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喜欢朱一龙:于右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56:53
于右任先生一代人豪,名满寰宇,民国之元老,人皆知之。其生平革命事迹的荦荦大端,自有国史记载,无庸我哓哓。兹仅就我追随先生30年中我知道先生的事迹,列举多端,作拾遗补缺之助,藉表我的哀思。

因反清被通缉潜赴上海

  于先生原名伯循,右任其字也,清末举人。先生有《兴平咏古》诗30余首,对董仲舒、郭解、班固、公孙述、窦融、马援、班超、梁鸿、杨贵妃等人都有题咏,而以贵妃墓一首为嫉忌者所陷害,几至杀身。其诗曰:   

  误国谁哀窈窕身,唐惩祸首岂无因。女权滥用千秋戒,香粉不应再误人。

  先生以《兴平咏古》及其作品刻于三原,书名《半哭半笑楼诗草》。三原县令德锐见此书,认为大逆不道,向陕甘总督升允告密,升允再向西太后密奏,慈禧下旨升允缉捕于伯循就地处决。幸有三原盐店街恒盛药材店经理李雨田先生探知升允出奏之讯,派人驰赴开封,向参加会试的于先生报信,得以脱祸,逃命上海。   

  先生到上海后的活动,我知道的很少。据说,他先结交了几位名流,并进震旦大学肄业。那里的校长是马相伯先生。50年前,上海的日报(不是《申报》便是《新闻报》)上载,震旦大学校长马相伯先生对学生们说:“你们同学中有位刘学裕,沉默寡言,学习勤备,课余之暇,操哑铃锻炼身体……。”刘学裕就是于先生为避祸而用的化名。他离震旦大学后,就在中国公学教文学。他在中国公学教书时,即以“不为汤武非人子,付与河山是泪痕”的悲愤心情与报仇决心,创办《神州日报》,以打倒满清、建立民国为主旨。执笔者都是海内第一流人物,如宋教仁、章士钊等。故《神州日报》有炸弹之称。   

  先生的笔名是“骚心”。中经几番挫折,改报名为“民呼”、“民吁”、“民立”。报名曾经三易也。《民立报》,有一支笔抵十万毛瑟(枪)之荣誉。报馆设立在租界,言论比较自由,可以大发议论,无所畏惧。但也因此即被清廷官吏所不容,勾通租界当局封闭报馆,逮捕先生,坐巡捕房。但先生仍旧坚贞不屈。因此中华民国之成立,先生鼓吹革命,振奋人心之功,有足多者。以故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论功行赏,先生被任命为交通部次长。旋因南北议和,孙中山先生让总统大位与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即行解散。仅仅有三个月的时间,虽做不出多少成绩,但令人难忘的是中国火车夜间行驶,是于先生交通部次长任职期间,力争而来的。当时,我国火车仅仅白日开动,为了安全,夜间停止行驶。先生力排众议,主张夜间照常行驶。他说:外国火车夜间能开,我国为什么不能开。只要遵守规矩,就可以平安无事。   

  于先生60寿辰时,我在南京。亲友送的礼物中特别令我注意的是马相伯先生画的“秋收图”。含义很深,就是人若到晚年就要做出成绩,如同种田秋收,方不虚度一生。于先生对我说:马先生学画时年已70,我才60,我如果学画还来得及。又说:我每次见到我们马先生,我就感到我的年纪轻了。先生一生积极,故其言论如此。

陕西靖国军的兴起与解散   

  1918年(民国7年)1月,胡景翼所部张义安举兵三原,覆陈树藩部曾继贤、严锡龙军。胡在三原成立陕西靖国军自任总司令(总司令部设在三原旧县府)。曹世英亦自陕北驱所部至。卢占魁率内蒙骑兵数干与三原兵会。长安以西则为郭坚所占领。高峻则占领白水、韩城及沿河各县。樊钟秀亦率河南民军战于省南,并袭击潼关。由是陈树藩乞援河南,刘镇华率镇嵩军万余人入陕。阎锡山兵亦渡河来扰,渭河南北相持不决。靖国军诸将领决推于右任先生为总司令,主持西北革命大计,与南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法之师相呼应,先后遣使至上海迎先生。先生因偕王玉堂间关入陕,誓师讨逆,统一陕西革命军事,宣传三民主义,以树立西北革命之真实基础。其时军队有郭坚、樊钟秀、曹世英、胡景翼、高峻、卢占魁共六路及惠又光军约一旅,分屯渭北省西,张钫(河南铁门镇人)为副总司令,井勿幕(蒲城人)为总指挥,此陕西靖国军之由来也。   

  陕西靖国军兴起后不满四年即解散。其原因据说是军饷无着。其实最大的原因是由于靖国军孤立渭北,与北洋军阀的恶势力苦斗数年,前途渺茫,各将领都有保存自己力量的心理。其中以第四路胡景翼投靠直系北洋军阀吴佩孚最为显著。因此,靖国军解散之前,广东护法军政府孙总理虽有任于先生为靖国军总司令的委状到陕西,于先生早成孤立。当时苦闷地每日到民治小学校园休息。以40日的时间做成《民治学校园纪事诗》20首。第一首的第一句是“祗余民治园中路”,说明自己处境之艰难,已经无路可走。最后一首的结语是:“难忘民治园中路,卷土重来未可知。”先生一生的处境,坎坷甚多,但从来未曾灰心,总在奋斗中求光明,此先生之所以为英雄为豪杰也。   

  靖国军解散时,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第四路司令胡景翼在三原城隍庙召开群众大会。我和我们民治小学几位教职员同往参加。胡景翼全副武装是个高级将领的打扮,他登台后对群众说,景翼是个军人,并不怕打仗,只因军费无着,才受别人的改编,如果各位能想出办法筹措军费,景翼绝不走这一条路,请大家上台发言。上台发言的仅王亮甫一二人,且都提不出筹饷的办法。那一天台下座无虚席,每人四个包子的招待。我们心中不快,未吃包子,即离开会场。   

  胡景翼接受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改编,离开三原时,夜扣于先生家门请见,胡对于夫人曰:“一切实出于不得已,翼誓死不忘右公也。”

靖国军解散后的上海、北京行

  1921年(民国10年)冬,陕西靖国军解散。次年春,先生到武功杨虎城部队驻防地后。是年夏,由此入川,东到上海。孙中山先生亦于是年因陈炯明在广州叛变来到上海。先生见孙先生时,报告西北革命经过,并谢奉命之不力。孙先生说:失败何伤,吾亦失败来此也。   

  先生到上海后,以卖字得来的润笔维持生活。他在写就的纸件上常盖“于思”二字的印章。“于思”是多须貌,《左传》上有“于思于思弃甲复来”之句,先生多须,人呼于髯。又因靖国军解散而返沪,大有“于思于思弃甲复来”的象征。   

  先生后来担任上海大学校长。聘请的教授多是国内的名流,经常帮助他推动校务的是邵力子先生,社会科学系主任是瞿秋白先生,英文系主任是贺世贞先生。据说沈雁冰、邓中夏、恽代英、肖楚女诸先生也在上大任过教授,这不是为共产党培养人才吗?人常说于先生是国民党的左派,我想他的思想根源可能来自《礼记》上的《大同》篇。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于先生极力拥护,就是都有共同的思想。孙先生常喜书《大同篇》中的“天下为公”四字,可以反映孙先生的思想。   

  1924年(民国13年),国民军将领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在首都北京发动政变,禁锢贿选总统曹锟于团城。北京政府暂由政学系黄郛支持。一面请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来北京组织临时执政府,一面请孙中山先生、于右任先生来北京共商国事。我为了民治学校经费问题急欲晋谒于先生,遂藉护送于夫人之便也到了北京。初到时住在三原会馆,这里是我县解元陈伯澜先生住家的地方。屈武先生正在北大肄业也和夫人于芝秀女士住在这里。后来于先生到了北京,我才移到府右街于公馆住宿。   

  那年的11月间,很多人都到火车站欢迎于先生,我也前往。先生下车后,群众拥护先生到了中国饭店举行欢迎仪式,礼毕后入座,欢宴的酒席不知有几十桌。先生入座后,左右观望,仿佛是找人的样子,接着他离席到处巡视。走到我跟前,我即起立。先生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说;“好!坐下!我就是找你哩。”说后先生才去入座。先生平日对我处处关心,写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纵横。   

  于先生到北京后一月余,孙总理也到了。当时,段祺瑞担任了北京临时政府的执政。他正在召开善后会议,与孙总理主张的国民会议的精神相违背。国民党人不愿参加,于先生虽然被段邀请,当然也不能参加。因此我们跟随于先生坐车到郊外游览时,一定绕道不走执政府的门前经过。先生每隔一两日必到协和医院探视孙总理的病情。孙总理为了宣传他的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向各省都派有代表,陕西的代表是屈武先生。   

  屈武回陕后,对中山先生当时倡导的以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事的主张,在西安、三原、耀县等地作了广泛的宣传。当时杨虎城驻军耀县,邀请屈武对全体官兵讲了话,并把极重要的机密函件托屈武带回北京交于右任先生。   

  那一年冬天的一个晴明的日子里,我们跟随于先生游览了颐和园。于先生游至排云殿时,想起挪用为了巩固国防给海军筹集之专款,修建个人享乐的颐和园一事,深有感慨。遂用怀中的自来水笔在殿内陈设的一件大型器物上,题了“排云殿外凭栏望,多事当年练海军”的诗句,讽刺慈禧太后。   

  我在北京期间,有一天于先生在一家饭馆宴请胡适之、翁文灏、丁文江等几位学者,派我先去招呼,客到齐时于先生也到了。先生也让我入座陪客。,吃酒中间胡适之以轻蔑的口气说:“陕西人在北京发动政变的李自成以后恐怕就是胡景翼。”当时一般人对李自成的认识仍是传统的看法,认为是流寇。胡适之对陕西主人竟敢说出无礼貌的话,我当时只有30岁,尚有些火气,听到这些无礼貌的话非常生气,我看于先生是怎样的应付。先生冷笑了一下,大概感到“有理不打上门客”,遂把话题一转说:“这是陕西靖国军解散时,有一天晚上胡景翼来到我家扣门,我的女人出去接见,他对我女人说:‘我这回受人家改编,实出于不得已,请您对于先生说,我胡景翼誓死不忘于先生。’他同冯焕章这次约我到北京,大概是践他的誓言。因而我的诗中就有‘谁信李陵报故人’之句。”就这样的应付了胡适之。我从这次经过,对胡适之和他的著作完全失了信仰。   

  据闻,曹锟被禁锢之时,他的心腹大将吴佩孚正在山海关内外与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作战。猝闻北京政变,即行回师。行至京津之间的杨村,被胡景翼部迎击。杨村一战,吴佩孚损失了几个师,最后只带了残部2000人逃回洛阳。北京临时执政段祺瑞派胡景翼率师入豫,吴又被胡击败,损失很大,不得已而退出豫境。段即派胡为豫省督办。民国14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不久,胡即因臂部疽疮而病故,归葬于华山之麓。我代表民治学校参加葬礼。见于先生怀着悲痛心情,亲笔写了一副挽联:“盖世勋名不为王翦,弥天风雨又哭中山。”。先生生平待人宽厚,不念旧恶,认为胡既实现了他的“誓死不忘右公”的誓言,即不与之计较。仍以沉痛的心情写出这副挽联,予以褒扬,此先生所以伟大也。

民治学校创办的起源、扩充和结果   

  1917年(民国6年)暑期,我由大荔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本科毕业回到三原,县教育局派我到西关第三国民学校任教员。于右任先生家住西关,据说先一年先生返里,西关父老欢宴先生。当席请求先生为这个学校帮忙,先生慨然应允。临返沪时,面嘱教育局长姚仲玉对西关小学特别关照,经费由他负责。我就是因此而被派来任教的。

  是年暑假后,我到西关小学,当时该校学生只有18名,教员1人。   

  1920年(民国9年)为响应世界民主革命潮流,先生改本校为“民治小学”。性质已属私立,但先生不许用“私立”二字,意在不是他办的。   

  民治小学的学生年年增加,教职员也年年增聘,须得一位有资望的人来任校长,校务才能推进。我向先生建议请王麟生先生来任校长。王先生是于先生的同学,辛亥革命前与邵力子先生在上海于先生创办的《民立报》报馆共事,又在西安高等学堂同任教员。王学品兼优,素孚众望。先生采纳了我的建议,就请王先生来任校长,我们开大会欢迎。因此我们再修建了几座校舍,以容纳再增加的学生。1923年我接任校长。   

  1933年(民国22年),我在西关小学前后服务了18年之久,已经有些不感兴趣了。那年 冬季,我到南京向于先生辞职,先生对我极为谅解。问我:“你准备叫谁接你的事?”我想不出相当的人。最后先生想起张守约,问我有无意见。我无意见,才决定请张守约任民治小学校长。我只担任民治小学、斗口农场两处常务董事,常住三原,并办理于先生在本县的其他公益事业。   

  由1936年(民国25年)起,民治学校有了初中班。校舍已不敷用,就在校外渠南购地扩建。记得我送先生返沪时,走到泾河岸上,我问先生这个庄基讲定后,写契约时,就写在先生的堂名下?他说:“不敢!不敢!谨防留下祸根,使我的子孙将来争夺家产。最好写在民治学校名下。”这就为扩建民治学校打下了基础。   

  民治学校在渠南扩建校舍,修建两层大楼一座,上下共16个课堂,门房东西各一座,汽车可以出入的大门道一间。院子外围有新修的围墙,并将原有高楼子修理一新。民治学校北院大礼堂(原系三官神殿)隔砌为会议室和五个办公室。用款约计5万元(有些建筑材料由京沪运来,尚未计算在内)。   

  1949年(民国38年),大陆尚未完全解放,于先生已赴台湾,民治学校经费完全无着,遂决定将中学交专员公署接办,小学交县人民政府接办。由我代吴伯坚校长办移交,专员公署和县人民政府派员接收,约计一个月的时间,才把手续办清,我才脱离了民治学校的责任。总计我对于这个学校发生密切关系,前后约有32年之久,也是我半生精力所用之地。

注重地方教育   

  先生注重地方教育,并不由创办民治学校开始,也不是专办民治小学和民治中学。据我知道的事实列举如次:   在辛亥革命前给本县小学竞赛考试寄奖品。清末时,我县教育局举办了一次小学生竞赛考试。我已15岁,由私塾转入学堂,也参加了这次竞赛考试,也得了练习本、铅笔、橡皮。据说,这些奖品是于先生由上海寄来的。   

  给全县小学筹备基金兴办教育林。先生不愿把自己的力量完全用于民治小学。在办民治小学期间,托农业专家段兆麟(字瑞生,三原北塬上人,北京农大毕业,到美国考察过农业,任过几个大学的教授),在本县北塬东西段村附近购买坡地约400亩,广植泡桐,发育较快,木质又好。准备将来成材后,每年以泡桐售价所得,分配给全县小学作补助之用。由专人段警斋负责管理。每年我至少前去察看一次,解放后由公家接管。   

  为培养本县大学生成才设右任奖学金。此项工作由县教育局约聘地方人士组织委员会主持之。对本县在国内各大学的肄业生每学年的成绩优异者,根据学校发给的成绩表择优授奖,开会时我常参加。茹护法(现任陕西省教育学院顾问)、张象贤(现任铁路工程师)经常得奖,教育局有案。   

  介绍陕籍青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时,陕籍学生杜聿明、关麟征等,约50名由于先生介绍考入。后来于先生同来宾谈及此事,他说当他介绍这些学生时,用了两个革命口号,写了一副对联给蒋校长送去。上联是“登高望远海”(打倒帝国主义),下联是“立马定中原”(打倒军阀),恭维中含着慰勉。蒋校长看后非常高兴,对录取学生的负责人说:“于先生送来的学生全部录取。”   

  于先生准备为我县筹建一所图书馆。先生曾对我说,他在上海藏有数量可观的图书,将来在本县修建一所规模较大的图书馆,把它运回收藏起来,再搜集些书籍充实充实,以供我县知识分子阅览,地址以靖国军总司令部为宜。   

  为了修建图书馆,组织了一个筹备委员会,附设在山西街县参议会内。开始拟定名为“右任图书馆”,于先生不许,改为“渭北图书馆”。于先生寄来一笔款,预购建筑材料,先订购青砖37万块。在三原解放的先一年,我交涉好火车皮先将10万青砖运回、储存在尊经阁外围。后因时局的变化,修建渭北图书馆之计划未能实现。   

  三原女子中学的设立也与于先生有关。1931年(民国20年)于先生旋里住在民治小学。我校女生毕业者10人,到西安上女中有种种困难。这些想上女中的学生请于先生解决她们的困难问题。凑巧那一两日教育厅长李范一来三原晋谒于先生,先生为这个问题同李谈了个大概,嘱我再同李细谈。李说:“今年的预算已经成立不能改动。”最后决定先在省立第三中学设立一班女子初中班,把民治小学毕业的10个学生,连东关女中的一年级学生并为—班。以一年增一班,三年后即可成立一所女子初级中学,这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果然三年以后,就在城隍庙街当年的大公馆出现了陕西省立女子中学。因此,说三原女子中学的设立也与于先生有关。   

  西北农学院的创建于先生是首倡者之一。1931年(民国20年),陕西大灾荒后的一年,于先生春季由南京回陕住西安,我去招呼。有一天他约绥靖主任兼省主席杨虎城将军,还有几位知名人士,前往宝鸡,参观渭水流经的宝鸡峡和武功农学院筹建的情况,我也跟去。看宝鸡峡时,他们说:“这要请水利专家设计筑坝,引水灌田,以防再有荒年。”因为是先看一次再想办法,故只是说说而已。回来到武功农学院筹建处,那时仅有新挖的几面窑洞,供筹备人员居住,尚无一间房屋。在吃饭时,仅有一桌,我也参加。于先生在吃饭时说:“武功是周武王伐纣用武成功而命名-的。《诗经》上说:‘周原膴膴,堇茶如饴’,膴膴是肥沃的意思,堇是一种野菜,荼是苦菜,饴是糖。就是说这个地方土地肥沃.野菜如糖。周的先人后稷,就在这个地方教民稼穑。武功原有后稷庙,纪念这位农业的创始人,本是有意义的。我们在这里创办一所农学院,以纪念这位农业专家;不是更有意:义吗?韩城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出生地,将来在那里创建一所历史学院,以纪念史学家司马迁,不是也有意义吗?”  

  吃饭后,筹备主任王子元送来工程师设计的农学院修建的—份图纸,据说全院面积占地 500亩。我在旁边多嘴地说,再加40亩就是一方里。大家把图纸看后交王主任带走时,当面叮咛,请工程师再加40亩成—方里。后来农学院又修了一座大楼,据说是于先生介绍上海建业公司修的,工料费共计30多万元(那时初行法币,同现洋价值差不多)。

出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   

  1926年(民国,15年)刘镇华领的镇嵩军围困西安达8个月之久。城内由杨虎城、李云龙、 卫定一三位将领率部苦守,城内军民饿死者三四万人,为数千年来未有的浩劫。当时三原县城也被围约80日。久困缺粮,急盼冯玉祥将军率领的国民军,由甘肃东开解西安、三原之围。冯自五原誓师后于9月20日委任于右任为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并将队伍开到甘肃,但因同甘肃马家没有讲好,不敢东开,惟恐遭其从后袭击。其时于先生为了早日解西安、三原之围,从中说服马家,让马鸿逵队伍共同东开。冯部孙良诚、刘汝明进军到咸阳、以轻骑绕终南北麓至敌后,猛击之,敌主力全溃,城中出兵夹击,刘镇华率残部遁出潼关而西安围解,三原城外之敌亦遁去。因此说西安、三原之解围,于先生也出了大力。   

  三原解围后,于先生回到三原发起慰劳冯、马两将军的募捐运动,我也参加。募捐工作结束后,先生往耀县药王山休息。未久即经国民党中央决议和陕西人民的拥戴,在西安成立驻陕总司令部。   

  驻陕总司令部成立不到半年,因国内政局又变,即冯玉祥跟着蒋介石反共清党,与蒋合作。接着南京蒋介石政府与武汉汪精卫政府也“合作”了,历史称“宁汉合流”。后来南京政府改组,于先生任审计院长(后改为监察院,审计院改为监察院的直属部),直到大陆解放时,于先生被胁持去台湾,始终未能离开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岗位。

发动清河改道工程   

  三原县城,地跨清河南北两岸。河道系太古时代洪水所冲刷之深沟。河水西来,紧靠西门外南岸东流。崖岸土质松疏,经常陷落,民房时有倒入河沟之虑。岸上泾惠第二支渠,下游灌田5万亩,东西大路,紧靠渠的北岸,距河岸边只有几丈。河岸如果陷落,祸及渠、路,不但农田不能灌溉,即交通大路亦必中断。   

  因此,1929年(民国18年)陕西大灾荒期间,于先生为救灾回到三原,同泾惠渠创始人李仪祉先生商定用华洋义赈会存款,以工代赈,约集西关、西秦、北秦三处农民,将西门口北岸老虎鼻梁凿开,让河水改由新道东流,因旧河道南岸比较巩固,减轻上述各种危险。新开的河道,岸高约计20余米,两岸略呈坡形,河道水面,约宽3米,河道长约100米.凿成以后,河水即由此东流,腾出旧河道连同两岸坡地,约计100亩,可以栽果树、种田禾、务蔬菜。  

  清河改道工程成功后,附近群众正在高兴之际,不料次年(民国20年)暑期,多年来少见之大洪水汹涌澎湃而来,水由稍东之龙桥上面两边市房窗门中流过,河滩居住的民众均遭水灾。新开河道也被泥沙壅塞。那时我任民治小学校长,即用于先生汇来之赈款约集西关农民张志高等多人,将泥沙壅塞的新河道再行挖开,使水东流。

救灾救难赈济乡党   

  1932年(民国21年)春,虎烈拉瘟疫(霍乱)在陕西各处流行。于先生在南京得知后,立即委托于夫人带十滴水、二天油、八封丹、万金油等药10余大木箱回陕住民治学校进行防疫工作。夫人到三原之次日,即约请普济医院伊添石院长、博爱医院阎子龙院长,三中教员侯文博先生到民治学校礼堂开会,研究防疫进行办法。民治学校教职员和年龄大的学生也有参加协助的。西安绥靖主任杨虎城将军派来汽车襄此义举。办法决定预防和急救同时进行。次日立即分途出动,白天在三原、泾阳城乡进行,下午在民治学校礼堂给附近群众注射防疫针并施药物,忙了多日才告结束。泾、原两县,是于先生的父母之邦,自然首先得到救济,其他各县如何进行,我不知道,但知上述药物给榆林运去几大木箱。这次防疫的经过,现今70岁以上而不是健忘的人,都能乐道一二。   

  先生赋性仁慈,因而对于地方赈灾也极重视,在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当时我才6岁,陕西大饥。先生才2l岁,已经中举,就被推为本县舍饭厂的主任。地址就在西关渠岸三官庙内,即现在民治学校的北院。我在西关小学开始服务时,那里的父老多能言之。民国17年下半年,陕西又进入了灾荒时期。那时我由南京回到三廉,粮店里小麦老斗一石(约重300市斤)涨到现洋27元(平时一石是七八元)。第二年最为严重,往外逃荒者日多一日,饿死者时有所闻。先生为陕西筹募赈款,在南京有关的会议席上,往往痛哭流涕地代全陕饥民呼吁。关于全省赈款的数目,我不清楚,关于三原的赈款我是知道的,是我经手办理的。每一次的赈款都先汇到我的名下,由我转交县赈灾会。给全县的赈款多是1000元。   

  关于先生馈赠亲友的救济费,我都遵照先生指示的数目,分别送交本人。本县在学校的先生,不是举人便是秀才,在那几年中都有钱馈送,对西关的饥民普遍只放过一次赈款,是我校教职员共同办的。每次办后,我都列表连同收据粘存簿一并寄往南京报销。前后四五年间,这种报表共计装了五册。有一次先生回三原,我送交他看,他略翻了一翻说:“这些报表赶快烧掉,勿令我的子孙看见。”我不忍烧,仍旧保存。直到他往台湾之前又来亲笔信,叮咛此事,我才把它烧掉。这样荒年以来,前后四五年中,先生在泾、原两县共花了多少钱,惜乎我没有总结,现在不能估计。

  1929年(民国18年)7月,于先生为其长子武(即望德)在上海一品香举行婚礼时.在答谢词中提及陕灾严重情况。他说:“我本拟早日回陕看看灾情,因足病未能即行,并非在沪上待儿子的婚礼。久抱与家乡父老饿死同饿死的宗旨,并谢亲友送礼为陕助赈的热诚。”先生在儿子婚礼喜事的场合,竟提及陕灾问题,证明他内心无时不关怀家乡人民之饥饿。

斗口农场的创建和结果

  于先生创建斗口农场的动机,据我了解有他的远因和近因。远因是他的祖先是泾阳县斗口于村的农民,亲戚也是农民。他长大后,知道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全靠农业。   

  他住家的地方是三原县西关,那里几乎各家都是农民,各家的生活全靠农业,为其他各关不尽有。近因是民国18年的灾荒过后,泾惠渠行将开成放水灌溉农田。先生年纪日老一日,对自己不能不作退休的准备。因而在1931年(民国20年)泾惠渠放水之前,即著手以祖遗田地300亩作为农场的基本耕地,由农业专家段瑞生介绍长安辛泉逸任场长。修房屋、买牲畜、买农具。以一部分土地种植麦棉,以一部分土地栽植苹果和其他果树。并在院内外空地栽植花木,一切设施务求能为人民起些模范作用。不三年而规模略具。后来辛泉逸辞职,仍由段瑞生介绍河南汲县果树专家杨蕴章任场长,继续整顿和扩充。场中建设费用和职工的工资,全靠于先生筹汇,情况有些紧张。经几位专家向于先生建议:要使农场事业稳定和发展,必须扩大土地,使农场本身能自营自养方为上策。先生一再考虑不能决定,恐怕他的部下或别人看他的样子,购买贫民的土地,扩充自己的产业,使贫民失去土地而无法生活,给国家社会种下恶因。后来又感觉到不扩充土地,农场就不能自养。乃先立生前遗嘱,然后再买土地。遗嘱全文是:

  余为改良农业,增加生产起见,因设斗口村农事试验场。所有田地,除祖遗外,皆用公平价钱购进。我去世后,农场不论有利无利,即行奉归公家,国有省有,临时定之,庶能发展为地方永远利益。以后于氏子孙愿归耕者,每家给以水地六亩,旱地十四亩,不自耕者勿与。   

  这个生前遗嘱的石刻(先生亲笔写,长安名手王尚玺刻石)竖立于农场第二办公室前。在解放以前红军驻泾阳安吴堡时,听说刘伯承、贺龙来斗口农场游览,都是看过的。   

  遗嘱石刻竖立之后;先生给我们指示,先组织一个购地委员会,进行购地事宜。并叮咛提高地价,有人找我们时再行商量,不要去找人家买地。我们遵照先生的指示,谨慎从事,以无伤先生的大德为原则。其时荒年已过,逃荒者逐渐归来。有改业者,愿将自己的土地卖出一部分。也有外地的人,趁荒年地贱,在斗口于村附近购买了些地亩,但不愿把家搬来在这里种地,地价既然提高,情愿把买来之地卖给农场。截止解放以前,斗口农场土地约计1200亩之谱,杨蕴章场长辞职后,刘鲁堂接替场长,最后场长是刘多桂。解放后,由公家接收。

  场中果树最注意的是苹果,这些苹果苗子,都是先生由外省购就寄来的。记得40年前,陕西棉业改进所所长渭南李国桢先生曾对我说:“陕西的土地气候,适于栽植苹果。将来苹果出省与棉花一样的多。”盖当时陕西境内的纱厂仅有大华、申新两家,故多数棉花出省销售。   先生自办斗口农场以来,究竟花了多少钱,我未统计,但我知道先生在世并未用过场中现款一分一文。每次回来,场中只供给些青菜水果。最后回来两次。才供给少数面粉。  

  先生创办农场的动机,前边已经说过。一方面为了改良农业增加生产,作示范之用,—方面因自己日渐衰老,作退休的打算。大有“使营菟裘,吾将老焉”(语出《左传》)的意味。他在解放以前曾将自己在南京、上海收藏的名人字画和珍贵的古书陆续寄回,嘱我送交农场保管。这说明了他为退休时住在农场作准备。不料后竟被胁持流寓台湾,不能见大陆,不能见故乡,心中苦闷达到极点?因而他在绝命辞中,不顾一切地唱出:   

  葬我子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

  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这种发自肺腑的哀音,读之令人感伤。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台湾当局应当顺应军政人员及其家属思念大陆,渴望早日回到故乡的愿望,为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接受中共主张。举行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日夜默祷台湾早日归回祖国,迎先生灵榇,归葬于斗口农场祖茔。虽不能生前在此养老,遗骸能归故乡,聊慰先生在天之灵。“地以人重,人并地永”。使斗口农场成为于右任先生永久纪念之地。

我对于先生个性的几点认识  

  于先生有好客之美德。我追随于先生30年之久,无论在三原,在西安,在北京,在南京或在上海,每一顿饭必定有客。从来没有见过一次,座中只是他们一家人而无一客者。先生每次回到三原,日日宾客盈门,所谓门庭如市,并非过甚之词。以民治学校北院地方之大 (24亩),前前后后都是客人。特别是1931年(民国20年)上半年先生回家住民治学校北院时,宾客最多。厨师六七人,早饭开到中午。座上来客不一定都是我们留饭的。我仿佛是个招待员,来宾自动入座,我不好阻止,以免伤先生好客之美德。据说有少数不速之客,饭后出门遇见熟人必曰:“于先生留我吃饭。”好像是“一登龙门”有声价十倍之荣。而先生对此不加可否,因此人皆服其伟大也。   

  于先生雅好山水并嗜花木。先生身在政府,心在山林。生平无论到什么地方,只要有风景区他都要游览。记得1924年(民国13年)秋冬两季,我在北京。先生几乎每月都领王陆一和我到京西各处名胜区域游览。   先生是诗人,非常爱好花木。有许多园艺专家同他谈话后,都惊其对花木知识之丰富。在靖国军时期,我们民治校园中花木多经先生指导栽培。大型的如喜马拉雅山的雪松,日本的樱花……,小型的如落叶兰、郁金香……,就九月菊花而论,就有百余种(后来发展到200多种)。先生在《民治校园纪事诗》中引用的花木就有61种之多。不幸屡遭浩劫,兼之后来者对此也不重视,以致摧残得几乎净尽。   

  于先生不攘人之功以为已有。在泾惠渠行将开成放水之前,先生汇来现洋1500元,嘱我交付县中水利机关,以备在县城附近开修支渠之用。当时三原尚无此种机构,只有管水的几位水老。款汇到后,我即召集东关水老杨振和县城附近的几位水老在内东门口桂家油房(在河道巷南口即今之第一食品商店),当众将款交过,在县城附近早日开修支渠,以便干渠放水时作为引水灌田之用。后来如此者还有几宗。因而县城内外的人民,认为泾惠渠的工程于先生是出了大力的。先生旋里后,有些人在先生面前歌功颂德,先生即行严辞纠正说:“泾惠渠的开成,是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的功劳,与我毫无关系。希望你们以后再不要提我。”并给我叮咛:“如果以后有人再这样乱说,你必须予以纠正。”这是先生不愿攘人之功以为已有的美德,我不能不在这里郑重地提出。

于先生对于文化的贡献

  先生在青年的时候,以一名私塾的普通学生而能一帆风顺地成举业,靠的是笔墨。他在上海办报时,是个有名的记者。当时鼓吹革命,激发人心的大文章,当然都是经世之文。那时我的年纪尚小,未能阅读,不能妄谈。他在监察院长任期内有两篇关于国防的文章,一篇是为了防止英法侵略我国西南,主张把我国地图上的印度支那半岛改为中南半岛,一篇是为了防止日本侵略我国东北,主张把我国地图上的日本海改为太平海,都有充足的理由。前者已被政府接受,为印刷中国地图者所采用;后者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六个学术团体在四川北涪开会时,对先生的这种主张一致拥护。先生一生有关国计民生的文章,今后总有人搜集编印以问世。   

  先生之诗思想高迈,才气纵横,奥衍雄健,不拘一格(如不止限于五绝、五律、七绝、七律之类)。此非见多识广,工夫深厚者,何能至此。先生诗中对仗之工,稳安巧妙,爱之者多。我独爱读先生之长歌如《昭陵石马歌》、《广武将军碑复出土歌》、《嘉陵江上看云歌》和《太白山记游歌》……读之不特使人增加知识,扩充跟界,而且令人精神振奋,发生进取之心。

  先生在兴平县署教书时,寄他同学的下列一首诗:

  转战身轻意正酣,无端失足堕骚坛。近来进步毫无趣,诗意凭陵陆剑南。

  这首诗说明了自己爱做诗堕入骚坛之中而不能自拔。而且自信自己的诗可以与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诗相颉颃。这就是说,他对作八股文不感兴趣,惟独作诗,有些地方可以与陆放翁相比,是可引以为慰的快事。   

  先生晚年书法到了妙境。论者谓先生熔章草、今草、狂草各体的精萃于一炉,雄浑奇伟,仪态万千。解放以前,西安碑林有他写的《正气歌》石刻,有他写的书翰石刻。三原城隍庙文化馆有他给李雨田写的墓表石刻。以及近年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出版的《于右任书出师表》都是精品。   

  他对于中国草书,已经有所发展,就是已经创造出来“标准草书”。他看见中国的草书样式繁多,没有一定的写法,使人无所适从。他以“易认、易写、准确、美观”作标准,在南京组织一个“标准草书社”,进行此项工作。河南省刘延涛就是他的得力助手,在解放前此项工作已经结束。标准草书的写法如果通行,就容易认、容易写,就能节省宝贵的时间。  

  他因爱好碑帖,所以收藏的名贵石刻200多块。内有夫妇合葬的墓志七块,因此取名《鸳鸯七志斋藏石》。这些石刻原来存在北京。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为防损失,先生派马文彦到北京通过当时北平的军政长官宋哲元,把那些石刻装火车运到西安,藏于碑林。省主席邵力子在碑林开了一间“右任藏石室”,将这些石刻陈列在内。   

  这些石刻中有一块略似三角形的破石,是东汉末年蔡文姬之父蔡邕用汉隶体写的《易经》(两面石刻),是这些石刻中最名贵的一块。当年由上海运到西安,为了严密保管,临时暂存富平庄里镇附近张扶万先生家中。扶万先生死后,其子张午中(时任陕西建设厅长)给我来信说:这块《石经》他家不能长期负责保管,要我想办法运走。   

  我即给先生的外甥周伯敏(时任陕西省教育厅长)。去信商量。他着我派人运到三原,存在民治学校。记得当时由原在我校工作的潘建民同志去富平运回,据说是由张先生后院的半截枯井中取出来的。我想存在学校还不能十分保险,即就近存于于先生的侄儿于期家中。解放后,西安文教机关某一个单位(名称忘记)给我来信追问这块《石经》。我即据实答复,他们才由于期家中运走,现藏于西安碑林。据参观过的人说,碑林负责人为了珍重这块《石经》,盖有玻璃罩子,两面的字都能看见。   

  我为了后来人对这块《石经》的来历格外清楚,故详述其经过如此。

上一篇:小学数学练习课操作模式及基本要求 下一篇:又 到 年 终  评论 (3) | 阅读 (259)  | |  发表于 2009-01-06  | 打印 

评分

速求于右任 新闻思想 玉山还有没有于右任铜像 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题写报名的《长寿》报 于右任最著名的是“竖三民日报”,那么他前期有哪些活动呢? 于右任的书画中有《学如竹节,品若梅花》吗? 有关于开机时右下脚任务栏的一些问题 我现用win2000,为什么右下脚显示的时间越来越慢于系统内部时间? 在无交通信号灯又无交通警指挥时,右转弯车辆是否要让行于左转弯车辆? 人的左、右大脑半球控制着不同的思维活动,右脑通常于什么相关联? 中国古代不是于“右”为尊吗,但是为什么在坐车时(古代时)又说“左”为尊呢 左()右() 右关节痛 “左”&“右” ( ) 左( )右, 左?右? 我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 ,前不久得了双肾结石,另外右肾还有多个肿块,希望了解这方面问题的朋友给于帮助,!! 我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 ,前不久得了双肾结石,另外右肾还有多个肿块,希望了解这方面问题的朋友给于帮助,!! 去年12月份右肩锁骨骨折后手术,针尾露于皮肤外,裸露处易感染,现拍片后良好,可以取出钢针吗 我于2003年8月1日工伤,致右上肢功能完全丧失。认定三级,未给最终说法,未参加工伤保险。我该怎么办? 椭圆的左焦点为(-1,0)过它的直线交椭圆于A,B,交左准线于C,O是坐标原点.切向量OA+OC=2OB,椭圆右顶点? 理解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电脑右声道没右声音 过双曲线X/a-Y/b=1的右焦点F作双曲线斜率大于零的渐近线的垂线L,垂足为P,设L与双曲线的左右两支相交于A,B. 过椭圆的右焦点F作倾斜角为120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且FA=2FB,则椭圆的离心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