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妙然求爱反斗星:野菜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56:34

龙葵

龙葵 龙葵(Herba Solani Nigri ),别名野茄、天茄子、酸桨草、天沦草,为科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的地上部分。清热解毒,利尿。用于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性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前列腺炎、痢疾。【化学成份】含龙葵碱(solanigrine)、澳茄胺(oslasodine)、龙葵定碱(solanigridine)、皂甙、维生素C、树脂。
   
【性味】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③《纲目》:苦微甘,滑,寒,无毒。
    ④《贵州草药》:性平,味辛,苦。

龙葵 - 功能效用

刺萼龙葵 【中文名】龙葵(《药性论》)
【类 别】全草类
【异名】苦菜(《唐本草》),苦葵、老鸦眼睛草、天茄子(《本草图经》),天茄苗儿(《救荒本草》),天天茄(《滇南本草》),救儿草、后红子(《滇南本草图说》),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纲目》),天泡果(《植物名实图考》),七粒扣、乌疗草(《福建民间草药》),黑天棵(《江苏植药志》),黑天天、黑星星、野茄子(《东北药植志》),惹子草、野辣子(《中国土农药志》),黑姑娘(《河北药材》),野辣椒树(《江西民间草药》),乌归菜(《闽南民间草药》),野海椒(《四川中药志》),龙眼草(《辽宁经济植物志》),黑茄(《杭州药植志》),地泡子、地葫草、山辣椒(《湖南药物志》),山海椒、耳坠菜(《贵州草药》)。
   
【来源】为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功用主治-龙葵的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管炎,急性肾炎。
    用于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前列腺炎、痢疾。
    ①《唐本草》: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
    ②《食疗本草》:主丁肿,患火丹疮。
   和土杵,敷之。
    ③《本草图经》:叶:入醋细研,治小儿火焰丹,消赤肿。
    ④《救荒本草》:敷贴肿毒、金疮,拔毒。
    ⑤《滇南本草》:治小儿风热,攻疮毒,洗疥瘫痒痛,祛皮肤风。
    ⑥《滇南本草图说》:治小儿风邪,热症惊风,化痰解痉,亦治痘风疮,遍身风痒。
   疔,可攻能散。
   叶:洗疮。
    ⑦《纲目》:苗:消热散血。
    ⑧《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消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选方】①治疔肿:老鸦眼睛草,擂碎,酒服。
   (《普济方》) ②治痈无头:捣龙葵敷之。
   (《经验方》) ③治一切发背痈疽恶疮:虾蟇全个,同老鸦眼睛藤叶捣敷。
   (《袖珍方》) ④治瘰疬:山海椒、桃树皮各等分研末调麻油敷患处。
   (《贵州草药》) ⑤治天庖湿疮:龙葵苗叶捣敷之。
   (《纲目》) ⑧治跌打扭筋肿痛:鲜龙葵叶一握,连须葱白七个。
   切碎,加洒酿糟适量,同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一、二次。
   (《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吐血不上:人参一分,天茄子苗半两。
   上二味,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匕,新水调下,不拘时。
   (《圣济总录》人参散) ⑧治血崩不止:山海椒-两,佛指甲五钱。
   煎水服。
   (《贵州草药》) ⑨治痢疾:龙葵叶八钱至一两(鲜者用加倍量),白糖八钱。
   水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 ⑩治急性肾炎,浮肿,小便少:鲜龙葵、鲜芫花各五钱,木通二钱。
   水煎服。
   (《河北中药手册》)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龙葵全草(干)1两,桔梗3钱,甘草1钱,为一日量。
   制成糖衣片,每日3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7天。
   治疗969例,总有效率为87.5%,显效率为56.14%。
   据观察,单纯型比喘息型效果好;止咳,祛痰的疗效比平喘和消炎好,在10天内有75%的病例发生疗效。
   据X线和痰细胞观察,肺纹增粗、柱状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减少,提示病变组织有修复的可能。
   此外,亦有用龙葵果制成酊剂,日服3次,每次10~20毫升,10日为一疗程。
   治疗52例,103个疗程后近期控制47例。
    ②治疗癌病鲜龙葵全草2两(干品1两),鲜半枝莲4两(干品2两),紫草5钱,每日2次煎服。
   治疗恶性葡萄胎4例,均获治愈;配合手术切除、化疗、放射治疗子宫绒毛膜癌、卵巢癌肿、肝癌等多例,亦取得不同程度效果。
   此外,以单味龙葵2~3两煎服,还治愈纤维肉瘤1例,随访1年无复发。
    ③用于止痒取龙葵全草(除根)鲜品2两(干品1两),加水800毫升,煎15~20分钟。
   每日1剂,上、下午两次分服。
   按皮肤病的病程长短,服药7~25天不等。
   观察50例扩散性湿疹,全部患者皆具有广泛性皮肤损害,瘙痒剧烈,曾使用钙剂及普鲁卡因静注、口服非那根或苯海拉明,均只起暂时安静作用;改服龙葵后,患者皮肤水肿逐渐消退,痒感减轻。
   计有显著止痒效果者7例,服药后可维持3~4小时不痒,小便稍增多,晚上睡眠好;有止痒效果者25例,服药后瘙痒可减轻2~3小时,睡眠较好;稍有止痒效果者10例,服后痒稍减轻;无效8例。
   实践证明,本品具消肿、止痒和微弱兴奋作用,为一种非镇静性止痒剂,不宜夜晚投药。
   对于白天精神不佳、晚间失眠、皮损广泛、具有皮肤水肿且瘙痒的病例,疗效较好。
   其止痒作用属非特异性的,与镇痛剂的作用相类似,只能起对症治疗作用,因此,须针对病因,予以综合治疗。
   
性味与归经

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功能主治
用于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性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
前列腺炎、痢疾。
考证
出自1.《药性论》。
  2.《唐本草》:龙葵,所在有之,即关、河间谓之苦菜者。叶圆,花白,子若
牛李,生青熟黑。但堪煮食,不任生啖。
  3.《本草图经》:龙葵,旧云所在有之,今近处亦稀,惟北方有之,北人谓之苦葵。叶圆,似
排风而无毛,花白,实若牛李子,生青熟黑,亦似排风子。老鸦眼睛草生江、湖间,叶如茄子叶,故名天茄子。
  4.《纲目》:龙葵、
龙珠,一类二种也,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渐高二、三尺。茎大如箸,似灯笼草而无毛,叶似茄叶而小,五月以后开小白花,五出,黄蕊,结子正圆,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数颗同缀,其味酸,中有细子,亦如茄子之子。但生青熟黑者为龙葵,生青熟赤者为龙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辽远。

龙葵 - 中药选方

龙葵 1、治疔肿方《普济方》 ;人参散《圣济总录》:治吐血不止。
2、治疗咽喉肿痛,可配合
土牛膝筋骨草大青叶等药同用。治疗外科痈肿疔毒,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内服可配合地丁草、野菊花、蒲公英等药同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泽泻木通等药同用。用本品治疗癌肿,可配合蛇莓、白花蛇舌草、白英等药同用。
3、据古代文献记载,服食本品可解劳少睡。现在临床上试用本品作为避倦防睡药,在实践中体会到用本品治昏昏欲睡。
用药禁忌
脾胃虚弱者勿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白血球的影响剂量过大,引起白血球下降。
药(毒)理学
龙葵碱作用类似皂甙,能溶解血细胞。过量中毒可引起头痛、腹痛、呕吐、腹泻、瞳孔散大、心跳先快后慢、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曾有报告小孩食未成熟的龙葵果实而致死亡(与发芽马铃薯中毒相同)。澳洲茄碱作用似龙葵碱,亦能溶血,毒性较大。

龙葵 - 药理作用

龙葵

1.抗炎作用:
提取物对动物有抗炎作用。澳洲茄胺有考的松样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对动物的过敏性、烧伤性、组织胺性休克有某些保护作用,还能增加小鼠胰岛素休克的存活率,并能促进抗体的形成。
2.对血糖的影响:澳洲茄碱对大鼠腹腔注射时(50-100mg/kg),可升高血糖(甙元无此作用),但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则血糖不升高。对切除
肾上腺后的大鼠,则于注射后3-4小时内死亡,此时有血糖降低及乳酸升高现象,口服葡萄糖可延缓动物死亡。龙葵碱对大鼠腹腔注射(5-30mg/kg)也能升高血糖,明显降低对葡萄糖的耐量(试验);对摘除肾上腺大鼠,则可引起血糖降低而死亡(如事先禁食24小时,则血糖降低较少,亦不致死亡),故其对血糖的影响,与肾上腺有关。抑制外周葡萄糖的利用,是升高血糖的原理之一。
3.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所含澳洲茄胺0.5mg/kg给予大鼠或家兔可增强大脑皮质对刺激的反应性和增进条件反射活动,连续给药5-10天或一次给予5mg/kg则所得结果相反,大剂量并降低痛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澳洲茄碱小量能增强动物(大鼠、兔)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大量则增强抑制过程;
4.降压:龙葵煎剂0.5g/kg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心率变慢,15g/kg灌胃也可使肾型高血压犬血压下降。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龙葵煎剂10g/kg腹腔注射,可提高小鼠体内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6.S. Xanthocarpum则对支气管
哮喘有良好功效,这是由于其叶、茎的醇提取物中的生物碱部分,能使肺、支气管组织中的组织胺耗竭,其中所含硝酸钾的无机盐类的祛痰作用也发挥部分影响。
7.镇静降温:同属植物耳状茄Solanum auriculatum之甙类生物碱有镇静、降温作用。
8.其他作用:据初步试验龙葵果有镇咳、祛痰作用。亦有报告龙葵有阿托品样作用。澳洲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龙葵碱则为抑制作用,两者对平滑肌皆为兴奋。它还能降低血浓凝固性。抑菌试验龙葵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猪霍乱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yong
  • 鸡内金----食积腹满:痞气积:反胃食即吐:脾胃湿寒,噤口痢疾:小儿疳病:痟肾,小便滑数白浊,虚劳,遗精:走马牙疳:口疮:喉闭乳蛾:小儿温疟:骨结核,肠结核:

    【鸡内金的功效介绍】:
    window.google_render_ad();鸡内金 (《本草蒙筌》))
    【异名】鸡毗胫里黄皮(《本经》),鸡肶胵(《本草经集注》),鸡肫内黄皮(《日华子本草》),鸡肫皮(《滇南本草》),鸡黄皮(《现代实用中药》),鸡食皮(《河南中药手册》),鸡嗉子(《新疆药材》),鸡合子(《山东中药》),鸡中金、化石胆、化骨胆(《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砂囊内膜。
       动物形态详鸡肉条。
       
    【采集】将鸡杀死后,取出砂囊,剖开,趁热剥取内膜,洗净晒干。
       (如剖开后先入水洗,则内膜不易剥离,多致撕裂。
       )
    【药材】为不规则的长椭圆形的片状物,有明显的波浪式皱纹,长约5厘米,宽约3厘米,表面金黄色、黄褐色或黄绿色,老鸡的鸡内金则微黑。
       质薄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有光泽。
       气微腥,味淡微苦。
       以干燥、完整、个大、色黄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胃激素、角蛋白等。
        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砂囊的角蛋白样腆含一种糖蛋白,它的半胱氨酸的含率低于一般上皮角蛋白。
        出生4~3星期的小鸡砂囊内膜,含蓝绿色素和黄色素,分别为胆汁三烯和胆绿素的黄色衍生物。
        砂囊含维生素(总量100克):维生素B1-100微克,B2-200微克,尼克酸7.0毫克,抗坏血酸5毫克。
       又抗坏血酸含量,每克砂囊含还原型的0.11毫克,总抗坏血酸0.12毫克;总抗坏血酸中,还原型占92%,氧化型占8%。
       
    【药理作用】人口服鸡内金后胃液分泌量、酸度及消化力均见增高,其中消化力之增加出现较迟缓,维持也较久。
       服药后胃运动机能明显增强,表现在胃运动期之延长及蠕动波之增强,由于胃运动之增强,故胃排空率也大大加快。
       鸡内金本身内并不含有任何消化酶,其对胃分泌及运动的影响,并非服药后立即产生,而必需经过一段时间,故其作用是由药物被消化后进入血液内之某种体液因素引起的。
       
    【炮制】鸡内金:拣去杂质,漂净晒干。
       炙鸡内金:先将砂子放入锅内炒热,再把洗净之鸡内金放入锅中,用文火拌炒至棕黄色或焦黄色鼓起,取出,筛去砂子。
       
    【性味】甘,平。
        ①《别录》:微寒。
        ②《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③《本草备要》:甘,平,性涩。
       
    【归经】入脾、胃经。
        ①《本草经疏》:大肠、膀胱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脾、胃二经。
       
    【功用主治-鸡内金的功效】消积滞,健脾胃。
       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疮。
        ①《本经》:主泄利。
        ②《别录》: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
        ③《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痢。
        ④《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
       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
        ⑤《纲目》:治小儿食疟,疗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
        ⑥《本草述》:治消瘅。
        ⑦《本经逢原》:治眼目障翳。
        ⑧《本草再新》:化痰,理气,利湿。
        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痃癣癥瘕,通经闭。
        ⑩《陆川本草》:生肌收口。
       治消化性溃疡。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焙干研末调敷或生贴。
       
    【选方】①治食积腹满:鸡内金研末,乳服。
       (《本草求原》) ②治痞气积:黄牛脑子一个(同鸡肶胵酒浸一宿),公鸡毗腥一个,朴硝一碗(提净),轻粉、沉香、砂仁、木香~_---钱.上件牛脑用铜锅焙干,将各项药入杵千下,焙。
       每服一钱,烧酒调下,日三服。
       (《圣惠方》) ③治反胃,食即吐出,上气:鸡肶胵烧灰,酒服。
       (《千金方》) ④治脾胃湿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白术四两,干姜二两,鸡内金二两,熟枣肉半斤。
       上药四味,白术、鸡内金各自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
       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
       (《医学衷中参西录》益脾饼) ⑤治噤口痢疾:鸡内金焙研,乳汁服之。
       (《纲目》) ⑥治小儿疳病:鸡肫皮廿个(勿落水,瓦焙干,研末),车前子四两(炒,研末)。
       二物和匀,以米糖溶化,拌入与食。
       忌油腻、面食、煎炒。
       (《寿世新编》) ⑦治痟肾,小便滑数白浊,令人羸瘦:鸡肶胵一两(微炙),黄耆半两,五味子半两。
       上药,粗捣,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三服。
       (《圣惠方》) ⑧治虚劳,上焦烦热,小便滑数,不可禁止:鸡肶胵黄皮二两(微炙),菟丝子二两(酒浸三宿,曝干,捣为末),鹿茸一两(去毛,涂酥炙微黄),桑螵蛸半两(微炒)。
       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沮清粥饮调下二钱。
       (《圣惠方》) ⑨治小便淋沥,痛不可忍:鸡肫内黄皮五钱。
       阴干,烧存性。
       作一服,白汤下。
       (《医林集要》) ⑩治遗精:鸡内金六钱,炒焦研末,分六包,早晚各服一包,以热黄酒半盅冲服。
       (《吉林中草药》) ⑾治走马牙疳:鸡肫黄皮(不落水者)五枚,枯矾五钱。
       研搽。
       (《经验方》) ⑿治一切口疮:鸡内金烧灰,敷之。
       (《活幼新书》) ⒀治喉闭乳蛾:鸡肫黄皮勿洗,阴干烧末,用竹管吹之。
       (《青囊杂纂》) ⒁治小儿温疟:烧鸡肶胵中黄皮,末,和乳与服。
       (《千金方》) ⒂治发背已溃:鸡肫黄皮,同绵絮焙末搽之。
       (《纲目》) ⒃治骨结核,肠结核:鸡内金炒焦研末,每次三钱,日服三次,空腹用温黄酒送下。
       (《吉林中草药》)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肫是鸡之脾,乃消化水谷之所。
       其气通达大肠、膀胱二经。
       有热则泄痢遗溺,得微寒之气则热除,而泄痢遗溺自愈矣。
       烦因热而生,热去故烦自止也。
       今世又以之治诸疳疮多效。
        ②《要药分剂》:小儿疳积病,乃肝脾二经受伤,以致积热为患。
       鸡肫皮能入肝而除肝热,入脾而消脾积,故后世以此治疳病也。
        ③《医学衷中参西录》:鸡内金,鸡之脾胃也。
       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
       ……(脾胃)居中焦以升降气化,若有瘀积,气化不能升降,是以易致胀满,用鸡内金为脏器疗法。
       若再与白术等分并用,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胃之妙品,脾胃健壮,益能运化药力以消积也。
       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癥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
       又凡虚劳之证,其经络多瘀滞,加鸡内金于滋补药中,以化其绎络之疾滞,而病始可愈。
       至以治室女月信一次未见者,尤为要药。
       盖以能助归、芍以通经,又能助健补脾胃之药,多进饮食以生血也。

  • 石斛-----温热有汗,中消:雀目:

    2009-05-21 20:46:30

    石斛 - 考证

    石斛

    出自1.《本经》。

    2.《唐本草》:作干石斛,先以洗捋蒸炙成,不用灰汤。今荆、襄及汉中、江左又有二种,一者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而性冷(名麦斛)。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生酒渍服,乃言胜干者,亦如麦斛,叶在茎端。其余斛如竹,节间生叶也。

    3.《本草衍义》:石斛,细若小草,长三、四寸,柔韧,折之如肉而实。今人多以木斛浑行,医工亦不能辨。世又谓之金钗石斛,盖后人取象而言之,然甚不经。将木斛折之,中虚如禾草,长尺余,但色深黄光泽而已。

    4.《百草镜》:石斛近时有一种形短只寸许,细如灯心,色青黄,咀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颖州府霍山县,名霍山石斛,最佳,之无涎者,系生木上,不可用。4、张寿颐:石斛,古人惟以色黄如金,壮如钗者为贵。又曰川产最良。然今市肆中之所谓川斛,则细小干枯,最为贱品。金钗斛则躯干较伟,色泽鲜明,能清虚热,而养育肺胃阴液者,以此为佳。但市guo中欲其美观,每断为寸许,而以砂土同炒,则空松而尤具壮观。要之一经炒透,便成枯槁,非特无以养阴,且恐不能清热,形犹是而质已非。所以吾吴医家,每用其原枝不炒者,劈开先煎,庶得真味。且此物最耐久煮,一味浓煎,始有效力,若杂入群药中仅煮沸三、四十分钟,其味尚未出也。若肺胃火灼,津液已耗,舌质深赤干燥,或焦黑嗜饮者,必须鲜斛清热生津,力量尤伟。必以皮色深绿,质地坚实,生嚼之脂膏粘舌,味厚微甘者为上品,名铁皮鲜斛,价亦较贵。若老人虚人,胃液不足,而不宜太寒者,则霍山石斛为佳。《名医别录》及《范子计然》皆言石斛出六安,可知古时亦甚重之。其形甚细,而色作金黄,望之润泽,嚼之味厚者,斯为上品,若晦黯枯槁,亦不足贵。而近时更有所谓绿毛干风斛者,色作淡绿,质柔而软,望之隐隐有绿色茸毛,亦产霍山,则仅撷其极嫩之尖,故干之而不槁,嚼之且无渣滓,味浓厚而富脂膏,养胃益液,却无清凉碍脾之虑,确为无上妙品。

     

    石斛 - 各家论述

    1.《本草通玄》:石斛,甘可悦脾,咸能益肾,故多功于水土二脏。但气性宽缓,无捷奏之功,古人以此代茶,甚清膈上。

    2.《本草正》:石斛有二种,力皆微薄,圆细而肉实者,味微而甘淡,其力尤薄。《本草》云圆细者为上,且谓其益精强阴,壮筋补虚,健脚膝,驱冷痹,却惊悸,定心志。但此物性味最薄,焉能滋补如此cao惟是扁大而松、形如钗股者,颇有苦味,用除胃之火,去?杂善饥及营中蕴热,其性轻清和缓,有从容分解之妙,故能退火、养阴、除烦、清肺下气,亦止消渴热汗。而诸家谓其厚肠胃、健阳道、暖水脏,岂苦凉之性味所能也?不可不辨。

    石斛

    3.《药品化义》:石斛气味轻清,合肺之性,性凉而清,得肺之宜。肺为娇脏,独此最为相配。主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邪热疿子,肌表虚热。其清理之功,不特于此,盖肺出气,肾纳气,子母相生,使肺气清则真气旺,顺气下行,以生水,强阴益精。且上焦之势,能令肺气委曲下行,无苦寒沉下之弊。

    4.《本草求真》:石斛,入脾而除虚热,入肾而涩元气。但形瘦无汁,味淡难出,非经久熬,气味莫泄,故止可入平剂以治虚热。补性虽有,亦惟在人谅病轻重施用可耳。

    5.《本草思辨录》:石斛,为肾药、为肺药、为肠胃药。《本经》强阴二字,足赅全量。所谓阴者,非寒亦非温,用于温而温者寒,用于寒而寒者温。《别录》逐皮肤邪热疿气,是温者寒也;疗脚膝疼冷痹弱,是寒者温也,要不出《本经》除痹、补虚二端。大凡证之恰合乎斛者,必两收除痹、补虚之益,若专以之除痹,专以之补虚,则当弃短取长,而制剂之有道可矣。

    6.徐究仁:石斛功能清胃生津,胃肾虚热者最宜。夫肺胃为温邪必犯之地,热郁灼津,胃液本易被劫。如欲清胃救津,自非用石斛之甘滋轻灵不为功。然有不可徒恃石斛为治者,若温邪延久,伤及下焦,劫灼真阴,则鞠通吴氏有三甲复脉、大小定风珠等法,原为挽救真阴而设,石斛未免嫌其轻浮耳。盖真阴非气液之谓,救真阴者宜浓厚,救气液者宜清淡,苟以浓厚救气液,则转滋转燥,而固邪愈深,以清淡救真阴,则杯水车薪,势必不济。抑有不可滥用石斛者,如湿温尚未化燥,每见口燥欲漱,苔腻皮干,理宜辛淡之法,若误用石斛,则舌苔立转黑燥,湿遏热蒸,渐入昏谵者有之,是又不可不谛审者也。

    石斛散《圣济总录》:养阴明目;夜盲症。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视物不清。祛烦养胃汤《医醇鰧义》:中消。清热保津法方《时病论》:温热有汗。

    用药禁忌:温热病早期阴未伤者、湿温病未化燥者、脾胃虚寒者均禁服。

    鲜石斛清热生津力强,温热病邪入营血,高热烦热者当用,干石斛滋阴清补为长,热病后期,阴亏虚热者适宜。铁皮石斛,药力较强;金钗石斛,作用稍差。霍山石斛,适于老人虚人,阴液不足者,耳环石斛,生津而不寒凉,以之代茶,开胃健脾。石斛与玉竹,均有养阴生津作用,功能近似。但石斛甘咸而寒,补中有清,以养胃肾之阴为长,玉竹甘平质润,补而不腻,以养肺胃之阴为二优。二药同中有异,各具偏长。

    性味:甘;微寒

    中药化学鉴定: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置于三角瓶中,加少量浓氨水润湿,加氯仿提取,提取液浓缩后供点样,以石斛碱对照品,分别于硅胶G薄板上,氯仿-甲醇(10:0.8)展开(氨蒸气饱和),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对应位置处,显相同的橘红色斑点。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美花石斛、铁皮石斛、束花石斛、马鞭石斛的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或熬膏。鲜石斛清热生津力强,热津伤者宜之;干石斛用于胃虚夹热伤阴者为宜。

  • 【石斛的功效介绍】:
    石斛 (《本经》)
    【异名】林兰、禁生(《本经》),杜兰、石蓫(《别录》),金钗花、千年润(《纲目》),黄草(《药物出产辨》),吊兰花(《中国药植志》)。
        
       
    【药材】本品因品种及加工方法不同,通常分为金钗石斛、黄草石斛、小黄草石斛、耳环石斛及鲜石斛等效种。
        ①金钗石斛为植物金钗石斛的加工品。
       干燥茎长约20~45厘米,直径约1~1.5厘米,基部为圆柱形,中部及上部为扁圆柱形,茎节微向左右弯曲,表面金黄色而微带绿色,有光泽,具纵沟纹,节明显,棕色,有时节部稍膨大,节间长约2.5~3厘米,向上渐短。
       体轻而质致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散布有深色的小点。
       气无,味苦,嚼之带粘性。
       以身长、色金黄、质致密、有光泽者为佳。
        ②黄草石斛为铁皮石斛、罗河石斛、广东石斛、细茎石斛等的加工品。
       干燥茎长一般在30厘米以上,直径约3~5毫米,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金黄色而略带绿色,有光泽,具深纵沟纹,节明显,节间长约2~3.5厘米。
       横切的厚片断面类圆形,边缘有多数角棱,形成齿轮状,中间散布有类白色小点。
       气无,味微苦,嚼之略带粘性。
       以条匀、金黄色、致密者为佳。
        ③小黄草石斛为美花石斛、罗河石斛、细叶石斛的加工品。
       干燥茎长一般在30厘米以下,直径约2~2毫米,多弯曲盘绕成团,表面有细密纵纹理,金黄色而略带绿色,有光泽,节间长约1~1.5厘米,断面类圆形,略带粉性。
       以卷曲、节密、金黄色、富粉质,嚼之有甘凉味、粘性足者为佳。
        ④耳环石斛又名:枫斗。
       为石斛属多种植物的茎经特殊加工制成。
       ㈠西枫斗,干燥茎扭曲呈螺旋形或弹簧形;一般可见有1~4个旋纹,长约1~1.5厦米,直径约3毫米,一端可见茎基及残留的短须根,称龙头,另一端为茎的尖端,称凤尾,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纹理,节明显或有时不明显。
       气无;味淡。
       以条粗肥、旋纹少、有头吊、富粉质者为佳。
       又以所用原料不同又可分为铁皮枫斗(铁皮石斛制成)、铜皮枫斗(细茎石斛制成)、云南枫斗(小美石斛制成)等。
       ㈡圆枫斗,用铁皮、细茎、小美等石斛长于8厘米的茎而不适宜加工成西枫斗者,将其剪成5厘米左右的长度,在微火上烘干,同时扭卷成圆形,如钟表发条状。
       ㈢结子斗,用铁皮石斛的茎节剪断,烘干时打成纽结状。
       商品枫斗还有直条枫斗、葫芦斗、生川斗、广霍斗等等规格名称。
        ⑤鲜石斛金钗型的鲜石斛茎呈稍扁的圆柱形,基部较细,直径约1~1.5厘米,表面黄绿色,光滑,有纵棱,节明显,节上有棕黄色的环,节基部包围有灰色膜质的叶鞘,长度约占节间的1/2。
        黄草型的鲜石斛茎呈圆柱形,肉肥厚。
       常见的有:㈠铁皮石斛:外皮黑绿色,茎较短壮,粗细均匀,节略弯曲;叶片瓜子形,质厚,叶鞘紧包于节间。
       嚼之有浓厚粘性,味淡。
       品质好。
       ㈡细茎石斛:外皮黄绿色,茎较瘦长,叶亦较长,质薄,叶鞘易剥离,节直。
       嚼之粘性较薄,味淡。
       品质较差。
       ㈢爪兰石斛:外皮绿色,茎粗细不均匀,常两端细,中间粗,叶较长。
       嚼之有苦味。
       品质略次。
       鲜石斛均以青绿色或黄绿色、肥满多汁、嚼之发粘者为佳。
        以上各种石斛,主产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湖北。
       此外,安徽、湖南、江西、福建、浙江、陕西、河南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金钗石斛含石斛碱、石斛胺、石斛次碱、石斛星碱、石斛因碱、6-羟石斛星碱,尚含粘液质、淀粉。
       细茎石斛含石斛碱、石斛胺及N-甲基石斛碱(季铵盐)。
       罗河石斛含石斛宁碱。
       
    【炮制】干石斛:取干燥的石斛,用水泡约至八成透,焖润,除去残根及黑枝,切段,撞去薄膜,晒干。
       鲜石斛:临用时剪下,搓去膜质叶鞘,洗净,剪段。
        《雷公炮炙论》:凡使石斛,先去头土了,酒浸一宿,漉出,于日中曝干,却用酥蒸,从巳至酉,徐徐焙干用。
       
    【性味】甘淡微咸,寒。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扁鹊:酸。
       李当之:寒。
        ③《别录》:无毒。
        ④《滇南本草》:性平,味甘淡。
        ⑤《纲目》:甘淡微咸。
        ⑥《药品化义》:味苦,性凉。
       
    【归经】入胃、肺,肾经。
        ①《纲目》:足太阴脾、足少阴右肾。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胃、肾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少阴,亦入手少阴。
        ④《药品化义》:入肺、肾、胃三经。
       
    【功用主治-石斛的功效】生津益胃,清热养阴。
       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
        ①《本经》: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
        ②《别录》: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疿气,脚膝疼冷痹弱,定志除惊。
        ③《僧深集方》: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
        ④《药性论》:益气除热。
       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虚损,补肾积精,腰痛,养肾气,益力。
        ⑤《日华子本草》:治虚损劣弱,壮筋骨,暖水脏,益智,平胃气,逐虚邪。
        ⑥《本草衍义》:治胃中虚热。
        ⑦《纲目》: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⑧《药品化义》: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
        ⑨《本草备要》:疗梦遗滑精。
        ⑩《纲目拾遗》: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
       定惊疗风,能镇涎痰,解暑,甘芳降气。
        ⑾《本草再新》: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肾经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散暑。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须久煎),2~4钱(鲜者0.5~1两);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陆英为之使。
       恶凝水石、巴豆。
       畏僵蚕、雷丸。
        ②《百草镜》:惟胃肾有虚热者宜之,虚而无火者忌用。
       
    【贮藏】干品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鲜品置阴凉潮湿处,防冻。
       
    【选方】①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鲜石斛三钱,连翘(去心)三钱,天花粉二钱,鲜生地四钱,麦冬(去心)四钱,参叶八分。
       水煎服。
       (《时病论》清热保津法) ②治中消:鲜石斛五钱,熟石膏四钱,天花粉三钱,南沙参四钱,麦冬二钱,玉竹四钱,山药三钱,茯苓三钱,广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
       甘蔗三两,煎汤代水。
       (《医醇腆义》祛烦养胃汤) ③治眼目昼视精明,暮夜昏暗,视不见物,名曰雀目:石斛、仙灵脾各一两,苍术(米泔浸,切,焙)半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米饮调服,日再。
       (《圣济总录》石斛散) ④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者:天门冬(焙)、人参、茯苓各二两,五味(炒)半两,兔丝子(酒浸)七钱,干菊花七钱,麦门冬一两,熟地黄一两,杏仁七钱半,干山药、枸杞各七钱,牛膝七钱半,生地黄一两,蒺藜、石斛、苁蓉、川芎、炙草、枳壳(麸炒),青葙子、防风、黄连各五钱,草决明八钱,乌犀角半两,羚羊角半两。
       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