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可以买lv的包包:咳嗽咳嗽,郎中对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0:07:58

咳嗽咳嗽,郎中对头---口述中医全文连载+调理脾胃用膏方---口述中医全文连载  

咳嗽咳嗽,郎中对头-口述中医全文连载

2010-04-08 21:57:54 来源: 本书籍仅用于交流,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显示次数: 98   作者:单友良,李华  

削一个梨儿,放一勺冰糖,隔水蒸10来分钟,这就是冰糖蒸梨儿,多少年来治疗咳嗽蛮灵的,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除了冰糖蒸梨儿,川贝蒸梨儿也是同样道理。以前的人咳嗽了,吃冰糖蒸梨儿蛮灵,因为以前的人营养差,体质虚弱,很多咳嗽是肺痨引起的,所以一吃就灵。现在的人,营养个个都好的,咳嗽不是体质虚弱造成的。体质好,肝火旺,容易出汗,这个咳,是热咳。对于热咳,冰糖蒸梨儿就不一定灵,川贝蒸梨儿也不一定灵,梨糕糖也不一定灵,就是抗生素,有时也不灵,你晓得这是啥道理?

“咳嗽,咳嗽,郎中对头”,这句话到现在也没有过时。20世纪70年代,周总理想解决老百姓的“老慢支”问题,就发动全国的中西医来攻关,当时我也下乡做调查,结果呢?最佳解决办法还是拿不出来。以前老中医手上没有抗生素这只药,治咳嗽犯难;有了抗生素以后,一般的咳嗽打上几针也就控制住了,但是很多咳嗽的病人发现,有时候,抗生素用得再高级,一点用都没有。

前年下半年,国家某部委在杭州开会,有位领导咳嗽,怎么也看不好。因为我爸爸原先在省委保健中心待过,省里老领导都熟悉他,他们就说,要不要请唐福安老先生的儿子看一看,他看咳嗽蛮灵的,结果省里的同志就陪客人来了。我给他配了几帖药,只需要一点点钱,他吃了之后,很快就好了。“啊哟,神了!我在全国看了很多地方,效果都不太好,没想到在杭州看好了,唐医生真了不起!”这位领导前不久一劳累,咳嗽又发作了,打电话来一定叫我去北京。

这样的例子蛮多的,有个萧山老太太,她的咳嗽,用她自己的话说,只有我的药吃得好。有一回,我在胡庆余堂坐诊,只听到一个人在叫:“啊呀,‘神仙’在这里,‘神仙’在这里!”我一时还反应不过来。她说:“唐医生,为了找你,我叫女儿从萧山跑到杭州,不晓得跑了多少趟。”

我看咳嗽为啥会比较灵光呢?这个功劳首先是我爸爸的。我爸爸唐福安你晓得不晓得的?噢,你只晓得他是国家级名中医啊,其他的不晓得。老底子的杭州人都晓得的,他当时的名气有多大啊?很大的。比方说,我们原来住在杭州仙林桥直街30号,现在拆掉了,变成仙林苑了,当时杭州人叫那一带不叫门牌号码,只说是“唐福庵”那一带,把人名当成了地名。

我爸爸是看内科、儿科、妇科的,比如一位妇女月经推迟8~10天不来,只要他搭一搭脉,就晓得有没有怀孕,那个是很准的,有时候甚至比西医的小便妊娠试验还要准。有时候陪他到公园散步,他会远远指着跟我说:“喏,那个女的,眼圈儿发黑,月经估计会有紫血块。为啥道理?内火旺,就好比是锅子底下火在烧,血都浓缩起来了。”

很多人认为西洋参是凉的,热性的人适合吃西洋参,我爸爸顶反对了,参都是补的,不是凉的!热性的人吃西洋参,等于火上加油。西洋参只是相对于人参、别直参是凉的,但它真正是补的。还有进补,进补一定要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补,身体不好,补品吃进去,好比是车子零件没有修好就加油门,对车子没有好处,人也是一样。

肝炎病人不能吃糖,我爸爸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来了,国内第一个,当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专门派人来讨教过。现在生肝炎的病人很多,有没有医生跟他们说过平时要忌糖?肝不好的人是不能吃糖的!不管是啥个肝不好,都不能吃。

有肝病的人不能吃糖,咳嗽的人第一要忌的也是糖。以前忌糖容易,现在不行了。巧克力广告做得介大,商场里你去看看,山一样堆在那里。一到情人节,据说玫瑰花和巧克力一样都少不了。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忌糖?但咳嗽的人就是不能吃糖,特别是咽喉源性咳嗽,想吃糖,咳嗽就治不好。反正我是坚持这个观点的。

在所有的咳嗽中,我治疗哪一种咳嗽比较有把握呢?是咽喉源性咳嗽。这与我的专业分不开,因为我一直在耳鼻咽喉科嘛。咳嗽嘛,支气管炎要咳嗽,肺炎要咳嗽,肺癌要咳嗽,我这里说的咳嗽是咽喉源性咳嗽,就是说这个咳嗽不是肺里面的原因,是咽喉的原因引起的。

很多咳嗽病人,咳得厉害了上医院,顺手挂一张内科的号子,医生呢,开来开去就那几种药,止咳药水啦,抗生素啦,结果吃了往往不见效。前几天有个省里下派到浙南的副县长,咳嗽很长时间了,抗生素挂了10多天,就是不见好。到我这里来,我一看,我说你是咽喉源性咳嗽。病根找到了,治治也就很快了。

得咽喉源性咳嗽的人,大部分是不久前感冒过或者上呼吸道感染过,没有治断根,结果咽喉老是发痒,就像有蚂蚁在喉咙里爬一样,奇痒,有的总感到喉咙里塞着东西,咽喉老是觉得干燥,咳咳呢,没有痰,有时候咽喉一痒起来,会咳得很厉害,特别是有抽烟习惯的,会连着咳,深更半夜突然咳得一点睡意都没有,有的女同志,甚至咳得尿失禁。

在咳嗽病人中,患咽喉源性咳嗽的病人占1/3。我做过一个统计,这个咽喉源性咳嗽的统计,在国内我是第一个做。我跟父亲抄方的时候,发现求诊的1143例咳嗽病人中,咳喘378例,占33%,外感型咳嗽434例,占38%,咽喉源性咳嗽331例,占29%。弄清楚病因之后,我爸爸和我拟了一个方子,专门针对咽喉源性咳嗽,试了以后证明效果很好。

咽喉源性咳嗽这个病,正式提出是在1986年,1993年济南会议审定,当时提名为喉源性咳嗽。根据我近40年的实践,觉得还是称咽喉源性咳嗽更加贴切。前两年看到国外有一篇论文,提到胃食管反流容易引起咳嗽。我们晓得胃酸是很酸的东西,经常翻到喉咙口里,会破坏咽喉的酸碱度,最终造成咽喉溃疡,引发咳嗽。我觉得,这种咳嗽也可以归结到咽喉源性咳嗽的范畴。如果有咽喉源性咳嗽,可以来找我。

(口述:唐旭 采写:单友良)

 

调理脾胃用膏方---口述中医全文连载

2010-04-08 21:57:51 来源: 本书籍仅用于交流,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显示次数: 99   作者:单友良,李华  

膏方这几年明显热起来了,已经有一批固定的回头客,尝到了甜头,秋风一起就记挂膏方的事情,今天上午我就开了14张膏方。为啥趁早呢?因为他们晓得一到旺季,好的医生那里,要想挂一张膏方的号子是挂不到的。

膏方的本质在于补肾,兼顾其他。立冬一过,根据中医“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就到了冬令进补的大好时机了。怎么补呢?这几年逐渐流行的就是请一位有经验的老中医号号脉,根据个人的体质特征,经过辨证论治,开一张大补膏补一补,或者调和阴阳冲任、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或者疏肝理气、平肝息风、镇静安神、宽胸理气、健脾益肾,达到改善或消除症状,增强抗病能力,延年益寿的目的。

开膏方,与平时看病处方有很多不同,这好比是汽车保养,这次是大修,不是小修小补。一位医生只有具备全面的中医功底,才能开出一张像样的膏方,是足见医生功底的高强度脑力劳动。一流的膏方,肯定出自一流的名医之手,这是肯定的。平时看毛病,我一个上午看30个号子不会太吃力,但轮到开膏方,一个上午看10个号子,人就感到吃不消。因为要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证候,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物剂型特色,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其中的奥秘有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冬令进补服用膏方,是中医“天人合一”、“上工治未病”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医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其中《黄帝内经》成书于汉代,是汉代之前无数医家的心血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非常了不起。它里面就有“上工治未病”之说,同时又指出:“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就是好的医生应该在人们还没有生病的时候进行预防,不要等生了病再来治,那就晚了。这是很先进的理论,放到现在也是很先进的。

一张出自名家之手的膏方,往往能删其多余,补其不足,固本清源,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它不仅是治疗慢性病的最佳剂型,更是冬令进补的最佳剂型。同时,一张一流的膏方,还是一件艺术品。现在我们的膏方处方单设计得不够典雅。我保存着解放前的一张膏方,是三折页的,大大的一张纸,像大家在电视里看到的宫廷奏折,上面很秀气的小楷布局疏密有致,理法方药,君臣佐使,一目了然,文采飞扬,丝丝入扣,情文并茂,读起来有一股浓浓的文化味,实际上就是一件融医学、文学、书法为一体的艺术品。但是现在不行了,时代变了,大家都不用毛笔了。我本来是想用毛笔的,看看大家都是这样子,我也不能搞特殊化。

膏方应该是在宋代开始出现的,《洪氏集验方》里面有一张“琼玉膏”,里面有人参、生地、茯苓三味药,比较典型的早期膏方我看到的就是这一张了,其他的这个膏那个膏,很多只是外用的贴膏,不是膏方。明清两代,膏方就比较流行了。明朝的中医经典中,《本草纲目》里面有“人参膏”,《外科正宗》里面有“天门冬膏”,《景岳全书》里面有“两仪膏”,《证治准绳》里面有“黑桑椹膏”,《万病回春》里面有“玄霜雪梨膏”,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里面有“六味加麋角胶”、“川石斛膏”、“参术膏”、“金樱子膏”等。

 

解放前吃膏方的人很少,那个时候大家穷嘛。病人叫中医不叫医生,而叫“先生”。中医也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病人来找医生看病,拿到方子后说声谢谢,钱给多给少,没有准数的。有的给你一个红包,红包里面有多少诊费,医生从来都不看,有的人没有钱,就会说:“先生,我最近手头紧,这次就先谢谢你了。”医生会说:“好好好,不要紧,不要紧。”医患关系没有现在介紧张,医生只管开方,药店只管卖药,典型的医药分家,没有回扣这一说。我记得当时开一张方子的价钿大约是一升米到两升米,但是开一张膏方要两三斗米,相当于现在的三五十斤米,这个价钿蛮大的,上海还要贵,五斗米。为啥贵呢?因为开膏方是知识密集型劳动,功力不到是不敢开的。另外,吃得起膏方的都是财主、大官,达官显贵是有钱人,一般的小官也是吃不起的。

现在好了,大家有钱了,一般的保健品被淘汰了,升级换代,请名家名医开膏方,说实话,这才是地道的中医养生之术。名老中医为啥多比较长寿?懂得养生啊!哪个名老中医一到冬天不弄点补膏吃吃?

汉代张仲景的“麻仁丸”下面有一句话——以知为度。中药这个东西,汤剂也好,膏剂也罢,没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标准之一就是以知为度。

吃膏方是有讲究的,你头三天要少吃一点,让身体慢慢适应了,再把量慢慢地加上去。膏方一般每天服用两次,每次30克,约一汤匙,用温开水冲服,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空腹服用。有胃病的,可以在饭后服用。少数膏质黏稠难化,可以先放在小碗里,隔水蒸热烊化后再服用。

前两年开膏方,碰到过一桩事情,如果不是我多说几句,就会闯祸。怎么回事呢?有人吃“开路方”的第一天就给我打电话说:“魏医生,我吃了你的‘开路方’拉肚子了,拉得很厉害,怎么办?”我一听头就大了,马上赶过去仔细查看,看来看去看不出名堂,后来我估计闯祸坯是其中的“天花粉”。这个“天花粉”在方子里面是用来止消渴用的,糖尿病人吃了很好,我只用了12克,按理不会出现腹泻症状。我估计这次是碰上伪品了。但是我看不出来啊,马上给省药监局的熟人打电话,结果对方也说弄不清楚伪品的情况。为这个事情弄得我前后两个晚上没有睡好,要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病人啊。

有些人吃了膏方却看不到效果,我想主要原因是用药不对症。现在有些医生胆子特别大,病人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人参、鹿茸、冬虫夏草,啥西大补就开啥西。开膏方哪有介简单?吃膏方的人如果身体有病,你得先把他调理好,然后再吃膏方,我们叫“开路方”,你得先把路打开。

膏方效果不好,可能还与加工方法有关。前几年,我每年都要自己制膏方,熟人朋友,推都推不掉,就是要我亲自制的膏方。这个膏方煎起来很麻烦,前前后后总共要一天时间,而人一分钟都走不开。最后收膏也很有讲究,不能用冰糖。

吃膏方效果不好,跟服法也有关系。常见的服法误区之一是欲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半个月内服完一料膏方,想要毕其功于一役,结果适得其反。误区之二是感冒与消化不良时不停药。感冒与消化不良时,人体的正常生理环境改变了,就不应该再服膏方。误区之三是一料膏方全家享用。膏方是针对个体的状况制订的,应当一人一方,不可混淆,一料膏方全家享用,万万不可取。误区之四是忽视禁忌。服膏方时仍然大吃大喝,或者与常服药同时服用,这都会影响膏方的疗效。

膏方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是中医的精华,有规范,有尺度,希望中医药界同仁倍加呵护,维护膏方的优秀传统,尊重膏方的真正内涵。

(口述:魏康伯 采写:单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