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纪传体通史: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瓷器外销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03:19
第四篇 明清出口瓷器的衰落

到十八世纪晚期,中国对欧洲出口瓷器开始明显减少,到十九世纪初几乎完全停止,尽管此后对美国的出口开始增加,但中国瓷器出口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开始衰落。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对美国的大规模出口也基本停止。

中国瓷器衰退的主要原因,一是欧洲瓷器制造业的发展,二是景德镇瓷器质量开始下降,三是欧洲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的影响。

一 . 欧洲瓷器制造业的发展和欧洲人对中国热情的消退

从中国瓷器开始批量进口欧洲,从而引发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热情的狂潮开始,欧洲的工匠就被这个巨大的市场和高额的利润所吸引而开始研制瓷器。1709年,德国的伯特格最先在欧洲烧成瓷器。此后优质的高龄土在梅森( Meissen ) 附近被发现,著名的梅森瓷厂开业,开始生产模仿的中国瓷器。十八世纪中后期,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国家相继开始设立工厂开始生产瓷器。由于这些工厂的工业化程度高,又接近市场,可以生产出更符合西方人要求的瓷器,因此很快就占领了大量市场。

二 . 商业的衰败和东印度公司的倒闭

从十六世纪以来,西方的商业资本一直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各国的东印度公司是商业垄断资本的代表,各国东印度公司把大量的瓷器贩卖到欧洲赚钱高额利润。到十八世纪末,由于商业贸易利润转薄,加上工业资本在各国国迅速发展壮大,商业资本逐渐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法国,荷兰,瑞典等东印度公司倒闭,而英国东印度公司也风光不在。加上十八世纪后期欧洲连绵不断的战争,欧洲对中国的贸易急剧减少。

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随着各国自己生产瓷器,它们纷纷对中国瓷器征收高额关税,来保护本国的瓷器生产好销售,因此从中国进口瓷器的利润转薄。高关税使得商人对进口望而却步。

三 . 中国出口瓷器质量的下降

在乾隆朝末年 (1794 年 ) ,由于认为有伤地脉,高岭山高岭土被控制严禁开采。由于优质制瓷原料来源被切断,景德镇难以像过去一样大量提供优质瓷器参与国际竞争 [43] 。

从大量西方现存的出口瓷器也可以看到,从乾隆晚期,特别是嘉庆中期开始,外销瓷器的质量明显下降。

结 论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载: “ 共计一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这是对当时景德镇制瓷业精细分工的生动记述。精密的分工,先进的制瓷技艺,优质的原料和丰富的工匠,以及强烈的竞争意识使得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到了工场手工业时期所能达到的极限。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出口瓷器,秉承了中国人把一流优质产品拿来出口的传统,将中国民窑所能达到的最高质量瓷器出口到欧洲。从欧洲现存瓷器和新近发现的沉船瓷器可知,当时绝大部分出口到欧洲的瓷器质量远远超过一般的内销瓷器。许多外销茶具的瓷壁厚度不到一毫米,呈现半脱胎状态。无怪乎欧洲人认为中国瓷器是透明的,和玻璃类似。而且有一些瓷器精工细做,质量甚至好于同时期的一般官窑瓷器。景德镇市陶瓷历史博物馆的白焜通过对景德镇窑业遗址的考察也认为明晚期的内销瓷器和外销到东南亚的瓷器质量与外销欧洲的瓷器质量又 “ 明显的优劣之分 ” [44] 。

明清时期,总数超过1.5亿件的中国瓷器漂洋过海到西方,极大的改变了这些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品质,促进了中西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并且将中国古老的制瓷技术带到了世界各地,使世界的许多地区从使用金属器皿,陶器和木制器皿转变成为使用更为先进耐用的瓷器,使西方人的生活用具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瓷器的长时间,大规模,多品种,商业化的出口,也带动了景德镇制瓷器的兴旺发达。西方人对中国优质瓷器的追求,使得景德镇的瓷器质量和档次不断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景德镇瓷器工也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 综观景德镇 16—18 世纪的外销瓷与制瓷业,其外销瓷生产兴旺,则景德镇制瓷业也随之兴旺;外销滑坡,则瓷业亦随之衰落。其艰辛,曲折的发展历程令人感慨。真所谓: ' 其兴也难,其衰也速 ' ! ” [45]

明清瓷器的出口也见证了中国这个有着辉煌过去的古老帝国一步步走向衰落,被历史无情抛在后面的悲惨历程。回顾明清时期中国出口瓷器的历史,更可以提醒我们这些后人去重塑我们伟大祖先的光荣与骄傲。

2005 年夏于烟云斋

[1] : Lach , D. F. 《 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 Vol. II: A Century of Wonder (Book One ) 》 , p105 , London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2]: Lightbown, R. W . “ Oriental Art and the Orient in Late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Italy“ , p230-231, 《 Journal of the Warburg and Courtauld Institutes 》 , 32, 1969 。
[3] : Arlene M. Palmer《Chinese Export Porcelain》p7,Crown Publisher 1976。
[4] : 同 [1] p13 - 15 。
[5] Garner, H. 《 Chinese Export Art in Schloss Ambras 》, p17 , London: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1975。
[6] 同 [1] p11。
[7]: 《停滞的帝国 —— 两个世界的撞击》第三章 ” 对中国着了迷的欧洲 “ 【法】佩雷菲特 著,王国卿 毛凤支 谷炘 夏春丽 钮静籁 薛建成 译,三联书店 1995 年 8 月第 2 版。
[8]: 关于欧洲的中国潮,请参看 周宁周宁编著《世纪中国潮》第一章 ”’ 中国潮 ‘ 起 “ 。学苑出版社, 2004 版。[9]: 同 [3] p8.
[10]: 同 [7]。
[11]: Hugh Edwards 《 Treasures Of The Deep 》 ,p124 , HarperCollinsPublishers , 2000。
[12]: 同上 p154 。
[13]: Antony Thorncroft 《 The Nanking Cargo 》, p102 。 Hamish Hamilton, London , 1987 。
[14]: 乾隆《海澄县志》卷 15 《风俗》 > 。
[15]: 王忬《倭夷客留叛逆纠结入寇疏》,载《明经世文编》卷 283 。
[16]: 《明史》卷 323 《外国传四 ? 吕宋》。
[17]: 张燮《东西洋考》卷 3 。
[18]: 同上 卷 7 。
[19]: 张燮《东西洋考 ? 周起元序》。
[20]:江日升《台湾外纪》卷12。
[21]: Volker,T ., 《 Porcelain and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1602-1682 》 p42 , Leiden , E.J.Brill。
[22]: Maura Rinald 《 Kraak Porcelain - A Moment in the History of Trade 》 p43, Bamboo Publishing,London,1989。
[23]: 中国美术学院 何鸿 《中国瓷器十四讲》 “ 第一讲: ‘ 丝绸之路 ’ 与 ’ 陶瓷之路 ‘” 。
[24]:同 [3] p11; Christie's Auction Catalog《 The Vung Tau Cargo 》, ”The Vung Tau Cargo”:A Shipwreck Of Chinese Export Porcelain”,1992 。
[25]:D.F.Lunsingh Scheurleer《Chinese Export Porcelain:Chine de Commande》,Pitman,New York 1974。
[26]: Walter A. Staehlein , 《The Book of Porcelain: The Manufacture, Transport and Sale of Export Porcelain in China During the Eighteenth Century 》 p10 。 Lund Humphries, London , 1965。
[27]: C. J. A. Jorg 《 Porcelain and the Dutch China Trade 》, NijhoK , The Hague , 1982。
[28]: 同 [3] p11。
[29]: Craig Clunas, Verity Wilson, Rose Kerr and Nick Pearce, 《 Chinese Export Art and Design 》 ,”Ceramics Exported in Bulk”, Vicotor and Albert Museum, 1987。
[30]: 同上 ,“Early Export Ceramics”,
[31]: 同 [25],p56.
[32]: 景德镇市陶瓷历史博物馆 白 焜 《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 “ 余论 ”。
[33]: Christie's Australia Auction Catolog, Michael Flecker, 《 The Binh Thuan Shipwreck 》, 2004。
[34]: 同 [21]。
[35]: Berit Wastfelt, Bo Gllensvard 和 Jorgen Weibull 《 Porcelian from the East Indiaman Gotheborg 》, “ Porelain made to order” , Wiken , 1999 。
[36]:根据 Christie's Auction Catalog《 The Vung Tau Cargo 》统计, Amsterdam , 1992 。
[37]: Clare Le Corbeiller 《China Trade Porcelain - A Study in Double Reflections [Catalog of Exhibit October 25, 1973-January 27, 1974,China House Gallery]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New York,1973。
[38]: David Sanctuary Howard 《Chinese Armorial Porcelain》p43,Faber and Faber,London 1974。
[39]: 见 Nguyen Dinh Chien 《 The Ca Mau Shipwreck 》, Ha Noi 2002 ;以及 [35]。
[40]: Christie's Amsterdam Auction Catalog 《 The Nanking Cargo – Chinese Export Porcelain And Gold 》, 1986 。
[41]: 瓷器可以参看 Christie's Amsterdam Aution Catalog 《 The Diana Cargo 》, 1995 。
[42]: Herbert , Peter and Nancy Schiffer ,《 Chinese Export Porcelain 》 p37 , Schiffer Publishing Limited, Pennsylvania 1975 。
[43]: 同 [32] 。
[44]: 同 [32] 。
[45]: 同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