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到洛杉矶飞行时间: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13:08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

周晓鸣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无论是从电影理论的讨论,还是从电影生存现状来看,学术界对电影的本体和电影的艺术形态问题,还没有达到本质性的认识,电影艺术的创作实践则在“作者论”艺术电影与“大众化”商业电影之间不断修正,不同的电影观促成了不同的实践和结果,任何的偏离都可能造成了电影与观众关系的错位,造成了电影对大众的无意疏离。因而我们必须对电影审美特征进行再认识,促使电影艺术本体的突显,既保持其艺术品性,又保留其具有娱乐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现代文化价值。 本文立足于电影本体,探析电影媒介的艺术特征。作为电影媒介的影像,具有“实录现实”和“审美现实”的双重特征,是对现实物象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二维平面的影像具有空间转换和时间交替的暗示功能,形成二维平面的三维效果,并转化为四维时间中延续的视觉幻像,形成一种既具有空间性又具有时间性的时空幻觉;影像作为艺术符号,其表意特征在指义的直观、具象性和表义方式的肖似性与抽象性统一、直述义与含蓄意并存。并将电影与其他艺术样式进行比较以寻求电影艺术之特质。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电影的主要艺术特征表现为银幕时空的复合性和银幕空间的外向性,影像包孕现实的实录性及虚幻的在场性。“以实写虚”表现手法、本真性的表演,具象性、直观性的形象呈现也是电影艺术所具有的特性。电影以其所独具的具像性、直观性、多元素复合性,以及由多级表意生成系统构成的复合审美空间,与影像审美信息的单向性传递,共同决定了电影艺术审美接受活动的被动性、当下性、综合性和流动性的特征。 电影是依靠物质机械、受技术机制影响最深的现代艺术样式,技术因素在电影的美感生成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特写与剪辑技术具有重要的表意功能,能够把事物从日常生活的背景中以特殊的方式突现出来,将物自体变成现象,使世界现象化,产生丰富审美意味的具象。场面调度通过对摄影机机位和拍摄角度的调控,意化现实,使画面具有象征意义和审美内涵;场面调度还可以通过单纯化、特殊化等超常规方式创造出表现性的造型,突出空间的象征意义,丰富画面的内在神韵。在电影作品中,光影技术不仅是叙述工具,还是感觉、气氛的营造者,光线以其特有的象征和表意功能,使影像表现出某些寓意和意韵,使画面哲理化,形成画外之意、韵外之致;声音技巧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拓展观众的想象空间,通过同期音和非同期音与画面形成对比、对位的关系,表现画面所没有的深层意蕴,产生隐喻、象征艺术效果。数字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替代了镜头前的表演者,生成没有现实来源和模本、但在视觉表象上具有逼真外观的虚拟现实,给人视觉以“超真实之美”,使电影与现实的界限消解,世界由物退到物的影像。 本文最后讨论电影的审美文化意义。电影因其社会化、技术化特点而成为艺术家族中最具大众文化品性的艺术,它以现代城市平民的日常生活作为主要叙述对象,使电影成为大众与日常生活积极对话的艺术载体。电影努力迎合大众的情感需求,既有与观众接受水平相适应的常规叙事,也触及社会心理的敏感区域,寻求与平民大众的情感反应同频共振。电影艺术中符号抽象性的隐退及语言形式的视觉化,形成了影像美感的单一性,促成了影像语言的大众化。影视的娱乐性本质上是带有审美升华的各种快感综合而成的观赏性,娱乐性元素使观众获得更多地是感官层面的感受及体验,而较少理性层面的思考,而重塑了人们认知和体验世界的方式,同时又具有怡情适性、渲泄郁闷的作用。同时电影艺术的娱乐性因素以尊重人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个体而存在,疏离观众对意识形态的关注,消解民众的政治热情。电影艺术的仪式性则促使个人打破狭隘的生活体验,进入公共场域,在集体性的欣赏活动中体验集体性的情绪,并获得强烈的归属感,进入到一种轻度的狂欢状态之中。电影艺术的美育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直观的影像形式进行审美教育,以独到的方式促进个体的直觉体验能力的完善。

电影艺术中美术元素的运用

2007-09-09

电影艺术中美术元素的运用
电影艺术和美术的关系
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2003级 孟子勇

摘    要
随着电影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影给予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升华,特
别是数字化电影时代的到来,使得电影的视听技术逐渐趋于完备,而不论是传统电影的拍
摄还是高科技数字电影的制作,美术元素在电影制作中始终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
美术元素是如何运用在电影艺术当中的呢?美术是如何与电影相联系的呢?本文通过对电
影美术中的构图、造型、色彩等元素以及这些元素涉及到的赋予观众的心理形态做了逐个
分析,论证了美术元素在电影艺术中的重大意义……..
Abstract
With the film indust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Film give viewers the visual
and auditory enjoyment of being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developed, Special
digital cinema is the arrival of the era, making the film's audio-visual
technolog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te, regardless of the traditional
film production or high-tech digital film production Art elements in film
production has always played a pivotal role, Art elements are then employed
in the art of film of them? Ar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film? Based on the art
of film composition, shape, and color elements and these elements relate to
the audience given the psychological form of the case-by-cas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rt elements in the film arts significance ... ..
关键词:电影;美术;构图;色彩 
一,电影的发展以及电影美学的发展

社会的商业化和信息化极大的推进了电影业的发展,电影工业作为商品经济和社会文化的
一个体现!在商业大潮的充斥下,单从电影艺术本身的内涵来说是倒退还是进步呢?我们
有待研究!但在这里我们先就具体的电影美术谈起罢,
说起电影则不得不从电影本身的发展说起。电影是资本主义工业时代的产物,经过了一个
漫长的发展时期,从产生直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5~1926年,电影
诞生并开始形成为一种艺术当时的物质媒介的视听记录功能还不完备,只有黑白无声片。
第二阶段从1927~1945年,电影艺术有了重大发展。1928年的声音电影的出现和1936年开
始的彩色片的出现,使得观众的对于电影的视听功能趋于完备,一些电影艺术的研究者们
通过对艺术实践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建立了具有系统的美学思想的电影。第三阶段从1945
年至今,电影艺术趋于完善,电影艺术家们对电影的物质媒介的声色记录日益精密,并总
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影史上以及不同流派的电影创作,建立了不同哲学基础的电影美学
体系。关于对电影的研究研究方向有很多,电影艺术的本体美学特征、电影作为视听综合
艺术与其它艺术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影象语言手段认识和反映现实的规律性问题、对中
外电影美学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其最新发展、关于对蒙太奇学派的了解、纪实电影理论和音
声,色彩等应用美学知识。
在上面所提到的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影美学来说大体上有两大派流;一是技术
主义(电影蒙太奇)一是写实主义,二者的歧异源于电影同现实的关系。电影美学是电影
审美意识的抽象和升华,它以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电影艺术的创作以及创作主体、
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具体内容包括:电影艺术的审美本
质的审美特征、电影艺术的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及其形象描绘过程、电影艺术的发展历
程和电影艺术观念、流派、风格的兴替嬗变过程、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
格、电影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鉴赏电影艺术的心理
机制、过程、特点、意义和方法等。以上就是关于电影美学的研究进程。由此可见,对于
电影与美术的关系研究以及美术元素所赋予电影表达给观众的心理机制本身就属于电影美
学的一部分,在这里我想着重去研究美术元素中包括静止的镜头中的美术构图以及色彩所
赋予电影的基调作用和电影造型中的美术元素以及中国传统绘画对于中国动画的影响以及
造型启发。
   
二,电影艺术中美术元素的运用分析

电影是一种诉诸听觉、视觉、感觉的综合性艺术,随着观众的高品质需求,人们对一部电
影的欣赏已经渐渐从单纯的故事情节扩展对音响、音乐、色彩、画面、造型、光影的细节
层面上来了。不管是美国好莱坞的大片,还是我国本土的大制作电影,电影工作者们都越来
越注意选择从这些细节层面大做文章,来增强电影的艺术性和欣赏性。美术在电影色彩、
光影、造型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重要。  
美术在电影中是电影美术师的创作,是通过摄像机和胶片和后期制作而实现的。我们知
道,任何一种艺术的创作手法无非是写实或者写意,美术在电影中的作用自然也不会例
外。色彩只是美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并不能完全阐释美术在电影中的作用。电影是一组
流动的画面,在每一个画面中都可以看到美术的功能,包括营造各种各样的气氛,从布景
到演员的服饰等等。电影是由多个段落单元组成,具体到这些,美术的处理又是不尽相同
的。在一部电影中,可能写实与写意会分别或同时出现。这时就如艺术的精雕细琢一样,
美术创作也需要具化,如表现人物心情时的环境布光合色彩,这就是具有写意风格的电影
创作手法,但人物即主体所在的环境致景又往往是现实风格的。
虽然美术在电影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术的创作以及它所
要体现的作用是为电影本身所服务的。过分强调与过分忽视美术在电影创作中的作用都是
不对的,电影的美在于电影本身,而电影美术只是实现这种美的手段之一。
所谓电影美术是指以文学剧本为基础,对影片的视觉化形象进行创作的造型艺术。因此电
影美术是通过影片总体造型设计、场景空间设计、人物造型设计等方面,通过逻辑思维实
现形象思维,实现美术师对影片造型观念的可视化表达,是总美术师或艺术指导对影片进
行宏观整体的把握与艺术构思,它直接决定了一部影视作品的美学表达与艺术内涵。作为
综合了文学、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元素的电影艺术,影视美术又是纯粹的视觉传达的
艺术,对影视作品的造型起着决定性作用与影响。因此美术设计是电影生产的关键环节。
关于对影视艺术中美术元素的运用,我主要从电影中的色彩、美术造型以及镜头构图作了
相关的分析。
通过导演以及摄像师的整体思路,将电影的美术元素通过运用电影蒙太奇镜头的衔接使一
部影片产生新的意义,这就大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增强了电影艺术赋予观
众心理的感染力。就以中国著名导演陈逸飞来说,对于他在绘画与电影的双重实践,使我
们联想到法国新浪潮艺术中,美术与电影的互动。游走于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艺术家,便
是为21世纪的新艺术穿针引线的人。也正因为他对来年各种不同艺术的刻苦渗透,所以在
陈逸飞的油画中,你可以感受到胶片般的质感以及影像的叙事性;而在他的电影中,你更
可以感受到对于画面构图、色彩表现的功力以及对于美感的敏锐传达。下面我们就以美术
各元素在电影影艺术中的运用及其意义作一些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中国传统水墨画对动画电影的影响
关于电影与美术最直观的联系要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说起,这种特殊的影
片创作方式是一个典型的将电影艺术与平面美术极好的糅合的例子,将水墨动画的每一帧
停留下来去看待和欣赏,都是一幅具有中国传统意味的艺术品。无论从构图,色彩还是形
象的塑造上都趋于完美!因为这种电影创作不会受制于客观环境的影响!电影美术师或者
说画家们可以在“胶片”上直接将电影画出来. 
   上个世纪,也就是1960年在我国诞生了两种新的美术片形式:折纸片和水墨动画片。
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
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1960
年,上海美影厂拍了一部称作“水墨动画片断”的短片,作为实验。同年,第一部水墨动
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
界。  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
但将影片停留在每一帧上,我们会觉得每个场景都是一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
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正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
似之间”“意到笔不到”的美学思想,意境深远。 
  但是由于要分层渲染着色,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部短片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电
影厂对水墨片投入不论从财力上还是人力上都异常巨大,除了特伟、钱家骏这样的老一辈
动画大师,连著名国画名家李可染、程十发也参与艺术指导。正是因为这样不惜工本的艺
术追求使得水墨动画在国际上博得了频频称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同中国人的耐心竞
争,日本动画界甚至称之为“奇迹”。可是也正因为艺术价值同商业价值的脱离,也使得
水墨动画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尴尬。
但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影艺术家们可以直接通过运用电脑数字化影像进行动画片
的创作了,无论从人力上还是财力上都是一笔巨大开支节省。而且这种创作方式已经几乎
分的了电影界的半边江山了,如数字动画电影《最终幻想》不仅开创了崭新的电影类型,
也强有力地挑战了传统手绘动画和电脑动画的制作模式,制造出全数位三维逼真电脑动画
影像。负责制作的史克威尔公司采以极细的专业分工,从背景、角色到皮肤、头发、光
线、阴影等都使观众从感官上达到了极致。
而对于通过实景拍摄来进行创作的传统电影来说则需要摄影师以及美术师通过镜头的造型
来表达和诠释,我们具象的分析,这种对于实实在在的电影创作来说是电影摄像师和美术
师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来描绘的,这也是我想着重去探究的,先从美术元素中的构图及造型
手段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谈起吧。

(二)美术造型对电影造型以及镜头构图的影响
电影可以说是导演的艺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摄影师在一部影片制作中也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一部优秀的影片,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和一个优秀的美术师通过运用平
面绘画语言使其发挥电影造型的表现力去创造,那么生动感人、视觉震撼的画面影像就不
会有,反之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导演,只懂得运用电影造型的语法去解构一部影片,再好的
摄影师和电影美术师也无济于事。所以说电影成功地的视觉表达可以说是导演、摄像师、
电影美术师三个人努力的结果。
1,电影中美术造型的重要性
电影是视听艺术、是时空艺术,这是电影区别于其他八大艺术最明显的特性 这些对电影
艺术的定义早已人所共知无须再提。然而,对电影制作的专业人员而言,运用电影的手段
和方法创造出以造型语言为基础充分发挥电影特性的电影作品也绝非易事。尽管今天的电
影艺术已经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有了极大进步,但很多人仍然受传统思维方式和传
统艺术手法和观念的局限,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字表达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并没有真正懂得
造型语言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表达思想和意念,才能阐述
和沟通观念和情感。而影像不能,电影恰恰是要靠影像以及造型语言来完成以上任务。
电影美术造型具有逼真性、运动性、综合性三大特点。电影美术造型的逼真性要求是十分
严格的。一切景物都必须达到逼真的程度,都能以假乱真。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影片创造一
个逼真可信的生活环境,以使观众体会到就是那样一个氛围。 电影美术造型的运动性表
现在应和运动形式相结合。美术这一艺术进入了电影制作,在表现特征上就有质的变化。
由单一的静止的帧画面变成了运动着的多幅连续画面。美术师必须为演员提供活动的环
境。提供符合演员角色的化妆、服装等,这些都给演员动作和表演提供支点和凭借。其
次,由于摄影机的移动,所设计的场景、道具摆设等要为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等
提供尽可能的方便,为摄影师的创作活动提供条件。机位的移动,所设计的场景、道具摆
设等要为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等提供尽可能的方便,为摄影师的创作活动提供条
件。
电影美术造型的综合性表现在它服从于综合艺术的要求,协同其他艺术一起再现生活,表
现生活。形:就是景物的形体和线条,不同的形体和线条能产生欣赏者不同的心理反应。
光:是造型的中心和灵魂,一切景物都会随着光线的各种变化而产生造型上的变化,因而
能再现生活。色:色彩带有感情。由于色彩的变化往往象征着情绪。构图:电影画面中
人、景物的不同姿态和位置排列,以及和摄影机的位置、角度在变化的光线色彩下形成不
同的画面构图,会产生不同视觉效果。都能使观众产生不同的观赏效应
近年来,伴随着电影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兴起,使人们对新的影像语言,造型语
言逐渐熟悉并有了新的理解。视觉语言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逐步增强。观众对于影像语言和
造型语言上开始接受。比如说就一部外语片或几乎没有语言的影视片来说,他们仅仅通过
电影所最具备的影像造型语言就能理解电影所赋予观众从内容和思想的艺术表达形式。
在张艺谋古装国产大片《十面埋伏》中长袖击鼓的场景,以强烈的形式强化着画面的情绪
张力,喻示官民、法情的双重心理格斗,而其形态所展示的刚柔之美与环境装饰中的致密
和空间的疏纵融为一体,增强着画面的意蕴效果。所以说没有情绪的画面,没有形式造型
意味的画面是没有灵性的。电影的独特性就在于此,电影发展到今天,仅靠语言和对位的
图解去表现内容,已经完全不适应今天的电影发展航线了。
电影是靠光与色完美结合构图与影调和谐搭配的具美感的视觉实体,不同景深和景别的镜
头不断变化的视觉冲击力和运动镜头的节奏所产生的快感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空间关系变
化的韵律来产生情绪和情感,创造了激情与振奋。以此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思考并作用于
观众的心灵。这些都是运用电影的造型语言才能达到的。电影中的语言是现实生活存在的
一部分 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于语言来进行说明、强调和讲解故事,推进情节也是常用的一
种手段。但同时不能忽视正确运用电影造型语言是进行电影创作的重要手段。而电影的镜
头构图的艺术效果也是一部电影造型语言表达成功与否的关键。
2,电影画面的构图
一部电影的表情达意,电影主题风格的呈现,画面的设计与构图是关键,电影画面的叙事
与造型功能互为交融,相辅相成。如电影《红高粱》的开头:满是黄土的陕北高原上,走
来一顶红红的花轿,一群光头赤膊的健壮轿夫,伴着粗犷的音乐,画面的叙事与造型确立
了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传奇故事。
画面构图的首要原则是突出那些最富有视觉表现力的内容。作为叙事艺术的电影,人始终
是画面构图的主体,这与绘画的构图理念如出一辙。画面里人景物别的不同姿态,以及它
们彼此之间位置的疏密高低,还有与画框的不同关系,在一定的外部光影色彩下(自然的
或事先设计的 ),通过不同焦距、不同角度、不同运动方式的摄影机拍摄,就构成了电
影中不同的画面构图。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那运动中的剪影式的行军运动,使人物关
系很鲜明的展现出来,中间的绳子,行军的姿态,更明晰的背景,使人物内部的冲突更强
烈。
电影画面构图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规则性构图指画面上的水平线处于正常
状态,影像的线条、方位与银幕的边缘之间保持稳定平衡的关系;不规则构图的画面水平
线不处于正常状态。如《黄土地》中“犁地”的画面构图,黄土地占据了大半画面,地平
线处于画面的上方,人物被挤在画面的边缘。不规则构图有时是以倾斜的画面形式出现,
即画面垂直线与影像之间是不平衡的,这种构图方式常用以表现人物特殊的精神状态或用
来渲染某种情调气氛,在现代电影的拍摄中颇为常见。
画面构图可以是封闭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封闭式构图取景以画框为依据,把创作者
在镜头中所要表达的信息,全部组织在画框中,在画框内追求画面的完整性均衡性,这种
构图不构成画外联想。例如在影片《黑炮事件》中“开会”的画面构图。开放式构图有意
识打破画框的界限,充分发挥画外空间的作用,通过人物在画框边上的出没,或画外音响
的设计来延伸画面,观众借助视听联想感知画外的延伸影像。如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
经常运用空镜头和画外空间,象人物在画外传来谈话声、音响等。
我在大学期间担任校电视台的摄像及美术编辑,执导拍摄过一些校园剧并担任狗大型活动
以及新闻片的拍摄,对于电视画面的构图色彩以及相关的美术因素颇为敏感,大概是因为
我的专业是绘画的原因吧,所以能够适时的将绘画理念中的一些思想理念运用其中,每次
在欣赏解读一部电影时,常常会去关注影片的各个美术要素的运用,常常有令人精神振奋
的发现,有的片子或许在题材在并没有惊人之处,但或许在画面的构图或色彩基调的营造
氛围中有让人为之讶异的创新点,欣赏这样的影片对自己将来做电影可以说是一种锻炼和
提高。让我受益匪浅!
除了电影构图的重要性以外,电影的色彩也决定着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电影色彩编织着
一篇篇激荡心灵的!视觉音乐的华彩乐章,将影片的色彩和基调披挂的丰富多姿,内涵深
刻!
(三)色彩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电影具有空间新色效果的功能,世间万物皆有一种明显的特征,即形色同体,作为物,有
三种特质:即本体外部形态、本体固有色彩、本体装饰色彩,三者的舰只特征都是具体明
确的。
当电影还处在“黑白”时期时,人们就渴望着电影能够真实的再现色彩,因为黑白电影不
能够给观众更深度的视感享受,含义不够深刻,于是电影工作者们便艰苦的研究探索使得
电影有一天能够,“在银幕上,不仅可以真实的再现演员皮肤色泽柔和细腻的色调层次与
质感,就是暗部阴影部分的色彩倾向,也能够得到较好的传达,摄影师可以在较暗的自然
光条件下进行拍摄。电影中的色彩不仅仅只是一种再现客观色彩的技术元素,在电影工业
漫长的发展中,电影创作家们逐渐总结了以外在影片中运用色彩的经验,色彩开始以纯电
影化的形式因素进入银幕世界” ①
“色彩就是思想”② 色彩能有力的表达情感,这一事实是没有争论的
色彩能有力的表达情感,这一事实是没有争论的,同时一部优秀的电影中的色彩
①、②王树薇 (《色彩学基础与银幕色彩》第135页
会返回给观众一种深刻的心理效应 ,也就是所谓的色彩基调。从心理学角度看,色彩效
应是指在色彩元素的作用下,人类通过脑神经对色彩效应得反应过程和思维内容银幕想象
在连续放映的过程中,观众对银幕色彩长生了不同的直观感受和情绪变化,不断地形成对
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觉思维。但银幕色彩有时写实,有时虚幻,有时两者融合出现,这样便
形成了不同格样式的影片有其自身特殊规律的色彩
组合,因此便出现了色彩心理效应的不同表相功能。
电影色彩心理心理效应 :从心理学角度看,色彩效应是指在色彩元素的作用下,人类通
过脑神经对色彩效应得反应过程和思维内容银幕想象在连续放映的过程中,观众对银幕色
彩长生了不同的直观感受和情绪变化,不断地形成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觉思维。但银幕色
彩有时写实,有时虚幻,有时两者融合出现,这样便形成了不同风格样式的影片有其自身
特殊规律的色彩组合,因此便出现了色彩心理效应的不同表相功能。也就是电影的主体色
彩基调赋予光中的想象和心理影响。
所谓电影的色彩基调,是指为影视片的整体风格、类型建构而在色彩造形与表现方面所作
的基本调子配置的色彩。它是导演前期创意构思和后期视听语言合成时总体把握的产物。
影视色彩建设应使影视色彩造形既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意蕴,又有鲜明的视觉语言特征。
我们用两个片子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看出美术在电影中的作用。第一部是写意风格的法
国电影《红气球》。在这部影片中,红气球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思想载体,从而确立了影片
的风格是写意性的。在这部影片中,由于要突出红气球的红,所以在其它地方都尽量避免
采用与红色相近或有影响的色彩,因为这些色彩会削弱观众对红色的印象。导演这样设计
的确起到预想中的效果,看过影片的人都会对那飘荡在现实空间的一点红记忆颇深,进而
也就自然而然地由红色理想出电影创作者所要传达的意念和主题思想。与此相反,另一部
由阿巴斯编剧的影片《白气球》则是写实性作品。片中没有任何绚丽刺眼的色彩,以防这
些色彩对故事本身起了喧宾夺主。这样,影片基本体显了生活的原态,用这种原态来启迪
观众,正是电影的纪录风格。
而在中国,作为摄影师、美工师出身的张艺谋,将影片《英雄》中的色彩演绎的美仑美
奂。几位刺客的服饰,不是黑色、白色,就是红色,加上漫天的黄叶,一望无垠的沙漠。
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不仅是现代电脑数字技术的加工表现,也有导演的实际观念的转
换。与其说《英雄》是一部电影,还不如说是一部美丽的工笔画卷。片中胡杨树下飞雪与
如月双鱼似地旋转, 黄灿灿的树叶与红彤彤的轻纱交相辉映伴随着色彩变幻的妙曼,这
一“意念化”的“决斗”和色彩的虚灵空静,诠释着东方文化所欲达到的高、古、清、
雅、逸的最高境界。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与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艺术涵养、成
长的空间和“求诸中国文化底蕴,追求世界雅俗共赏”的定位密不可分。对色彩的处理不
仅仅满足于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模仿与还原,而是非常重视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
把电影色彩的语言表意融化为影片剧作的节奏与结构,色彩也是张艺谋的电影甚至中国电
影走进世界大舞台的“门票”,。但张艺谋电影作品中色彩运用也存在着不当、混乱、突
兀等问题。《英雄》强烈的色彩带给人不是真正的冲击力,而是一种堆砌的感觉,整个影
片相继用黑、红、蓝、白、绿、紫来拍摄,色彩之间没有衔接。张艺谋有全新的电影意识
“为艺谋,不为稻粮谋”,通过大量的电影技巧来拍电影,过于强调“电脑特技的运用”
而使得电影作品的叙事功能苍白无力。部分电影作品情节雷同,在一定程度抹杀了他电影
作品的艺术魅力。
而在另一部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无极》中,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色彩所赋予影片
本身和观众的视觉影响,
电影《无极》的中,从一开始片头以黑色为底配以白色的文字,给人强烈的压抑感!暗示
着整布影片讲述的将是一个是空无、毁灭、失去希望的故事。两种颜色的有着强烈的反
差,黑白两色总是以对方的存在而显示自身的力量,两色又都能以配角的身份衬托其他色
彩,更好地激发其它色彩的表现力。因此也映照了这是一个属于充满神秘感的魔幻故事!
令人期待。接着白字渐渐隐去,黑幕消失。一棵海棠树浮现在观众的眼前,在深蓝色的广
阔天空下,树上粉红色的海棠花花瓣一片片的飘落在整个空间。镜头慢慢向前推进的同时
不断往下移动。一片粉红色的海棠花逐渐下落,随着镜头越来越低。一瘫鲜红的血进入眼
帘,海棠花掉进鲜血当中。眼睛顺着血迹移动是一只沾满血的手,手里握着一个白色的馒
头,白色馒头的中心有一点像血的红点。一双小手伸过来把带血的手掰开拿走那个白色的
馒头。 镜头上移馒头被拿到小倾城的嘴边。她犹豫着望向天空;一只灰色的蜂鸟飞在树
枝上正在红色的鲜花中吸食。镜头从倾城向上慢慢的推进,黄色的树叶从空中飘下。在经
过馒头之战后,在白蓝的天空下,青蓝的水面上。倾城从黑色的树枝上走过。白色的馒头
在空中抛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掉入深蓝的水中。整个画面都是清冷的冷色调…满神飞走之
后,整个空间出现一片淡黄色。倾城向前走去逐渐消失。黄色的背景下暗红色的无极出现
在屏幕中。淡黄色的背景变成黑色,暗红色的字变成了鲜红色。 整部影片中导演及美术
师以及等都对其色彩和镜头以及后期CG做了精心细致的设计,使观众对影片由更深刻的视
觉及心理冲击。
电影色彩中主客观色彩交替、融合的色彩结构形式,建构起现实与梦幻交错的视觉节奏,
使观众人心绪万千。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如果说影视作品的画
面造形是以形动人的话,那么色彩则是以情感人,形色交融,色彩影片赋予了影视现代电
影艺术对于色彩的运用已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作客观视觉再现的技术现象了,色彩开始以
纯电影化的形式因素进入银幕世界,电影更多地利用色彩的本性进行视觉的诉说。电影色
彩编织着一篇篇激荡心灵的!视觉音乐的华彩乐章,将影片的色彩外衣披挂的精彩而富
足,将色彩的内心幻化为电影的内心,倾泻着电影艺术的情魂。当然这种色彩的表达以及
虚幻唯美的观众视听冲击是与数字化制作时代的到来是息息相关的。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影美术借助现代科技强有力的前期数字化视觉创作和后
期视觉化制片方式使得电影艺术的创作语言又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四)数字化电影美术设计技术对现代新型电影制作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数字化制作时代的到来,随着超视觉类型电影对当代电影制片工艺的开拓与
探索,超视觉类型电影催生的数字化制片方式,以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全新的美学艺术形
态,代表着未来电影的物质形态和美学趋向。数字化视觉技术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影视
制作当中,传统电影美术的制作方式和创作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并且,即将成为目
前最具生命力和市场潜力的类型电影,数字化电影美术的应用及其范畴体现了前所未有的
深度及广度。
数字化电影美术不仅继承了传统电影美术的全部功能,更为当代电影生产尤其是超视觉类
型电影加入了更多的视觉冲击。现阶段,高度数字化的电影美术阐述,已经实现了为不同
应用方向包括角色造型、场景调度、以及不同显示模式如高低分辨率、精细色彩、质感、
动态等,多版本内容的预视形式。现在电影生产领域,静态、粗略的图纸设计稿等,传统
电影美术形式将被动态、精确的各种数字美术预览方式替代。传统电影美术的创作方式将
彻底被颠覆,数字电影美术特技将成为电影创作中一个新型的重要元素。
然而随着超视觉类型电影生产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升华与组合,数字特技与美术设计显示出
日益交汇,高度融合的趋势。这是数字化电影产业生产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超视觉类型电
影创作结构重组的必然趋势。数字化电影美术的操作程序总体上可分为先期视觉化阶段与
后期形象化阶段。
1,先期视觉化阶段  这一阶段是在传统美术设计项目,包括:分镜头画面设计、服装设
计、场景设计,通过电脑数字化手段,对可视化项目的载体及领域产生了新的巨大的影
响。
电影镜头画面的美术设计作为前期控制影片未来镜语体系的可视化手段之一,在电影创作
早期就已经开始应用,苏联电影导演爱森斯坦在拍摄《 伊凡雷帝》、《 亚历大山涅夫斯
基》的时,在创作之前要求电影美术师绘制大量的镜头画面手稿以至为影片的视觉营造与
艺术品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当然作为一种单因素电影画面的要求来说,这种手绘的电影
制作方式也有其独到之处,比如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来说,将水墨动画的
每一帧停留下来去看待和欣赏,都是一幅具有中国传统意味的艺术品。将其连贯性的表达
在电影屏幕上则是一种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
就这种电影制作技术方式而言,随着超视觉电影产业化进程的加剧已不能满足新的电影产
业化要求。首先,美术师凭个人经验与审美取向绘制的情节镜头示图与拍摄现场的拍摄环
境以及导演的思路往往会有较大差异,这就使得分镜图的执行拍摄有时变得极为困难。另
外,绘制分镜示图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与经费,并且可操作性、灵活性、周期性等因素都
是制约传统镜头画面设计发展的因素。在数字化分镜头设计中,其场景比例、摄影机拍摄
角度、表演区的划分都可以由软件依照实景条件制定方案,其可操作性、精确性首屈一
指。当然也可以依照剧组要求现场进行虚拟拍摄方案的制定与更改。这在软件中是相当容
易实现的。例如:Powe rproductoin 公司出品的故事板软件 Sto-ryboard Qucik,该软
件在画面设计及镜头模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面对传统艺术家的质疑,这一类软件也在不
断研发和创造出适合于各类影片的素材和更为复杂的拍摄方式及画面展示。甚至公司还可
以为某种特定类型的电影提供专用后台程序。因此,当数字化镜头设计代替传统手绘镜头
画面设计,不仅仅从效率、经济的角度成为必然选择,更因为数字化方式能为场景的制
作、陈设、摄影机角度的选择及运动镜头的路径与空间关系等等实现更多的尝试与可能。
而对于超视觉类型电影中所要求的越来越复杂和难以理解的运动镜头的表现,传统平面、
静态的镜头画面构成根本无力说明拍摄的意图和镜头的连贯性。于是结合了三维技术,从
而诞生的先期视觉化新的应用方式——形象化预审视,这种新的数字技术恰恰能够依靠三
维空间,将拍摄对象精确模拟到虚拟电影摄影机中,准确描述影片的画面空间,镜头运动
方式,摄制角度甚至达到最终效果。以一种多分辨率、直观、准确的视听语言将导演的构
思凝聚成工作蓝图。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受到好莱坞大面积欢迎,为收缩成本及创作缺陷提
供了可靠的保证。
2,后期影像化阶段 “CG”是 Computer Graphic的缩写,是实现电脑影像图形化、时空
化的产物。是协助超视觉类型电影影像完整化,具像化的重要手法。例如对于虚拟角色的
人物进行表演创作,这种技术不仅是对艺术创作的实现,更是对技术操纵水平的重大考
验,是先期视觉化产品的再加工。“CG”影像化创作的范围与空间非常广泛,所以不仅对
工作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有相当的要求,更是对计算机硬件及配套设施的巨大考验。例
如在电影《 拿破仑》 中,普法战争一场戏中,为了渲染战场上双方剑拔弩张的氛围,不
仅对双方军队的数量与规模作了调整,更添加了弥漫的黄沙飞尘,使之看上去更加雄伟、
壮观,突出了即将昏天黑地、血流成河的肃杀氛围。另外在国产商业大片《 十面埋伏》
中金捕头的飞刀由树林中发出,营救小妹的画面,为了让飞刀在草丛中的飞行显得更加真
实,便在其飞行路径上又添加了疾吹的小草与折断的花朵等“CG”元素。因此,“CG”在
超视觉类型电影中是数字化电影美术全新功能的演绎,是数字化虚拟技术在产业化条件下
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审美取向与消费心理的完美再现。
而通过数字化影像合成的阶段是对前几段工艺流程的汇总,是对之前各项工艺的最终检
验。在一个统一的场景中,将该场景中的元素进行透视关系、色彩关系、运动匹配、节奏
控制、构图组合等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整与合成,最终为影片的后期剪辑提供完美流畅的
成品素材。例如在影片《 独立日》 中,当外星飞行物在纽约上空隐现时,引起人类社会
巨大的恐慌。这一镜头就包括了曼哈顿大桥、纽约市的建筑群、风起云涌的云层、灰暗混
浊的天空以及若隐若现的飞碟、飞扬的尘土颗粒等等素材。然而这些素材都是在不同大气
环境、材料制作工艺上生成的。美术合成师运用数字合成软件,通过自身的艺术修养、审
美内涵及制作经验,最终将这些互相独立的元素,通过虚实、调色、稳定等合成手段,完
美实现了这一系列素材的整体镜头感。
近些年来,数字化电影技术不断实现新的组合与突破“DI(DigtialInterm ediate 缩写)
技术就对电影工艺产生重大影响,并带来制作观念上的突破。数字电影制片反映出对前期
传统摄影棚以及传统拍摄方式的依赖性不断降低。电影美术师可以通过 Di screet公司
的 Lustre 或Da vcihi等硬件设施,对影片的色彩、特技、剪辑产生全局性的心得调整,
可以对每一场的数字化镜头实现色调、氛围上的统一,可以将传统胶片扫描后经数字化手
段实现对前期拍摄中的瑕疵与缺陷的弥补。在2005年国产大片《 太行山上》中就全片都
运用了“DI”技术。经过数字技术调整后,一些镜头都与先期实际拍摄的效果大相径庭。
无论从画面虚实关系、色彩饱和度、画面精致程度,较之前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拍
摄中的漏洞和瑕疵也进行了调整与美化。整个影片的画面与色彩更是达到空前的饱和与统
一。因此D I工艺在为数字化电影美术流程扩大了表现范围的同时,自身更发生着创造性
的扩张。
数字化采集和扫描、离线或在线剪辑、特技处理、全片全比例实时回放预审、预告片制作
等等就是DI工艺不断被创造性应用的表现。后期影像化阶段中的整个工艺流程,对于数字
化电影美术人才的要求都是复合式的。这是由数字化工艺流程的技术特点决定的。因此,
如果没有艺术创造所赋予的灵动美感,缺乏解剖、色彩等塑造手段的培养,是很难达到电
影的艺术创作要求的
DI工艺的操作更是艺术家以数字技术化为手中的画笔,在银幕的画布上,尽情挥发着涌动
的美学气息,对比、虚实、色彩、疏密,每一项都是美学法则的体现,每一项都是艺术修
养的积淀。所以说,数字化电影美术人材的知识构成,只有达到艺术观念与技术手段的高
度融合,创作思路与操作水平的完美和谐,才能让数字化电影美术体现冉冉生机并映射出
举世瞩目的经典作品的绚烂光辉。
3,数字化电影美术的电影美学价值
数字化电影美术的特征在产业化模式下,以先进的影视数字可以条件下,实现了资源、人
才、技术最市场化、合理化的布局,并替代了过去随意、粗糙、无序、孤立的作坊式的创
作模式。所以当产业化与数字化高度结合以后,电影美术将呈现出一种新的层进式的清晰
的精密的创作脉络。这在数字化电影美术的每个流程中,都将得到清晰的体现。需要强调
的是,数字电影美术的任何技术升级与艺术创新,都不仅仅是技法上的突破,而首先是艺
术观念本省的突破,同时是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的创新,亦是生活
经验与文化艺术经验及知识体系的整体创新。并能将电影美术师的全部思想逐个实现在影
片创作中。

三,美术元素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显而易见,一部电影的视觉感召力可以深化电影本身的表现内涵,而影视美术在解读与阐
释剧本使之从文字或语言进入到视觉化的过程中,并借助于新的电影视觉形式这一法则来
提升电影的视觉感召力的确是一项匠心独运的工作。
我们知道,一部影片的视觉表达成功与否是一部影片艺术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因为人们
在通晓故事情节并为之动容的时候,电影给予人们情感的并不是人物话语和文字的多少,
而正是的视觉画面与声音的思想和视觉效力。抽象艺术大师康定斯基说“只有当符号成为
象征时现代艺术才能产生” ① 同样,在人们
的审美经验中,激发人们审美的因子是形式,而只有在形式所蕴涵的内在意义成为表现内
容时,这种形式才能激发人们的审美感观。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的《 红色沙漠》
以色彩的形式魅力成为经典佳话。德国罗伯特.威恩的《卡里
加利博士》以其极端的表现主义手法独步电影美术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成为二十世纪
二十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的经典影片。所以,一部不能让人释怀的影片,除了人物命运或人
物性格与事件发展的悬念外,一个风格鲜明,形式意味浓烈
的美术影像是必不可少的。表现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克罗齐认为“审美的因子是形式,而
且只是形式。” ① 可见形式在观众对解读电影或其它艺术时是如何重要了。
脚注:①[俄] 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 查立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 76 页,
1987 年
随着电影艺术的产生、发展到走向成熟,电影美术的任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决定造
型艺术的形式意味也就日渐显要。从纪录性到蒙太奇技巧的运用,极大的拓展了电影艺术
发挥自身特性的舞台空间,电影艺术自此从以往单一的视觉表达进入了一个全方位的多视
点、多时空交叉和多维心理视觉交融的独特艺术,而影视美术设计也从单一的说明性进入
了一个多层面的具有形式意味的更深层次。所以我认为一个一部电影的成功除了导演的精
心统筹外,美术元素对电影的成功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脚注:①[意]克罗齐《美学原理》, 朱光潜译, 外国文学出版社, 第 23页, 1983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奥汉年等(美)《数字化电影制片》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8
[2]周登富《电影美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6
[3]巴拉兹《电影美学》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4]周登富《电影色彩的表现功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6
[5]程荒煤主编《当代中国电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6]波布克《电影的元素》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7]L.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8]葛德《电影摄影艺术概论》 葛德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9]沙兹《旧好来坞/新好来坞》:仪式、艺术与工业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10]萨杜尔《世界电影史》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11]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12]克罗齐《美学原理》(意)朱光潜译, 外国文学出版社
[13] 瓦.康定斯基(俄)《论艺术的精神》,查立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4]王树薇《色彩学基础与银幕色彩》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