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丁到南投清境农场:2012年的中国经济如何突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32:04
 展望2012年,在外部危机和内部风险中,孕育着重整中国经济社会的机会,需要勇敢决断
  送走风云变幻、艰难前行的2011年,我们该以怎样的心境迎接新一年?  2011年年底,许多观察家以少见的沉郁调子预言2012年的中国经济。成功预言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经济学家鲁比尼认为,中国正在进入一场经济风暴,大概会在2013年后遭遇一场硬着陆。其他人士未必如此悲观,却也承认,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形势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伴随新年来临的,是一种普遍的不安和焦虑。  这些悲观看法,有国际国内两个依据。主要发达经济体仍在危机中挣扎。同时,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各种矛盾的累积,使长期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各种“红利”,渐趋弱化。经济下行压力极可能影响社会安定。这种预期加剧了公众情绪的焦躁不安。  悲观情绪固然值得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但是,这种情绪并不是毫无建设性的牢骚,它折射出一种试图寻求更大突破的积极态度,我们可将此种悲观情绪称作积极的悲观。此说何意?让我们简略予以解释。  在描述2012年经济形势时,两个关键词是“复杂”和“不确定”。这种说法反衬了人类认知特性,即对简单明了和确定性的追求。但是,目前的形势很难满足这一点。近年来,“两难”一词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描绘经济政策上的处境。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多年推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效用在递减,成本在上升,可用的政策工具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普惠的改进,转变为利益集团间激烈的博弈。这些因素必然带来复杂和不确定性。与其互为因果的社会氛围,就不再是喜气洋洋和高歌猛进,而是一种略显沉闷的平衡。这本为社会常态,但官员和平民尚不适应。  在这种新氛围里,不同的群体都在谋求改善自身处境,增进自身利益。政策环境也变得复杂和不确定起来。在经济政策制定上,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面临终结,代之而起的,是协商和谈判。单一而寂静的决策中心被多样化和众声喧哗取代。面对这一境况,政府可能产生无力感。由于调整利益分配的谈判机制不完善,大多数群体也产生了无力感。悲观情绪由此发酵。  社会矛盾增多,是不能仅仅用经济下行来解释的。一般预测,2011年和2012年的经济增长,与高增长年份相比也许偏低,但是,与过往30年的平均增速大体持平。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即使经济保持高增长,社会矛盾也同样在增多。这说明,一味希望通过确保高增长来化解社会纷争的想法,已经不符合当前现实了。相反,社会矛盾多发,恰恰在很大程度上是长期不惜代价确保高增长留下的后遗症。继续坚持一度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大规模政府投资,个别利益群体可能感到很温暖,但是,它不仅对眼前的问题无法治本,还会形成新问题,从而造成击鼓传花式的问题累积。  由此可见,对增长速度温和下行,不必大惊小怪,最值得警惕的是,下行风险成为再次延缓发展方式转变的理由。必须下决心闯过这道关。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源就在这里。它已经成为制造社会矛盾的机制,滋生社会不稳定的机制。在这套机制的核心地带,耸立着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具有自我维持功能的政商联结的政治经济体系。既得利益集团正是赖此寄生。经济政策的取向和选择,深受其影响和支配,造成了利益格局的扭曲和僵化。它促使利益分配关系朝着强势集团倾斜,出现了有识之士一再吁求警惕的权贵资本主义之病。正是由于这一症结,才出现虽有9%的高增长而很多人仍然感到经济空间逼仄的怪现状。  应该看到,现阶段出现的种种悲观情绪,实际上蕴含着锐意进取的向往和呼唤,总体上是向上的、奋进的、健康的,是利益自觉之后必然要产生的现象。对于矛盾和问题的根由,政商学界已有较为透彻的认识,只待确定突破的路径。在有些地方、有些领域,顺应新变化的政策尝试和突破已悄然出现。对于真正志在改革的努力,社会各界应给予扶持和宽容。  展望2012年,经济虽有下行风险,但不必忧虑过度。在外部危机和内部风险中,孕育着重整中国经济社会的机会。这种机会不会自动到来,需要志士仁人敏锐把握历史机遇,勇敢做出决断。这样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了,四处回响着改革呼声。九州生气,恃此风雷。我们有理由殷殷期待:2012年将是希望之年。详文:http://magazine.caixin.com/2011-12-30/100344579.html 
        纵观2012年宏观政策走向,房地产走势仍然备受关注。12月8日,在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年会上,国务院参事陈全生表示说:2012年,保增长将成为政策的首要目标,其中,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将非常重要。

  陈全生一再强调称,“参事以个人身份参加会议,所讲观点仅代表个人。”

  “只有看宏观经济的走势,才能看出楼市的风向。”陈全生说,中央高层已形成共识,保增长、促稳定已是当务之急。同时,在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表述上,现在已经去掉了2011年初的“首要任务”的说法。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陈全生认为,消费非短期内可以提升,外需的出口因素亦不可制,只有投资仍可期待。

  他表示,中国的GDP增长与出口高度正相关,但是,从数据上看,由于外部环境的恶化,中国的出口已经呈现出高位回落的态势。剔除物价因素,1-9月份,中国的出口增长已经回落至11.6%。如果再剔除汇率因素,陈全生预计,明年中国的出口增长将回落至个位数甚至零增长。在全国主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上,增幅已经从去年的39%一路回落至9%。

  他认为,值得期待的,只有投资,而投资的增长形势也不容乐观。今年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在剔除物价因素后,只有17%左右。

  其中,主要依靠的是房地产和制造业,二者在投资中所占的比重约600%。“十大行业之中,制造业占比34.%,房地产占比25.4%,交通投资占比8.7%。”陈全生表示,今年房地产投资之所以能够保证还是仗着保障房大规模投资。

  交通运输的投资已经出现巨额缺口。公路水路投资已经出现负增长,有的省份已经连续两三年拖欠施工企业,资金到位率在今年的降幅超过25%。铁路的固定资产投资,也从增长36.5%一直降到了-25%。

  制造业方面,陈全生指出,PMI指数已经跌至50以下,在目前资金紧张、利息费用高的情况下,制造业的前景也不太好。

  房地产方面,土地购置面积的单月增幅从去年的51.7%一路下跌至-30.6%。土地购置面积增幅从今年6月份就开始出现负增长。

  “交通投资有巨大缺口,制造业也受外需影响,房地产为我所控,且房地产既能拉动投资也能拉动消费。”陈全生说。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论坛上也表示,从历史上看,如果房地产投资增速低于30%,中国GDP增长将低于8%。

  “我们不担心房地产公司是否倒闭,而是担心1300万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大军的就业问题;我们不担心中国制造业大国位置问题,而是担心360万以农民工为主的制造业工业的就业问题;我们更担心,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不愿也不会种地,更无地可种,已经回不去了。”陈全生说,如果大量的农民工留在城市,2009年初的一幕将会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