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少女2第17集视频:大国随笔之日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04:22

这是第三次写这篇文字了--前两次都因为系统无缘无故就丢失了。可能是管理员也是很仇日的吧--估计现在写也写不出什么东西了--其实是一些很客观的东西。要看以后的心情了--今天先把这几个字发了再说。

  这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和民族--我们熟悉它是自然的,因为我们是邻居。陌生是因为我们的心理是那样的遥远--这种遥远有文化和性格的因素,更由于近代以来那持续了半个世纪的惨烈的侵略战争。可以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巨大苦难中,有一半拜日本所赐--但我还是希望我的文字会是客观而冷静的。

  我们谈日本,觉得很有意思--就是交往了近两千年,我们能数出来的日本名人还真没几个。我们一般都是简单的听说过丰城秀吉、德川家康、山本五十六、高仓健--可能最出名的还是那万世一系的天皇--其中明治及昭和天皇最有知名度了。当然,对于日本我们还知道有遣唐使,有浮世绘,有艺伎--还有能剧。总的来说,我们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单调而单薄。其实,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是立体的丰满的--很多时候,只是我们这个民族更愿意关注自己,或者不忍直视那带着民族伤痕的事实--当然,这更多的是来自民间的集体情绪。另外一方面,日本这个认真,有些呆板的民族也确实很难激起别人的兴趣。现在有一些喜欢历史和军事的高人就对日本战国时代很感兴趣--那也确实是一个风起云涌,英才辈出的年代。上杉谦信、今川义元、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城秀吉,德川家康等这些声名赫赫的人物,还有川中岛合战、小田原攻防战、长筱会战、桶狭间之战及本能寺之变这些著名的历史事件--都是每一个历史爱好者所津津乐道的。喜欢文学的人还知道大江健三郎及村上春树和他那哀婉和带着时代叛逆的《挪威的森林》。

  最初日本闯入我们的视野可能是--那次著名的白村江之战,这是东亚地区一个岛国向一个大陆中央帝国发起的挑战。战争失败后,日本接着就谦虚勤勉发起了一场长达几个世纪面向中国的学习--遣唐使,鉴真,阿倍仲麻吕这些名词都是两国间至今最为温暖的记忆。但自唐以后,日本在我们的视野里突然消失了近七百年。虽然期间有过忽必烈的两次侵日--可毕竟这样两个国家是形同陌路了。主要是在这段时期,中国和日本都在一个动荡或者战乱分裂状态之中。第二次日本冲入我们的视野还是因为战争--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明朝中晚期东南沿海的抗倭和万历年间的壬辰之战。这场战争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统治日本三百年的德川幕府上台--并因此和中国“交相辉映”的都实施了三百年的闭关锁国的政策。第三次日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还是因为一场战争--那就是近代以来使每一个炎黄子孙倍感耻辱的甲午海战。接着两国就进入持续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战争状态--庚子之变、九一八、八年抗战。想来几乎每一次日本人都是先挥舞着战刀和我们交往--这真是一个尚武嗜武的民族--这也是大和民族命运多桀的一种重要原因吧。即使如此,每一次中国都大度的宽容包容了它--并不记前嫌的把自己先进的文化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这个一次次伤害自己的民族。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日本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会出现一种现象:在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中失败———积极向对手学习———实现自身的重大飞跃。白村江战役后的古代日本,在吸收唐朝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很快发展成为东亚强国。近代日本同样是在欧美列强的炮舰下开放国门,不断西化,在极短时间内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日本掀起了学习美国的热潮,不到25年便崛起成为世界第三工业国。这种现象正是日本民族双重性格的体现。日本就是这么一个有些倔强有些固执,又有些谦虚有些自省的民族。岛国的闭塞性、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其落后、自卑,缺乏安全感,而靠近大陆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开放性、吸收性又使其能适应潮流、赶超先进、产生优越感。双重的性格、气质是力量的源泉,有时也会成为与其他民族对抗的根源。日本民族只有发扬积极的一面、克服消极的一面,才能保持发展活力,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既然写到这里,不妨直接写日本的军事吧。这样一个有着菊与刀之称的民族--它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历史上的几次侵华都以失败终结--可那毕竟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向一个疆域人口几十倍于它的帝国挑战--而在冷兵器时代,这是极为不利的。可自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就在东亚确立了霸主地位,并取得了包括日俄战争,珍珠港之战的辉煌胜利。虽然二战失败了--这也是大势所趋--这样的战争本不是日本这样的国家应该进行的--但我们还是认为日本的战争机器是比较有效率的。但军事其实是政治的一种暴力延伸--也是外交的一种表现形式。军事战略与政治战略如果能相辅相成,则大事可图。如果两者发生偏差,则会使国家目标不明,内耗加大。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国家--其实,即使是现在很多国家也是如此--只是看是否有这个能力与否罢了。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这个社会本质上就是服从丛林法则的嘛--仁义的说教大多只是掩耳盗铃罢了--更多是弱者的呻吟而已。可是--兵者,凶器也,关乎亿兆黎庶的祸福安危,关乎社稷的存亡兴衰,大政治家和大军事家都应该是慎用和少用。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傍大款的优良传统就开始继续发扬光大。首先,它和当时的福布斯头号资本家英国结盟,为自己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较好的战略环境--当然,英国也是想利用日本来平衡远东的战略格局。在这个背景下,日本先后打赢了中日甲午战争及后来的日俄战争,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同时在战争中也获利颇丰。随着日本在东亚的逐渐坐大,与英美在东亚的利益就慢慢有了冲突。以致后来日本退出国联,和另一位德意志同志建立了情人关系。对于急于扩张的日本来说,和德国结盟可是是水到渠成的选择。日本要侵略东亚,就必须防苏联--这就需要德国在欧洲进行牵制。而日本无论是南进印度洋然后在中东与德国会师,还是要得到战略物资橡胶、锡矿、铁矿和石油,都必须拿下东南亚--而这必然引起和英国美国的激烈冲突。二战后,日本在无法自主的情况下一头扎进了美国的怀抱--其实,即使日本自己选择,估计八九不离十也是会如此。这使得在美国的核保护伞下,日本励精图治,在短短30年间就崛起为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总的来说,日本喜欢傍大款--有时也傍对了,国家因此受益,有时傍错了--也因此受到过惩罚。这谁也不说谁--傍大款是社会大众心理--没必要鄙视和谴责的。只是现在又进入了一个很关键的时期--那就是苏联的解体和中国的崛起使得远东地区的力量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必然引起秩序的重新安排。现阶段,日本应该选择的是以日美安保同盟为核心,加强和韩国,澳大利亚的关系,达到北防俄罗斯,西抗中国的目的。其实嘛,就日本的现状和目前东亚的格局来说,这也不能算是一种完全错误的安排。一个大国的发展需要有大局观大气量的政治家,而大政治家的标准是能够把握住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并制定因应对策。

  目前东亚的大趋势是什么呢--是中国的崛起和统一不可阻挡和逆转,是俄罗斯的复兴在逐步变为现实,是整个东亚地区都在讲合作,谋发展。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从这个大环境下来看看日本的战略环境。北有强俄,东有中韩,南有东盟,西有美国--看看就知道了,其实日本处在一个四攻之地的位置。这种形势主要是是因为中国的崛起,韩国和东盟的壮大才出现。而目前日本和中俄韩都有领土纠纷--在强邻环伺的情况下,如果只是一味抱着可随时置身事外的美国的大腿,显然是不明智的。尤其是日本防中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如果我们承认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它的国力在数十年后可能几倍于日本。如果朝鲜半岛和台海有事,依现在日本的立场,难免卷入其中--最终要直面中国,甚至俄罗斯。那么日本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以中国为敌,情况会怎么样呢。胜了的话,得利最多的是俄罗斯和美国,败了的话,首先遭殃的是日本。无论哪一种结果它都必须承担这样一个后果--即世世代代面对一个对自己切齿痛恨的大国,而自己的牺牲最多,实惠最少。记得以前韩国媒体有过一段忧患之论--那就是在经济上韩国可能会成为中日之间的一个三明治--我们也许可以想象一下,也许在将来的岁月里,中美逐鹿太平洋 --加上日本,就会是一个夹心饼干。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但不能选择一个怎样的邻居,日本在处理与中美的关系时应慎之又慎。我们理解日本想成为政治大国的雄心壮志--本来嘛,一个土财主发了一点小财,还想着讨个二房,并在家乡建个祠堂或者在外地建个同乡会研究会什么的。何况一个国家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口也不少,科研实力也很强--要求多露把脸,多一点发言权也是应该的。但是如果错把政治大国等同于军事大国等同于扩张和建立优越感,那就错了--至少在未来十数年的东亚地区错了。日本可以说一直用的是“近攻远交”这一古老的战略,这样的政策以前可以用,并不意味着现在可以用。因为这一战略一个前提是要“攻”的邻国相对自己是弱小的--可是就综合国力而言,今后数十年间,中国只会是强于日本。时移势易,日本应该跟上这样的情势发展,才能更好的在这个复杂的地区生存。如果日本只是一味追随美国,将来自己沦为中美俄角力的场所也未可知--当然现在台湾担当了这一角色。可是以后中国强大到可以与美国抗衡了呢--而日本本就是以前美国作为一道幈藩而扶植起来的--这一角色估计还是得继续扮演--至少在美国人心中。日本作为目前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自身就是一直极为重要的力量--即使在以后十数年间都是如此。所以日本不宜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所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日本完全可以在许多领域展现它的存在,发出它的声音,作出它的贡献。维护国家的最大利益不是耀兵威于海外,而是全身于乱世,施惠于万民。只要看到了这一点,日本应该制定怎样的国策就不是难事了。

  日本参加六方朝核会谈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多变框架内解决朝鲜的人质绑架问题,同时显示自己在朝鲜问题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说来,日本是全球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国民的福利很好--这样的政府总的来说做得还不错。国内的不公平现象比较少见,吏治也比较清廉。这说明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还是重视民生的。既然对自己的几个国民尚且如此关心--为什么对造成邻国成千上万人的侵略战争如此冷漠呢。至少作为一个中国人会做如此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这应该也是一条道德底线吧。谈到生命--就自然会想起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落叶之静美。用这句诗来形容日本人的生死观可能还比较合适。每次看日本的电影,以及听他们的音乐,都会被其中浸透的那种静谧和孤独所感动。也许生命对他们来说都是孤独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花季而已。这也许是因为这个国家在大海之中,面对的是海啸,台风,以及地震--生命是那么无常和脆弱。

  在这里,我们不可避免的说到靖国神社,说到六十多年前那场日本发起的惨烈不义的战争。其实,中华民族相对仇恨来说是比较容易健忘的--也就是书面化的宽容了。我们也不认为现在的日本一代应该为那场战争负责--但是--打个比方说吧。以前两户人家,一家人就是因为觊觎另一人的财产,处心积虑的要霸占对方,直至动用血淋淋的武力,把对方搞得家破人亡。后来虽然天道犹存,这户不良之家阴谋没有得逞,受到了惩罚。这并不意味着这两户人家就应该世代为仇,也不意味着这受害方的后代整天要施害方一家赔礼道歉。毕竟是上辈子的恩怨--只要大家明事理,认这笔帐就是了。可是如果施害方的子孙老是不认错,还把自己先辈当成解放者,当成救世主,当成被害人--这就使人有些窝火了。这样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国家亦是如此。如果子孙们还把当过强盗的先辈大肆祭奉和夸耀,全然不顾及受害方的感情,这就不对了。当然,先辈们做了错事,你放在家里拜一拜也是人之常情,可如果把这个东西当成一个国家性的典礼来看待,那就不行了--这就反映了你对那一场战争的认知和态度-- 不是个人感情的问题了。所以靖国神社解决的办法一是把战犯们的牌位移出去,在别的安静的普通场所存放起来。或者呢,可以那些后人们个人去认领,放在自家里 --祖先们即使犯了错,也是祖先嘛,随他去拜就是。没人认领的也找个僻静地方收起来--不要太刺激人就是。靖国神社是日本处理东亚关系的一座活火山,尤其是中韩两国人民心中一道沉重的阴影,时不时会发作一下。只有痛下决心解决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才能从心理上根本上得到东亚人民的接受。日本人有时因为自己的国民在海外出了点事也急得不得了--所以也要有换位思考的精神--凡事想想别人的感受。

  当然还得说说钓鱼岛问题--从长远来看,只要中国还是这样发展下去,钓鱼岛总会以一种国人满意的方式解决的。还是那句话--实力决定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事情。国际间的纠纷总是很现实的--尤其是日本这样一个只认强者的国家。也不惟日本了--当年宋子文为了外蒙古的事情去找斯大林,还不是一句“等你有了实力再来说吧”被挡了回来。是啊,现在钓鱼岛就是如此--你有了实力,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否则你每天唠叨道义与法理,再拿出一大堆历史文献来证明都是没办法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嘛--政权是要建立在土地上的。当年邓公把问题拖一拖的决策时很英明的--没实力,人家才不睬你呢。而且一旦中国国力远超日本,日本估计到时归还的速度比什么都要快--拿着那几个小岛-- 就给了中国拿捏它的理由嘛。

  再来说说日本的经济吧,其实日本除了海运这个交通优势外,实在没多少经济资源--能源缺乏,资源匮乏。在以前好像还是盛产白银--这也许是唯一的矿产资源了。可是现代经济光有些白花花的银子是不够的--这也许是当年那些万恶的帝国主义放日本一马的一个原因吧。所以从这点上讲,日本真是难得啊--没有优势,没有资源,却能把经济搞风生水起就值得赞扬和佩服。那才叫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大和民族总的来说是一个勤奋,严肃,守纪律的民族,这样的特性处于追赶位置时,它会发展得很快。可一旦追上先进水平,民族的局限性就出来--它会茫然失措。本来日本就是一个学习能力强,但缺乏创意的民族--这也是东亚民族的一个共同特性--儒家学说,尤其是理学本就是教人老实巴交做人的。当然,一个民族的一些特性都是可以在历史的洗涤下改变的。

  现在日本的经济总的来说亮点很少,也可以说是风光不再。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以占美国40%的人口,GDP却有美国的60%。可是经过失去的十年--这恰恰是美国新经济蓬勃发展的一段时期--日本落伍了--现在日本的经济被打回原形,大概只有美国35%左右的样子。很多人把日本经济的凋敝归咎为1985年的广场协议--这也是目前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提的最多的。这应该也是一个原因吧--毕竟升值的幅度太大速度太快--简直就是一场汇率的硬着陆。货币的短时间大幅升值自然造成股市房市的泡沫化,以及对外非理性兼并与投资。这些都为以后以后日本的低迷埋下了隐患,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日元升值加速了日本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国内市场的开发,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国内外市场的资源配置。我们应该承认,当时的日元确实是低估了--就如现在的人民币也是一样。一种货币如果长时间大幅低估,对经济的长期发展也是不好的,它会扭曲内外两个市场的供需,也不能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日本和美国只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而已--任何经济政策本来就既须顺势而为,也应循序渐进。好事情如果处理方式错了,结果可能就会很糟糕。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说。

  现代的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金融的竞争--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嘛。我们可以说,欧洲的经济和日本的经济如果没有改革,很少有机会可以超越美国的。主要是美国的金融比它们发达,有活力--侧重点不同。美国是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而日本和欧洲主要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英国是个例外。所以现在美国和英国的经济发展比较快,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也相对更差劲。我们不能因为美国是这次危机的始作俑者就判了它的死刑--应该说在社会发展史中,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美国人喜欢冒险--包括经济,所以很多新的东西都是美国人发明的。在经济上就表现为它的风险投资业很发达--一句老土的话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可以比较直接的理解这句话的经济含义--很多经济领域因为你是开拓者,你就更可能占领制高点,也就更可能赚到更多的利润。当然,你失败的几率也就更大--这符合投资学原理--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但是,站在整个人类历史的高度来看--我们无论在哪方面不都是需要这种冒险精神么。只有我们勇于冒险,勇于探索,这个社会才会发展进步。美国的现在发生危机也是必然的--其间的一些原因在美国篇中会详细的写。我欣赏美国的金融模式--当然并不认为它完美。所以日本要走出经济上停滞的状态,首先要改变金融市场的模式,要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要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日本有那么强大的经济--为什么不能胆大一点呢--这不是怂恿他们去炒房子或者超股市,而是营造对高科技,新经济的良好创业环境。

  说经济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日本整个社会的开放度--这个开放是指整个国民的心态,也有社会的各种制度。总之,日本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比较封闭的,排他性的社会--这虽然保持了它的“纯洁度”,但也使它难以真正的融入到国际社会中去,也难在第一时间接受到外部的新东西。就说日本的劳工制度吧--这种终身雇佣制在追赶的时期可以提供稳定忠诚的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最重要的人力基础。可是当经济发展到最高水平时--这样的制度就缺乏激情,缺乏创新。只有使人才流动起来,才会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才会有发明和进步。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整个社会都需要来一场思想的大解放大革命--只有这样,才会有活力,才不会总是给人暮气沉沉的印象。日本人应该活泼一点,豪迈一点,洒脱一点--亚洲人都应该这样--太拘谨了的人生很累,也不会有创意。

  顺便说说日本的政治制度,相对来说,日本的民主制度在亚洲来说还是比较成熟的。可是因为门阀政治的原因,日本政治一直是缺少生气与活力的。所以在政治上,日本应该也要有开放的精神和心态--只有把优秀的人才引入进来,才会有动力变革社会,并激起社会的政治热情。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如日本经济的银企结合一样,它可能维护了稳定性,但却丧失了进取的热情。直到现在日本都可以说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突然觉得日本虽善于学习,可是功利性太强,只是为了有所用才去学习--并不是觉得自己不好需要变革。雄心也好,野心也罢--其实每一个人都是需要一点这个东西的--这也是目前作为个体的日本人需要的。

  我们知道日本已经在世界经济第二的这把交椅上坐了二十多年了,可是我们是否知道日本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基尼系数接近0.2--而作为一个以均贫富为奋斗目标的国家,我们在三十年间,却成为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我们知道日本的AV小电影,知道女优,知道少女援交--可是否知道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艾滋病感染例才1万多?我们知道日本右翼的暴力,青年学生在中国的撒野--可是否知道日本是这个世界最安全,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我们知道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被称为失去了十七年,可是否知道,这个以前的钢铁、汽车、造船第一的国家,在漫画、创意、设计等经济领域已有了巨大飞跃?我们知道现在日本经济举步维艰,财政赤字巨大,可是否知道它是世界最大的对外债权国?

  一个有竞争力的邻居虽然很危险,但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希望中日两国这个有过那么多交往,文化上有那么多共同点的国家能够在将来的道路上有真诚的合作,不要彼此敌对。我们理解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雄心,但更希望它有一个健康的大国心态,更有庄严的大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