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代言:六位“90后”大学生20岁的感受与体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2:07:2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是“70后”一代说时间的口头禅;“我的青春还没开始就已经老了。”这是“80后”对时间的感叹;“凌晨12点前很少会入睡。”这是“90后”的时间节奏。

  无论哪一种修辞格式的语言,也无论哪一代人,“时间”是所有的青春都无法打败的敌人——我们都会在长大的路上一天一天地老去,而且很快,在你不知不觉间一切就已成为无奈的现实。

  似乎是转眼之间,两三年前为了要一个“名分和说法”,在网络里前赴后继、冲锋陷阵的“90后”们,20岁了!

  20岁,一半的青春已如流水般一去不回;20岁,许多感伤的气息开始扑面而来;20岁,回首当初的“口水仗”只是付之一笑; 20岁,开始对自己说“你已不再是年少轻狂的少年”;20岁,开始想怎样才能让剩下的另一半青春年轻起来……

  20岁,这个属于青春分界线的位置,年轻的“90后”正源源不断地到来!20岁,在这个“青春半老”的年龄,“90后”的内心又是怎样的一片风景?面对这个世界,面对不再只是纯粹的梦想和未来,又正在经历着怎样的蜕变?

  2011年3月《课堂内外》高中版,特别约请一批年满20岁的“90后”,袒露他们的感受和体悟,和我们一起奔跑在“奔二”的路上!

  “90后”的20岁感言

  汪子钰:我庆幸自己至今还没有被同化,我是在按照想要的生活方式为自己而活,还没有因为全世界向左我向右而动摇自己的信仰。毕竟,没有比让没有主见的人同化自己更悲哀的事情,活着并不是为了盲目跟风,既然活着,就要活在自己的血脉里。

  王梦霞:20岁的时候,未来已不再遥遥无期,成熟过后,才能笃定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我开始向父母宣布拿回所有主动权,我的人生要由自己掌舵。走出避风港,可以自由选择前行的方向,同时也少了许多安然的庇护。

  王沙沙:未来的路还很长,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继续走下去。梦想还在路上,曾经错过的温暖会在以后的日子里补给。我相信终有一天,梦想能够照进现实,我可以觅到那份藏在梦想里的小温暖。

  张鲜鲜:桃李年华的20岁,我不怕寂寞,只怕距离梦想太远。站在20岁的尾巴上,俯瞰古都寒冬萧瑟的图景,我开始思考今后的人生应该站在怎样的高度。

  张澳齐:20岁,这曾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生憧憬的年龄。如今站在20岁的点上,才发现20岁的自己早已不是孩子。20岁,开始衰老,只希望我过了20岁的时候不要像汪峰所唱的那样,因为“没有对那些混蛋笑过”而被赶上街头没有工作。

  周正:20岁先叫醒了我,然后我叫醒了20岁的梦。20岁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不是什么故事中的主人公,我只是我自己,踏踏实实地走过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些梦想我还记得,但是眼睛要看的是脚下,我相信成功不远。

  活在自己的血脉里

  文/汪子钰(出生年月1992年3月)  四川大学编辑出版专业2010级

  作为一个“90后”我甚感惭愧,因为我几乎不具备“90后”的特征:不看电影、不看电视、不逛街、不网购、不打游戏、不喝饮料、不买零食、不写火星文、不做心理测试……

  穿6年前买的衣服,用6年前买的书包,已经3年没去过理发店(自己用剪刀剪头发),言语甚少,走路成风,习惯背着《牛津高阶》去上自习,既不逃课也不迟到,专业课坐第一排,公共课坐前几排,只要没有课就在图书馆……对于我的生活方式,周围人用“常人无法理解的异端的异常思维”来形容。

  我庆幸自己至今还没有被同化,我是在按照想要的生活方式在为自己而活,还没有因为全世界向左我向右而动摇自己的信仰。毕竟,没有比让没有主见的人同化自己更悲哀的事情,活着并不是为了盲目跟风,既然活着,就要活在自己的血脉里。

  活在自己的血脉里并不意味着冷漠。现在每三个周末有两个周末我会去镇上的青少年空间当志愿者,朝九晚五。我不在乎同样是“90后”或者“00后”的小朋友是叫我姐姐或是阿姨,也不在乎这样做的时间成本是不是太大,因为再过几年,他们也会如我一样是20岁的人,我只是希望他们的成长,不是如“残酷青春”里描写的一样,充满了冷漠、伤害、孤独甚至绝望。

  成长的过程太过于顺利,与常人无异,一路以高考作为导向,再多不满也只能接受。第一次深刻体会到绝望和无助是因为那场大地震。

  2008年5月13日凌晨,天下起了阴冷的雨,大家只能抱着被子蜷缩在主席台上。雨斜风乱,寒意直往单薄的校服里灌,冷得再没有睡意——这个世界上我最在乎的人都生死未卜!

  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活了这么久还从来没有这样狼狈过。凌晨4点,在手机信号恢复后才得知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很多学校、房屋倒塌,遇难者已近万……

  顿时,所有的抱怨都凝固成了悲伤。那一刻,才明白,与那些连抱怨机会都没有的人相比,自己是何等的幸运——教学楼没有坍塌,只是剧烈地摇晃了几分钟!

  停课在家的两个星期,我没有开过收音机,害怕听见那些悲伤的哭喊声,害怕因为软弱而泪流不止。复课后我捐出了当时所有也确实是不多的稿费,可即使这样,我也没有办法原谅自己:生命如此脆弱而短暂,可是我竟然挥霍了17年,并从未觉得愧疚!

  开始相信,生命是可以通过另一个生命而延续的,这并不只局限于血缘。所以,既然我活着,那我就有责任为那些已经消逝的生命好好活下去,至少要成为自己的骄傲。

  20岁,我为自己和那些正在被荒废的青春却得不到正确引导感到痛心。现在我仅能默默希冀,不管多少年以后,我还能坚持活在自己的血脉里,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的“异端”。

  “90后”同题问答·汪子钰

  《课堂内外》高中版:对于“90后”这个称谓,你是喜欢还是反感?

  答:无所谓喜欢或者反感,就像没有人会因为喜欢番茄而反感黄瓜。

  《课堂内外》高中版:有很多“70后”、“80后”认为“90后”的代名词是“非主流”,对此你怎么看?

  答:“非主流”就如它的名字一样,并不能代表“90后”这个群体,悲哀的是大家只注意到网络上少数高调的“‘90后’非主流”,而忽略了现实世界里的“90后”主体。

  《课堂内外》高中版:你认为真实的“90后”是什么样子的呢?

  答:真实的“90后”没有三头六臂,与常人无异,有喜有悲,有血有肉,既有壮志也会迷茫,关注自己也关注社会。

  《课堂内外》高中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90后”,你会选择什么词?为什么?

  答:万千。每一个“90后”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与众不同,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生活背景,“90后”就是万千个不一样。

  《课堂内外》高中版:你认为“90后”已经长大、成熟了吗?这种成长是个体的,还是“90后”的集体成长?   

  答:是否长大成熟不能一刀切。每个人的生存背景不一样,成长状态各有不同,更何况最大的“90后”与最小的相差了10岁。 

  给时光以生命

  文/王梦霞 (出生年月1991年11月)   中国计量学院08对外汉语1班

  20岁,青春行至半途,依旧保持着张扬的姿态昂首阔步,心中却隐隐多些念想,对于前途未卜的将来和尚未实现的理想。

  或许人们眼中的“90后”都是叛逆不羁的,可我却真的辜负了少年时光,未曾留有疏狂记忆。从小到大都是乖乖女、好学生的样子,把青春一头扎在书山题海,再抬头时,鼻梁上多了副600度的眼镜。一直以来,我对师长的话可谓是言听计从,只有“理想”二字不容亵渎。

  可人生有时就像一场玩笑,看不到的手推你向前,却又忽然间弹指将你击倒。2008年,高考失利,以两分之差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最终录取的学校却是家人背着我偷偷去填的志愿。

  大学第一年所有的记忆都沉郁而阴冷,孩子气的叛逆和忿忿在那一年猝然爆发。而我最终得到的只有停滞不前的学业和别人口中“脾气古怪”的评价。我渐渐知晓,愤世嫉俗和怨天尤人只是逃避现实的借口,所有的不平和缺憾终究还得靠自己的努力去填补。

  我开始向父母宣布拿回所有主动权,我的人生要由自己掌舵。走出避风港,可以自由选择前行的方向,同时也少了许多安然的庇护。

  20岁的时候,没有了父母的干预,对于时间和命运,我是完全的主宰。然而,我目睹过太多因缺少规划而迷失的人生,也见过因游戏玩乐而蹉跎的青春,潮水般涌来的现实压力更是让人喘不过气,没有底气做个不羁的挥霍者,莫名的恐惧感迫使我正襟危坐地思考起未来。

  没有经历过几番质问的理想不会牢不可破,少年血性总是想出人头地,不可一世到以为这世界唯我独尊。20岁的时候,未来已不再遥遥无期,成熟过后,才能笃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自由撰稿人成为我职业规划的目标。

  在噼里啪啦敲打键盘的声音里度过的20岁,或许将成为我这辈子最难以忘怀的时光。这一年,写过很多字,摒弃了曾经单薄孱弱的文风,一字一句都是深思熟虑后的有感而发。

  “作家”这个名头太过尊贵隆重,我暂且不敢妄想,只希望自己可以一直踏踏实实地写作,能不断突破自我,得到提高,离这个称号越来越近。

  帕斯卡说过:“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或许,这便是我对未来的期待。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长短,更无关贫达,让生活着的每一天都充满欢乐和意义才是我竭尽全力的目标。

  “90后”同题问答·王梦霞

  《课堂内外》高中版:对于“90后”这个称谓,你是喜欢还是反感?

  答:我无所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90后”只是代表我出生的时间,除此之外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课堂内外》高中版:有很多“70后”、“80后”认为“90后”的代名词是“非主流”,对此你怎么看?

  答:我觉得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所谓“非主流”并不能代表“90后”的主流,他们只是“90后”中的一小撮人,可能个性比较张扬,所以引人注目,大多数“90后”并非如此。

  《课堂内外》高中版:你认为真实的“90后”是什么样子的呢?

  答:我觉得真实的“90后”应该无异于任何年代的年轻人。少不更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有些叛逆,有些张扬。但是,他们也会努力学习,会体谅父母,做错事后也会悔改,对于未来也怀抱理想。

  《课堂内外》高中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90后”,你会选择什么词?为什么?

  答:特立独行。我认识的大多数“90后”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敢想敢做是他们回答世界的方式。

  《课堂内外》高中版:你认为“90后”已经长大、成熟了吗?这种成长是个体的,还是“90后”的集体成长?    

  答:成熟的“90后”只是一小拨人。毕竟,年龄是成熟的前提,只有经历过一些事情,才会得到成长。那些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90后”们已经成人了,小部分开始步入社会,成熟是必然的。

  梦想是一种美好的温暖

  文/王沙沙(出生年月1991年4月)    湖州师范学院广告学专业090421班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20岁的时候,在一本书上读到这样的句子。

  这一年,我竭尽全力写很多很多的文字,然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文集《生命中的温暖和美好》;在最后考试的时候全力以赴,拿到了人生第一笔奖学金;认真地做着职业生涯规划,梦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参加很多社团,参与很多活动,认识了很多的人……

  其实上大学之前,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站在那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不过我终究还是没能朝着当初设定好的梦想前进,而是稀里糊涂地学了广告。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轻车熟路,我终于知道这辈子我无法舍下它。

  安定和动荡,我选择了后者,这个被很多人不看好的选择,只有母亲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她说,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也需要自己走下去,梦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生命,会改变、会成长。

  当我努力地朝着自己梦想前进的时候,有些人却等不到我梦想实现的那一天,过早地离开了。20岁这一年的国庆,奶奶离我而去。渐渐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说20岁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有些事,无法改变,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总会有人用离开来加速我们的成长。

  虽然我早就告诉过自己,在命运的列车上,无论谁上谁下,与谁携手同行,抑或独自欣赏沿途风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将一路上的美好温情,连同被灼伤的疤痕一起放进背囊,怀着细微的梦想然后昂首阔步地走下去。可是当奶奶真的离开的时候,我的世界还是崩溃了。母亲说,没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只有回不去。发生的事情我们无力再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个还在身边对自己微笑的人。

  我曾经答应过奶奶,我要实现梦想,赚很多很多的钱,让她在以后的日子里快快乐乐地生活。每次听我这么说,她总是笑得很开心,她说我已经长大了,她说以后有很多路我总要一个人走。

  成为一个优秀的广告人,拒绝平庸,抛弃安定,过风生水起的生活。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将为着这个目标努力。

  未来的路还很长,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继续走下去。梦想还在路上,曾经错过的温暖会在以后的日子里补给。我相信终有一天,梦想能够照进现实,我可以觅到那份藏在梦想里的小温暖。

 

  “90后”同题问答·王沙沙

  《课堂内外》高中版:对于“90后”这个称谓,你是喜欢还是反感?

  答:谈不上喜欢,也不反感,平静对待。

  《课堂内外》高中版:有很多“70后”、“80后”认为“90后”的代名词是“非主流”,对此你怎么看?

  答: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一种标准来判断一代人,也不能用所谓的代名词来概括一代人。

  《课堂内外》高中版:你认为真实的“90后”是什么样子的呢?

  答:有主见,有想法,也有自己的判断。

  《课堂内外》高中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90后”,你会选择什么词?为什么?

  答:个性。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每个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个性,不能以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成长或者存在价值。

  《课堂内外》高中版:你认为“90后”已经长大、成熟了吗?这种成长是个体的,还是“90后”的集体成长?        

  答:一部分“90后”已经成长成熟,还有一部分正在成长成熟。这种成长是属于“90后”集体的成长,是每一代人都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祭桃李年华

  文/张鲜鲜(出生年月1990年1月)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汉语言专业09级

  “我现在发现我所站的高度决定了我以后观察世界的视野。”电话那端友人的话如巨风穿胸,令我灵台刹那清明,愤懑烦杂顿时被一扫而空。

  想起那群曾经在课堂上传纸条、在课本下垫着小说看的朋友,老班像催债鬼一样敲打黑板上杀气腾腾的“高考倒计时”几个字,友人说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高考倒计时”更催命的了。我在桌面上用胶布粘上写有“北大”的纸条。那时老班比亲生爹娘还亲,迫使每一个同学都要给自己定一个一本目标——再也不会有人那么严格的要求我们,也再不会有人对我们那么充满信心了!

  如今友人的一句话唤起我与她以前定过的10年之约。那时我们17岁,以为用汗水和青春就能够与成功作交换,未来的光彩似乎已照耀了彼此的眼睛。

  我和友人同是寄养者,彼此在自己家与寄养家庭里辗转交付,辛酸且疲惫。我喜欢载着她到处游逛未知的荒地,县城野草埋伏的斜坡,白条石铺路的干净小镇,傍晚的松林是你不曾见过的雍容神秘。翻过一道道裸露着红壤的山坡,追逐列车的痕迹,车顶的白烟消失在茂密丛林的树颠上。

  “火车要开到哪里啊?”友人问。

  “不知道,也许很远,不过不要紧,火车开到哪里,我就陪你到哪里。”我说。

  这个诺言最终没有实现。2008年夏天,我高考失败,当我返回教室看到课桌上贴着的“北大”纸条,用指甲狠狠地刮得面目全非。友人走过来拥住我,相依为命般地拥着——这是一个我愿意把脆弱露给她看的人。她说:“别怕,时间很长,岁月不短,但有我在你身边。”

  感谢挫折。漫长的复习中,我喜欢并习惯了对变化的东西保持距离,这样才会知道什么是最不会被时间打败的准则。悲怆使人伤怀,温暖使人难忘,人人都有着追求幸福的希冀,有着对贪恋事物的执著,微渺却又如此真挚可爱。幸运有友人在侧,时时提醒莫失莫忘。

  桃李年华的20岁,我不怕寂寞,只怕距离梦想太远。站在20岁的尾巴上,俯瞰古都寒冬萧瑟的图景,我开始思考今后的人生应该站在怎样的高度。

  90后同题问答·张鲜鲜

  《课堂内外》高中版:对于“90后”这个称谓,你是喜欢还是反感?

  答:喜欢。

  《课堂内外》高中版:有很多“70后”、“80后”认为“90后”的代名词是“非主流”,对此你怎么看?

  答:“非主流”能够堂而皇之地进入大众的视野,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合理性,存在即合理。 

  《课堂内外》高中版:你认为真实的“90后”是什么样子的呢?

  答:渴望长大,希望被承认,每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都不想被忽视。

  《课堂内外》高中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90后”,你会选择什么词?为什么?

  答:正常。青春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正在经历这个过程,一代人成长,又一代人老去。

  《课堂内外》高中版:你认为“90后”已经长大、成熟了吗?这种成长是个体的,还是“90后”的集体成长?   

  答:还没有长大,就算是长大了,那也是个别的。因为人人生而不同,长大需要一个过程,没有人是按照机械程序毫无差错直接过度的。

  我在长大

  文/张澳齐(出生年月1990年9月)    漓江学院2010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还记得2008年,当“90后”终于踏上成年人的行列时媒体轰轰烈烈的报道,作为一名生长在小城的“90后”高中生,与那一切喧哗似乎毫无瓜葛,我只是继续静卧一隅独享少年时光。我的人生似乎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20岁,这曾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生憧憬的年龄。如今站在20岁的点上,才发现20岁的自己早已不是孩子。

  曾以为在这个年龄就可以恣意妄为,以为这个年龄只要心怀天下,天下就是属于我的;曾以为会多么纯洁的大学早已面目全非,多少学子为了将来的生活成了世故圆滑之人,在一个个社团里想尽办法抛头露面爬得更高以便将来能获得一份好工作;还有多少同学为了得到老师的青睐而不得不对某些不合理意见唯诺附和。再伸头去打探围墙外边的世界,物价飞涨就业困难,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都已沦为“啃老族”——而我,一个三流大学的学生,能做些什么?

  听着那些抱怨现实残酷梦想脆弱的歌曲,听着多少老男孩流泪的控诉,内心的惶惑一遍遍加重,甚至,我已经开始怀疑起自己一直坚持的文字梦想。

  在多少个深夜里伴着舍友的鼾声所敲击出来的文字,最终有什么用处?曾经一直以为多么纯洁的文学最终也敌不过现实的诱惑,本以为孩子也能当上国王,眼看着老男孩韩寒的《独唱团》宣布解散,我内心的彷徨达到了极致。

  我能做些什么?我还能做什么?找不到答案。一次次彷徨过后,至少眼下得把功课完成,把考试通过。

  此刻已是凌晨两点半,耳机里汪峰正用嘶哑的喉咙唱着那首让人揪心的《我在长大》,伴着我身后那位舍友粗重的呼噜声,敲下了这些字。

  不知道什么时候所谓的理想已经变得如此实际了。曾经梦想着有一天能像三毛那样走遍万水千山,现在,那个梦还在内心跃动吗?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在长大,20岁了,开始衰老,只希望我过了20岁的时候不要像汪峰所唱的那样,因为“没有对那些混蛋笑过”而被赶上街头没有工作。

  20岁,我在长大,压力也在增大。 

  “90后”同题问答·张澳齐

  《课堂内外》高中版:对于“90后”这个称谓,你是喜欢还是反感?

  答:只要不是贬义,我对称谓没什么意见。我们本来就没什么区别。

  《课堂内外》高中版:有很多“70后”、“80后”认为“90后”的代名词是“非主流”,对此你怎么看?

  答:“90后”中的“非主流”在网络上太聒噪,如果他们能关掉电脑到社会、尤其是农村里走一走,我倒想听听他们接下来的看法。

  《课堂内外》高中版:你认为真实的“90后”是什么样子的呢?

  答:物质丰富,生活比较单一,当然,这是指中国的“90后”。因为物质太过丰富且父母太过疼爱而使得我们少了体验生活的机会。

  《课堂内外》高中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90后”,你会选择什么词?为什么?

  答:五光十色。网络的纷繁复杂使得每个人所受的影响都不同。就像“非主流”,每个人“非”的都不一样。

  《课堂内外》高中版:你认为“90后”已经长大、成熟了吗?这种成长是个体的,还是“90后”的集体成长?    

  答:无法进行一刀切的回答。进入了社会的早就成熟了,就像我某个小学同学都要做爸爸了,而我却还在父母的翅膀下受着他们的庇佑。

  小子,你20岁了

  文/周 正(出生年月990年10月)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09级工业设计理科班

  刚刚过了20岁的生日,这是一个能把你从梦想里拉出来的年纪。

  我也很惶惑。我是真的20岁了吗?还是生活在盗梦空间那样的重重梦境里,或者是在梦境里照着某些范本规划着以后的生活?

  想做的很多。一会儿想写一部长篇小说,能像《挪威的森林》一样优秀;一会儿又想努力画画,达到那些西方印象派大师的高度;更多的时候想做一个伟大的设计师,名噪一时;甚至最近想毕业了去做Model,进军时尚界。

  我们班里有“法国后印象主义”,有“野兽派”,有“构成主义”等等。其实我们什么都不是,但我们已经把我们想象得什么都是了。我们一直以为那些名画之所以有名不是因为画得有多好,只是因为作画者有名。梵高因为梵高奶奶的存在而大众化了,我也会因为梵高的存在而大师化,我深信不疑。而梵高在向日葵以前,画过的、走过的我一无所知。我连梵高20岁时是什么样子、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都不甚知晓。

  很多事情都是一个大屋子,当你推开门时里面一片漆黑,只有慢慢走进去才会发现里面的空间,只要走进去就不会再撞到墙壁。那些逝去的日子里,那些走过的道路上,那些自感很充实的学习过程中,我无不快乐地认为自己在大踏步地前进,距离心中的巅峰只隔着很小的距离。以前我最仰仗的所谓天赋异禀现在毫无用处,成功的背后,付出的努力决定进度,而天赋决定的是高度。没有进度就毫无高度可言。

  20岁先叫醒了我,然后我叫醒了20岁的梦。20岁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不是什么故事中的主人公,我只是我自己,踏踏实实地走过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些梦想我还记得,但是眼睛要看的是脚下,我相信成功不远,走着走着猛一抬头就摸得到了。

  20岁,我正在朝着高处行走,默默地、满足地、幸福地行走。

  “90后”同题问答·周正

  《课堂内外》高中版:对于“90后”这个称谓,你是喜欢还是反感?

  答:喜欢。每次听到这个称谓,我都感觉自己很年轻,庆幸年华还没逝去。

  《课堂内外》高中版:有很多“70后”、“80后”认为“90后”的代名词是“非主流”,对此你怎么看?

  答:很多“90后”都是不明真相的群众,“非主流”是被一小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刻意广而告之的。

  《课堂内外》高中版:你认为真实的“90后”是什么样子的呢?

  答:“90后”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70后”,90年代的“80后”,一直生活在地球,从未去过火星。

  《课堂内外》高中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90后”,你会选择什么词?为什么?

  答:神马都是浮云。第一批“.90后”已经渐入社会了,传言骗不了“90后”,现实终会战胜一切猜想。

  《课堂内外》高中版:你认为“90后”已经长大、成熟了吗?这种成长是个体的,还是“90后”的集体成长?    

  答:如果不是彼得·潘,谁都会长大。社会经历让一部分“90后”先成熟起来,先熟带动后熟,在下一个10年全面成熟。

  《课堂内外》高中版·编辑手记

  纪念“90后”的20岁:真正的人生开始了

  “90后”本该是当代中国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一代,事实却是,从一开始,他们就被标注了很多暗含贬义的符号——脑残、非主流、火星文、富二代、贫二代……

  曾经的喧嚣已经渐渐安静,曾经的记忆却会让他们用一生回味。2010年,第一批“90后”年满20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意味着人生大幕真正拉启,意味着开始与真正的生活面对面。

  20岁,让他们的人生开始变得有了重量。他们有过痛彻心扉的恋爱,仍然相信爱情存在,却不再渴望那份浪漫而刺激的爱情;他们发现朋友越来越少,却发现朋友是越老越好;他们已经明白,人都要慢慢变老;他们不再顶嘴父母,有时听着唠叨甚至有些感动;他们一边质疑曾经的梦想一边努力;他们有了更多的迷茫、惶恐、压力、犹豫……

  为了纪念这个时刻,网上已经开始流行抒写“90后”奔二心情的帖子。看着这些“真情告白”就知道,20岁的“90后”,是真的开始“老”了。在结束本期特别策划的时候,仅摘录其中一篇中的一段,献给奔二的“90后”们——生日快乐!

  10年前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逢插播广告,连忙换台或者上厕所;10年后津津有味地看各种广告,逢到动画片,连忙换台或者上厕所。

  10年前我以为孩子是一个奇迹;10年后我知道母亲才是一个奇迹。

  10年前我认为我需要很多人的爱;10年后我知道很多人需要我的爱。

  10年前别人总是对我很愤怒,就好像我一直是个不良少年一样;10年后我总是对别人很愤怒,就好像我一直是个良好少年一样。

  10年前我对一个女孩子说:“我爱你。”她说:“对不起,我们还小。”10年后我对一个女孩子说:“我爱你。”她说:“对不起,我还小。”

  现在,QQ喜欢隐身了,不怎么爱在群里发言了;小孩都开始叫自己大哥或者大姐了,虽然经常不大情愿地反驳着“叫帅哥,叫美女”;没那么愤青了,遇到不公的时候会告诉自己,社会就是这样。

  “90后”的我们,有很多的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破灭了;“90后”的我们,有的出名了,更多的默默无闻;“90后”的我们,挣扎过彷徨过,还是挺过来了;“90后”的我们,褪去青春年幼的稚嫩,开始适应社会大家庭。

  我们的心里都很清楚,经历了太多太多,现在是否还记得最初的梦想?或者说,还有多少人,一直坚持着自己曾经的梦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会再做一些年少轻狂的梦了。

  就像那首歌中唱的一样,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人越成长,越容易孤单。午夜醒来,和很多时候一样,只有自己一个人。不过,我还是微笑着对自己说:“生日快乐!”微笑着对20岁说:“你好,欢迎到来,我们终于见面了!”

.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 padding-top:35px;}.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 padding-top:35px;}.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