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长裤怎么改九分裤:2008网事:中国网络问政元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31:50

2008
网事:中国网络问政元年

 

重庆“网络问政”热凸显网络民主

  
  2008年6月20日注定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问候网友,倾听民意,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非常关注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和奥运盛会即将到来之际,最高领导人第一次通过互联网接受公众提问对话,总书记此举堪称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开启了中国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的一个崭新时代。
  
  事实上, 由“网络问政”凸显的倾听网络民意、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行动早已经在重庆渐次展开。
  
  2007年6月,市委市政府就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通过互联网向全球“问计求策”, 开中国省级行政区网络问政、网络民主之先河,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重庆网络民意由此逐渐发酵,与决策层良性互动,堪称中国网络民主一方重镇。
  2008.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市委党校发表“三把尺子量重庆”的重要讲话,推动重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此举引起重庆网民热切回应,一位名叫“重庆够得学”的网民发出“三把尺子能够敲醒重庆吗”的帖子,列举重庆发展的种种不足,引起强烈反响,短短时间点击量达4万多,跟帖超过300多个,网文《“三把尺子”量出重庆核心价值观》更是经薄熙来书记批示发给区县党政一把手学习,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传统主流媒体亦在显著版面、显著时段刊登网民讨论观点,一时间,网络民意与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推动重庆本轮新发展新目标的一系列决策良性互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由上而下,重庆网络民意经各级机构善加利用,引导,渐成气候。5月27日,重庆市渝北区区委书记周旬、区长黄玉林通过华龙网开设"良策妙计网上寻—渝北区公开征集发展建议"专题网站问计网友,并以成为“渝北荣誉市民”、“渝北区经济社会发展"智囊团成员等荣誉予以褒奖,期望关心渝北区发展的海内外人士提妙计献良策,目前已收到300多条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涉及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社会事业、招商引资、园区发展等方方面面。
  
  7月,四起网络问政事件给重庆网络民主再添活力。7月8日,綦江县委书记王越、县长徐世国通过当地报纸、电视台和网络发出公开信,请干部群众就綦江如何加快发展“找疼点揭伤疤”。同一天,重庆三级法院院长向社会公布了电子邮箱,市高院院长钱锋要求纳入制度化的管道,不要把“直通民意的渠道给荒废了”,在司法体系之外,以网络民主进行司法救济,堪称高院亲近民意,推动柔性监督的一次尝试。到7月15日下午15时,钱锋的邮箱已收到来信288封,并已亲自回复160封,交办59件。
  除了主动出击“问计求策”,对网络民意的良性互动也渐成气候。因为一篇网文《重视巴南、关心巴南》,网友对巴南发展的忧思引起重视,他们将网友意见原文下载并结合暗访情况,制成了PPT文件,在区政府常务会上播出研讨。7月16日, 巴南区委书记李科与8位网友当面对话,畅言发展。此次会面后一个直接结果是网友反应热烈的李家沱城市管理问题得到巴南区重视,两位官员被降级调离,网络民意不但为官方所重,甚至发挥出民主监督威力,成为各级官员行政中不得不考量的一个重大因素。仅隔1天,7月17日,大渡口区委书记刘本荣向社会公布了自己最新获得的QQ号码——200830042,每周五下午3点~5点,网民可直接与刘本荣畅所欲言,从圆桌对话到直接灌水拍砖,在思想大解放东风的吹拂下,重庆各级官员正以开放的姿态应对网络民意。而此前的6月11日,南岸区政府针对反映南岸城市建设、规划的帖子《南坪,你将被谁抛弃》亦立即组织规划、城建部门善加回应,听取网友意见和建议。
  在国内,借力改革开放30周年,各地以网络民主推动思想大解放、大发展更成勃发之势,一种崭新的中国式网络民主政治,已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而在近年来众多公共事件中,我们不但都能看到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的身影,而且对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介入也越来越深入。如何解读日渐发酵的网络民意,网络政治,对于我们在信息时代推进人民民主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执政方式意义重大。抛开各路专家、网友和时事观察家纷繁复杂的种种解读,回望500年,以大历史观之,网络民主与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对中国社会变革的重大意义已经凸显,由总书记上网开启的中国网络民主新时代已经来临。
  
  
  网络民主的发展大趋势——从精英民主到人民民主
  
  网络民主,本质上是人民民主。
  地理大发现开启了全球化时代,人类用500多年的光阴发现民主的可贵,自由的可贵,民主不但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手段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生产方式,一种精神关照。但可惜,有了民主精神,没有民主的路径是不行的。这个时代我们命名为思想民主时代,民主还正在启蒙和发酵、价值认可阶段。
  
  全球经济一体化让国家走向民主政治的前台,200多年来,民族意识与民主意识同步发酵,错综复杂,政治成为最重要的国家议题,姑且命名为政治民主时代。人们并没有在政治民主时代获得改善自身的更多的东西,那些与普罗大众、小人物的民主权利、自由表达不过局限一域,自说自话。技术的局限、社会发展的局限,让民主与政治紧密相联,民主成为宪政、国家政治、精英政治的代名词,民主成为政治精英、知识精英眼中为国为民的个体价值追求,指向个人(草根阶层)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并没有多少技术和现实的路径。只能说,社会在进步,民主在发展。
  
  现在人们终于发现,在信息社会,信息的对称和流动为人民民主创造了生存的土壤和条件,为决策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上下互动,平等交流奠定了条件,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民主终于有了实现路径,对每个人的个体尊重终于有了可能。因特网让信息垄断成为历史,透明成为现代政府的重要标志,博客、论坛等信息技术产品让每一个人有了表达的权利和自由的平台,对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让人们有了更多的爱好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
  在文化领域,电视节目、电影节目、个性化的节目可以点播;
  在经济领域,信息流动让物流更加自由的流动,及时反馈的信息可以作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在管理领域,企业文化精神更强调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思想领域,民主终于不再是一个政治词汇,而逐渐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了。网络民主背后下的亿万网民正以其对时代的准确把握,掀起了新一轮狂飙突进的公众参与、社会参与、政治参与——一个全新的有别于精英政治的网络民主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自由知识分子、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高在上远离群众土壤的知识精英,终于发现,民主不再是自己口中的专利,借助网络,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一个基于网络发展催生的公民社会开始发育,一个基于网络技术成熟的自由表达开始显现,一个基于信息透明的公众监督开始形成,从精英民主到人民民主,指向个人权力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终于有了实现的路径,那些远离普通民众个体权益的宏大叙事和民主实在太过抽象,尽管这个理想的状态非常漫长,但毕竟开始来临了,我们命名为个人民主时代。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应该遵守的基本信条和发展趋势。对人的尊重,个体个性的尊重,差异的尊重。只有这样,人的幸福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回顾全球化时代以来人类民主发展的历史,“网络民主排除了传统意义的社会中心结构,形成的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结构、非中心结构,还表现出话语的多元化和异位化”, 这是网络民主发展给中国政治生态带来的最重大的时代发展大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讲,自17大以来,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当俞可平还在说《民主是个好东西》进行民主价值认可的时候,当众多知识分子还在用传统政治思维解读和设计中国民主进程的时候,信息时代的新型民主——网络民主已经破题,迅速崛起于中国大地,借助网络,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公民社会开始形成,为传统政治对接民意,开展第三方尤其是公民监督创造了条件,这固然与传统行政领域上下疏通缺失,传统媒体监督力度不大、不作为有关,出现一定程度的传统媒体正面报道,网络媒体负面报道的尴尬局面,但要看到,网络作为新兴主流媒体,作为虚拟社会的独立品格已经逐渐成型,并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为中国传统政治实现转型奠定了难得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在不知不觉间,信息的公开和对称为公民监督行政权力、监督社会精英、快速集结网络民意开展社会活动,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政治民权领域的西丰事件、钉子户事件、孙志刚事件或者是社会经济事务领域的厦门海沧PX事件、王石事件、跨国企业捐款门事件,成都帐篷事件、“久耕托市”事件、网络的民主性、开放性、包容性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介入政治和社会领域,并产生深远影响。而在抗震救灾和抗击南方冰雪灾害中,广大网民以高度的理性,积极捐款捐物,利用互联网民主、开放、兼容的特性汇聚力量,支援灾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这种影响不但对政府的行政行为构成监督和制约,对社会精英甚至一系列反社会的普通民事行为也构成强大的公众监督和制约,是以跨国企业在商务部“哭鼻子”、王石再三道歉。而且这种网络监督,由于中国市场和消费力量的增长,让那些对中国采取歧视政策的外国政府和组织、个人构成监督和制约,无论是对“藏独”3.14打砸抢烧暴力活动的抗议,还是对破坏奥运火炬传递的行为所形成的强大舆论氛围,都充分显示了网络的建设性作用,中国网民第一次在外交领域发出中国公民的声音,震动国际社会,精英代言民众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在汹涌的网络民意背后,是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思想启蒙和经济发展,公民的权力意识等主体意识大大增强。 决策层深刻把握天下发展大势,亲近网民,了解网民,沟通网民,不但极大的鼓舞了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建言献策的公民参与热情,而且已经在客观上催生了一种有别于政府与精英知识阶层的第三方力量,在西方社会,良好的教育催生了一个强大的传统公民社会作为第三方力量。而今天,得信息时代所赐,含蓄的中国人以互联网为纽带,逐渐催生出一个强大的现代公民社会雏形,并以中国人家国一心的人文传统关心国家发展,关心民族复兴,在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崭露头角,中国2亿网民正逐步成为一支理性包容而且充满现代性的力量,在他们的背后,是我们传统政治思维关于民主构建和设想所缺失的,那些试图从传统政治构架和思维进行民主诉求的设想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在信息时代我们如何推进人民民主!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中国政治改革和民主进程带来一个新机遇——就是关于社会监督和民意通达的问题。一切政治的核心就是对构成权力要素形成制衡,对不平衡的利益形成制衡,但不少知识精英和改革痴狂者不讲改革策略,不看时空背景,用传统政治思维方式分析当代的监督和制约问题,进而开展政治诉求,但整个中国的政改何去何从,实在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
  
  从世界范围考察全球政党政治的发展,也很难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中国改革30年来从经济改革进而逐步推进社会改革(社会建设是我们当前的短板),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由经济改革推进行政改革(包括大部制),进而延伸到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构建政治文明的目标。但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使决策者必须万分谨慎,但是,在全面改革难度过大的情况下,互联网为推进民主政治进程,开展社会监督、沟通上下管道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如果说,改革30年来经济改革的路径是增量改革路径的话,在不损害各方利益格局的情况下快速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那么互联网发展则为中国政治改革推进增量改革创造了路径和条件,为此众多有识之士热情的鼓励,命名为互联网政治、网络民主,其实质就是希望相对稳定的格局之下推进民主政治增量改革的现实抉择,这是信息时代给中国改革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讲,总书记对网络的重视,并非仅仅是在人民网与网民视频了20分钟,而是自2007年以来的网络民意逐步发酵,并由地方政治的“问计求策”渐次升级,推进到了国家政治层面,其对执政模式的影响、政治历史进程的影响将难以估量。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好心大多不能办成好事,心急也吃不了热豆腐,改革总是妥协的产物,各方利益博弈的产物,稻子熟了也就低头了,网络民主对推进步入深水区的中国改革的意义盖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