)时曰「生有」。据《俱舍论》卷十所载,死亡瞬间至来生出世之刹那(即投胎、入母胎内),其中间时段称「中有」。因仅意识存在,并无实质肉体,乃由意识作主宰,幻化而来,非父精母血孕育所成,故称意生身、意成身或化生身。此时,四大之聚合恰与死时相反,与贪瞋痴相关之思想伴随而来,风、火、水、地亦相继到来。
善恶未判的中阴身
此意生身与《华严经》提及佛十大身中之意生身大不相同。佛陀证得清净法身,故其意生身乃随愿所生,随其清净之愿力(至十方世界度众)而生。众生之意生身乃意识所成之身,形成元素为业力。彼已摆脱色身束缚,远较生前自在。初往生时,灵魂甫脱离肉体,其舒适不可言喻。此时神识往上飘浮,于己色身历历可见。故人亡故后,会流连于棺椁或病榻旁,观看自己色身。此时善恶尚在对判,业力未形成,故极其自由。因其极轻灵、敏锐,故觉知力为生前七倍,且具他心通,可阅读他人之心识。此段时间长短不等,或七日、十四日,乃至四十九日。
据经云,中阴身速度犹胜光速,于一念顷即可投生他方世界。在业力尚未形成前,可神通自在,随心所欲至向往之处,可穿墙走壁,纵山河大地亦不为所障。极具活动力,其移动方向则取决于过去之业力、习气。透过观想,希求之物立时现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全系唯心所造。
自肉体脱离而出之某种主体(神识),能对外界有所感应,并能自由自在移动至各处。多数体验者脱离肉体时,欲由某处移至另一处,中间并无移动过程,只须动念,即可于瞬间抵达。即令有移动过程,亦可任意穿越墙壁及紧闭之门窗,乃至穿越他人色身。
众生于生死迷茫,轮回六道之中,无论其为胎生、卵生抑或湿生、化生,皆由身、口、意之善恶业所感得。行善感召至善道、为恶感召至恶道,业果如是,非何人所主宰。业即因果之总和,因果相续不断,致有六道轮回。由此得知,众生之意生身为无明、业力及因果之综合,唯因暂时摆脱色法之束缚,故得此神通自在。身历此境,自不愿受色身之羁锁。
欲界中阴之形体
欲界中阴,高约二尺,似五、六岁之幼童,且诸根明利。纵生前为残障或痼疾,中阴身时,则完美无缺,故祭拜时,亡者必然知悉。人甫断气,即具天眼,多远皆可得见。故一上香,魂魄随至。若非如此,民间所谓牵亡魂(召引亡魂),又何由牵之?死前何以会昏迷?此乃因神识为肉体牵制,而感痛苦、昏迷。中阴身近似脑部神经系统,若神识脱离色身,神经系统之作用全失。此际即无所谓「昏迷」。昏迷仅适用于生前。若断气,神识脱离色身,何人前来探视均一目了然。如手术时不治,亡者于手术台即可知谁在身旁。神识飘浮于天花板上,俟遗体运出,亦尾随而去。
菩萨之方便中阴形体
证悟菩萨果或有修有证者,其中阴身系方便说,此乃欲救度中阴众生而示现,形貌为一壮年,身量高大。因智慧高超,身形圆满,绽放光明。菩萨欲入胎时,光明照耀百千俱胝之四大部洲,为智慧愿力身,不同于凡夫之无明业力身。
色界中阴之形体
色界中阴身,完满如本有,具惭愧心,与衣俱生(一出生即着有衣衫)。人出生时皆赤裸其身,天人出生,衣物已然具足,且视其福报大小,衣物优劣互异。中有身形质极微细,非同类不能得见,须频率相同方可得见。有修得极清净之天眼者(如人间修得定功者),亦可得见天人,以其频率相同故。
中阴身之饮食
欲界中,有食极微细香气之众生,谓「乾闼婆」。意生身亦专食香味以滋养其身(因其有意识,故仍须饮食)。子孙祭祖时焚香,即此用意。起乩、拜神皆焚香,即因鬼神乃触气而饱,香为其饮食。父母亡故后焚香祭祀,其所食非所供之饭,乃是食供品及香之气味。焚香亦有等级区分,较无福报者食恶香,纵好香现前,亦无福消受;福报深厚者食好香。若焚好香可感得善神食用,点恶香多感得鬼道众生前来。
六道中阴之形色
中阴身时常希求,觅其出世因缘,寻查来世当生之处,故又称「求生」,且因其为本有坏后,于次生之间暂时而起,故称为「起」,寿命短者仅刹那之间耳!欲界、色界众生方有中阴身。六道众生之中阴身各不相同。据《大宝积经》所载,地狱之中阴形貌丑陋,面如焦炭。畜生之中阴似烟,无固定形状,其生前即无定性、无意志力或因愚痴,故感得此。饿鬼之中阴形色如水,视其福报而有清浊之别。人天之中阴形如金色。色界(天界)之中有其色鲜白,以其具禅定功夫,心不混浊,故通体透明。至于无色界之中阴身,非凡夫所能了解。例如佛入涅盘时,无色界众生亦哭泣,泪洒雨下,其中阴身系微细四大,非人间所能见。
中阴身之有情,或有于神识脱离时,即见自身为双手双脚,或为四脚,甚或多脚、无脚等情形。何以故?此因中阴现前时,视亡者所造之业,决定投生之处。此际虽未投胎,已可见自身之变化。因来世由业所感,故其形量及所到之处与本有之形貌相似。如欲投胎为虎,于中阴身时,即可发现自身有四只脚。简言之,断气后,中阴身脱离色身,其形状已大致固定。欲投胎至何道,其形貌已形成,自然朝其共业及父母之因缘而去。
中阴身业力强、速度快,具最疾之业通。其本具定力、神通力、意志力、愿力及威德力,然一旦决定投胎之处,此五力旋即消失。以其随念而走,起何念即投胎何处,故念念应注意自己起心动念。念清净之佛国土,即转生莲花内。生死关头最为紧要,遇善缘则生善道;遇恶缘则堕恶道。故阳世眷属,当设大供,供养三宝,仗三宝之威光以资神识,往生善道,或转读世尊所说经典、持念佛名,仗佛力令亡者离诸恶道。
中阴身之寿命
中阴身之寿命,每七日为一周期,亦即中阴身每七日内皆有可能转世一次。故每七日需为亡者诵经、做七或拜忏、念佛,以增亡者之福,期令投生善处。若亡者善根深厚,或可藉念佛功德得度,往生极乐世界。然所谓七日一周期之寿命,亦为一概略数字,非必定如是。有断气后三、四日即转世,然亦不乏逾经月未投胎者。七七四十九日后尚未投胎,倘未藉任何善根之力,则会沦为鬼道。民间有「牵亡魂」之习俗,若已亡故三年五载,仍可牵出亡魂,即表此人已落入鬼道。因中阴寿长至多四十九日,于此期间未转世即化为鬼,极难超生。以其属另一道,既已形成固定生命形态,欲由此模式转换为另一模式,殊属不易。故应于亡故之四十九日内,积极做种种功德。然此为亡羊补牢之作法,若欲正本清源,实应于平日即早作准备,精勤不懈,行善布施。莫俟往生后由子孙代做,所得利益相去甚远。
死往何处
死亡并非意味全盘毁灭,乃为另一生命之肇始。人亡故后,随三种力量而去。
1、随业而去:随所造善恶业中最重者投生。业即为一种造作,具因果之连锁性。商有商业,工有工业,行善有善业,为恶有恶业,故古德云:「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具真知卓见之智者,应及时行善、用功,求往生极乐。既知命终将随业而去,当于一切造作皆善加用心,因造作即形成吾人之业。
2、随念而去:意即随起心动念而去。举例言之:一人每日瞋恚愤怒,此发怒之力量(念头)胜过其他,以瞋心将化作火,此人临命终极易堕地狱。若贪念重,执着子孙、财产,临命终强者先牵,何种念头最强,即顺该念头去投胎。当知,修行即在修正自己的念头。若不识此,虽拜佛、礼忏、作早晚课,却未在修正念头上下手,念头始终于原地打转,未能宽恕他人,芝麻小事即被束缚,虽终日念佛,然闲来即道人长短,徒重形式,未掌握修行要旨。如实修行者即无诤,非但与众生无诤,其内在亦无抗拒。是以于起心动念应特加警惕。
3、随习气而去:习气极难断。初始,我人制造习气,日积月累,我人遂为习气所控制。就物理学上而言,即为「惯性作用」。投胎时,多随平生最重之习气,相引至同类环境。若持名念佛,积习日久,弥留之际,佛号自然脱口而出。
生命若属断灭,因果观念必荡然无存。为非作歹、作奸犯科等乱象势将层出不穷,后果不堪设想。幸而生命有连续性,方可遏彼邪风。正因其为连续性,故应正视「死亡」问题,对临终至投胎之注意事项,应列为生命中极紧要之功课。印光大师曾云:「平日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临终若被无知眷属,预为揩身换衣,及问诸事与哭泣等,由此因缘,破坏正念,遂难往生。」足证临终处理至为紧要。可叹世间众生未谙此,往往草率行之,或沿袭旧习,妄自施为。如断气即送进冰库,或仓促为亡者更衣等错误处理方式。
中阴历程
人于气绝命终后,神识脱离色身,尚在昏沈恍惚之境,约三、四日,犹不知己身已亡。待见亲属为己设供祭拜,方觉察与亲友已成隔世。此时业力形成之烈风,骤然吹起,中阴唯有任其摆布。强大光焰伴随雷电巨响,令中阴心胆俱裂。无数食人夜叉、野兽紧追不舍,凄厉哀号不绝于耳,又复狂风暴雨、山崩海啸,中阴惊惶失措,四处逃窜,又被追逼至深不可测,象徵自身累劫贪瞋痴之白、黑、红三座悬崖绝壁。此情此景系亡者业力所感,生前行善,感得乐境;生前为恶,感得苦境。故生前所作所为,所思所虑,影响至剧。所现景象,象徵前世习性,暴风雨表贪欲,烈风表瞋恚,黑暗表无明,喧扰表冲突之情绪与习性之结合。然究其实,乃无明所投射,其性本空。中阴既非血肉之躯,乃微薄四大和合之身,本质亦空,空何能坏空?是以毋需恐惧,当保持正念。中阴因历诸苦,急欲觅色身栖止。此时,五方佛界交替放射耀眼灿烂之蓝光、清净白光、黄光、红色宝焰妙光及强烈绿光,奈因业力,中阴反畏惧不前。六凡道之劣光亦倏忽显现,天道之微白光,人道之浅黄光,阿修罗道之淡绿光,地狱道之黑烟,饿鬼道之淡红光,畜生道之浅蓝光,因其柔和暗淡,中阴业力应感何道,彼道之光即愈显而易见,遂投生于彼,此即其来世父母行淫之光。
于濒死体验中,见佛见仙者有之,见阎王鬼怪者亦不乏其人,足见各人死后所至之处,非同一世界。库布勒.罗丝认为:「濒死患者所体验者非死后世界,乃是自生至死之移动过程。就物理学而言,所谓“存在”,必以客观、普遍为原则,然就心灵世界而言,存在毋须此二要件,但凡由主体所创造者,乃是一种主观之存在,故其所谓之“现实”,亦为主观之见解。濒死体验之现实性,乃体验者自行创造,是以其内容亦因人而异,自是理所当然。」
科学家认为:「假设死后世界确实存在,则此世界恐非一单一、单调之世界,而是与现实世界相同,充满多样性之世界。」是以中阴身所历之境,实为自己业力所感,即可由此得证。
中阴身之前二十一日,亡者于生前之记忆仍极鲜明,故为其做功德最能获益。此后业力形成,较难超度。据云,中阴身每七日皆需重历死亡时心境,安详而逝者,重现安详心境,反之亦然。众多中阴身聚集于男女交媾处,寻求有业缘之父母投胎,其中或有一中阴身遂其所愿,余者则绝望而死。然此死生,乃彼无明心中所现之生灭相,非世俗之生死。
因亟欲投胎,中阴身必择看似安全之处奔赴,然因迷惑,辄视善生处为恶生处,视恶生处为善生处,或闻迷人歌声、亲人呼唤,终被诱至三恶道。中阴身为业风吹至父母交媾处,以宿世业缘,遂生强烈执着。若喜爱母亲,对父亲欲取而代之,则转生为男众,反之,则转生为女众。或问:「试管婴儿未见父母交媾,何以投胎?」殊不知,精血和合,即可牵引神识去投生。
六道中阴行进方向
中阴以其善恶业力所致,可感受行进方式为上升、下降或水平飘移。若生天界,中阴身头朝上直飞。如生前向往美国,中阴身会以平行方式,横向飞越高山大海,瞬间投生至美国。投胎至畜生,则如禽鸟,向前直视。投胎至地狱,恰与天界相反,为头朝下,犹似潜水。
投胎各道所见景象
若见天界宫殿,天神持天衣伎乐来迎,则转生天界;若见鸿雁成群,嬉游湖上,即生东胜神洲;若见雌雄牛马于湖边啮草,即生西牛贺洲;若见宫室辉煌,即生南赡部洲;若见湖边有树木、牲畜,即生北俱卢洲;若投生人趣尊贵之家,则见豪宅华厦、美妙园林;若托生于下贱之家,则置身竹草丛生之处,耳闻种种纷乱威逼之声;若见丰茂树林,及相对旋转之火轮,即投生阿修罗道;若见山石穴窟、深洞或鸟巢,投生于畜生道;若见寸草不生之荒漠、地中浅洞、朽草枯根等,则托生于饿鬼道;若闻悲凄歌声,身不由主被驱入昏暗处,但见黑、白屋宇杂列,中阴身感烈火焚烧,则投生热狱,若觉寒冰酷冷,则投生寒狱。
前已述及,中阴身可随心所欲,穿墙走壁,念头所到,无所不至。唯佛之金刚座,及母体之子宫无法穿过。前者为佛证悟之处,后者表再度轮回之入口,一旦投生,中阴身阶段即告结束。
关于「夺胎」
高僧大德有「夺胎」现象,其本具福报,可免受胎狱之苦。在孕母怀胎八、九个月时,神识进入胎内,赶走原先之神识。例如:皇后怀孕,无福报者之神识虽投胎为太子,然此色身系暂时借用,若遇一有福报者,此人即会夺走前者之神识。亦即二者之神识作一转换,如此,后来者即不必受胎狱之苦。古有前例,高僧大德修持至能知来世投胎何处时,便可以夺胎方式转世。人在母胎里,须承受种种痛苦,因高僧福报大,毋须经历胎狱之苦,只须将彼神识取代,即可投胎。故高僧断气后数日,即可马上出世,此谓之「夺胎」。简而言之,母亲自怀胎至婴儿出世,其间虽为同一色身,然神识却时有变化,未必为同一神识。自来祈求菩萨加被,而得感应者不胜枚举,已怀孕者不妨多持诵《普门品》、《地藏经》等。


什麽是中阴身


作者:子游zz 提交日期:2004-4-1 2:19:00

中阴又叫中蕴、中有,就是五阴和五蕴的意思。所谓阴和蕴,是指色、受、想、行、识五种,乃三界众生生命的组合元素。阴是唐以前的旧译,蕴是唐以后的新译。三界众生称为二十五有,所谓有,就是有五蕴;不出三界是被五蕴所困,解脱生死即是出离五蕴的三界。

中国民间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把佛教的五蕴改为中国思想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其实,五行的相生相克仅属于物质世界。佛教的五蕴之色蕴就涵盖了全部的五行,其余的四蕴则属于精神世界。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就成为三界众生的活动现象。

根据《俱舍论》第十卷,中阴身有五个名字,分别是:意生身、求生、食香、中有、起,这是依据其性质分的。如:依意求生得化身,因而称“意生身”;又因其经常喜好寻察当生之处,而名“求生”;依各种喜爱的气味来维持和营养他们的身体,故名“食香”;因为是处于从此生的败坏到另一生出现之间的过渡期,所以叫“中有”;他能够产生生命过程中的另一个身体,而他本身却是不藉父母等缘,乃自然而生,因此又称为“起”。

有福报的中阴身是以好的香气为滋生的食物,无福的中阴身是以恶臭的气味为滋生的食物。凡是中阴身都有神通,能够见到肉眼所不能见到的事物。中阴身的阶段究竟能维持多少时间?有不同的说法:有说一直到另一期生命的开始为止,不论多久都叫中阴身;有说中阴身的生命只有七天,他可以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次又一次地受生为中阴身。但是古来佛教所相信的,是根据《大毗婆娑论》所说的,人死之后七七日间为中阴,因此而有在人死之后七七日内设斋供养,做布施功德,祈祷冥福,超度亡灵等的佛事,相沿成为一般的佛教信仰。其实,人死之后,在另一期生命的出生之前,叫做中阴。三界、六道所有众生,死此生彼,都经过中阴的阶段;但无色界众生是定境,没有色蕴,所以没有中阴。以《大宝积经》第五十六卷〈入胎藏会〉所说,由地狱众生而转的中阴,容貌丑陋,如烧焦的枯木;由傍生而转的中阴,其色如烟;由饿鬼所转的中阴,其色如水;欲界的人及天所转的中阴,带有金色;色界众生所转的中阴,形色鲜白。因此,中阴身的形状有两手、两脚、四脚、多脚,或者没有脚,都是随着他们生前的形相,而显出同类的身相。又根据《俱舍论》第九卷说,欲界中人的中阴,身量像五、六岁的儿童。欲界的菩萨之中阴则如壮年人的身量且相貌杰出,当其入胎投生时,必有光明照耀。而色界天人的中阴,则形量圆满和他生前相同。

根据《大乘义章》第八卷说,欲、色二界众生一般皆有中阴身,唯上善及重恶众生,死后立即往生净土,转生善类,或直堕地狱及饿鬼趣,所以没有中阴。以重恶众生的业感而言,唯造五逆罪者没有中阴。

又根据《释净土群疑论》卷二,也有两种见解:一说往生净土,不经中阴,因为命终之时,即生于莲花中,所以不应有中阴;另一说则是,往生净土之人,从此秽土而生彼净土,是死此而生彼,在这中间当有中阴,不过虽经十万亿佛土,仅如弹指顷,沿途以诸佛国土的香饭之气滋养其中阴身。这些说法虽不尽相同,但都表示了中阴身的存在。

从以上的经论资料所见,凡是众生,若在欲界与色界,除了大善大恶能于死后直升直堕之外,都会经过中阴身的阶段。他不属于任何一道,当他所待投生的因缘成熟,就会以入胎和化生的方式确定投生的类别。

在未投生之前,可有转变其投生类别的方法。例如得闻佛法,或亲属为其祈福供养,做种种佛事,便能影响这一中阴身的前途上升;如果由于积怨难消,再加上亲友和仇敌的干扰,也会使得中阴身改变方向而堕于恶道。所以西藏密宗特别重视中阴身救度法;即在显教,也主张临终的助念和七七的超度。以佛法来救济中阴,是召请中阴身来听闻佛法,化解心结,减轻烦恼,也以佛法的力量使得有缘的鬼神欢喜,以此为其结善缘的功德达到超度的效果。至于上善与极恶之人其所以没有中阴身的原因,是在于他们没有等待因缘的必要。就好像有人在大学还没毕业时,已经办好出国留学的手续,或已被公司、行号、机关预聘,毕业之后,不需要等待工作机会,或到处找工作,这也许是他们的家庭背景或学业成绩优于一般学生所致。相反的,如果出生便为猪、牛、羊等的家畜,表示出生以后,已经决定了他们被人宰杀,做为食物的命运。因此,如果积极修行、努力为善、信心深厚、愿力坚固,就没有堕落三途的恐惧。只要以信愿和修行的力量自利利人,上求下化,便会依信心往生净土,依愿心修菩萨道,不论生于佛国,或生于娑婆,都是直来直往,毫无彷徨、等待的现象,所以,对信愿具足的佛教徒而言,并没有中阴身的过程,也不必要他人以中阴身救度法来超度。

http://hi.baidu.com/fodaoru/blog/item/ba6adcc4eb5891cb39db49e2.html
光构成了宇宙!光,很美;人也一样上帝如是说:要有光!——便有了宇宙。qi8111人格与人品宇宙万物的基础是什么,最小单位是什么, 是有无粒子,阴阳也及无有,我们对事物的最基本认识是有和无,有对无或无对有的吸引力,及有对有和无对无的排斥力引发高速旋转,当一个粒子消亡,并将状态完全复制到下一个新生粒子时,这个速度是宇宙间的速度极限,这个单个个体即体积的最小单位,运转一周期即时间的最小单位,正因有旋转这一过程,所以有了时间,停止旋转也即时间静止. 我们所感受到物质是由这种粒子间因旋转方向相位不对称所构成, 而方向一致的粒子即真空, (也可能是粒子的不饱和态构成物质,饱和态是真空).
宇宙中的黑洞是方向相异的粒子交汇处,在最中间,两个完全相异的粒子停止运转,斥力达到最大,此点时间已经静止.周围的物质不断被吸引,在向中间挤压过程中,物质被分离,即所带信息码被清零,并泄放能量射线改变后本身消失。超星星爆炸正好相反。

光和其它形式的波一样,是一种状态.一个粒子生命完结后,同时将所处状态复制到下一下,这样不断复制,形成波的直线传播.

由简到繁,1分2,2分4,4分8,复杂的组合形成物质.在宏观面,各种力是这种力在不同物质层面的表现形式,欲望是力之源.
拿起石头用力甩出,松手后,石头继续飞行,此为何没有动力的石头会飞,因为惯性,都会说.这是因石头的快速介入,迅速改变了石头周围平衡的力场,这个力场为平衡推动石头飞行,如果石头是飞碟,它的动力应是在飞碟表面构造一层比还电子还要小很多的物质,这种物质生命周期极短,但它能改变平衡的粒子状态,在粒子的反作用力下高速飞行,
将人的七情六欲设计成电脑程序函数, 造出具有人类智慧的系统,真正的机器人将诞生.此时人的地位将提升,成为机器人的神,是机器人思想的来源.
运用电脑的计算设计能力,特别是全球网络的下一代网格系统,再复杂也不怕,在克隆生物取得的科技成果基础上,将来会有一行业,生物设计制造公司,可以根据客人的不同个性需求,制造出个性宠物. 甚至有骑在宠物身上外出漫步.在家里种上一株世上独一无二的花草是多么令人羡慕.
如果人类的文明不向外太空发展,建立人类共同理想,在地球上因欲望的膨胀最终会把地球毁灭. 倡议人类设计飞碟,走出地球.只有这样才能救地球.tb3223447免费赠送《宇宙之光》精美电子版——索书邮箱:zhao-8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