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的分析方法有:逝者:张学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2:23:58

张学良

本文来源《财经》杂志 2001-11-05  

西安事变发动者,10月14日逝世

□杨渡/文

  一代名将张学良以101岁高寿,病逝夏威夷,埋骨异国顶风墓园,完成了他“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的愿望。但他身后仍留下两个谜团:其一,当年他为何实行兵谏,发动扭转整个中国大历史的西安事变?其二,事变之后,他明知蒋介石个性绝不轻易原谅,为何还执意送蒋返回南京,终致于被幽禁达半个世纪?
  要解开这个谜团,得从他的经历说起。张学良1901年出生,其父张作霖干过货郎、当过兽医、混过赌场、当过土匪,后接受官方招抚,终于逐步掌握东北军政大权,雄霸一方,时为1919年。张作霖认为是长子给他带来好运,故为之取名“学良”,意思就是“学习张良”成为国之良相。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张学良,其所有军事经验、带兵方法、行政观念全部来自父亲,而张作霖那种“重感情,讲义气,响当当一条汉子”的江湖好汉作风,也影响了他的人生。
  在父亲的全力扶植下,张学良20岁任少将,25岁升中将,26岁就当了上将军团长。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张学良从北平潜行回到沈阳,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此时国民革命军正在北伐,为了完成全国统一目标,国民政府全力争取张学良停止一切军事行动,拥护中央;而日本军阀则挟暗杀张作霖的余威,胁迫他靠向日本。张学良拒绝了日本的威胁利诱,他对幕僚说:“日方欺我太甚,誓必易帜,即使死在青天白日旗下,我亦甘心。”是年底,他宣布东北全境易帜,完成全国统一。这是他生命中干的第一件大事,也是转变中国历史的关键行动。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原国民革命军第二、三、四集团军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联合反蒋,这时张学良的东北军成为胜负关键。他发表通电,宣告支持蒋介石,挥军入关,阎冯阵营随即瓦解。蒋介石为了奖赏他,任命他为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统治黄河以北地区八省、三市(北平、天津、青岛),军政财权皆归他节制。这是他一生权位的最高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坐镇北平,被视为“小中央”。
  然而,隔年日军即发动“9·18事变”。张学良奉命不抵抗,从此背负“不抵抗将军”的耻辱。这绝不符合他东北汉子的性格,但夹在中央命令与民众要求之间,他只能左右为难,日渐颓废。后来他自承,当时毒瘾深重到萎靡恍惚,连军队各部的配置地点都搞不清楚,有一次,还把各将领决议防卫热河的军事命令,往口袋一塞,忘记发出去。1933年,热河全面沦陷,他在全国民众的诘难下黯然下野,出洋考察。次年1月返国,蒋介石有意安抚,任命他为“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后来又因中共转往甘陕地区,又被任命为“西北剿匪总部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
  起初他对蒋介石的政策坚定执行。但到达西北不久,他开始转变态度。对日本,他本有“杀父之仇、失土之恨、不抵抗将军之耻”,是以在东北人的游说下,转而认同中共所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认为应该联共抗日。1936年初,他多次与周恩来、李克农密谈,达成东北军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结盟抗日的协议。在战略布局中,他打算与中国共产党成立“西北国防军”,打开与苏联的通路,以联俄抗日。他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被蒋介石斥责“无知”,被中共“蛊惑”;在这种情况下,蒋亲自坐镇西安指挥,部署重兵,准备对共产党发动最后攻击。至此张学良再无转圜的余地,西安事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平实地说,如果蒋听从劝告,张学良也不至于发动兵谏。因此等到蒋介石同意抗日,他目的达成,就要陪同蒋介石回南京。当时蒋还跟他说:何必?但他心意已决,终至把自己送入达半世纪之久的幽禁岁月。
  从任何政治常识看,张学良“护送”蒋回南京,根本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但他却坚定不移,这只有从他“江湖好汉”的性格才能理解。晚年时,东北籍的梁肃戎曾问他,西安事变,国民党视他是挟持统帅的千古罪人,周恩来却说他是促成国共合作的历史功臣,他自己如何看待?张学良闻言却道:“无论如何,挟持统帅是错,我自认是千古罪人。”换言之,为了抗日,他甘受“千古罪人”的罪与罚,即使幽禁终生,也无怨悔。
  从这一点看,张学良与历史上翻云覆雨的政治人物不同,中国传统的江湖道义、上下伦理依旧是他处世的基本原则。为了抗日民族大义,他可以犯上兵谏;但为了道义,他却选择幽禁终生。张学良在幽禁半世纪之后,还让人深深记忆怀念,除了他的历史地位不容抹灭,更重要的,恐怕是他所留存的这一份传统道义,近乎古代侠客的风范。
  他的一生曾经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曾风流倜傥,爱极美色,享尽醇酒;也曾南征北战,挥军百万;他曾在关键时刻扭转历史的方向,也曾遭遇最深、最长的幽禁岁月,最后却选择永恒的寂寞。■
  作者为台湾《中时晚报》总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