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和玄武岩那个硬:血染雄关【作者:谷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7:03:40
  战国未期,秦国日益强大,在齐、楚、燕、秦、韩、赵、魏战国七雄中逐渐走上霸主的地位。本来,从春秋到战国几百年中,中原地区涌现出众多的具有文才武略的英雄人物,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孙膑、孙武、苏秦、张仪......真是数不胜数,学术上的百家争鸣造就了层出不穷的英才,军事上的群雄割剧又使得这些人才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具有雄韬大略的就成了宰相将军,即使是些走鸡斗狗之徒也不愁到王孙公子那里做一个门客,那杀猪出身的朱亥就只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和一把蛮力气,被信陵君收在门下,不意却在赵国都城邯郸被围时随信陵君去凭着半块虎符要兵权的时候一锥击死了大将晋鄙,从而为救下赵国立了汗马功劳。国与国之间的争战,逼得那些君王们不得不选用最有能力的人治理国家征战疆场,那个时候,靠后门靠关系是行不通的,哪个国君敢委重任给一个草包呀?弄不好就要亡国掉脑袋的。所以几百年来你来我往,今日合纵,明日连横,争城者杀人盈城,争地者杀人盈野,还是谁也是灭不掉谁。既然各国都延用人才,都在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那为什么单单秦国就逐渐强盛起来了呢?这和它执行的政策有很大关系。秦国除了在上层广为罗致人才外,格外注重倡导尚武精神,赏赐建立战功的武士。封侯赐爵主要看你是不是立了战功,立了什么样的战功,看你在战场上杀了多少敌人,割下过多少敌人的头颅。这样的政策导致秦国上上下下全都争着当兵打仗,上了战场冲杀在前争相建立功勋,所以秦国的兵器虽然不及赵国齐国的精良,但士兵勇武过人,因此秦军的战斗力远远胜过其他国家的军队。
  春秋时期晋国的都城晋阳在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划入赵国的版图,那时晋阳城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城池,但是它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东邻汾水,西靠中条山,扼塞北通向中原地区的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晋阳是赵国的领地,但它距离赵国的都城邯郸和秦国的都城咸阳差不多,可以说是就在邯郸与咸阳之间,赵国对于晋阳,总有些鞭长莫及之感,山阻水隔,平时传一道谕令快马都要走上十多天,遇到战事,如果去支援,粮草辎重远天远地运过去就显得十分费力。偏偏赵国与秦国的战事很多,秦国的策略是"远交近攻",赵国与秦相邻,当然是他攻击的目标了。
  秦国穷兵黩武,赵国也不甘示弱,于是两国战事不断。就在秦始皇就位前后的十多年中,秦赵两国就打了好几次大仗,最有名的就是秦赵的长平之战。那一次大战只杀得天昏地暗,打得两国兵力馈发国力衰败。这场战争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发起的。
  秦昭王四十七年,赵成王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59年,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对峙。秦国的统帅是著名的大将白起,而统领赵军的则是名声更大的老将廉颇,就是当年和蔺相如闹了蹩扭负荆请罪的那一位,年轻的时候,他曾是一位饶勇善战的将军,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以勇气闻于诸侯",虽然上了一些年纪,可雄风不减当年。在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中赵军连连失利。实际胜败乃兵家常事,哪有常胜不败的将军?可廉颇老将刚刚受到一点挫折,赵王就沉不住气了。秦军原本是最怕廉颇的,这时就趁机放出风来,说廉颇老了,不中用了,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英武之气,而且脑子也不灵了,所以指挥连连失误,秦国就盼他出来统帅赵军;而秦国最害怕的是赵国的另一位将军赵括,因为赵括的父亲赵奢曾率军几次挫败秦军,龙生龙凤生凤,名将之子必然也会打仗,千万不要让赵括挂帅印才好。听到秦国方面有意散布出来的这些谣言,赵王终于让赵括取代了老将廉颇挂了帅印。
  赵括是赵国已故的名将赵奢之子,此人自幼博览兵书研习兵法,更长着一口伶牙利齿,谈论起用兵做战之事,连他的父亲名将赵奢也辩不过他,可他一来少不更事,二来没有打过仗,说来说去都不过是纸上谈兵。因此,赵王刚刚委他为统帅后,当时已重病在床的赵国名相蔺相如就对赵王谏道:"你用赵括,只不过因为他是赵奢之子,父亲会打仗,儿子就一定会打仗么?他这个人呀,只知道死啃他父亲的书本,根本不会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但是赵王一点都听不进去,一意孤行,让这位夸夸其谈的人当了统帅。
  赵括就任后,真有点不可一世,说起话来,吆三喝四,架子也大起来了,真是"官升脾气长",他的属下见了他,就像老鼠见了猫,一声都不敢吭。赵王赏赐他的金银财物,他都用来买田地置家产,丝毫没有把心思用在军事上。
  按理说,廉颇是军中老前辈,又是卸任的统帅,赵括完全应该去虚心地向廉颇求教一番才是,听听老将军对形势的估计,汲取一点老将军多年与秦军做战的经验,可他没有这样做,更没有召开必要的军事会议与下面商议对策,心中想的就是尽快打败秦军建功立业,认为自己是名将之后又熟读兵书,也一定会像乃父一样大败秦军,再加上他听到秦军故意放出来的谣言,以为真的秦军惧他如虎。因此一接到指挥权就急不可奈地出兵。
  而秦国的老将白起却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军事家,极其善于审时度势,当初,他放出廉颇老矣的谣言迷惑了赵王,轻易地换掉了那位他十分惧怕的对手,如今,赵括这个初出茅庐且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人成了赵国军队的统帅,这正是他所盼望的结果。一个有着赫赫战功又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将,是完全知道如何对付一个黄嘴雏儿的。他故意摆出一副十分害怕赵括的架势,面对赵军的长驱直入,他命令部下只是稍做抵抗就佯作溃退。赵括没有料到秦军竟是这样不堪一击,觉得自己真是有如天助,赵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矛头所向,秦军无不全线溃败。赵括心中暗自思忖,原来秦军也不过如此,看来自己这些年来熟读兵书研习兵法功夫没有白下,照这样打下去,不但长平之战指日即可取胜,就是乘胜攻取咸阳灭掉秦国也不是没有可能,到那时,自己就是名满天下的英豪了,让那个老不死的蔺相如再看不起自己,到那时,自己就是赵国的第一号功臣了,自己在赵国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就在赵括沉浸在对于未来胜利的憧憬之中,危险也正在一步步向他逼进。
  秦将白起早已料到年少气盛的赵括一旦拥有兵权,必然难以摆脱少年得志者心浮气燥的一般规律,一是肯定急于建功,这样就势必急于出兵,而且来势凶猛;二是肯定会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对战争的艰苦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三是在取得了一点点局部的胜利之后,肯定会沾沾自喜,轻敌麻痹。基于对赵括的这三点估计,白起定下了对策,一是开始要避其锐气,敌进我退,让他先尝一点甜头;二是不断放出秦军惧怕赵括的传言,以进一步助长他的轻敌麻痹思想;三是在赵军进军的路线的两边,布下重兵,形成口袋的形的包围态势。
  果然,赵括这位没有经验且又狂傲自大的年轻人,一步步按照老将白起所设计的陷井走下去,他一开始见秦军败退,便紧追不舍,直至孤军深入秦军壁垒前,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久攻不下,这时,白起派出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队伍,断了赵军的退路,又派出五千人的奇兵断了赵军的粮道,此时,秦国也是竭尽全力与赵国决一死战了,秦昭王亲临前线视察后,下令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全部投入长平之战,全力阻遏赵国的援军和粮食运输。这样,赵军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十天,二十天,一个月,整整四十多天,身体瘦弱的饿病了饿死了,剩下的也都红了眼精神极度崩溃,竟然互相残杀起来,兢兢竟相以人肉充饥。此时赵括没了主张,冒险率军突围, 被乱箭射杀。赵军原本粮尽援绝,又失去了统帅,在秦军强大的攻势面前,纷纷弃械投降。四十多万人全部成了秦军的俘虏。
  秦将白起面对这么多的俘虏,心中当然会有一种胜利者的喜悦,然而同时他又不免有一种隐隐的担心。按照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战多年的惯例,战胜国是不可以虐待俘虏的,最起码得要给人家吃饭呀。可这四十多万张嘴,一天就得吃掉一千多车粮食,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这次长平之战秦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长途奔袭,两军对垒,秦国也耗尽了国力,自己的队伍尚且粮草不足,哪有多余的粮食给这些俘虏吃呀?而更让他日夜忧虑的是,这四十万俘虏虽然缴械投降了,但白起深知他们心中对秦国是充满了仇恨的,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些俘虏发生哗变,那如何得了?与其养虎贻患,还不如干脆彻底把他们消灭掉。决心已定,他便找部下商议,定下了一条毒计,他们给俘虏们饱饱美餐了一顿,骗他们说,很快就送他们回赵国去,这些单纯的俘虏们信以为真,觉得秦国真是仁义至极,白起真是一位胸怀宽广的老将军。谁知他们被引至绝地,全部被坑杀活埋了,只遣返回去二百四十名年轻的士兵。一次杀害四十万俘虏在人类的历史上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大惨案。这就是有名的长平之战,作为最著名的战例写在了世界军事史上,白起从此也就更加出名了,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二长平之战十年之后,秦昭王就下世了,他的儿子秦孝文王是一个非常短命的君主,只一年光景就呜呼哀哉了,于是秦孝文王的太子子楚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称为秦庄襄王。说起秦国的历史乃至战国的历史,子楚都可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因为他个人命运的阴差阳错的变幻,也使秦国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戏剧性地改写了,否则,历史上就可能没有秦始皇这个人物。这里就不得不讲一讲这位子楚公子了。
  子楚原本是秦孝文王的众多儿子中的一个,就在秦孝文王自己还是太子的时候,子楚的母亲夏妃便是一个被冷落的王妃,子楚本人当然也就是一位很没有地位的王孙。那时国与国之间交往,都要互派质子。什么是质子呢,简单地说就是人质,一般是由皇族中的子弟们充任,质子派往交往国,一旦本国有什么失信或是欺诈对方的地方,对方就可以随意地处理质子,所以质子的地位很微妙,由于自己是王孙公子,在派往国颇受尊重,经常出席派往国举办的一些规格很高的国事活动及宴饮,可是一旦两国反目,质子的命运就变得十分险恶,随时都有被杀头的危险。子楚当时就是秦国派往赵国的一位质子,由于他母亲夏妃在宫中毫无地位,所以子楚在秦国就是一位非常无足轻重的王孙,就连他的父亲都记不清他的模样,他的祖父秦昭王甚至根本不知道还有他这么一个孙儿,那么他派往赵国就纯粹是一个单纯的人质,人家别的质子保不定过几年就会继承王位成为一国之君,而子楚由于秦赵两国纷争不断,他时时有被当作人质被处死的危险,却丝毫也没有立为太子将来当国君的可能,他在赵国就连经费都常常显得很拮据。
  但是,有一个人彻底地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个人就是赵国的大富商,编定《吕氏春秋》的那个吕不韦。
  吕不韦虽然是一个商人,但他参政的欲望非常强烈,一心想要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做一番大事业,成为主宰国家的人,但苦于自己不是皇族,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十分困难。他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设计出一条天衣无缝的妙计,不但使自已一度成为秦国握有重权的宰相,而且使自己的儿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秦孝文王未继王位还是太子的时候称为安国君,安国君的夫人华阳夫人无子,总想在安国君众多的儿子中选一个过继为自己的儿子以继承太子的地位,吕不韦看中了这正是他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绝好时机,他千方百计动用了大量的社会关系,花钱买通了许多关节,使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喜欢上了子楚,又在安国君继承了王位之后,设法让子楚成了太子。而在此之前,吕不韦将自己家中的爱妾赵姬赠给了子楚,而子楚并不知道,在赵姬成为他的妻子之前,赵姬已经有了身孕,怀的正是吕不韦的儿子,后来,这个孩子继承了子楚也就是秦庄襄王的王位,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这是后话。
  子楚心中十分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够击败众多的弟兄被父王立为太子,百分之百都是吕不韦的功劳,他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这位扶自己的人。正巧他的父亲秦孝文王只当了一年国君便去世了,子楚从太子立为秦庄襄王。他一继承王位,就封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掌管国家大事。
  当年子楚在赵国当质子时,由于秦国和赵国的几次战事,他曾几次险些被杀,一是因为命运使然,赵国刚刚动了要杀他的念头,转念又一想,还是留着他吧,以后和秦国再有战事,这总是一个有分量筹友码;二是吕不韦总是千方计地掩护他,这才使得他好多次转危为安绝处逢生。所以他原本是很厌烦战争的,他年轻的时候曾立志一旦自己权倾一方时,一定要竭尽全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让百姓有一个休生养息的机会。但他继承王位成了秦庄襄王之后,才知道天下太平决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群雄并立,你不灭他,他就要灭你。他刚刚登位,东周君就与各诸侯国密谋要联合攻秦。他立即下令派吕不韦率兵讨伐,把东周最后一点领土全部并入秦国的版图。从此,周朝彻底灭亡。
  秦庄王认识到秦国处在这样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那是容不得你对和平抱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的。经过这次派兵伐周大获全胜,他尝到了作为战胜者的喜悦。因此,就把自己年轻时立下的以谋求天下和平为已任的志向忘得一干二净,决心要在这动乱的时代为自己的祖国建功立业。
  秦庄襄王选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赵国。一来赵国与秦国相邻,二来他当年在赵国作为质子的时候,受了多少屈辱和冷落,这还是小事,有几次险些为赵王所杀。这是他一生中至死也不能忘记的仇恨,他常对臣子们说:"寡人昔质于赵,几为赵王所杀,此仇不可不报!"就在秦庄襄王继承了王位的第当年,就派兵攻打韩国,韩国战败,献出城皋、荥阳、巩城三地,并将这块地方某些为三川郡。第二年,他派大将蒙骜攻打赵国,首先进攻晋阳。
  晋阳,真是一块宝地。不仅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背山面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性平和且勤劳淳厚。
  晋阳侯本是赵王的一位小弟弟,分封到晋阳来只有几年光景。晋阳过去曾是晋国的都城,也作过赵国的都城。城高四丈,周围四里,当年宫中的柱子都是铜铸成了。他从赵国的都城邯郸来到晋阳,真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邯郸虽然是通都大邑,但那里气侯炎热;虽是一马平川,却无山无水,哪比得了晋阳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夏日可泛舟汾水碧波之中,冬日可行猎于龙山之上。城南五里,便是当年唐叔虞的墓地。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小弟弟,一次周成王用一片桐叶剪做圭的样子对他的弟弟姬虞说:"把这块地方封给你吧!"史官马上就请成王择日立姬虞为王。成王说,我是在开玩笑呀,史官说,天子无戏言,就这样,姬虞就成了唐地的诸侯。离城十里,便是晋水源头,那里有一股清洌甘甜的泉水,冬暖夏凉,万世不绝,灌溉着周围千倾良田,四面松柏成林,绿荫遍地,每到春夏之交,这里仕女如云,在鲜花丛中嬉游乐,他时常在左右的簇拥下到这里来观赏风景,每次来到这个地方,他的心情就特别好,看到那些花草树木,看到那碧玉般的清泉,看到和风丽日下服饰华丽的仕女,以及听到她们身上环佩撞击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响,他就像饮了当地一种醇厚的佳酿一样,心都醉了。
  很多年晋阳这块地方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喘息,加上近些年风调雨顺,农民勉力劳作,日子过得渐渐丰裕起来,晋阳城内,不但店铺林立,还有几位读书人设立了几家书馆,专教殷实人家子弟读书识字。读书人多了,也便带动了书坊这个行业,城中的大街上就有两三家,从南方运来的毛竹,整捆整捆地摞在门口,后院垒起地火,先把毛竹烤干,然后锯成薄薄的一条条竹简,刻上字,再用皮条或者麻绳穿起来,就成了书。《尚书》《诗经》《礼记》,举凡书馆子弟们用的书册应尽有。晋阳侯觉得,这里虽比不上邯郸城繁华,却少了大都市的喧嚣,一派物阜民丰的景象。特别是这里的百姓重视子弟教化,但凡家中得以温饱,便想方设法让子弟们到书馆里读书学习。
  在这样世外桃园般的地方待上一段时日,晋阳侯早把他分封时赵王对他的嘱咐忘得一干二净。当时赵王对他说:"晋阳虽非国都,然其地位非同寻常,它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屏障,是一处极具战略地位的城池。不要看这些年晋阳没有什么战事,但秦国时时都在觊觎,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来进犯。你此行去晋阳,我在晋阳为你屯兵十万,派赵将军为你守城,赵将军是老将赵奢的世侄,精通兵法韬略,军事方面,你要多听听他的主意。"晋阳侯当时连连称是。来到这里几年,丝毫没有战事的迹象,晋阳侯便笑赵王过于谨慎。这里一副娱乐升平景象,那会有什么战事?大王真是多虑了。只是赵将军不断在城外演兵场上指挥士兵演练,将十万大军分别在紧要关津安营扎寨,时时整饰军纪,晋阳防务井井有条。
  蒙骜几个月前刚刚攻韩国大胜,风头正旺。接到达秦庄襄王的命令,率领部下从上党直直杀向晋阳。这位蒙将军本是齐人,在齐国不被重用,就投奔了秦国,当时秦昭王正在广为收揽人才,见蒙骜勇武过人,且对秦国忠心不二,甚是难得,来到秦国,又屡建战功,便封为上卿。
  蒙骜率大军沿着汾水一路北上,而此时,晋阳侯也正带着宫女家人在晋阳城东南十里处那参天古木掩映着的清泉边戏水取乐呢。
  晋阳侯在嫔妃们的簇拥下,来到泉边,在一株高约十数丈的侧柏的树阴下坐下来,下人们知道他只要来到这里,就一定要用泉口处刚刚涌出来的泉水沏一壶上好的茶喝。一位侍者便从随身带来的囊中取出一只竹舀,俯下身来,在泉边仔细洗干净,再用它来舀起清冽的泉水,灌至一只锃明瓦亮的铜壶中,架起柴薪,不一会就烧开了。侍者将沏好的茶水倒在一只洗净的陶钵中,低头颔首双手恭呈于晋阳侯面前。
  晋阳候品了一口,赞道:"好茶好茶!"此时,乐工们奏起乐曲,宫女们就在柏树前的空地上翩翩起舞,长袖飘舞,轻纱曼拂,掀起一阵阵香风,晋阳侯眯起朦胧醉眼,真有些欲仙欲醉了。
  忽然,一匹快马嘶鸣着飞奔过来,哒哒的马蹄声惊得宫女们一片尖叫。晋阳侯且待要问"什么人胆敢在此纵马狂驰"时,那马已一个直立,停在了他的面前,马背上跳下一个气喘吁吁的兵士来,单腿跪在晋阳侯面前,呈上一卷白绫,晋阳侯展开一看,脸上立即变了颜色,手一哆嗦,陶钵也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他站起来,挥挥手道:"回城!"晋阳侯回到晋阳时,见到城外兵营的士兵正在集合,城墙上也站满了兵士,城门口的哨兵在严密地盘查着行人,一派大战即将到来的景象。
  进得宫来,赵将军早已在宫中等侯。晋阳侯一见赵将军,忙问:"秦军什么时候来的?有多少人?谁为主将?现在到了什么地方?"他一连串地发问,紧张得有点口吃起来。
  赵将军倒显得比较镇定:"大王不必多虑。秦军来犯,早在臣等意料之中。秦国攻魏得胜,愈加贪得无餍,晋阳乃要冲重镇,秦国觊觎已久。的这次派蒙骜率二十万人马沿汾水北上,企图偷袭晋阳,他岂知我军一直长备不懈,关津大道日夜有步哨监视,目前,秦军已到绵山一带,料其二三日内方可达我晋阳城下。秦军自恃兵强将勇,长平之战后,更不把我赵国放心眼中,此次来犯,他们定会以为可以轻易取胜,必然急不可耐便要发起进攻。""那如何是好?"晋阳侯双手搓来搓去。
  "臣自有对策。"赵将军道。
  晋阳侯看了赵将军一眼问:"将军以为,秦军士气如何?"赵将军道:"士气旺盛,且不可一世。"晋阳侯又问:"以将军之见,秦军为何士气旺盛?"赵将军道:"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尚武精神日炽,建立战功是他们唯一的追求,因为按秦制,斩敌首一具则得爵一级,而在秦国,无论衣冠服饰,无论庄园宅第,也无论是家中仆人妻妾的数目都与爵位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爵位,你有万贯家财也不能随意穿着吃用。这样,在秦国要想使家业兴旺,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执行了这样的国策,你想他的士兵能不勇敢作战么?"赵将军的的高论,晋阳侯第一次听说,但他觉得说得有道理。于是又问:"既然秦军士气高昂,又来势汹汹,将军何以对应?"赵将军微微笑道:"大王放心。秦军自恃兵强将勇,长平一战之后,更不把我赵国放在眼中,此次来犯,他们定会以为可以轻易取胜,必然急不可耐便要发起进攻。常言道,骄兵必败。他来势汹汹,我军正可以逸待劳。我早已派兵埋伏在汾河西岸的芦苇丛后,单等秦军长途行军,又强渡汾水疲惫至极之时,先打他个伏击,挫挫他的锐气再当别论。当然,秦军大兵压境,来者不善,还须慎重对付,我已于今晨派快马急驰邯郸,请求援兵。"果然不出赵将军所料,秦军浩浩荡荡向晋阳逼近,很快就来到晋阳城前,隔着汾水,远远地可以看到晋阳城头飘扬着的"赵"字大旗。
  蒙骜骑在马上隔河望着晋阳城,心想,一二日后,便可拿下此城,吾便又立一功。想着想着,嘴角上泛起一丝微笑。
  先锋官走上前来请示:"蒙将军,前锋人马一万已经如数汇集汾河沿岸,是一鼓作气渡过河去还是暂且在河东安营扎寨,等全军到齐后再作部署,请将军明示。"蒙骜道:"我们一路朝晋阳杀来,未见赵国一兵一卒,看来他们必是沉缅于歌舞升平之中,对我军毫无觉察,既然如此,我何不出其不意,趁着夜色渡河到对岸安菅扎寨,直逼城下,等大军一到,即乘胜攻城,拿下晋阳,直如探囊取物耳。"先锋官得令,当即统领人马在河边一字儿排开,向对岸凫去。
  此时正是春夏之交,河水虽不算凉,但上游几场春雨,河水暴涨,秦军多是关中大汉,在陆地上个个英武勇悍,一遇到水,就先怵了三分,待到行至河中深水处,一时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虽然揪着马尾巴,也多半都少不了喝一肚子混水。
  河这岸,赵将军派来的伏军早已等候多时了,沿河五里长的战线,全部隐蔽在芦苇丛后面,人人手执长戟铙钩,由赵将军派出的裨将李明统领。李明在当时埋伏前就与部下约好,如秦军夜间偷渡,所有伏军均以堤岸高处老柳树上火把为号,火把一亮,同时动手,擒拿秦军渡河士兵。
  秦军先锋部队好不容易渡过汾水,上得岸来,一个个晕头胀脑,腹大如鼓,不住地呕吐起来。有的则脱下湿淋淋的战袍,拧干了水再穿在身上。
  芦苇丛后的赵国伏军早已按捺不住,眼睛直直地盯着岸上的老柳树。终于,老柳树上亮起了一只红艳艳的火把,与此同时,战鼓也惊天动地地响了起来。赵军一个个如同下山的猛虎,举着长长的铙钩和长戟向秦军杀去,秦军士兵肚子里的河水还没有吐尽,脱下来的湿战袍还来不及穿上,就被赵军围在水边,他们仓促应战,如乌合之众。赵军从堤上居高临下,如饿虎扑食般压下来,把秦军杀得丢盔卸甲,喊爹叫娘。想冲上去的,一个个做了刀下之鬼,想退回去的,退到水中即被河水卷走。不消一个时辰,秦军这一万先锋军死的死伤的伤,只剩下一两千还没有来得及渡河的士兵保住了性命。
  蒙骜在河东岸,听得对岸杀声震天,只看到对岸火炬如星光闪烁,知道是先锋部队遇上了赵军的伏兵。虽然夜幕沉沉,他什么也看不真切,但他心中什么都明白了,打了那么多年的仗,他知道一支疲惫不堪且又刚刚在夜间渡河上岸的队伍遇到了伏兵是一个什么结果。
  部下来到他面前,请求他派兵渡河去援救,他冷冷地说:"派什么援兵?我手中哪还有援兵,大军还远在百里之外,眼前就剩你们这一两千人,你们过去,不是照样送死?"看来,自己太轻敌了。他想。
  赵军得胜,歼灭秦军八千人。晋阳侯次日即将赵将军召至面前,当着文武官员,将一块羊脂玉璧赏给了赵将军:"此次秦军犯我晋阳,来势凶猛,多亏赵将军运筹帷幄,首战即旗开得胜。这块玉璧是我多年的珍藏,今赠予赵将军,望我晋阳文武官员都以赵将军为榜样,戮力同心,抵御秦军。"文武官员都以钦羡的眼光看着赵将军,但他们没有看到赵将军脸上有些许喜悦之色。
  只见赵将军向晋阳侯拜谢后,目光凝重地说:"多谢大王。昨日伏击秦军,是一小小战事,秦军二十万大军还在后面,我们抵御强敌的重任还在后面。晋阳守军只有十万,且远离都城,援兵给养都十分困难。所以我们现在决不是庆功的时候,而是应该坐下来认真商讨一下如何对付秦国即将到来的进攻才是。大王的美意赵某心领了,请大王将玉璧收起来,待我们彻底击溃秦军的进攻再论功行赏。"晋阳侯没有想到赵将军竟然不受赏赐,真是太不识抬举了。他觉得赵将军拂逆了自己,本想当面发作,但又考虑大敌当前,正是他出力的时候,便忍了回去。但脸上仍透出一派不悦来:"如何抵御秦军,不必商议,全凭赵将军一人定夺。"说完,退到后宫去了。
  对于晋阳侯的态度,赵将军并非没有觉察,只是大敌当前,哪容他考虑这些琐事?他与几员副将参军会在一处,仔细分析敌情我情,对比双方实力,最后一致得出结论:这次与秦军对垒,秦军占着明显的优势,决不可硬拼,宜守不宜攻。遂决定把十万大军全部撤回城内固守,轻易不出兵应战。
  却说蒙骜的二十万大军不几日便汇聚到晋阳周围,这次蒙骜接受了教训,不再轻敌,稳打稳扎,从河东到河西,城南城北,层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几次攻城叫阵,赵军不予理采。
  蒙骜二十万大军集聚在晋阳城下,已有十数日,二十万人每天要吃许多粮食,光此一项就得多少粮车运输?长此下去,秦军实在拖不起。可赵军就是不应战,蒙骜只有徒唤奈何。而且晋阳的城墙高过四丈,比邯郸咸阳的都高。赵军将当年宫中剩余的铜柱熔化,做成箭头,一遇秦军攻城,便箭如雨下,也十分不好对付。
  晋阳城内,赵军同仇敌忾,赵将军凭着高墙壁垒,固守不出,秦军没有一点办法。只是晋阳侯渐渐对此不满起来。一日召集官员议事说:"秦军兵临城下,天天叫阵,不时攻城,我们不主动出击,只一味龟缩在城中,畏敌如虎,这岂不使我堂堂赵国声威扫地,长他秦国志气?"文武官员一个个明知他说的没有道理,但谁也不敢辩解。赵将军只好上前禀道:"大王,敌强我弱,实不宜正面交锋,我们只有避敌锐气,凭借城墙坚固,收缩兵力,与之周旋,待邯郸援兵一到,我们实力尚存,到时里应外合,内外夹攻,方能克敌制胜。"晋阳侯听了,心中愈加不悦,一员武将竟敢于当着文武官员的面与我辩驳,成何体统!他厉色道:"秦国历来轻侮我赵国,皆由尔等一班人所致,临阵怯敌,不思建功。秦军难道就这般可怕不成?汾河边十多天前那一仗不是打得他们溃不成军么?只龟缩在城中固守,不敢应战,实实有损我赵国国威。秦军将兵营扎在的晋阳城下,这不是明明在侮辱我们么?明日出城迎敌,歼敌于城下,方解我心头之恨,方振我赵国国威!"赵将军还想解释,但他明白,晋阳侯一言既出,再解释也决不可挽回。自己身为赵国将士,只能听命于王,但他深知此一战必败无疑,自己为国捐躯在所不惜,只是丢了晋阳,有负赵王信任。他长长叹了一口气。
  翌日,赵将军整顿兵马,派出一支精锐保护晋阳侯,一旦城池失守,千方百计也要护卫晋阳侯突出重围,回到赵国,这是他当将军的责任。
  蒙骜这些日子正等得不耐烦,突然接到消息说赵将军率兵杀出城来。起初,他真不敢相信,因为赵军这样做,正是犯了兵家大忌。他在最后一道包围圈的边缘,站在一个山坡上注视着赵军的动向,经过上次失败,他总怕赵军有诈,眼看着城下秦军的营寨被冲出城来的赵军杀得落花流水,也不敢轻易出击。但是看着看着,赵军只是一味冲杀,并没有什么变化,便将西边的队伍调过来,截断了赵军回城的退路,同时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将赵军杀出城来的队伍紧紧包围起来,同时命河西的驻军迅速渡河,乘城内空虚强行攻城。
  赵将军率部冲出城外,一开始秦军没有醒悟过来的时候,赵军左冲右杀,消灭了不少秦军,烧了几处秦军营寨。但他心中很清楚,要想凭一支从城内冲出的队伍杀败二十万大军是不可能的,冲杀出来,消灭他一部分有生力量之后,赶快退回来,隔几日再来一次,这样慢慢消耗敌人军力,以待援兵,才是上策。这样既不违 晋阳侯的旨意,又可以保存实力。于是,当他率部拔了几个秦军营寨后,就鸣金收兵命令部下回城。
  然而没有料到,就在快天城前的时候,只见一哨人马从西边杀将过来,远近掀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赵将军吃了一惊,经验告诉他,这支人马少说也在万人以上。西边杀来的秦军正好挡住了赵军回城的退路。为首的一位小将也不答话,策马上前,朝着他举枪便刺。他知道这是秦军将士急于建功,连姓名也来不及通报了,便也不答话,挥舞长戟迎上前去,只三五个回合便将那员小将杀落马下。赵将军也无心置那小将于死地,他见秦军断了回城的退路,只想赶快杀出一条血路,撤兵回城,免得秦军在城下越聚越多,把他们包围在城外,那样局面就不好收拾了。谁知秦军折了一员小将,却毫无惧色,不等赵将军走开,又杀出一员猛将来,此人生得虎头豹眼,满脸钢针般的胡须乍刺着,冲着赵将军奔来,口中叫道"姓赵的,还不下马受死!"也不报自己姓名。赵将军被迫抡起长戟,用力挡开来秦将长枪,两件兵器相撞,只听得当啷啷一声响,那位大胡子秦将的长枪就只剩下一条木棍了,他不敢恋战,赶紧伏在马上退回去了。赵将军看看自己的戟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便暗自一笑。原来秦国这些年来只知穷兵黩武,不重视发展工商,所以秦国的冶金业远不及燕赵诸国,赵国用的兵器都换成了铁制的,秦军连将领们还用的是青铜兵器。青铜兵器不只是份量重,而且没有韧性,发脆,与铁制兵器相撞,当然很容易碰碎。
  赵将军虽然力克两员秦将,但他看到四周山野的秦军排山倒海般向晋阳城前集结,用不了多时,便会将赵军回城的退路封死。他下令全力杀出秦军重围,尽快退守回城。他自己乘着秦军布阵未稳之际,率领队伍在密集的秦军中间左冲右杀,秦军一片片倒下,赵军也折损了不少人马。当他与身边的将士好不容易退回城内时,秦军已将尚在城外的赵军团团围住,赵将军登上城头一看,被困的赵军虽然勇猛,但无奈四面受敌,几万人马竟无一生还。
  赵将军在城头长叹一声,一拳重重击在城头的垛口上,将一块城砖砸成碎块。
  蒙骜在帐中听人来报说,赵将军带领人马杀出城来,虽然力拔我军几处营寨,但终因兵力悬殊,被我军团团围住,歼敌过半,只赵将军带领残部退守回城。蒙骜大喜,心想原本就怕赵军固守,没有料到他们竟然敢于冲出城来,遭到我军重创,折损兵员过半,军心必然大乱,何不趁他退守回城立足未稳,乘胜直捣黄龙,一举拿下晋阳城?若待他喘息已定,重振旗鼓,便又要耗时费力。于是便下令全军出动,东南西北四面同时攻城。
  晋阳侯在宫内听说赵将国率部出城,几万人马被歼,暴跳如雷,令人召来赵将军严加申斥,赵将军也不辩解。此时军士前来禀报秦军四面同时攻城,晋阳岌岌可危。赵将军知大势已去,嘱咐裨将李明率精锐人马护送晋阳侯由北门出城,拼死也要将晋阳侯安全护送至邯郸。他自己则重新披挂,登上城头。当他看到护送晋阳侯的精锐部队在北门受阻,又抽出一支队伍从西门杀出去,奔向北门为晋阳侯解围,加之李明等拼死护卫,晋阳侯才得以冲出重围,向邯郸方向逃去。
  此时,晋阳城中守军已不足四万人,加之晋阳侯由精锐部队护送出城向邯郸方向逃去,军士们都看在眼里,都知道城池危在旦夕,军心彻底动摇,再也无心恋战,赵将军巡城一周,看到士兵们已毫无斗志,他也未加训斥,心想,士兵们没有过错,怪不得他们。
  秦军在城下四面同时发起攻击,一面进攻,一面对着城上大喊:"赵军士兵们,晋阳侯已经弃城逃跑了,你们十万军队也已被我们消灭了一多半,快不要给赵王卖命了,放下兵器,打起白旗,蒙骜将军宽宏大量,保证不杀你们。"赵军听到喊话,又看到城下秦军已潮水般黑压压地冲了上来,纷纷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这一切,赵将军在城头的堞楼上看得清清楚楚,他看到秦军冲上城头,看到秦军打开城门,看到秦军涌进城来,喊声震天。他显得很平静,面邯郸方向双手深深一揖道:"赵王,末将辜负了你的嘱托,今日只有以一死相报。"说完,抽出腰间的佩剑,在脖子上一抹......夕阳下,城头喷起一股红雾,鲜红的血迹在城墙顶上漫开......三晋阳失守,赵将军与数万军士与晋阳共存亡,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晋阳侯回到邯郸,却对赵王说,赵将军用兵无方,先是惧敌如虎,不敢与秦军交战;后又孤注一掷,冒险出击,中了秦军埋伏,导致晋阳城被秦军所破。自己好不容易才率领一支队伍杀出重围,沿途与围城秦军多次恶战,消灭了不少秦军。赵王听了一面之词,叹道:"当时委他以重任,只道他是赵奢世侄,精通韬略,不料却与其兄赵括一样。可惜晋阳重镇丢在他的手里。"又安抚晋阳侯说:"尔不必以此为虑,待战事平定后,朕再与你妥为安排。
  再说秦国这边。占领晋阳,秦庄襄王犒赏三军,嘉奖大将蒙骜。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秦国又派蒙骜为大将出兵魏国,占领了高都、汲城;一鼓作气,再次攻赵,直取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与此同时,秦军的另一支军队攻下了上党。秦襄王以晋阳为都城设置了太原郡。
  秦庄襄王继位三年,南征北伐,攻城略地,几乎是无往而不胜。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年轻时一心以实现和平为已任的他为什么会如此性喜杀伐,他简直有些嗜战如癖,不战不快之感。尢其是连连得胜之后,这种嗜战的瘾癖更加不能自已。其实对秦庄襄王本人的心理历程来看,是很符合情理的。他自幼在宫中备受冷落,去赵国当了质子后几次险些被赵王当作人质杀掉,要不是遇上了吕不韦,他今天是否还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一定。如今自己成了一国之君,而且是最强大的秦国之君,他现在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一个人短短的十几年里在境遇上有这样大的反差,那是极易使他的心理上难以保持平衡的。他作了君王,脑海中还时时浮现着当年自己受冷落遭白眼的景象,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赵王几次要把他当人质杀掉时的那种感觉。如今,他有能力向这个世界报复了,他岂能不好好出出这口恶气?
  然而就在此时,他的克星出现了,魏国信陵君无忌看到秦国穷兵黩武肆无忌惮,实在过于猖獗了,便联合燕、赵、韩、楚、魏五国军队由他统率抗击秦军,无忌指挥得力,五国联军同仇敌忾,秦军连年征战,国力消耗很大,关中已很少能找到超过十五岁的壮丁来补充兵员了。此消彼长,秦军岂能不败?这一年,五国联军连战连胜,秦军节节败退,不出数月,几年里所占领的地盘又皆丢失。蒙骜老将也再不复当年勇猛无敌,不断将战败的消息报给秦庄襄王。秦军抵挡不住五国联军的强力攻势,只好退回黄河以西,凭借天险勉强保住了自己最后一点力量。
  到了这个时候,秦庄襄王才懊悔起来,年轻时曾立志,一旦自己大权在握,就一定要促进和平,消弥战祸,可刚刚得了王位,就忘得一干二净,今日伐赵,明日攻韩,使生灵涂炭,多少男儿,战死沙场,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几年征杀也并未给秦国带来多少好处。想到这一切,他心中一阵隐痛,终日不去。
  秦庄襄王自幼身体羸弱,这两年又日夜操劳,兵败之后,整日闷气郁积在心,难以排解,长此以往,终于病倒在床,连忙找来太医,太医说是急火攻心,与乃父一样,肝疾已病入膏肓,恐不久于人世了。
  秦庄襄王毕竟是一个聪明人,他从太医的表情上早已看出了端倪,同时他自己的感觉也告诉了他,该安排后事了。
  他的病床前围满了王族成员,母后华阳夫人、生母夏姬以及当今的皇后当年的赵姬都垂泪站在一旁,太子羸政随着吕不韦侍立在一侧。
  秦庄襄王看了羸政一眼,心想,明明是吕不韦的儿子,临死了也不能说破,只能让他继承王位了,他吃力地伸出手来摸摸羸政的头说:"你今年十三岁了,也应该懂些事了,父王走后,你在未冠之年一要多听母后的话,国家大事要多听吕相国和蒙骜将军的,跟随老师,精进学业,将来秦国就托付给你了......"他又转向吕不韦和蒙骜说:"蒙将军和吕相国,国家大事,还望二位携手同心,朕拜托了......"说完,他的头一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羸政,这个赵国富商吕不韦与其爱妾赵姬所生之子,就冒秦庄襄王之子的名义从太子一跃而为秦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信陵君挫败了秦军的锐气,赵国此时也乘胜收复了晋阳,晋阳侯又回到了他的封地。
  临行前,赵王问他要哪位将军去为他护卫晋阳,晋阳侯想到,信陵君率五国联军打得秦军溃不成军,元气大伤,几年内谅他也难以恢复,晋阳必然会有一个较长的安定时期,因此他以狂妄的口气说,他只要两万军队守城即可,这些日子,他自己已经熟读兵书,由他自己统兵固守晋阳决无问题。赵王也便依了他。
  晋阳侯率两万军士二次来到晋阳,立即重修了宫苑园林,并造了几只画舫,隔些日子便到汾水中漂游嬉戏,又在晋阳通往龙山下晋水之源那股清泉之间修了一条大道,驱车不消半个时辰便可到达。自此每日不是在宫中饮宴,便是到外面寻欢作乐,从邯郸带来的两万军士全部交给了部将吴桓。这吴桓原是齐国人,自幼倒是练得一身好武艺,只是此人行为不端,常结交一帮走鸡斗狗之徒,横行乡里,滋事寻衅,后来因奸情杀了人,犯下死罪,这才逃到赵国。吴桓来到赵国,正是长平之战刚刚结束之时,赵国折损了几十万大军,缺兵少将,急欲招兵买马,重振军威,吴桓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赵国,除了一身武艺也并无别的本事,便来投军。招募兵员的官员看他一副好身手,便把他留下来,稍加考核,便委了他一员百夫长之类的头目。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实在是太缺乏军事人才了,刚刚招到一些兵员,就急于在这些人中遴选出一些能带兵打仗的武将来,于是便举行了几次新兵比武。这吴桓就在几次比武中脱颖而出,成了一员部将。这次随晋阳侯来到晋阳,又受晋阳侯的重用,统领了两万人马,他更是春风得意。刚接任时还隔三叉五在城外操练一番,时间一久,晋阳侯对军务也不闻不问,吴桓也便乐得消遥自在,整日吃酒做乐,军士们见他如此,便也怠懈下来,三三两两相随到汾水边戏耍,捉水鸟,射山鸡,军纪日渐废驰。
  秦国这边,秦始皇继位,刚刚十三岁,吕不韦为相国,封为文信侯,食邑十万户,并以仲父相称,也就是说,他要把吕不韦当作叔叔一样看待。封蒙骜为右丞相,掌管全国兵马。
  一个刚刚十三岁的孩子当然什么也不懂,因此国家大事就全都掌握在相国吕不韦的手中。此时,吕不韦看到自己当年弃商从政的人生赌博已经大体上赢了,整个秦国的政治格局在这十多年中就是这样按照自己原来的设计一步一步实现了,他踌躇满志,时时在策划进一步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但是,信陵君对秦国的威胁实在太大了,从秦昭王到庄襄王几十年里与赵国韩国魏国连年征战所取得的一点点地盘几乎全让信陵君收复了,他联合起五国的力量来对付秦国,真让秦国难于应付,这个人真可谓是秦国的大患。
  吕不韦正琢磨着如何除掉信陵君这个心腹大患,忽然有人来报说信陵君退废了。这真让他大喜过望,他想韩、赵、魏、楚、燕五国没有了信陵君,就成了没头的鸟,再也飞不起来了,失去了信陵君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中心人物,五国就是一片散沙,不但再也难成气候,而且极易被秦国各个击破。想到这里,吕不韦仰面大笑:"真乃天助我也!"吕不韦一心要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而且这梦想在他看来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只要秦国上下励精图治,照着他的构想一步步走下去,天下就是秦国的了,而秦国现在的国君就是自己的嫡子,是吕氏的血脉,秦国统一了天下,这天下就是吕家的天下了,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就要成为事实,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兴奋的呢?而眼下,信陵君退废,各国群龙无首,正是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几天来,一向沉着稳健的吕不韦也有点沉不住气了,他急着要起兵,实现他统一六国的宿愿。
  然而,作为大秦的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吕不韦,他的宏图大略正在受到一个女人的干扰。
  这个女人就是当年他的爱妾赵姬,如今秦国君主嬴政的母后。
  自从当年在邯郸吕不韦将爱妾赵姬送给子楚公子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赵姬一刻也没有忘怀于吕氏,作为一个女人来说,这真是既难得又可贵的。子楚当时是太子,后来成了秦王,赵姬成了王后,母仪天下,那是多少女人梦寐以求的地位,就算当年与吕不韦有多少恩爱,王后这一个筹码就足以抵消那些凡俗的情感,她完全可以从此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高踞于王后的宝座之上,享受荣华富贵。然而她不是这样,她仍然深深地思念着当年她第一个委身的男人。她一刻也没有忘怀吕不韦,只要一有机会,她就会偷偷把吕不韦召到自己的面前,重温着当年在邯郸时的恩爱与柔情。须知这是要冒着被别人耻笑甚至被废绌的危险的。一个世俗的女人是绝不会这样做的,不好好地做身位显赫的皇后,而是去继续爱一个比自己大几十岁的老头子。但她用情专一,与之相比,吕不韦却是一个把爱情只当做政治筹码的人,当初,不顾赵姬的苦苦哀求,绝情地将赵姬当做礼品一样送给了子楚,只不过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一心想要让吕氏的后裔成为中国大地的统治者罢了。秦庄襄王死后,嬴政继位,赵姬成了王后,同时也成了寡妇,作为一个对政治丝毫不感兴趣的年轻女人,人性和爱情之火在她心中炽烈地燃烧着,然而她是当今皇帝的母后,身在深宫,她连一个普通民间女子的自由也没有,她不能再嫁,甚至无法以与正常的男人接触,因为她的身边除了自己亲生的儿子之外,几乎清一色的全是去势的阉人。在她短短的人生途程中,她只爱过一个吕不韦,她嫁给子楚做了皇后,那是被迫而不得已,并非她心中所愿,因此在她爱的记忆中,只有吕不韦一个。如今,在这深深的宫院中,她能够见到的真正男人,也就只有吕不韦一个。于是很自然地她只好也只有求助于吕不韦了,只有吕不韦,这个自己唯一爱过并且至今深爱着的男人能够以一点爱的甘霖来滋润自己这颗久旱的心。她不断地借故差人将吕不韦请到宫内,与之幽会交欢。其实,吕不韦并不是不喜欢赵姬,所以一开始,只要赵姬相邀,他总是欣然前往。可时间一久,宫内自然有了议论,吕不韦开始有些忧心忡忡了,一来,自己是一国之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相国的威仪,那是十分不合算的事情;二来,嬴政渐渐长大,虽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他自己未必知道,况且他是一国之君,怎能容忍相国与母后私通,这让他这 个皇帝的面子往哪儿搁?吕不韦很清楚,只这两条,就足以使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大业功败垂成,说不定还会招来不可预测的祸端。想到这里,他真有点不寒而粟。他毕竟是一个政客,在他冷静下来的时候,他是能够很清醒地权衡利弊的,在他的心目中,情也罢爱也罢,都是不可与政治抱负同日而语的,只能从属于政治谋略,做为一种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而已。因此,近一个时期来,他陷于深深的自省之中。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必须悬崖勒马,摆脱乃至斩断与赵姬的情丝,专心致志地继续向着预期的目标一步一步走下去。
  吕不韦委宛而又无可回转地对赵姬说明了自己这一个时期将全力投入统一六国的争战中去,意思是他没有时间再来与她幽会了,赵姬听了,暗然垂泪,但不论她如何苦哀求,吕不韦仍然决绝而去。
  他召集文武百官计议用兵之事,确定的第一个目标仍然是赵国。这不仅因为秦赵相邻,更由于赵国与秦国多年来结下深深的怨怼,出兵伐赵,秦国上下无不赞同拥护。而伐赵,首当其冲当然还是先取晋阳。
  其实在出兵之前,吕不韦早已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上次派蒙敖去进攻晋阳,虽然取胜,而秦军也损失了好几万人马。眼下秦国兵员匮乏,将来统一大业还需保存实力,因此此次进取晋阳,只可智取,不能硬攻,要把兵力损失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所以一月前,吕不韦早已秘密派人潜入晋阳探听晋阳兵力部署等情况,只待探听回晋阳防务的虚实,再作周密的计划。
  不久,前去晋阳刺探军情的细人回来报告说,晋阳现只有守军两万,晋阳侯终日只顾寻欢作乐,把城池防务交给了一个叫做吴桓的部将,这吴桓原是齐国人,去赵国也不过两年时日,他原先在齐国是一个市井青皮之类的痞子,因奸情杀人犯了死罪才逃往邯郸,因会些个拳脚,也正值赵国兵力万分匮乏,便招他做了一个部将。晋阳侯虽将城防大事交他负责,但此人恶习未改,整日饮酒狎妓,不务军事,致使晋阳守军军纪废驰。
  听了探子的这番话,吕不韦心中大喜,他想,原以为赵国上次失了晋阳,此次一定会接受教训,整饬军纪,重视防务,没想到不但守军比原来还少,而且没有一位通晓兵法的主将,这岂不等于将晋阳拱手送给秦国么?只要秦国派出一支军队,拿下晋阳真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他决意派大将蒙敖攻取晋阳,他召来蒙敖将晋阳的现状以及自己对于晋阳形势的分析告诉了蒙敖,并说:"上次攻取晋阳,老将军大胜而归,此次晋阳防务更加空虚,赵军更加不堪一击,老将军大兵所至,赵军必将望风披糜,晋阳将不攻自破。"听了吕不韦的这番话,蒙敖并未显出他所期望的兴奋,老将军捋着长长的胡须沉吟了半晌始说道:"上次晋阳之役,胜得并不轻松,秦国付出的代价也是很不小的。秦国要想统一六国,每一仗如果都是这样打法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以少胜多,多用谋略,以智取胜,这样才能保存实力,以使将来的统一大业有足够的兵力。眼下秦国兵员不足,更需要这样。老相国此次预先派出细人探听晋阳虚实,实在是高明之举,所探听到的晋阳防务及守军情况,对于我军确定对敌策略大有裨益。老相国既然决心已定要派老夫前去攻取晋阳,就容老夫仔细思考一番,定下一个万全之策,也不负老相国的重托。"吕不韦听了蒙敖的话,心中暗喜,他深知蒙老将军是从不轻易夸口的,既然这样痛快地答应担任此次用兵主帅,一定是胸有成竹的,至于怎么打法,那是他自己的事,论起用兵的策略,他知道自己是远不如蒙老将军的,所以具体事务他一概不予过问,他知道,那样做对蒙老将军是一种干扰,有百弊而无一利。
  蒙敖接受了重任,他先将那个吕不韦派到晋阳的探子找来,将晋阳城防务以及守军的情况详细地询问了几次,尤其对那个叫吴桓的部将最感兴趣,连他爱喝什么样的酒这样的细节都问到了。当他得知吴桓原是齐国人时,大笑道:"原来还是我的老乡呢!"他重重地赏了这个探子,称赞他这次取回的情报很有价值,待攻下晋阳,还要重重赏他,那探子自是千恩万谢地去了。
  蒙敖在家中整整思考了三天,一个成熟的计策在他心中渐渐形成了。
  他找来一位叫周虎的步将,这位周虎也是齐国人,听说蒙老将军召他,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他战战兢兢地来到蒙敖面前。
  "知道我找你来有什么事么?"蒙敖问他。
  周虎跪在下面答道:"小人不知,请老将军明示。"蒙敖问他:"还会说齐国话么?"周虎道:"回老将军话,乡音一日不敢忘怀。"蒙敖道:"那就好。本将军决定派你去晋阳找一个人,这个人叫吴桓,如今是晋阳的守将,他也是齐国人,你到了晋阳,一定要设法结交这位老乡,和他结成莫逆之交......"蒙敖如此这般详细地向周虎交待了去晋阳的任务,把所有的细节都替他考虑到了。从蒙老将军那里领命之后,周虎不敢怠慢,他又在军中又物色了几位精明的齐国老乡,他们扮成商人的模样,准备出发前往晋阳。走时,先在咸阳重金买来一位绝色女子,这位女子叫丽娥,,父亲重病在身,她情愿卖身为父亲治病,周虎多给了她身价一倍的银子,并向她说明要带她去晋阳的目的,要她一切听从安排。想不到这位丽娥不仅是位孝女,对于国家社稷也是一片忠心,她对周虎说:"我家没有男儿,不能为国家效力疆场,今日正是为国尽忠的机会,奴婢万死不辞。"感动得周虎热泪盈眶。
  他们一行三男一女,驾一乘装饰豪华的马车,从咸阳向晋阳驶来。
  晓行夜宿,不到十日,便来到了晋阳。
  他们住进晋阳最豪华的一家客栈,周虎与他的几位老乡分别在城中暗暗观察了几天。终于有一天,在一家酒楼上看到一位武将,听他的话音,正是齐国口音,一打听,果然就是他们要结识的吴桓。周虎大喜过望,他款款起身,走到吴桓面前,躬身深深一揖道:"将军,受小人一拜。"吴桓问道:"你是何人?"周虎笑道:"将军休要见怪,小人是从齐国来晋阳的生意人,在外游荡数月,思乡之情日盛一日,方才听到将军说话,是地道的乡音,异常亲切,不想远在千里之外的晋阳,却能遇到老乡,真乃缘份也。"吴桓一听,周虎满口齐音,这也是他久违了的乡音,听来十分悦耳,便也笑道:"偌大一个晋阳城,还真没有几个齐国人呢,今天听到客官地道的乡音,未将心中也为之一爽。"周虎又是一揖:"今日在他乡识得将军,真是人生一大幸事。"他对店主道:"快将店内最好的酒菜上来,我等要与将军痛饮一番。"说着,将同来的两位老乡以及丽娥介绍给吴桓。
  酒过三巡,菜上五道,各人都微微有几分醉意了,周虎仍用眼色示意丽娥向吴桓敬酒。其实吴桓刚才第一眼看到丽娥,便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只是当时尚还清醒,只是狠狠看了几眼,未敢造次。现在丽娥亲自向他敬酒,他杯杯都是一饮而尽,连喝数杯,已是醉意朦胧,饧了眼睛盯着丽娥娥问道:"这位小娘子听口音不是齐国人。"丽娥在咸阳土生土长,当然是满口秦腔,这一点,周虎早就想好如何应对了,他说:"不瞒将军,这位女子是小人在秦国做生意时买来的,小人的老娘年事已高,早就想要一个伶俐女子陪伴左右,我在咸阳遇到她,便花重金买来,过几日回齐国时带她回去侍奉老娘。"吴桓两只眼睛盯着丽娥身上上下下打量了几个来回,嘴里冒出一句:"可惜呀,可惜。"周虎装作没有听见,丽娥便仍是一个劲儿劝酒,连灌了数杯,吴桓便有些不胜酒力。周虎便对他说:"吴将军,你这个样子也不好回营房,小人的客栈就在酒楼隔壁,将军先暂且委屈一下,在小人房里睡上一觉,醒醒酒再说。"吴桓原本就不愿意离开丽娥,便顺水推舟由着周虎等人搀扶回客栈。周虎安排丽娥侍奉吴桓,并附在耳上嘱咐了几句,答应事成之后,重重赏她,再请太医一定把她父亲的病治好。
  周虎等人退出,房间里只剩下吴桓和丽娥二人,吴桓原本就是一个色鬼,在酒楼上早已觊觎丽娥的姿色,只是碍于自己的身份;眼下房间里别无他人,丽娥就在身边服侍他,纤纤玉手削着梨儿一片一片喂他醒酒,俯下身来时盈盈香气扰得他心痒难耐,他一把攥住丽娥的手,也并不见丽娥恼怒,便越发肆无忌惮,一把将丽娥抱在怀中,丽娥挣扎了几下,便也半推半就从了吴桓。
  二人还未穿戴停当,周虎在外面敲起门来,吴桓虽然仗着自己是一方守将有恃无恐,但在客栈里对一个外来女子不轨之举终究不愿引人非议,周虎进来时,丽娥尚披头散发,亵衣外露,吴桓便有几分不好意思,站起来便想走。然而周虎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将他送出客栈大门外,并约好明天再请他喝酒。
  如此数日,每日酒楼宴饮之后,吴桓便回到周虎住处由丽娥陪着歇息。周虎与吴桓成了莫逆之交,又过了几天,结为盟兄弟。周虎称吴桓为哥。将秦国带来的五百两黄金送给了吴桓,还对吴桓说:"哥,你对丽娥的意思我早就看出来了,我问过丽娥,她对你也是一片痴心,你们二人真正是英雄美女,金玉良缘。这样吧,家中老娘那里,我再设法买一个丫环供她用,丽娥就做了嫂夫人吧。"周虎这番话当然正中吴桓下怀。吴桓说:"难得弟弟这番心意,你比我的亲兄弟还对我好。今后,你在晋阳地面做生意,但凡遇到麻烦,尽管找我,哥哥为你做主。"吴桓用周虎给他的钱在晋阳城内买了一所宅子,将丽娥金屋藏娇养在宅内。周虎每日过来喝酒,兄弟二人无话不谈,渐渐地,周虎从吴桓的谈话中,将晋阳城的兵力部署,各门守将情况,以及粮库位置,存粮多少都摸了个一清二楚。
  那一日周虎说要回齐国,吴桓特地设宴为他饯行,丽娥当然也来作陪。只是吴桓不见了和周虎同来的另外两人,便问周虎,周虎说,他俩有急事,先走了一步。
  酒席将散之际,周虎问吴桓丽娥是否称意?吴桓说她是我遇到的最满意的女子。周虎又问不知哥哥是愿意与丽娥结成百年之好永享荣华富贵呢还是想作阶下囚呢?吴桓被问得莫名其妙,说此话怎讲?周虎说实话告诉哥哥吧,你若是要与丽娥永享荣华富贵,从现在起,你就降了秦国,作个内应,数月后秦兵前来攻取晋阳,你须里应外合,秦国得了晋阳,便封你为大将,镇守晋阳。话还未说完吴桓霍地站起来道,原来你是秦国的奸细,你竟然胆大包天,策反到我晋阳守将头上来了,我立马就可派人将你拿下治罪。周虎仰天大笑道,哥哥说对了,我正是秦国的奸细。哥哥大权在握,何止可以将我治罪?当下处死我人不知鬼不觉不是更好?只是哥哥这些天已将晋阳防务各项军事秘密向我透露无遗,再说哥哥又收了我五百两黄金,用它买了宅子,又收了丽娥,养在深宅之内。哥哥刚才不是问和我同来的另外两人哪里去了,实话告诉哥哥吧,他们一个回了秦国,一个去了赵国,秦国不日便会出兵攻打晋阳,去赵国的那一位弟兄 随时准备着把哥哥上述的作为禀报赵王,到时,用不着秦兵到达,赵王自会处置哥哥。两条道路摆在你的面前,何去何从哥哥自己拿主意吧。
  吴桓听了这番话,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
  最终,他只好选择了做秦国内应这条路。
  四周虎回到秦国,向蒙敖禀报了策反吴桓的详细经过,蒙敖听了大喜,将周虎官升一级,赏黄金三百两,另嘱周虎速速请太医将丽娥父亲的病治好,并让老人修书一封派人前往晋阳给丽娥送去,丽娥闻说,喜不自胜,更加百般撺掇吴桓死心塌地为秦国效力。
  蒙敖派人征集粮秣,调集军队,一切准备停当,择吉日祭拜天地后,便率十万大军三百辆战车起兵向晋阳浩浩荡荡驰来,这一次他不像上一回待到接近晋阳时才渡汾河,而是早早在还不到绵山时便令全军渡河。待大军到达晋水源头时乘一个夜晚马裹足人衔枚星夜奔袭,天亮时十万大军已兵临晋阳城下。
  晋阳侯昨夜宴饮,子夜方才歇息,此时正拥着美妾酣睡,忽听来报说秦军已将晋阳城团团围住,吓得混身颤抖不已,好半天才穿上衣服,慌慌张张跑上城头一看,城下黑压压一片都是秦军,他眼前一黑,几乎一头栽倒在城头上。他问左右:"吴将军呢?吴将军呢?快快找吴将军来!"守城的军士告诉他说,吴桓此时正在西城门下的议事厅召集各城门的守将们计议破敌之策呢。晋阳侯便急着要左右快快领他到议事厅,他要面见吴桓。
  西城门下的议事厅内,吴桓正襟危坐在大厅正中的一张木几后面,晋阳东南西北各城门的正副守将都来了,大厅里鸦雀无声。
  吴桓扫了大家一眼,说道:"各位将领也都知道了,一夜之间,秦军十万大军突然兵临城下,将我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秦军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可谓来者不善,在座各位谁有退兵良策请献上,以解晋阳之危。"秦军突然到来,晋阳守军皆出乎意料,而且两国兵力悬殊甚大,各位守将面面相觑,谁也拿不出主意。
  吴桓见无人答话,脸上露出了一丝别人不易觉察的笑容:"秦国十万大兵压境,我晋阳守军眼下只有两万人,以两万人马抵挡十万之众,无异于以卵击石,况且秦军派大将蒙敖前来,我军谁能抵挡?"此时,站在天桓身旁的一位将领道:"眼下,晋阳城已危在旦夕,还是吴将军快拿主意吧,我们都听命于吴将军。"吴桓笑了笑道:"既然如此,我就将刚才蒙敖将军用箭射上城头的一封信给诸位念一念,大家再拿主意不迟。"于是吴桓宣读了这样一封信:吴桓将军暨各位守城将士:自周朝复亡以来,茫茫中原,纷争将定,我秦国国力日渐强盛,天下归秦,已成定势。而今秦军已抵晋阳城下,望吴将军及各位将士认清大势,开城揖迎仁义之师,共为统一中原尽力。秦军占领晋阳后,决不侵扰士农工商,各位将领职位薪饷不变,有功者,论功行赏。如执迷不悟,与秦军对抗,城破之日,杀无赦。望各位三思。
  吴桓念完信,大家仍然默不作声。
  还是那个吴桓的亲信大声嚷道:"事不宜迟,吴将军快拿主意吧!秦军攻城就来不及了。"吴桓道:"蒙敖将军的信已经说得很明白,以我两万人马,再死守也是枉然。为避免晋阳百姓生灵涂炭,为使我守军将士免遭杀戮之苦,本将决定与秦军议和,这样,各位加入秦军后,都还可以保住眼下的职位与薪饷。"此时,晋阳侯在侍者的搀扶下,跌跌撞撞地来到议事厅,刚才吴桓的话,他都听到了,他指着吴桓骂道:"大胆吴桓,大敌当前,你不是率军御敌,而是带头煽动反叛,该当何罪!"吴桓恼羞成怒,大喝一声:"拿下!"早有两三个亲信上前来,将晋阳侯反手绑了起来。
  这时,北门守军的副将喊道:"吴桓,原来你反叛早有预谋,想你当年从齐国逃到赵国一如丧家之犬,赵国待你不薄,你何至于如此不忠不义......"话还未完,这位年轻的副将就被吴桓的另一个亲信一剑刺死。
  吴桓大喝道:"不愿降秦者,有如此将。"众人均缄口不言。
  于是,吴桓命令道:"各守将现在立马回到各自城门待命,听我的号令,开门迎接秦军入城。"各门守将走后,吴桓及几个亲信押解着晋阳侯来到西门,他早与蒙敖约好在西城门外订立城下盟约。
  西城的守将是谁?就是两年前在汾河边上率领伏兵歼灭数万渡河秦军,城破后又奉赵将军之命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护送晋阳侯逃回邯郸的那位裨将李明。方才他也在议事大厅内,听到吴桓决意反叛,他怒火中烧,但周围遍布吴桓亲信,他孤掌难鸣。现在他回到自己所守的西门,号令将士们做好战斗准备,但等西门防务安排妥贴,他就要亲自至东、北、南门游主,要他们万万不可开城门,坚决与叛将吴桓誓不两立,要与秦军血战到底。
  再说吴桓带了几员亲信,押解着晋阳侯来到西门,他命李明开启城门,他急着要见蒙敖,把晋阳侯当做见面礼送给秦军。
  李明沉着地将西门打开,目送着吴桓及几个亲信押解着晋阳侯走出城门,城外,蒙敖早已派人在那里等候。
  吴桓回头看了一眼洞开的城门,再望望前面不远处迎接他的秦国使者,暗暗得意,他想不到荣华富贵这么快就来到自己身边,只要与秦军一定城下之盟,自己就等着领功受赏,明天就是真正的晋阳守将了。
  就在他一步一步走向秦军使者之时,城头上李明早已命士兵拈弓搭箭,对准了吴桓,只听得他一声"放!",百十支利箭飞蝗一般射向城下,纷纷射在吴桓身上,他成了一个箭靶子,混身扎成一个马蜂窝。
  秦军见状,从远处纷纷冲了过来,此时,城门也慢慢合上了。
  秦军看到吴桓已被射成一堆烂泥,城上继续向下射箭,伤了不少秦军,秦军气急败坏,将晋阳侯和吴桓带出城的几个亲信乱刀剁成肉泥解恨。
  远处,蒙敖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怒从中来。自己苦心孤诣地派人策反吴桓,眼看城门已经洞开,兵不血刃便可轻取晋阳,不料功败垂成。看来不经一场恶战是难以拿下晋阳城了。他下令攻城,秦军个个奋勇冲杀,向晋阳城杀来,无奈晋阳城城池坚固,城墙高耸,赵军踞高临下,只待秦军攻城,箭簇檑木纷纷落下,城墙前秦军士兵死尸枕藉。
  李明在城头指挥若定,他沿着西城墙走了一遭,鼓舞守军士气。西城守军皆是他旧日的部下,见李明除去叛将吴桓,无不称快,李明又率他们击退秦军几次进攻,士气更加高昂。李明右手高举佩剑,率领部下在城头宣誓:"人在城在,誓与晋阳共存亡!"喊声震天,官兵更加同仇敌忾。
  然而,让李明担心的是,其他三门守军此时尚不知吴桓及晋阳侯已死,自己既已诛杀吴桓,晋阳侯也已死,自己就应担负起守卫晋阳的重任。眼下最经紧的是要尽快通知东南北各门守将,吴桓降敌,已被诛灭,全城将士要同心同德,抵御秦军。他将将西城的防务交给一位偏将,自己策马直奔北门去了。
  北门守将原是李明多年的旧交,听说吴桓被除,大喜,向李明深深一揖说:"翦除叛将,李将军功不可没,末将愿听命于李将军,誓与秦军血战到底。"看到守将如此深明大义,李明感动得热泪盈眶。他顾不得多说什么,又策马去了东城。东城守将也表示拥戴李明为晋阳城守将,在他的指挥下抗击秦军。
  然而就在李明快马加鞭驰向南门时,秦军已从南门攻进城来。
  南门守将吕浩原本就是吴桓的亲信,吴桓接受周虎的条件叛赵后,曾多次与吕浩密议叛变细节,并允诺秦军入城后,吴桓将力保吕浩升迁。周虎当时来说降时,吕浩也曾见过他。一个时辰前,他回到自己所镇守的南门后,不时向城下张望,盼望着秦军前来,他好打开城门迎接。正在此时,只见一队秦军,列成方阵由远及近,步伐铿锵朝城门走来,吕浩看得真切,迎风飘舞的秦军战旗下,为首的正是前不久来晋阳说降的周虎。周虎对着城头的吕浩双手一揖道:"吕将军别来无恙?"吕浩在城头陪着笑脸也深深一揖道:"周将军不远千里前来,末将有失远迎,尚希鉴谅。吴桓吴将军已于一个时辰前出城与蒙敖将军议和,不知周将军可曾见过?"周虎举一举手中一块写满字的绢说道:"吴将军已与蒙将军议和,有盟书在此,未将就是依盟书所约,前来接管南城防务的。请吕将军快快打开城门。"吕浩早就在等候秦军前来,听周虎如是说,便命部下打开城门。秦军入城后,登上城头,控制要冲,周虎突然脸色一变,命左右将吕浩拿下。吕浩被缚,吓得面如土色:"周将军,这......这却是为何?"周虎冷笑道:"吕将军暂且委屈一下,一会儿自会明白。"原来吴桓在西门被李明乱箭射死后,蒙敖一面命令强攻西城,一面命部下手持假盟书到北、东、南门,佯称吴桓已与秦军议和,以便骗开城门,冲入城内。北门东门李明去得早,当然不会上当,只剩下南门,一来李明未及到达,二来守将吕浩原本就愿随吴桓降秦,使得秦军得以长驱直入。
  就在周虎率部入城,将吕浩生擒后,李明才赶到南门,他见城门洞开,城头站满了秦军,知道自己晚来了一步。他乘自己尚未被入城的秦军发现,沿小巷急驰回西门。他留下了一部分人马守城外,带领其余将士来到南门,他要趁秦军立足未稳,组织反击,将秦军逐出城外。
  周虎站在城头,远远望见城内一支队伍向南门开来,便令已经入城的军士迎击。
  李明率部前行,忽遇秦军阻截,两军展开巷战,厮杀在一处,难解难分。
  此时李明焦急万分,他知道,秦军正由南门长驱直入,眼下最最紧要的是赶快占领南门,将城门关住,拒敌于城门之外,城内的小股秦军便成了瓮中之鳖。于是便留下一部分人马与敌人周旋,自己率主力从其他巷子穿行,来到南门下。
  周虎在城头看得真切,赵军来到南门,便立即与刚刚入城的秦军厮杀起来,赵军在李明的率领下,勇猛异常,秦军入城被阻,眼看赵军就要占领南门,只要占领了南门,将城门一关,秦军就前功尽弃。周虎便将城头将士全部调集起来,冲下城去,将李明的队伍截成两段。
  李明的部下原本就没有多少人马,留下一部分守城,又留下一部队分巷战,一个多时辰的厮杀,又折损了不少人马,此时所剩的兵力已很有限,而且也已极度疲劳,又腹背受敌,情势十分危急。就要接近南门了,忽又受到周虎从背后的攻击,赵军将士一个个战死阵前,自己处于秦军前后夹击之中,李明眼看秦军从城门里潮水般地涌进来,自己的弟兄越来越少。他想,只有做最后的一拚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他振作精神,大喝一声,朝刚刚冲下城头尚未站定的周虎一枪刺去,周虎侧头一躲,闪过李明的枪头,举刀向李明砍来,李明用枪杆架住刀刃向上一挑,周虎一个踉跄,向后退了几步,骑马蹲裆式虎视眈眈地与李明僵持着。李明哪有功夫与周虎周旋,抡起长枪斜劈过来,周虎用刀架住,李明一扬手,枪杆又朝右边劈来,枪头的红缨上下左右在周虎的眼前晃动,几下便令他扑朔迷离眼花了乱,眼前只看到红红的一片,他心里便有几分慌乱,李明一枪一枪连续刺来,周虎便只有本能地用刀被动地格架阻挡,渐渐不支了,终于被李明一枪刺在了喉头上,一汪鲜血喷浅出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闪出一片红雾。
  就在李明与周虎血战之时,秦军已将赵军团团围住,赵军越战越少,秦军越战越多。眼看自己的兵士一个个惨死在身边,李明悲愤交加,他知道收复南门已然无望,便欲回到西门,与那里的将士一起再与秦军血战。他鼓足了最后一点力气,大喝一声,抡起长枪带领仅存的几十名士兵,从秦军包围圈最薄弱的一处环节上冲了出去,直奔西门而去。
  然而当李明率领几十名疲惫不堪的士兵杀回西门,抬头向城上一望,只见满城皆时秦军,老将蒙敖站在城头朝他笑着招招手说:"李将军,上次攻打晋阳,老夫遭了你的埋伏,这次还不快快受降,本将军念你是一位忠臣虎将,你若受降,老夫定在秦王面前保举你为大将,望李将军三思。"李明仰头对着蒙敖大笑不止,笑得蒙敖莫名其妙,便问道:"将军为何大笑?"李明道:"但只笑蒙老将军何至于如此看待世事看待他人,以为以大将之职便能令我心动,令我降秦,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虽不能再为赵国建功立业,但还可为赵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说罢,将手中长矛用尽全力掷向城头,只听得"嗖"得一声,那支长矛箭一样飞上去,直指蒙敖面目,蒙敖本能地一低头,"当"地一声,将他的头盔击落在地,吓得蒙敖出了一身冷汗。
  秦军见主帅险些被李明所杀,纷纷拈弓搭箭,瞄准李明射去。
  李明并不躲闪,满脸微笑挺直胸膛面对着城头上射下来的千百支羽箭,任那一支支利箭射在自己身上......一阵大风吹来,汾水掀起滚滚波涛,悬瓮山上,松涛阵阵,天地同时在哀哭......秦国占领了晋阳,第二次重设太原郡,那时的太原郡范围西至黄河,东至今山西河北边界,北至繁峙,南至灵石一带。太原郡是秦国统一六国之前所设之郡,郡治一直设在晋阳,这就是为什么历来晋阳城也叫太原城的原因。
  又过了25年,也就是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了中国,天下设36郡,晋阳仍为太原郡治所。此时,北方的匈奴族逐渐强盛起来,不断南下骚扰,从此,地处秦国北部的晋阳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就成了边防重镇,一直是抗击匈奴的最前线。在其后的几个朝代里,晋阳人民为抗击匈奴侵略谱写了一页又一页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