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质量流量计:赵堡太极拳推手及点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19:56

1. 不贪不欠

这一要求时是走架行功的要求。前文说过赵堡太极拳的架子与推手有密切的联系,走架如推手,推手如走架. 架要不贪不欠,如果说走架中要严格做到这一点,那么推手中这点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了。

不贪、不欠,这是赵堡人的口语说法,与《太极拳论》中说的“无过不及”是一致的,不贪就是不超过;不欠,就是不要不到。也就是无论如何转换,必须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不做到这外三合的就是贪或欠,就是过与不及,不贪不欠,适中才是。

赵堡秘传的《七疾》诀中说:“上法需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这一语道破了赵堡太极拳推手和走架的真谛,研究赵堡太极拳推手的人必须从中去寻找奥秘。

人的身体是有重心,有中心线的,要使身体平衡,不失势,必须注意使自己重心所在的范围内移动,或上移、下移,或前移、后移,或左移、右移等。如果超出了一定范围,就叫“失重”,身体一“失重”,就给对方有可乘之机。人的高、矮、大、小、胖、瘦不一样,重心难以说明在哪一点,只有自己在练习中体会才能掌握。而不贪不欠的原则是检验自己失不失衡的一个外形标准。比如手超出脚尖以外,肘超出膝外,身就自然前移,重心就会随着前移。在运转接劲中,对方不用多大力就会把自己的身体引斜,重心就不稳,对方找到了发放的最好机会。又如,自己的身、手已后收,而脚还在原来的位置不动,这就欠。一欠重心已失中,别人乘势向前加劲,自己会后仰。贪与欠成了自己失败的条件,而给对方造成了胜利的条件。贪在这里是一个比喻词,贪心,想占人家便宜最终吃亏的是自己,而欠了人的东西,终是要偿还的,两种结果都是使自己背,别人顺。

赵堡太极拳把不贪不欠作为一条推手的原则,是要求自己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合理安排,适中对待。适中、合理,那么转换能自如,前进后退,左进右退,右进左退,全身一致。这就是给对方一种无隙可乘的外形形象,对方就不敢轻举妄动。

赵堡太极拳秘传的拳论中这方面的论述非常丰富。《天远机论》中说:“手起脚要落,足落手要起”,“身要攻人,步要过人”。《高手武技论》中说:“夫拳勇气之势,固贵乎身灵也,尢贵乎手敏。盖身不灵,则无以为措手之地;而手不敏,盖身不灵,则无以为措手之地;而手不敏,亦无以为动身之处。惟身与手合,手与身应,夫而后虽不能为领兵排阵,亦可手奠敌矣。”在《手法五要及步法》中说:“打法先上法,手足齐到方为真,身似游龙,似烈炮,遇好似火烧身。起无形,落无踪。手似毒箭,身如返弓,消息全凭后腿蹬。进退旋转要灵活,五行一动如雷声。风吹浮去散,雨打灰尘净,五行合一体,放胆即成功。”

以上拳论,就充分说明推手时必须做到身动手随,手进身进,周身合一,不贪不欠。与人推手,遇化发,浑身上下做到外三合,才能有回旋的余地,才能有所成。

外三合是外形上的要求,要做以外三合必须做到内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与外三合不能弧立看待,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的,事物与事物之间呈各种各样的关系。要做到外三合,必须明内三合。内三合做到了自然会带动外形,做到外三合。如果心不知,意不明,手脚、肘膝、肩胯就不会按思想指挥去完成外三合。反过来,手脚、肘膝、肩胯不合,心与意,气与力,筋与骨也不可能做到相合。他们互为因果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内三合比外三合更难做到。外三合是外形,往往为人们上眼就看出,内三合含于内不显于外,往往不易觉察。学者先求形似,后求神明,形神合一则浑身无间隙,遇敌制敌就会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一开无不开,一合无不合,到这境界,推手技艺可臻成熟。

2. 三节知进退

赵堡太极拳推手要求科学地、合理地运用自己的三节,在粘走、运化、缠绕、绞转中充分利用三节各自的作用使自己获胜。赵保太极拳拳论中有许多明三节的理论要求。古传秘诀中有“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空,下节不明自家吃跌”的论述,讲清了明三节在走架推手中的重要性。

赵堡太极拳拳论:人身自头至脚为一大节,各节均可以一分为三,人身体可分无数个三节,赵保秘传的《十法》诀中对三节是这样论述的:“人之一身而言,手肘为梢节,腰腹为中节,足腿为根节。分而言之,三节之中也各有三节。手为梢节之梢节,肘为梢节之中节,肩为梢节之根节;胸为中节之梢节,心为中节之中节,丹田为中节之根节;足为根节之梢节,膝为根节之中节,胯为根节之根节。总不外梢起、中随、根追之理。庶不至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此三节所要贵明也。”这里讲了大的三节,还有无数个小三节。头有三节,为额、鼻、口。脚手均可分为三节,手的三节:指为梢节、常为中节、腕为根节。脚的三节:脚趾为梢节,脚背、掌为中节,脚跟为根节。手指又可分为三节,手指前节为梢节,中段为中节,近指根这段为根节。脚趾也然。全身的三节分得细能自如运用,就能在推手中做到击中节则首尾应,击首者尾应,击尾者首应。这样在推手中就能较好地化解对方的劲力而顺势应击。比如,对方制我臂三节中的肘,我给对方肘,以手出击,对方制我梢节中的手,我以肘、肩出击;这样三节相应,配合身法则能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随手奏效。

上节不明即无依无宗,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批判要“明”。头是人的大脑所在,是人体的司令部,一切命令由头发布,全身的进退转换必须由大脑这个司令部指挥。心意一动,却全身各部分因敌变化,所以对头部的要求必须明,不能糊涂。

但如何做到三节互相接应?如何在推手中遇劲走劲,化背为顺,达到化则打,打即化,粘即是走,走则是粘呢?

我们从实际手法中的表现探讨它的大批量。比如设自己被对方双手按住肘腕,对方平衡用力加于我腕肘上前按,我遇力即配合身法手前臂放他前来,从一旁走过,即过肩靠对方的胸部。这是中节、梢节被击,根节接应,一走即粘,一化即打。再设对方双手按我左手腕肘,我发现对方用力不平衡,对我肘部用力大,对我腕部用力小,我即中节肘部顺其势转化,以梢节手随转前击。当然,肩、身其倔部位要齐进,这就是三节连环化解还击。这过程完全符合力学的道理,符合借力打人的太极道理。我肘部着人力,即把对方的力的一部分转移到我手上,对方已隐入落境,我借到对方的力,能及时还击到对方身上。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三节化发的例子,由此推之,当人在自己身上的其他部位用力,我都从实际出发,以这种原理来进行实际操作化打。

赵堡太极拳的三节要明,就是要处处懂得运用三节应敌。当然,这其中要配合用各种劲别,不能简单地、孤立地处理。如果以为这是很容易做到,简单化地看待,不用心去揣摩,这就错了。因为在对敌中,形势千变万化,目不暇接,非得上节“头”保持清醒,同时要有一定的懂劲功夫,经过一定的实际训练,才能得心应手。

运用三节的原理去应敌,会产生一个良性的效果,就是使对方感到自己的对手浑身都是手,全身各部位都能引、化、拿、发,自己无从入手。

高明的太极拳家浑身都是手,不是指有无数的手,而是指他身体处处都能配合成一个整体,在触点处即能引化拿发。

四、 推手八法

赵堡太极拳在架式和推手中要取得我顺人背的效果,十分讲究运用十三法和各种劲。

赵堡太极拳十三法的名称与各家太极拳的名称一致,就是:绷、 挤 、按、采、 列、肘、靠、进、退、顾、盼、定。这十三法的动作贯串赵堡太极拳的行拳走架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