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世界怎么升级船:"九一三"事件后?叶剑英?董必武等写出了哪些政治诗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56:30

"九一三"事件后 叶剑英 董必武等写出了哪些政治诗词?

□ 散  木2012年01月21日09:2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同舟共进》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71年9月13日,发生了共和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件大事,曾被称为“毛主席接班人”的林彪,最终因飞机爆炸,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的异国荒野之上。无疑,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具戏剧性的事件。

  不过,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大多数人还不可能很快从中挖掘出历史的沉淀物,许多人只是在震惊之余,将内心的所感通过旧体诗词的方式表述出来--因为只有旧体诗词特有的包蕴性、概括性,以及文词的典雅和张力,才能传达出当时人们极其复杂的心情。

  毛泽东吟诵的几首古诗

  关于“毛泽东和林彪”,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是一个历史悲剧性话题。

  “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受到巨大影响,健康状况急转直下(据说他为此一连两天两夜没有入睡,后来又大病一场,甚至在翌年初还曾突然休克一次,此后虽然被抢救过来,身体却从此垮了),心态也发生了极大变化。无疑,真正的“晚年毛泽东”是在“九一三”事件之后到来的。毛泽东的内心深处可谓无比苍凉,而当时在他的周围,几乎没有什么人能排遣他的这种苍凉,只好寻找古籍和古典诗词来慰藉自己。可是他的眼力已不行了(已患白内障,后来还动了手术),于是他要求有关方面提供后来被称为“大字本”的古籍印本,即按其具体要求,组织人员重新点校和注释,最后加以印制的“大字本”。这种“大字本”在“九一三”事件一年之后陆续被印制出来,此后直到1975年左右结束(这是中国出版史上特殊的一页)。这可从一个侧面了解毛泽东当时的心态和心境,以及研究当时他所关注思考的问题。

  晚年的毛泽东已无力创作讲究音韵平仄等诸多形式的旧体诗词了,但他可以通过吟诵古典诗词寄托自己的情感。针对“九一三”事件,他非常自如地背诵出一些古典诗词,并且又略微做了一些“加工”:

  一、杜牧的《赤壁》。

  事件发生一个多月后,1971年10月16日,毛泽东在与周恩来、叶剑英、熊向晖等谈话时,说到了叛逃和暴死的林彪,连连说:“我的‘亲密战友’啊!多‘亲密’啊!”(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讽完了,他不禁接着念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接着,毛泽东又解释说:“三叉戟飞机摔在外蒙古,真是‘折戟沉沙’呀!”(熊向晖《历史的注脚--回忆毛泽东、周恩来及四老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吟诵杜牧的这首《赤壁》,可谓感慨万端、五味杂陈。

  二、李攀龙的《怀明卿》。

  “九一三”事件的翌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老朋友周世钊。毛泽东与周世钊也是诗友,毛泽东曾给他写过《七律?和周世钊先生》,以及一些论诗的书信(如1958年10月关于“坐地日行八万里”)。然而岁月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了,这一年毛泽东临近八十高龄,而周世钊也早已年逾古稀,在他们最后的这次谈话中,两人又谈到了诗词,特别是谈到林彪时,毛泽东当即念了一首古诗:

  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

  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怒在侍臣颜。

  这首《七绝》是明代诗人李攀龙作的,原题为《怀明卿》。其中“豫章”指的是江西,“彩云间”是指黄昏时候的云彩,而“九派长江九叠山”则是指长江(由九条支流汇合而成),这里自然可以带出一个庐山,而庐山又是林彪与毛泽东发生破裂的地方,也是毛泽东彼时想起这首诗的原因。诗的第三句,毛泽东借指林彪在庐山开九届二中全会期间只宜高卧大睡,而不须窥照石镜作深刻的自我反省,“窥石镜”三字是出自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闲窥石镜清我心”之句。此前在庐山,毛泽东对林彪还有一线希望,希望林彪能作检讨,但是林彪倔强,没有按照毛泽东的意图,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诗的最末一句,当时毛泽东念罢,顺口将“侍臣”改为“叛徒”,并且说将此诗送给林彪是最恰当不过的了,那意思是借助比兴来说:愤怒的秋风横扫了叛徒的嘴脸。

  “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怒在叛徒颜”,后来人们认为这是毛泽东送给林彪的挽诗,也是给林彪的一幅绝妙画像。

  三、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毛泽东与周世钊谈兴正浓,吟诵并戏改了李攀龙的《怀明卿》,又顺带吟诵和戏改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荆门”在湖北,林彪的家乡也在湖北,杜甫原诗是说“生长明妃尚有村”,那分明是歌咏王昭君的,王是西汉南郡秭归人,即今天的湖北兴山县人。所谓“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不是又与林彪葬身大漠相同么,这足见毛泽东熟悉古典诗词的程度,且“活学活用”。后来有一书《毛泽东诗词联大观》,内称这首杜甫的诗,毛泽东以“明妃”改为“林彪”,是“只取前四句,仅改其中两字,巧合无间,妙不可言”,香港的罗孚先生则以为这“真是拍马拍得妙不可言了”。

  四、白居易的《放言》。

  也是在“九一三”事件之后的那段时间里,传说毛泽东经常诵吟白居易的诗句: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也许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感觉和况味,毛后来决定把他在1966年7月8日于“西方的一个山洞”(即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韶山冲附近的“滴水洞”)里写给江青的一封信,作为中央文件向下传达了。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