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c6尊贵型落地价:松阳县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07:47

社会复习课教学的一点思考

松阳三中集团学校   阙永根

为加强历史与社会教师队伍,提升历史与社会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于5月22日在松阳县民族中学多媒体教室召开全县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会。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这次培训会,及时调整监考人员(当天三中集团学校考试),保证所有社会教师参加培训,并派出两位初三骨干教师分别参与上示范观摩课和评课,由我承担初三复习示范观摩课,由李伟根老师负责点评。

接到任务后,我就在思考派谁去上?上什么内容?怎么上?因为这是全县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会,要对得起全县社会教师。于是,经初三社会组讨论,由我担此重任。

谈起复习课,我就想起前年(2007)丽水市中考复习会,当时陈主任推荐我到丽水上同样示范观摩课,这不过当时上课主题没有现在这样明确。接到任务后,我同样思考上什么内容?怎么上?我清晰记得当年非常重视节能减排,提出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好”字当头)。温家宝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的目标,综合考虑了需要和可能等多种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各方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作重点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来,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增长速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于是,我就围绕节能减排,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这个社会热点,结合教材中PRED问题,设计了一堂《国家兴亡,我们有责》的复习示范观摩课。市教研员的点评:“抓住重大时政,突出教材重点。”遂昌邱荣槐教研员点评时说:“复习课不能只注重点,更要注重面。

这次教师培训会,我本着点面结合、查漏补缺的原则,以年代尺为载体的综合复习课。根据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30年(1919年至2009年)的奋斗历程:

90年前,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大幕;

60年前,新中国以崭新的姿容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0年前,中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

重点复习:五四远动(1919)、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和3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史实及其意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重大历史事件再现到年代尺上,形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掌握。

通过几轮的复习实践,本人认为复习课的教学有了粗浅认识:

1.复习内容要结合国内外时事,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今年是五四远动9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因此重点复习五四远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历史事件。

2. 复习课要突出自主性。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复习,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搜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的框架。如:用年代尺把历史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3. 复习课要注重针对性。社会学科复习时间短、内容多、知识面广,为此教师在复习时抓住重点突出难点,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复习例题,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互评等方法,不仅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巩固,而且达到填缺补差的作用,促使每个学生通过复习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4、复习课要训练综合性。社会学科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知识之间有着内在联系,设计某一知识点的例题时,要兼顾其他相关的知识,达到“一例领一串”的目的。这样,通过复习,不仅能使学生平日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而且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发挥复习的综合效能。例如以下选择题设计:

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这主要表现在五四运动

A.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D.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答案涉及: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第二次合作等知识)

谈谈复习阶段的效率问题

松阳三中集团学校  张淑红

复习阶段的效率问题是一个老话题,如何复习、怎样复习才有效,这是每位教师所关注的话题。

初三的教材内容在上个学期基本教授结束,所以有一个学期处于知识梳理阶段,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是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回顾、然后进行相关章节的知识测试、试卷分析。这种循环不知要经过多少次。几个阶段下来,学生对同一个类型的题目可能要练习好几次,教师也反复讲解。试想这种课堂教学效率能有多少高?这种课堂教学所产生的结果是: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课堂上趴在桌椅上睡觉的学生多。教师也非常烦恼,只能重复着一张一张地发资料。其实复习阶段对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复习效果好,学生就能考出好成绩。

复习阶段,教师占用最多的时间是试卷讲评,这是复习阶段各个环节的最后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从知识梳理、检测、阅卷、试卷分析这样的流程。教师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去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应该说:试卷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要求教师在阅试卷的时候,就要注意发现学生答题时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摘录下来,把一些共性的错误,在课堂上予以讲解。另外,分析试卷一定要举一反三,通过分析试卷把相关的知识点讲透,并把知识予以链接。给予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如: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思想家提出人要顺应自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孙子

其实讲解这道题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观点、主张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就能理清知识,减少相关知识的干扰。

其次要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复习阶段,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从材料、图片、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要选择相关的题型进行讲解。从多年阅卷所了解的情况看:学生这方面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弱,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10分)阅读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任选一图,写出整幅图的经纬度范围。(4分)

(2)图一图二所示区域在自然环境方面有何不同?请列表进行比较。(6分)

提示:从地理位置、主要地形、气候特点三方面作答。

由于学生读图能力欠缺,很多同学读不出经纬度。也不知道如何审题。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有效的利用书本中的图片进行情景教学,要利用具体的历史图片来诠释教材中的历史事件,这样学生既能得到直观印象,又能掌握具体知识。

如初三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课《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书上有一幅图:

 

书上的横坐标:1965至2000年  纵坐标是0至35,有二根曲线。成人文盲率从1965年的33。58%到2000年的6。72%,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从65年的9。3%到2000年的34。65%这张表格来获取信息。诸多此类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重大历史事件、人名、地名的书写对学生要严格要求,最好能跟语文教师相配合,尽量使学生不写错别字。

第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落实要到位,要帮学生按时间和空间顺序理清思路,尽量避免学生将各类历史事件混为一谈。

第五、教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重要知识、关键词的强化训练,特别是基础知识要强化训练,做到该拿的分要尽量拿到。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积极探究

松阳三中集团学校叶如剑

2009年11月26—28日,我有幸观摩在宁波镇海蛟川书院举行的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规则是给参评教师课标,教师依标组织教学内容,备课,24时小后上课。我总共听了6节课,我对第一位开课的杭州采实教育集团的吕阳俊教师的课作一点评。

一、课标分析

老师抽到的课标是:“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依据课标,我的理解是,这堂课的重点应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难点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教材组织还属于较容易。

二、教学内容选择

老师选择的课题是感悟沧桑巨变,内容选择了黄河流域环境变迁与英国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黄河流域环境变迁充分体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而英国工业革命他选择的内容与课标贴切度较一般。

三、新课导入

老师以马尔代夫内阁会议在海底召开的图片导入,有专家评这样引入,缺乏历史与社会课的历史韵味,但我觉得这与当今世界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全球变暖,从而引发一系列环境危机的现实联系密切,也就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一课标贴近。同时,贴近生活,贴近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紧扣时事,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社会课的社会意义。

老师以两个站点游历与学生一道感悟沧桑巨变。

四、第一站重点突出,教学比较成功

黄河流域沧桑巨变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一些材料和问题,启发学生回答,教学过程层层深入,课堂教学围绕课标展开,重点突出,同时又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不足之处是太拘泥于教材,如选择图片太多为课本中的图片,而课文中“现代蓝田人遗址”图,粗看也是绿水青山,并不能突出人类过渡开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这重点,如果能换一张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图片,效果可能会更好。

五、第二站英国

老师可能要用古今中外的素材完成课标,他介绍了英国位置、气候、矿产分布,工业革命初期的一些机械,如人力纺纱机、水力纺纱机。工业革命后棉、铁、煤消耗。伦敦烟雾事件视频。说明随着生产力提高,资源消耗也更大,过渡排放,会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这一站的教学,存在一些不足。

    1、从第一站到第二站过渡很不自然。

2、英国工业革命前的一些情况可以少讲,讲太多,模糊了重点。

3、总觉得这一站材料选择不太贴切课标,不太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相关知识了解很缺乏。如果能让学生合作探究国内或家长环境变化,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能效果会更好。

老师让学生猜第三站将去哪里,学生猜了许多国家,老师又说哪儿也不去,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区域,根据本堂课的学习方法,探究不同时期该区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一站设计给我的感觉是巩固本堂课的教学。但第三站的导入引发了听课老师的相当错愕,有点忽悠人的感觉。

这堂课,重点问题解决了,但我认为,人类改造环境的活动,也不一定都是负面的,要合理利用,开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难点,课堂上没有体现。

通过观摩,我对这次活动总体感受,谈谈自己观点:

1、参赛教师依据课标选择教学内容太多做的较好,教学内容合理重构,不被教材约束,做到了“用历史与社会教科书”而不是“教历史与社会教科书”

2、教学方式方法多样

本次优质课评比,上课老师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主要有:环球旅行,到知识点所在区域旅游;分小组探究;分不同的小分队采访历史人物;学生担任嘉宾主持设问,点评。

方法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指导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完成课标学习。

3、省教研员牛学文老师要求教师课堂上善讲,即清晰传授,启发引导。这次参赛老师都能注意启发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知识的归纳,整理、总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4、教师教态都很阳光,和蔼可亲,激励学生的语言用得多,使学生积极涌跃溶入课堂教学。

5、上课前,教师都发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有的放矢,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也基本完成了。

存在的一些困惑。

1、给课标,教师自己组织内容,教师不是编写教材的专家,因此也出现一堂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太多太广,或着简单拼盘现象。依标组织教材上课受到听课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质凝最多,不知道省优质起到什么示范作用。

2、省教研员牛学文在这次活动之初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三讲三不讲。三讲指讲规律、讲方法、讲易错的地方。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能自己看懂不讲、讲也也不懂不讲。有的参赛教师为了课堂顺畅,设计的问题大多没有难度,表面上师生有问有答,互动很好,其实很多问题连小学生都会了,教师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3、激励性评价用得很滥,特别是女教师,好象是幼儿园的阿姨,什么回答都是真好,真棒,不敢点评答得不够的学生,生怕听课的教师会认为老师没有教懂学生,有效评价是应该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不能对有问题的回答故意回避。

4、个别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但驾驭和处理突发状况时,受思维定式影响,应变能力差。

总而言之,这次观摩,收益颇丰,我认为存在的问题,也不一定是问题。纯粹是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复习课教学的一点感想

松阳三中集团学校 周剑瑛

教学反思:

传统的复习课是以老师讲授为主,以知识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通过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强迫记忆。往往整个复习过程学生疲惫不堪,结果收效甚微。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注重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承载,以习练为手段,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巩固知识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能力为宗旨的“互动、交流、探究式”的复习模式,注重突显学生分析、归纳和整合知识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总结:

复习课是在短时间内强化学生的记忆、巩固学生的理解、理清学生的思路,加强学生的运用。在新课改地背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地帮助下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上好复习课;只有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地联系,扩展只是既能,完善知识结构,才能上好复习课。我们在课堂讲授和教学活动中始终贯彻“五原则”,是指:①“启发”而不是“硬灌”;②“精讲”而不是“满灌”;③“活学”而不是“绑死”;④“引导”而不是“代替”;⑤“思考”而不是“专讲”。

           

提高初三历史与与社会复习课实效

松阳三中集团学校    吴金云

复习课是知识的回授、归纳、整理,而不是旧课的重复;是学生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提高而不是原地踏步;是有轻有重,不是面面俱到;是查漏补缺,不是泛泛而谈;成功的复习课要具备以下四个特色:

    1、建构梳理性——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建构梳理完整的知识系统形成学科知识与思维素养。

2、解疑补漏性——捕捉学生学习的疑难点、遗漏点,予以解决。

3、技能训练性——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综合快速寻求解答方法的训练以及完成书面解答考题的应试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会考试的能力。

4、分层拓展性——克服二元的全班同学统一的课堂教学思想和做法,努力把握学生的不同层次特点,使每一节课,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均能使每个群体的学生学有所得、有所发展。

教师的备课要求:

1、创新备课——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疑难点、遗漏点,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

2、精选课题和精编试题——复习课要精心选择针对学生学习疑难的课题,进行重点的复习,强化训练,力求全面过关。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精心编选在课堂教学及课后布置给学生练习的习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切忌千遍一律。

3、加强实践模拟——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系统的建构,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和遗漏问题,还要注意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包括准确性、完整性、灵活性快速性、清晰整洁性,要加强模拟考试等的演练,加强学生试能力的提高。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松阳三中集团学校城南校区  吴爱金

⒈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进一步发展,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的东西。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⒉ 一堂好课一个是有效率的课。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容量很大。

⒊ 一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也就是丰富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富的课。

⒋ 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也就是平实的课。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告诫教师们:“不管是谁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⒌ 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价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东西就会有缺憾。公开课、观摩课要是上的没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会给教师增加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对三堂观摩课的总体评价

三中集团学校    李美霞

一、评课

     5月22日,听了阙永根老师的一堂初三的社会课,阙老师上的是关于《中国现代史》的中考复习课,听了这堂课,感触颇多。

   从整体上看,阙教师沉着稳健,张弛有度,教态自然,课堂结构新,实效性强,知识点落实到位。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成,思路清晰,重点难点把握准确,使这堂课整体呈现出一种师生和谐的氛围。

    但是在这堂课来看,还是存在着不足,本节课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对于某些知识还需要讲解的更加清楚,学生对深层次的题目还可能还不会做。

    听了颜素萍老师的《近代史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的中考复习课,她运用图片让学生说出事件以及相关的内容,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有一定的效果,从整体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不足之处是材料和图片出现重复,师生互动有待加强,对学生的回答要点评。

    包巧媛老师的《地图和地球仪》初一的复习课,课件做的很好,利用直观图片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重点比较突出,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够之处就是课件中出现错误。

   听了这三节课,对于我来说也是受益匪浅。首先,要学会欣赏学生,让学生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从而使对方不断进步;其次,要注重教师的语言魅力,对于每个知识点的转承要做到自然,具有逻辑性。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课堂处理上难免会显得不够成熟,对于知识点的梳理也很容易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无法完全做到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体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调控课堂纪律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作为教师,如果不经常交流学习,只满足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这是相当浅陋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多吸收借鉴其他老师的优秀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所进步

二、 中考复习课如何来上?

     本人觉得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复习知识目标的落实性。让学生明白,考点知识是什么?落实到教材又是在哪里? 三位老师都能明确地给学生以知识目标的落实,让学生心里有数。

    其次,思维引导不放松,老师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十分析有必要。三位老师不愧是中考复习的老手、学科教学的中坚,三位教师不同的是思维引导的方式,共同的是思维引导的意识和行动。

     还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样,不断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纯化了学生的学习专注力。一堂好的复习课必然是一堂学生相当专注的课。而老师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专注的手法就是好的方法。在三堂复习课中,随时都会看到位老师们智慧化的教学手段,并由此演化出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请学生读、看、思、演、练、讲,多管齐下,学生想不投入也难。

   再有,激情演绎,精彩回报。老师对学生回答的适时引导、点拔是课堂精彩的重要元素。

   在三堂课中,出现了很多教师神情激昂、妙语连珠的场面;也有许多学生热血沸腾、奇思妙想的场面;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没有实体碰撞的动容,但却产生了智慧的火花。

 

目标清、要点明、规律引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课心得点滴

 松阳三中  叶建伟

我们的两门学科存在着内容多、知识杂、涉及广、更新快等特点。如思想品德是一门包含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教育的德育课程。两者教学内容既有相互融合,也有各自特色。但两者的课程目的不同,功能不同,具体教学目标也不同。《思想品德》的知识教学目标相对浅显些、简略些;《历史与社会》的知识教学目标更直接、更明确些;前者侧重于(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的培养;后者侧重于学习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前者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则更突出、更深刻、直接些,后者的思想教育内涵相对隐含些、间接些等。

我们平时在上课的时候,大家是否有种感觉,就是上新课容易,上复习课难。在复习课的难主要体现在写教案所花时间长、课程线索多、知识体系杂、内容归纳难等方面,加上可参考的材料少,给复习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同事们共同探讨有效的复习方法,最后形成了如下复习的肤浅心得,希望大家指教。

一、复习课的三大环节。

从总体上看,本人认为一堂复习必须抓住三个大环节:

一是导课环节,导课是一堂课的眼睛,尽管是复习课,如果导课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为该堂复习课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是知识点的系统罗列。这个环节你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花精力和时间去做,理清一课或者一单元甚至多课、多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将你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章节之间的雷同知识点)要全部呈现给学生,明确要点和难点知识,以引起学生注意。

三是精选课堂练习。练习必须突出重点、难点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多注意启发、引导方法的运用,教师要给予复习方法、解题方法以及观察分析问题方法的指导。

二、复习课要注意的六个问题

从复习的过程上看,一堂复习课要抓好下面六个问题:

第一、要讲清目标。

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前,首先向学生出示复习提纲(主要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四个部分)。其次针对提纲,从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四个方面作一简要说明。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

第二、要讲准重点。

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喧宾夺主、主次颠倒。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讲透难点。

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难点,攻克难点,讲透讲懂。采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易混淆知识相对照等方法加以讲解。
第四、要讲明疑点。

讲明疑点贵在讲清疑因,学生明确了疑因,疑点便迎刃而解。在讲解中,可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第五、要讲活时政热点。

随着中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放性试题日渐增多,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的知识去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六、要讲出知识的规律。

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二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解答方法与技巧。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同课本之间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总之,在复习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提高课堂复习效率的两点想法

松阳三中集团学校   王日升

1.结合课标,认真梳理知识点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考试的纲要,只有将课标要求与教材的知识点对应起来,才能真正做到“纲举目张”。要将课标与知识点相结合,必须吃透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试题无论怎样变化,其答案的主要内容都是从教材上选取的,俗话说,“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因此复习时应立足教材。

立足教材,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系统地梳理,比如教材对应的考点分别讲了哪些问题?这个问题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把握教材,做到“胸有成竹”。立足教材的同时,要注意不能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而应当使知识在一定范围内拓展、加深。

2.避免“炒冷饭”,课堂复习精讲多练

“炒冷饭”式的复习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为了克服和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在上复习课之前,不要打无准备之战。教师要反复研读教材,结合自己所教班级情况针对性的设计习题。并且要有所 “创新”。只有“新”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刺激,更多的感受,更多的收获。在习题的选择上也尽可能新鲜些,既要反映基础知识,又要适当穿插一些反映时代特色的内容和习题。课堂复习要精讲多练。“精讲”要求教师本身要精通教材。把握难点、重点,摸清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复习课时点到为止。按章节内容的顺序搜集整理材料,有针对性的设计精炼的习题。“多练”不能给学生搞题海战术,还要注重学生练习过程中反馈的实际效果。更要注意有选择、有目的的进行训练。

 复习方法多种多样,如何根据自身特长,学生实际找到最佳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关键还在于我们老师自己不断探索。

如何提高历史与社会复习课课堂效率

                          松阳三中城南校区  丁永连

复习课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加深,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既调整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与教学大纲要求之间的差距,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要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和沟通,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所以,复习课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以及巩固知识的重任。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复习课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复习课变得生动、高效呢?

一、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学生课堂应变能力。

应用练习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练习题型训练学生的能力也不同。例如,填空题偏重于训练学生的记忆力;选择题偏重于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改错题有利于训练学生对历史本质的理解能力;问答题则有助于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史实,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论证的能力。以上诸种能力提高了,那么学生在测试中的应变能力也就自然随之增强了。教师指导复习练习,可设计或搜集各种类型的练习题,但应避免搞“题海战术”,就题论题,把现成答案写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解答各种练习题目的方法,使学生适应千变万化的试题要求,真正提高学习的能力。我已预备用《课时训练》中的一些题目来提高学生。

二、以竞赛的方式让复习充满“新鲜感”。

上社会复习课,如同把吃过的东西再嚼一遍,索然无味。学生完全没有当初学历史时的新鲜感,所以根据学生好胜的特点,用竞赛的方式来复习历史知识,或许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首先,在上复习课之前,先布置学生回家自己复老师以前讲过的知识点,并且给小组长安排监督检查的任务。在复习课上,先按照座位顺序,把学生分成四组,然后给每一组一定的积分,根据知识题型的不同,分别以个人必答、小组必答、抢答等形式,每个小组轮换着答题,用竞赛的方法给他们复习。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复习热情较高,兴趣较浓。因为有积分的激励,各个小组谁也不甘落后,每个人回家后都认真地复习,生怕自己给自己小组“拖后腿”。对于那些平时贪玩的学生,小组长和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共同监督他,让他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组长和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则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不仅帮助别人解决了难题,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这样就形成了共同进步的局面。

三、加强复习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先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比较。而重点复习时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历史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例如在分析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时,一定要结合史实,了解1840年的鸦片战争、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及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的具体史实,从而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由于落后,处处被动挨打,一步步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实。抓住了这些重点,就不难掌握这几次战争之间存在的联系。另外在讲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也要进行归纳和比较。特别是这几场战争或革命期间,都颁布了一些重要的文件或宣言,像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更加清楚了解这几场革命对本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四、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多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在课堂中适当地赞美学生,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使单调的“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寓能力培养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特别是本身对社会科目的学习已失去方向的学生,也老师简短的一句赞美语,却能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能鼓励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当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时,总是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就不会觉得学习历史是一件乏味的事了。所以适时地对学生加以赞扬和鼓励,以赞美来启迪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就会自觉地巩固旧的知识,弥补不足。

最后,社会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复习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提示、肯定和鼓励学生,它是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它是用心去研究教法,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只有让学生真正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他们的应变能力,才是提高历史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关键所在。

当然,历史与社会课堂的复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结合课堂实际和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堂复习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哪一种适合你,你就可以尝试的深入学习或研究,最后都会达到一种殊途同归的效果。

县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听课感悟

松阳三中城南校区  吴旺发

2009年5月22日,在民族中学举行县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听课等活动,听了三堂课后,感触颇深,这三堂课呈现了以下特点:

1、上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定位比较准确,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2、上课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同时,能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导入新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生动、形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双得。

3、上课教师在呈现新内容中,形式多样,避免了条目式1、2、3,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4、上课教师能紧紧抓住社会课教及社会学科开卷考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分析透彻、到位,一环扣一环,真正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是为了不教。

但如从优质课的优的角度去思考,这几堂课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

1、要依据学生实际而教。开课教师囿于教材要求、开课要求,而没有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知识容量多少来确定教学进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要唯教材安排是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一切以学生的学作为教的出发点。

2、要简化课堂教学环节。一些简单明了的知识,只要让学生自主去学或教师设计一些表格等形式完成就可,根本不必让学生去讨论,且有些东西不需要讨论。因而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而不是一提新课程就什么去讨论。

3、要注重对知识的测查反馈。知识的反馈、评价,能让教师掌控学生学习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否则教师只是停留上为教而教,背离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个宗旨。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粗浅分析仅供参考。

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的几点思考

松阳县民族中学  许根成

2009年5月22日县历史与社会学科专题培训活动在民族中学举行,上午观摩了三节复习课,下午进行了复习与命题专题讲座,与会教师获益颇丰。随着2009年期末考试脚步的临近。各校已陆续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考前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范围广,教师需要打破原有教材的章节界限,按知识的内在联系,重新科学地组织教材内容,深化学生的认知,同时还要使学生的技能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复习内容都是学生已学习过的,如果复习时不能引起学生兴趣,解决不了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获得提高,那么学生很容易陷入被动复习和重复灌输,势必浪费很多复习时间,加重学习负担。因此怎样合理设计复习方案,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社会教师面前的一道必须解答的难题。受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制约,大多数初中学生难以通过自身努力找到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这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自主复习的热情和效率。三位教师执教的三堂课型不一,风格各异的复习课,给听课教师对于考前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复习效率以很好的启发和帮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组织复习,使复习课“复”有新意,学生“习”有所得。

一、熟悉课标,用活教材。

考试的核心是依据并服务于课程标准和目标。因此,要明确考试的重点和方向,就必须参阅课程标准。建议复习之前依照课程标准尤其是课程标准解读要求,逐一回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系统。复习时以课本为本,对课本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适当的拓展,尽量尝试对每章节内容做出归纳总结。只有系统地建立知识体系,才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和应用,做到课标要求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

二、读记结合,熟悉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要引导学生努力熟悉教材。考试时间较少,不可能让学生慢慢思考,慢慢查寻教材内容。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记笔记,熟悉教材。

“读”是基础。要强调学生反复读,多次重复,提高课本利用率。首先,从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子目到文字、图像,都要求学生逐一阅读。其次,照书本读,原词原句读,划框框,圈点点,分层次读;做笔记,列表格,画图来读。再次,读的方式也不一样,重点记忆的内容,准确无误去读;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学会左右逢源;联想拓展记忆的内容,学会举一反三。
   再次,要理解基础知识,即要弄清知识点的含义、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各单元、各课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的疏理,对跨单元、跨课的有关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综合,形成知识体系,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宏观上把握教材,微观上融会贯通。构建知识网络是进行全面复习的一种较好的办法,它符合考生的认识规律,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要学的知识,也不容易搞混淆,张冠李戴。便于理解知识,避免了肢解知识体系,让学生作到心中有数,不至于盲目复习。

、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历史与社会考试的形式不管如何变化,它的出发点仍然是放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要把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复习的重点。在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的基础上,精选一定数量的试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独立分析,自己组织答案,不断积累解题经验,掌握解答不同题型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强化开放型试题的训练,从中明白开放型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对分析说明题,要站在题外看试题,找准命题者要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评论等;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家乡时政,能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实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适当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与整合。

下面以目前考试中常见几种题型为例,进行探讨。

①单选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要留意多项组合选择题和反向选择题(选择描述或叙述错误的选项)。要求学生仔细审题,看清题干和选项,分析问题,去伪存真。

②填图题和识图题:它主要考察学生把握时间和空间概念,对一些历史、地理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复习时要对教材上比较重要的图归类汇总,如重要的地理图、遗址、方位示意图等等。填图题主要掌握大洲、大洋、地形、气候等,识图题主要掌握该图所反映的重要事件、现象及其时间、时期和相关重要知识。

③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及利用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首先要快速读完材料或图表,弄清该阅读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地理事件、现象和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要注意审题,抓住有效信息点,弄清限制条件。再根据提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分析题常见的考查方法有: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地理事件、现象;②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地理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与社会知识回答问题;③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④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⑤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⑥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④活动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首先必须审清题意,找到主干,抓住关键字词,弄清限制条件,明确要答项目和解答对象。行文力求语句简炼,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书写规范。

、深化现有知识结构,学会迁移

要根据一些典型的材料得出结论,得出书上的一些观点。 因此,复习当中要深化现有知识结构,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1)复习中注意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如城市与乡村、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等等的比较。

(2)复习中注意知识本身的纵向联系。如同时草原,因地理环境不一样,澳大利亚与内蒙古大草原有共同点和不同点。

(3)复习中注意知识的广度。如复习气候可以延伸浙江的季风气候;复习地形可以了解丽水的地形等等。总之,要让学生不仅知其一,而且能举一反三。

(4)复习中注意知识的深度。复习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将初步获得的知识加以深化在更高层次上有新的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从容应考。

五、关注社会热点

时代性是历史与社会课的基本特征,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生命力所在,贯彻这一原则,把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有机结合起来,是本门学科命题的必然要求。时政热点从来就是命题的重点,尤其是与教材内容密切相联系的时政热点更是中考命题的切入点。所以我们要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一些时政热点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进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热点怎么找。用好《时事》,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通读,自己试着整理相关的热点板块,对六期内容中多次提到的、以封面标题形式提到的热点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其次,要引导学生去读,每到一期就看一期,有印象后,再用起来就效率高。其中的时事观象台、热点追踪、漫画之友、名师导学等栏目都对我们的学习和中考有很大的帮助。

(2)热点怎么讲。①.以课本问题为中心,活化基础②以中考真题为中心,提升能力对于一些长效热点,各地历年中考中都会出现,复习时可以引用这些题目,进行演练。如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与自主创新、和谐社会构建。演练时要引导学生把握方向。从对历年题目分析中可以得出命题者选择命题的切口越来越小。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③以热点问题为中心,创设情景。注意两点: 一是帮助学生大致了解专题重大时政知识;二是精选素材创设情景,以具体事例从不同层次角度找准切入点。在精选素材创设情景的同时,要注意设问的层次性和多角度。这样我们的复习课就会“复”有新意,学生“习”有所得。

上好试卷讲评课,提高复习效率

松阳县民族中学  占咏梅

今年我任教初三的社政教学工作,到了复习的最后阶段,天天就是和试卷打交道,总觉得枯燥单调,学生也无精打采。好像很没有意思,而且只是讲讲题目,没有什么大不了的。5月12日,县教研室陈利平和冯土菊两位教研员来我校调研,听了我一堂试卷讲评课,给我很多指导,使我受益匪浅,5月22日,在全县历史与社会教师的培训会上,又听取了两位优秀老师的复习课,深有感悟,回去细细深思,于是结合自己一些教学上的心得体会和其他老师的经验总结来谈谈如何上好试题讲评课来提高初三最后阶段的复习效率。

一、上好讲评课应该注意事项

(1)认真批改试卷,这是上好试题讲评课的前提。通过批改试卷,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解答的比较好。阅卷不是简单地打“勾”、“叉”就完了,而要把学生的错误逐一记录下来并加以统计。另外,对于主观题,我认为应该在每个人的试卷上都写下了批语比如“材料没有读懂”、“没有抓住立意”、“材料有效信息未提取完”等。这样,他们拿到试卷之后,就能有针对性地改错,同时反思自己在思维方法上的问题,认识到对哪些问题解答存在缺陷。这样,评讲课才有针对性。

(2)试卷讲评应及时,切忌拖拉。有些教师做事拖拉现象严重,测试一次之后往往要过好几天,甚至学生把试题内容都快忘光了才讲评。这样会扼杀学生寻求正确答案及原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错误的纠正及知识的弥补。为此,平时每进行一次考试,我总是及时地在当天把试卷批阅完。这样,学生就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了自己的测试情况。他们就会以更积极的姿态认真地听老师讲评。这样就为试卷讲评的高效化奠定了感情基础。

(3)讲评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要抓住关键性典型性问题加以点拨剖析。(让学生先改错,如果有时间的话,收上来再看一次)讲评切忌面面俱到,不要什么问题都讲,不要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不要把个别学生的问题拿到全班上讲,以免浪费大多数学生的时间,引起学生的反感,达不到讲评课应有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课前备课一定要认真,老师提前应该仔细的作一下试卷,对每个试题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写好讲评教案,要对阅卷过程中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抽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评。哪些该粗讲,哪些该细讲,心中要有数。为此,每次测试之后我总是认真地做好调查分析:一是加强对试卷的分析,统计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判断试卷的难易度和重点及难点;二是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既要总体分析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要逐项分析学生各题答题的正确率(得分率和失分率),确定讲评中的重点和难点。讲评试卷重点分析学生错误比较普遍,问题相对集中的题目并配上相应的练习以便他们巩固。而对于那些错误率较低或已反复讲解的题目则一带而过,留待课后个别解答。这样就为其他难点和重点题的讲解赢得了更多的讲评时间,提高了学生对他们的掌握程度,讲评效果也就显得更突出。

(4)试卷讲评应讲究科学性,切忌方法千篇一律
(一)课堂时间安排的合理化。每节课讲评试卷时,我总要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把所讲解的内容当堂及时地复习一遍,及时解决学生仍然不懂的。这样课堂的即时效果得到了提高,讲评就显得更高效。
(二)试卷讲评的多样化。讲评试卷时我注意变换讲评的方式:有老师讲评(试题较难的),学生讲评(试题较易的)和师生共同讲评(难易题都有)三种;讲评时有时讲解语言知识、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等;有时评学生考试时的临场心理和临场发挥等。所有这些使他们在一次试卷讲评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启示。
(三)课堂容量合理化。每次讲评前我都要以中等生为依据,恰当地安排课堂容量。讲评时既有不少的理论又配有大量的练习,既用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又用录音机和投影仪等,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不少收获。

(5)课堂评讲,切忌不能简单的与学生校对答案。

老师可以就自己在批改试卷和对试卷统计分析中掌握的情况,结合试卷上的题目帮助学生分析如何解答。最好是在评讲时打破老师一言堂的习惯,发动学生参与评讲分析试卷,有的时候,比较典型的题目,可以请解答的比较出色的同学讲一讲是如何惊醒正确思维的,为其他同学进行思维示范,还有的时候,可以就学生做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请出现这种错误的同学谈谈他当时是怎么思考的(请解题有错误的同学,老师一定要对其给予充分尊重);了解同学出现错误的原因,其他同学听了有利于纠正自己思维上的误差,老师听了有利于增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针对性。有时在课堂上,海域必要发动学生对认识比较模糊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或班轮,让学生在辩论中进行解题经验,技巧、思维能力培养的交流。

(6)试卷讲评后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消化

学生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他们就完全掌握。因此,每次试卷讲评老师还要做有心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我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求他们课后及时花时间加以消化和巩固,若还有不理解的就到老师处问;二是随机抽部分学生到老师处把错题再做一遍,以检验他们自己消化和巩固的程度;三是在以后的测试中,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错误的题目,变换方式,增加复现率,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掌握。

(7)课后个别辅导。多数情况下,课堂上师生主要是对学生解题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进行研究,个别学生在解题中的特殊问题,在课堂上往往无法得到关注。这就需要课后老师与学生个别交换意见,进行个别辅导。当然要有效进行这样的个别辅导,首先取决于老师在批改试卷和对试卷统计分析时是否注意对学生解题中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了记录。其次,要求老师能够与学生真诚平等对话而不是训斥,才能理解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再次,在个别辅导时,不仅要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更不要忘了对学生的欣赏,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解题中的成功之处,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8)评讲试卷时不要回避老师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次考试,不仅能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绩,还能检测出老师教学的得失(当然学生学习水平和老师教学水平不能完全由某一次考试检测出来)。老师在分析试卷和评讲试卷时,除了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也可以给学生分析试卷中由哪些题目是因为自己教学方面存在问题而导致学生出错的,老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上还需要做哪些改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形成老师与学生在思想上的共鸣,从而真诚地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以上就是我对试卷讲评课的一些体会。我们不能忽视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而要充分发挥讲评课的作用。要上好它决不是件简单的事,我们须在以上几个方面下些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让学生能从我们的努力中有更大的收获,在知识、能力、方法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和提高。

总之,试卷讲评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试题的讲评决不是报个答案,里面的学问可大呢!一堂好的试卷讲评课应该也同样是有趣味的,吸引人的,学生也应该是听的津津有味的。讲评课不能就题论题,对学生容易失误的试题要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知识的拓展深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弥补缺漏、纠正错解、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

如何提高社会复习课的效率

                                   民族中学 颜素萍

每到复习阶段,我经常听到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没有兴趣,都昏昏欲睡。” 确实如此,复习课不像新课有“新鲜感”和“成就感”,但它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因此上好复习课显得更为重要。

    有人认为社会学科复习嘛,只要学生肯读肯背,成绩就一定会好,这种观点不够全面。我认为社会复习课应注意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能力的训练,因为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两者是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二者不能分割开来。复习是把一个阶段的授课内容总结、归纳起来,帮助学生梳理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复习知识内容时较容易把握轻重,目的较明确,思路也清晰。从学生心理上来看,因为有老师的点拔,而学生会显得较从容、较自信,会较有序地进行复习,效果也较好。通过知识梳理后,能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学生记得快,记得牢,复习就会越有兴趣越有信心越努力。所以,社会课复习也该注意方法。下面我就结合本人在复习中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社会复习课的有效性”谈几点粗浅地看法:

(一) 主动记忆,相互交流。

学生首先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不扎实,多做练习是事倍功半。依据教科书全面复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理清线索、主要内容、史实和概念。突出一个“精”字,即讲课时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概念明确,语言精炼,板书有条理。关键是怎样让学生主动的来记忆呢?我在实践中,尝试了以下的做法:让学生在课外就某一章或某一节内容根据复习重点出十个填空,出好的题目同桌交换练习,仍由出的同学批改且订正。这样就化被动的记忆为主动的记忆,因为要出题目,学生非常认真地去理出自己认为的重点,再做同学的,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二) 激励学生,主动复习。

一课复习好后,让学生把这一课中的有关“最、第一”等特征的重要句子找出来摘录在本子上,比一比谁摘录得多,说明谁看书看得全面和细致。适当的时候把优秀的作业展示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书本,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三)注重非选择题回答技巧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历史图片、名人名言、以及一些文字材料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掌握主要内容。如关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内容,教师可以去收集一些较好的题型,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动起来,活跃起来。讲解练习要做到有的放矢,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测试卷等,但要避免搞题海战术。练习的内容可分为基础练习和理解训练两大部分。对于练习试卷,学生都能做对的,教师在课堂上不必讲,避免重复;对于重点、难点的内容,或可以改进的、引申的,统一讲解,点面结合,提高效率。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得到统一的解决,节省了时间。比如,选择题,让学生提问。教师指导学生提问:“你认为这20个选择题中最难的是哪一个?难在何处?”或者还有其它疑问的提出来,教师随堂解答。还可以让理解题目的学生自己评析解答,这样也可让一部分优秀的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再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能获得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总之,复习课不是新授课的知识重现,也不是简单的做一些练习,我们要在复习课中加强综合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更多的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教学情况,由教师灵活地组织安排,不应千篇一律,这样每节课都是灵活的、变化的、新颖的。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必然会更加兴趣盎然,积极专注,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就会更好。这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摸索,在课后的分析中及时反思总结,同时要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社会复习课的有效性,真正做到“轻负担、高效率”。

浅谈《历史与社会》的中考复习

民族中学   黄荣根

《历史与社会》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一门极其重要的综合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由于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新的,因此在教学上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的要求。为了切实落实新课程理念,在实践的基础上,我认为《历史与社会》的中考复习工作可以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一、理清主干线索,夯实基础知识

过去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较为完整,新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了历史课程的性质,即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不是培养专门的史学人才,而应体现“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避免课程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专业性,而是构建了主题式的课程体系。但学生学了三年,学了很多内容;且要面临中考。大多数学生乍一回忆起来,大脑一片散乱,犹如满目树叶,不见枝干。怎么复习?无从下手。所以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初中三年所学内容,落实每个知识点,提纲挈领,理清线索,使树叶归于枝干。

考试内容共分五部分:《我们在社会中成长》、《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我们生活的区域》、《中国历史与文化》与《世界历史与文化》。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简单知识体系呢?梳理知识,使学生一目了然,而且理清线索后,一些综合性的试题学生很容易归纳出来,如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为什么说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更重要的是学生举一反三,把其他考点的内容也理出了线索,如中国现代史,分“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三部分。世界史:古代部分包含四大文明古国及西方文明的起源。近现代属于考试范围的有: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上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相继取得成功。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促使人类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极大发展,各种矛盾激化,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这样一来,理清了线,丰富了点,面也呼之欲出。更值得欣慰的是,在给学生“鱼”

的同时,教会了学生“渔”,这是我们最大收获。

二、整合相关内容,搭建框架结构

在第一阶段中,我们充分落实了考纲的要求,学生弄清基本的线索,对所有内容进行初步复习。接下来要做的是将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概括、提炼,把许许多多的点、线以一定的主题或中心整合成一个面。这样使已经复习的内容更有条理性,更具系统性,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例如分析非历史部分的知识,我觉得可以综合在“全球化的世界”和“和谐社会”两个主题下。“和谐社会”包括个人──社区──国家──环境四个层面的内容。先是我(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接着是我(个人)所生活的社区具有的功能及对自我的影响;进而是我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知道我国是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再而是我认识我国的人口与环境问题形势之严峻,我清楚国家的对策,也明白在计划生育及环境保护方面自己应如何从我做起。又如世界史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几个表格,对比其异同,呈现其内在联系,使之一目了然。分别概括为两种类型的文明起源、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两种资产阶级政权确立方式、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三大宗教、四大航线。

把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不仅有助学生从宏观角度全面把握教材,更重要的是,经过学生的进一步理解消化,使点线的知识以网络的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窥一斑可见全貌,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形成了简明的知识框架结构。

三、精设模拟试题,涉及时事热点

经过合理的整合,把五本书变成几张纸,完成从“厚”到“薄”的提炼,最后简化成最简单的框架。这时,学生备战中考的“枪支弹药”已备齐,该到了仿真实战演练的时候了。

由于新课程的配套练习跟不上,而目前市面尚无完美的综合练习。为了学生能更好应用已复习的知识,提高答题能力,积累一些考试经验,我们老师投入大量时间,集思广益,精心设计了几套模拟试题给学生练练兵。设计题目时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透析考纲要点,总体把握方向。题型、内容比例和难易度与中考规定保持一致;

2、题目覆盖面广,避免重复雷同。为了使试题能各具特色,能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每一套题由一个老师主笔负责,再与其他老师共同商讨,反复推敲后定稿。

3、狠抓重点难点,题型丰富多彩。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尽量考虑可能考查该知识点的各种形式,变换不同题型多次出现,加强印象,确保学生能完全掌握这些知识。

4、涉及时事热点,紧扣生活实际。与以前相比,新课程的试题会更灵活开放;且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中考的试题素材和问题设计非常可能,甚至一定会选择社会时事热点问题。因此,我们的模拟试题有意多次涉及时事热点。比如,近段时间台湾问题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就在复习中反复训练:①提供台湾地图,要求学生“从自然条件、资源及战略位置等方面分析台湾被誉为祖国宝岛的原因;②提供与陈水扁的分裂言论、连战和宋楚瑜访问大陆的有关材料,然后让学生思考:台湾出现了何种严重倾向?请为解决台湾问题举出法律依据。香港、澳门这几年的迅速发展说明了什么?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前提?基本方针?③结合所学史实,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

在模拟演练的过程中,学生前阶段复习时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了。接下来要做的是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四、强化薄弱环节,辅导答题技巧

学生出现的问题相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某些知识掌握不太理想。对此,除了多练多查,其实更佳的办法应该是:思考学生掌握不好的原因。因此老师要站在新的高度,引导学生寻找更容易理解,更方便记忆的新方法。如按教材来回答“简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一题,很多学生总是难以答得全面。如果老师指导学生从正义性、合作性、协助性、灵活性四方面表述,学生觉得条理清晰,记忆简便,就能轻轻松松地回答完整。二是面对材料分析题把握不准,无从下手,表达也不精确。而在中考中占50%的非选择题绝大部分就是材料分析题,但初中生的综合表述能力并不太强,解这种题确有难度。所以教学生一些答题技巧是很有必要的:1、认真阅读材料,明确其意思;2、联系教材,因材料总是与教材中的某些知识有关。要仔细辨认,尽量捕捉与教材“貌离神合”的信息,如一些关键的时间、人物、事件等;3、看清题目,准确审题;4、文字表达注意条理,言简意赅。

综上所述,《历史与社会》的中考复习主要是:先落实线上、点上的知识,充实考纲;然后概括提炼相互联系的内容,完成面上知识的整合,从而简化成简单的框架,使学生全面把握所复习的内容。另外模拟试题注重学科特点,多创设与时事有关的分析题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发现弱漏问题,及时补救,并强调材料分析题解法的辅导。

浅谈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课的有效性 

松阳县民族中学  叶菊兰

众所周知要上好一堂复习课是较难的,为了使全县历史与社会教师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县教研室历史与社会教研员老师于2009年5月22日组织了全县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三位教师上三堂复习课而且三位教师进行了评课,听了之后对我今后如何上好复习课有了较大的帮助。作为一名初三的历史与社会教师,我觉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中考复习,提高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课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呢?这也可以说成是一个“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对知识进行梳理、加工、筛选,“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抓纲目出现质的飞跃。在这里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明确中考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现在的复习是为了中考做准备。所以,首先就应该弄明白中考的基本要求,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只有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历史与社会复习中不打无准备之仗。为此,我们可以研读近几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升学考试说明,那里明确规定了考试的指导思想、考试意图和命题原则等重要内容,可以说是有关考试总的指导思想。在认真学习考试指导思想之后,接下来,我们还要认真研究中考试卷,进行试卷分析,可以说,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就是一个样本,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考试说明,从实践层面上告诉我们考试究竟考什么、怎么考。所以,通过对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进行历史与社会教学时,必须将知识教深教透,很多内容不仅要讲清是什么,还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想到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掌握,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可以说,对考试意图和方向的研究把握是后面进行有效复习的前提。

二、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备好历史与社会复习课

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很多老师上新授课时备课很认真,但对复习课的备课重视不够。历史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只要在书上写写画画要点即可,而是对原有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提高。所以,备好历史复习课是能否保证课堂复习质量的关键。备课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的要求,确定所要考查内容的知识要点和能力层次要求。建议大家首先可以自己列一个表格,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列出考试的知识要点及相应的能力层次要求。这样在进行复习时,对所要复习的内容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便于复习时随时查看。关于知识的能力层次要求:哪些知识是要求识记的,哪些知识是要求理解的,哪些知识是要求运用的,大家可以阅读历史课程标准,其中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里重点是要弄明白要达到这些能力层次要求,对知识点的掌握究竟应达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属于识记层次的,只要掌握知识点是什么即可;属于理解层次的,则需要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让学生真正理解;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更高,需要能够运用所了解到的基本事实,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解决历史问题。尤其是属于理解、运用层次的内容,更需要我们把它们真正弄懂弄透。

2、认真备好每节课,重点是制订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备考复习时间有限,又由于历史学科自身的地位,很难有额外的时间复习,所以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而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备好每节课。备课中,重点应根据前面对考试要求的分析,课标的认真研读,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复习课知识容量较大,经常要复习一个甚至两个单元的内容,所以更需要我们理出个头绪来,,弄明白这节课究竟应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提高哪些能力;采用什么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要对学生进行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这些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课堂复习才不至于盲目,才能是高效率的。另外,备课时,还应出好每课相应的课堂练习题,以检测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同时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的复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3、用好6期时事,将国内外热点焦点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

初三社政时代性很强,而我们的课本知识不可能提供最新的时事,这就需要每一位历史与社会教师关心国内外大事,认真阅读6期时事,对教材内容作很好的补充。同时要将时事与课本学过的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

总之,复习课是引导学生在已初步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材知识的巩固、理解和运用。因此,复习中一定要结合课本知识来进行,在学生牢固掌握了教材知识的要点和线索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理解教材的深层知识,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通过积极的启发、激励,打破学生思维定势,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充分的合作,引发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并掌握解决疑难问题和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的目的也就自然而然的达到了。

 

谈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的几点体会

民族中学  诸葛熹梅

初升高学业考试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即题在书外,而理又在书中。而复习课就是以巩固已学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并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从我任教班级学生的平时检测情况看,客观题总存在着较多的不该错的地方,而主观题的得分率更不尽人意,得分总不理想。也常有学生反映说“没想到客观题会错那么多”,而主观题呢,常常不知道题目讲什么,答题又该从何下手,答得不完整,得分率很低,该怎样复习、怎样做才能提高得分率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该怎样做呢?以下是我对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的几点体会:

     一、掌握知识 理清脉络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基础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不管题干材料如何变化,答案始终来源于课本。因此惟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抓基础必须重视知识的落实,掌握好基础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前提,我们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呢?

      1.利用课堂,理解知识

      理解是掌握的前提,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领会、理解知识,才能构建知识网络。对于知识点的意思、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就是知识间的层次关系都要和学生一起理清楚。就像要认识一栋楼,我们先要知道它有几层,再一层一层地认识,一间一间地认识,把这思路向学生讲清楚,让学生知道教师的用意。

      学业考试的复习可以根据《中考说明》先让学生学习和钻研,清楚中考的知识范围,有多少个考点,涉及到初中阶段的多少课本,然后在复习中用多种方式,将这些内容表现出来。再帮助学生将每一考点的知识整理成罗干个小问题,问题尽量具体、细化,让学生在书本都能找得到并要标出第几页,这样既让学生不离开书本,以书为根据,又可让学生清晰地掌握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层次,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

   2.课外及时辅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的层次差别是很大的,有的能力较高,有的能力较低,不懂得构建知识网路。有的自觉性较强,能主动构建知识,有的自觉性较低,只是上课听听而已,并没有自己主动地把知识网络理理清楚。所以,课余时间,多找些学生询问和交谈,如对构建知识网路中有何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就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

二、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动力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热爱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知识相当丰富,是一门知识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中考范围又涉及到初一到初三,课本将近10本,在反映情况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重温知识,只能使觉得很枯燥,所以创新复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既能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他们会由衷地感到学有所得,感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从而期待着从该课中上吸取更多的知识。这种积极进取的情感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知识的积累,推动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三、创设情境注重三点结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金钥匙

      1.结合知识,培养能力

      在复习中要留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能力培养,尝试让学生初步学会用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可精选一、两题的材料题,第一步,拿出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分析,找出材料的关键词及所包含的信息,找出问题。知道材料的意思是什么,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要做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路一定要很清晰。第二步,根据问题,让学生尝试想一想应从几个方面写答案,并找出解决本题所用的知识点是什么,怎样进行分析。第三步,要求学生写出答案。然后,教师再把学生的答案综合起来,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答案与综合答案有何区别,由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精选习题,合理布置作业

      课后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锻炼解题能力。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一定要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各种作业的比例,优化结构。这时候,仍然要注意课外进行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如教学生分析题目、找出信息点,写出答案等。个别辅导的效果是很好的,学生是非常欢迎也非常需要的。

      3.师生配合,化解难题

      学生做完练习,一定要在课堂进行讲评,时间如果不够,至少要精选几题讲评。讲评练习的时候,切忌教师一言堂,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来讲。一般要求学生先讲,讲解题思路,教师再进行点评。务必让学生懂得解题思路,而不是急于记下参考答案,习题中,可选部分题目进行精讲,部分略讲。经过几番练习之后,相信学生能初步掌握解题技巧。

      4.综合知识,提升能力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充分运用最新国内外重大且学生感兴趣的时政材料,结合考点重点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置相关问题,实现考点、重点、热点三结合,并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图文资料等,可以再现历史或现实情景,打破时空界限,缩短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及表达能力,促使知识与能力都能并进。

培养学生的能力,相当于木匠师傅将自己的木工技能教给了自己的徒弟,徒弟掌握了技术,只要有材料,就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木制品来。学生也一样,只要能力提高了,基础知识巩固了,无论题目怎样变化,都能答得得心应手。

除了上面所列的环节外,如查漏补缺、专题复习,优差兼顾等都是很重要的环节。

谈复习课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民族中学   章凤梅

一、熟悉课标,用活教材。

考试的核心是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和应用,做到课标要求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

二、读记结合,熟悉教材

努力引导学生熟悉教材。让学生学会读书、笔记,熟悉教材。

反复读,提高课本利用率。首先,从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子目到文字、图像,逐一阅读。其次,照书本读,原词原句读,划框框,圈点点,分层次读;做笔记,列表格,画图来读。再次,重点记忆的内容,准确无误去读;理解记忆的内容,学会左右逢源;联想拓展记忆的内容,学会举一反三。
   重点内容、抄写的内容,做好笔记。这样,考试看书时,一目了然,层次分明,还可以节约时间。

三、引导学生归纳,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不寻常。比较简表,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不易混淆。归纳复习提纲,不盲目复习,效果佳。

四、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选题:考察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要留意多项组合选择题和反向选择题(选择描述或叙述错误的选项)。要求学生仔细审题,看清题干和选项,分析问题,去伪存真。

   ②填图题和识图题:考察学生把握时间和空间概念,对一些历史、地理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复习时归类汇总,如重要的地理图、遗址、方位示意图等等。填图题主要掌握大洲、大洋、地区、铁路干线等,识图题主要掌握该图所反映的重要事件、现象及其时间、时期和相关重要知识。

    ③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及利用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首先快速读完材料或图表,弄清中心思想。然后要注意审题,抓住有效信息点,弄清限制条件。再根据提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考查方法有: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地理事件、现象;②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地理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与社会知识回答问题;③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④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⑤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⑥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活动探究题:考查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首先必须审清题意,找到主干,抓住关键字词,弄清限制条件,明确要答项目和解答对象。行文力求语句简炼,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书写规范。

五、深化现有知识结构,学会迁移

复习中注意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广度深度。复习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将初步获得的知识加以深化在更高层次上有新的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从容应考。

 

松阳县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研讨会活动体会

——采众长    促发展

古市中学  兰火明

12月25日,松阳县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研讨会在松阳三中集团三中校区举行。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历史与社会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对进一步促进到时会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复习课是最难上的一种课,难就难在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激情下降,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传统的复习模式是:讲解――理解――练习巩固或一张试卷一堂课,甚至几堂课,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兴趣,复习效率低下。我对复习课的概念认识模糊,一堂复习课又不知道该采取怎样的模式和思路,才能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我认真聆听了三位优秀教师的复习课,消除了我上复习课的一些疑虑,收益颇丰。比较三堂课,共同之处有:复习目标明确,复习层次清晰,知识要点清楚,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区别:第一堂课,讲练结合,安排合理,科学,有深度;第二堂课,注重知识要点的罗列,讲授为主;第三堂课,有讲有练,以练为主。

下面,我结合老师的课,具体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一是以课标为标准,以考点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二是课堂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维目标.课堂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通过教师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以及引导,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细致的认识了解,教学落实较好。

 值得商榷之处:复习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有效资料、整合分析资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在课前学生的准备中才能得到充分培养。这一目标能否在复习课中设计和实现。

2、教学内容

课堂的时间分配比较科学合理,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课堂中选取了许多相关习题材料,非常贴切地解决了复习课的相关问题,而且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知识梳理部分,教师没有一味的讲,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梳理完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运用部分,设计习题采用了文字材料、图表、漫画,形式多样,激发了学生兴趣;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我国人口的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挑战?为此,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心理特点。

值得商榷之处:复习课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教师如何更优更有效地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复习的关系,这也是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精髓所在。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简洁、自然。直接提问切入正题,也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感情共鸣,很快进入复习佳境。
    2、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了每个学生足够的复习空间和时间。
    3、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展示相应的问题材料,设计半开放的问题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值得商榷之处:课堂中设计了自主复习,培养了学生能力。但是教师应该给学生汇报、交流复习成果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而不是老师硬生生的把答案呈现给学生。

四、教法学法
本课以“自主互助”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目标导学、问题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但是,课堂气氛比沉闷。

值得商榷之处:在复习课上,教师怎么样才能对学生的复习情况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规范课堂自主互助复习模式,提高复习的效率。
   反思:我认为复习课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分类整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梳理方法,并提高梳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交流或个人对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内容用图表、文字或其他的方式表示出来,形成网络状的知识系统。
 (2)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更系统化。
 (3)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地图与地球仪》评课

古市中学  程芳

从复习课的效果来看较好,从知识梳理到知识的运用的环节较好,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合作精神。

1、  以两幅平面图引出地图的三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直观性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形象,因为地图、地球仪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抽象。

4、  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较为合理,效率较高。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探讨问题:

1、  课件中不应出现不该的差错。

2、  课堂中的评价,期望和鼓励的层次性方面依然值得我们探究。

复习策略

                   玉岩中学

对于复习的话,我觉得首先思路要清晰,首先得对命题思路有充分的认识。以下是对中考命题的思路的认识。

1、中考命题思路(特点)(08年)

        

:体现学科特性  “史味”浓,史实清——答题需要有基本的史实基础。

:凸显学科能力  历史的学科能力包括: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史料的分析与整理以及辨析能力等。

:结合现实热点  适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点,培养他们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挖掘现实热点中蕴涵的历史因素。

:体现活用意识  把书本知识用在现实生活中。

09年中考的变化:最后一题39题取消,分数分散到三个主观题(政、史、地各一个),势必会加大初一、初二知识的考查。

3、当前新高考中出现的一些趋势

:注重三种新史学范式下的命题

文明史观——三种文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

近代化(现代化)史观——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教育、军事等现代化

全球史观——将中国历史发展纳入到整体世界进程、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与形象等

: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考查于一体。)

(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2)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

 

(3)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4)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v(5)考查主流价值观: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探索创新精神

 

(6)理解和宽容是重要的情感态度,开放的世界意识: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历史与社会复习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也要注意
    1.细究说明,把握方法

    第一,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知识为主要认识目标的课程,综合复习是对所有知识的大检阅,量大时间紧,因此,必须仔细研究《考试说明》,紧紧把握考试方向,使学生明白哪些内容是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各个部分所占比例及分数,各个题型所占比例及分数。这样学生心里有数,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通过教师辅导练习使学生走出了开卷考试不用背的误区,如:让学生练习排序题,考查学生对时间记忆的准确性,例如:近代中国为挽救民族危机主要的阶级阶层开展了什么活动,应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三方面回答,这是典型的再认性试题。还要通过练习材料解析、简答等有关记忆的问题,使学生感觉到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必须通过记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
    第三,用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开卷考试也必须理解课本内容,单靠临时翻书是不行的。如:和学生一起分析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美国内战与独立战争的区 别,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等类似问题,调动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分析、理解课文的积极性。通过这样多方面的练习,让学生终于明白了新形势下的开卷考试不仅仅是考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考能力。那么能力的来源取决于知识的积累,这就是说在学知识的同时要多学一些方法,使学习形成感知、积累、理解,然后转为能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中考形势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2.注重基础,提高能力
    第一,要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以教材为本,全面梳理,找准知识的模糊点、疑惑点和缺漏点,实现知识的纵向系统化和网络化。
    第二,按照命题的题型做好复习,选择题主要涉及一些历史与社会中重要的世界之最、历史上重要事件等,而对这类试题学生力争不必翻书就能做答,这样,会节省时间。对于列举题,一般是书中重要的条理清晰的知识,这样的题在复习时教师都能做到及时指导,学生要在书中做好复习记录。材料解析试题有的源于教材,只要学生能够分析出这是属于哪部分教材内容,就能够轻松做答,有的和学生实际生活结合比较密切,这样试题答案多在教材中。
    第三,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读图、填图、分析图是历史与社会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值比例大,占30%,且形式灵活多变,是历史与社会复习的重中之重。读图、识图、填图是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许多学生只注意掌握课本的文字内容,而空间概念淡薄,图文转化能力差,不懂得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地理位置不明确,张冠李戴,考试中失分现象严重,因此,要加强读图、填图、识图训练。
    3.循序渐进,分化梳理
    复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逐层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成完整的历史与社会知识体系。在复习中国历史与文化时,先将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划分及主要内容概述一下,让学生对从1840年到1949年这段历史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再分成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来分别复习,基本的历史知识让学生看书掌握,教师只 讲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让学生把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列成表格,将战争的名称、时间、原因、签订的条约、结果或影响归纳整理在一起,然后根据表格内 容找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条主线,两大矛盾,三大条约等。一条主线即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勾结,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两大矛盾是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三大条约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与此同时还把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史实结合了进去,并配合多种题型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走出了开卷考试只需在书上抄题、划线不必多费工夫的误区。

    4.综合贯通,全面提高

    为考核学生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 必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而教师要提供典型习题加以训练,我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线索,如复习世界近代史时让学生在读课本的基础上,指出几个 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条主线,然后以线穿珠,把近代史上的英、法、美三个国家的四次资产阶级革命,俄、日两次维新改革和德、意的 统一都串了起来,指导学生以线带面。二是勤做比较,如: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路线及结果进行比较,还有中、俄、日三国变法与改革的比较等,并运用选择 题、材料题加强训练,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三是指导评价,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这时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如:对罗斯福的评价,先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把罗斯福放在时代背景中,从社会、经济、文化、心态、风俗民情等角度进行评价,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较准确的评价人或事。
    5.纵横练习,回溯巩固
    前边我已讲过先按课本顺序复习,再把同类知识归类、比较、列表、记忆,这是纵横复习法。这样能加深印象,而且纵横交错,对此形成了一个大致完整的知识网, 但关键还在于知识的巩固。在复习了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想想前边的内容是否掌握牢固,为此应该为学生设置专题训练,如:将侵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日、 美、俄的史实及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的史实等,利用选择、材料解析、简答等多种题型进行巩固练习,这一方面可加强记忆内容的牢固性,另一方面又不 致太枯燥,使学生兴趣盎然。
    6.联系实际,增强应用

    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不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动手操作的题目,这类题目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又靠近课本,平时生活中应多动脑,勤思考,善于从综合的角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7.把握热点,开阔视野
    近年来,现实问题和焦点问题是中考命题的主旋律,也是最能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部分,历史与社会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围绕全球和多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热点问题,触及较多。在复习中,要关注影响全球或全国的重大事件,如环境问题、旱涝灾害、地区争端及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沙尘暴等热点问题,运用有关资料和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对于历史与社会这一面广、量大、综合性强的学科,教师一定要全方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典型题例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考试走向,但不要有哪些内容考、哪些内容不考的心理。中考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考的内容不可能和练的完全重复,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只要学会了方法,就能找到解题的知识窗。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又到了期末复习迎考阶段,如何上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这是我们老师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现谈谈自己一些做法,以达大家共同探究之效。几年的复习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必须做“新、精、活、实。”   
  一、新  
  “新”就是在复习过程中,教法的运用、习题的设计应力求新颖。“炒冷饭”式的复习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为了克服和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就应努力提 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能善上复习课的老师常感叹复习课难上,其难,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在“创新”。只有“新”才给学生更多的刺激,更多的感受,更多的收获。在习题的选择上也尽可能新鲜些,既要反映基础知识,又要适当穿插一些反映“潮流化”的内容和习题。这点对初三尤为重要。(参看有关中考信息)  
  二、精  
 “精”就是教师本身要精通业务,精通教材。教材中哪些是难点、重点,哪些概念易混淆?自己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教学自如。此外,按章节内容顺序搜集积累材料,编写精练习题,关注往年的考点及考题。这样备课时材料丰富、试题齐全,既充实教学内容,又不浪费选题时间,为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上好复习课的基础。另外“精”的含义是精讲精练,尤其练,更注意选择,反馈的实际效果。   
  三、活  
  “活”就是指知识的传授要有一个“活化”过程。所谓“活化”就是对知识的加工、转化,把课本的内容变成学生易接受、理解的内容。心理学告诉我们:联想是指一个知识的出现,而引起其它知识内容再现的现象。所以复习课若能切入一点,带出一串,连成一片;能真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把复习课上“活”了。在记忆方法上要善用联想记忆法,把相同、相似、相关、相反的都联起来,这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四、实  
  “实”就是指教师本身的教学工作要有实效。比如,上一节课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进度及效果如何?要经常带着这样的问题问问自己。坚持课后总结:哪些问题未讲到或欠透彻,对于一些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方式来补救?其次,对于教育对象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学得踏实,不要急于求成。 
根据目前教学状况,采用“分层教学”是敲“实”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何分层,初三的经验可供参考:根据每次月考,二班筛选前20名同学参加分层1辅导,教师加大信息量,多讲有特色的题目;对该科很薄弱同学根据成绩二班组成30名左右同学进行基础辅导。其余一层留在教室自行复习。

老师们,复习方法丰富多样,如何根据自身特长,学生实际找到最佳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关键还在于我们老师自己摸索,但愿找到好方法的老师多多与同组大家交流。

一、搞好集体备课,充分共享脑力资源。

具体做法是教研组老师每周在一起商讨本周复习什么,以什么作为重点,如何带动学生,如何提高课堂复习效率等等,这样做便于集思广益,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二、分工负责,提高复习效果

 

教研组内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人按时出好每册某一单元的复习纲要.复习试题, 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 科学、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试方法指导,使之灵活准确地使用好教材和各种资料.

一、读记结合,熟悉教材

要引导学生努力熟悉教材。考试时间较少,不可能让学生慢慢思考,慢慢查寻教材内容。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记笔记,熟悉教材。

“读”是基础。要强调学生反复读,多次重复,提高课本利用率。首先,从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子目到文字、图像,都要求学生逐一阅读。其次,照书本读,原词原句读,划框框,圈点点,分层次读;做笔记,列表格,画图来读。再次,读的方式也不一样,重点记忆的内容,准确无误去读;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学会左右逢源;联想拓展记忆的内容,学会举一反三。
       “记”是巩固。要重视记笔记。我要求学生上课准备多种颜色的笔,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要抄写的内容,都分不同颜色的笔记好。这样,考试看书时,一目了然,层次分明,还可以节约时间。

二、引导学生归纳,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比如在学习不同地理分界线时,可让学生自己看书将它们都归纳出来。再比如,学习母亲河黄河、长江时,可引导学生制作一个比较简表。这样归纳的组合,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要学的知识,也不容易搞混淆,张冠李戴。归纳其实还可以是老师帮助学生归纳出复习提纲,让学生作到心中有数,不至于盲目复习。

一、复习阶段,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1、如何让复习更有效率?

2、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思想动态,如何调整学生的思想?

(开始复习时进行学生总复习思想动员,中途要及时发现并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考前给学生打气)

 

二、复习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觉得都在做重复的练习,没有新鲜感,兴趣不高。

2、差的学生,因缺乏统一完整的系统,不会的题目,照样还是不会。

3、如果只练习题目,过两个星期又全部忘掉了。

4、学生讨厌“题海战术”:历年试题,一些练习系统,每天让学生有大量的习题。

(普通教师几乎不能自己编写一些能批改的操作题练习,如果可以,还是比较容易走出“题海”)

 

三、复习策略

1  重课标、考点解读

重课标解读,能帮助教师明确,制定合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依标施教。

重考点解读,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明确考试对此知识点的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本节内容要掌握的程度。

教师在上课时,应该明确中考的考试说明。不仅教师要明了,也应让学生了解。在这一点上,有的教师却认为:教师知道了就行了,没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我觉得这种想法会流失对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引导。

2、重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对本块知识掌握程度,结合考试要求,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懂的和不懂的都复习一通

3、重基础,重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现在社会学科实行的是开卷考试,这在客观上误导学生不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一些概念也不求甚解。讲清概念,重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们在复习时帮助学生自主建立起学科知识体系;在一些概念的讲解时,特别要提醒学生把握其层次性。

4、重复习方法指导

运用资料的方法、记课堂笔记的方法、阅读书本的方法、

思维引导,学法护航。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思维要求,社会也不例外。教师如果只从案例的积累方面帮助学生的话,那倒还不如从方法、学科思维角度去帮助学生。

5、重回归书本,充分应用教材资料。特别在思想品德考点中,更应该关注书本形式。如08年衢州中考第24题试题形式取自思想品德教材。

6、结合历史与社会考试具有时政性、开放性和乡土性特点,在08年衢州中考卷中,更注重对乡情的考察,注重对学生身边重大事件的考查,如24题、26题都体现了这一特点。而我们平时更关注国家大事。建议在平常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结合时政,学生运用。近年的中考试卷越来越多地运用时政创设背景,引导学生在情境地中,运用知识、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师结合时政来组织教学,不仅是学科教学的要求,也是考试功利的驱使。

7、典例剖析,实践模拟。无数的实践证明,学生考出好的成绩,需要教师精选一定量的题目供学生练习,同时教师再辅之以精辟的分析。复习课要在课堂上要保证一定的时间,精选典型例题,采取配套训练法,当堂检测,以巩固课堂。

                                     

                       如何在复习中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对于一年一度的期末复习,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这是我们老师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现就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一 、及时复习

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因为新学的知识容易遗忘。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再认与回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速度上有“先快后慢”,在数量上有“先多后少”的特点。所以学了新的知识后遗忘就很快发生,而且遗忘的内容较多,因此复习要全面;又针对遗忘是“先快后慢”的特点,在新知识的学习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内,复习的次数要多些,复习的间隔要短些。

二、合理分配复习内容和时间

复习时要注意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在一项实验中,实验者要求被试学习32个单词的词表,并在学习后要他们进行回忆,回忆时可以不按原来顺序。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因此,合理安排好复习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三、复习方法的多样化

单调的复习方法,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将会降低复习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例如,在数学课中,对所学的计算方法、公式、定理等内容的复习,就可采用解题、作业讲评、互相订正、自编应用题,以及解答生活中的有关计算问题等方式方法进行复习。

四、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根据复习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同,复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复习,把复习的材料集中在一个时间内进行复习;另一种是分散学习,把复习的材料,分配到几段相隔的时间进行复习。复习难度小的材料可以适当集中,难度大的材料可采取分散复习的方式,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五、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好胜性强且外显,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在课的前几分钟用竞赛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尝试性回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每次回忆后,使学习者知道哪些记住了,哪些还没有记住,哪些记错了,在重新阅读时就会更有针对性地集中精力攻克难点、纠正错误,不至于平均使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