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买房移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17:15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发布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状况明显改善,儿童青少年平均身高增加,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但在贫困农村,仍存在着营养不足的问题。同时,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与之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病率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为给居民提供最根本、准确的健康膳食信息,指导居民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中国营养学会受卫生部委托于2006年成立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对中国营养学会1997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修订。经过多次论证、修改,并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专家、机构和企业的意见,最终形成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以下简称“指南”),于2007年9月由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会扩大会议通过。
《指南》以最新的科学证据为基础,论述了当前我国居民的营养需要及膳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了实践平衡膳食获取合理营养的行动方案,对广大居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一、《指南》主体框架
《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三部分组成。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条,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这十条是: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    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    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    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    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    如饮酒应限量
10.           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每个条目下均设有对条目中心内容进行阐述的提要和对条目涉及的有关名词、概念以及常见问题进行科学解释的说明。部分条目还附有参考资料。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是根据各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膳食营养需要而制定的。特定人群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其中6岁以上各特定人群的膳食指南是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10条的基础上进行增补形成的。
为了帮助一般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指南》的主要内容,专家委员会对1997年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下简称“膳食宝塔”)进行了修订,直观展示了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合理数量及适宜的身体活动量。膳食宝塔的使用说明中还增加了食物同类互换的品种以及各类食物量化的图片,为居民合理调配膳食提供了可操作性指导。
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每天应摄入的主要食物种类。膳食宝塔利用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了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g~400g;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摄入300g~500g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由于我国居民现在平均糖摄入量不多,对健康的影响不大,故膳食宝塔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但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儿童、青少年不应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高的食品及饮料。饮酒的问题在《指南》中也有说明。
新膳食宝塔增加了水和身体活动的形象,强调足量饮水和增加身体活动的重要性。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其需要量主要受年龄、环境温度、身体活动等因素影响。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约6杯);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应感到口渴时再喝水。目前我国大多数成年人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应改变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二、《指南》的特色
《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最近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的数据及资料而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居民实践平衡膳食,获得合理营养的科学文件。其目的是帮助我国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并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以改善人们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减少或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997)》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和特定人群膳食指南的内容,理顺了条目顺序,在坚持以科学为依据的基础上,突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内容更加丰富通俗,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科学诠释当前居民在合理膳食上的误区和难题,主要特色有以下6点:
1.新增加了“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和“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两个条目,将饮水、零食及饮料这些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膳食内容引入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使内涵更加丰富全面。
2.在“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条目下和膳食宝塔中明确提出“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为指导居民天天运动提供了参照标准。
3.提出更具体的量化指标。如在“粗细搭配”的内容中“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g以上的粗粮”;在“如饮酒应限量”的内容中明确“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4.在坚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理念下,注重慢性病的预防。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中有2条是针对慢性病的预防的,即“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和“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其他8条的内容中也都有相关慢性病预防的内容。
5.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科学诠释居民对膳食认识的误区和难题。《指南》在形式上增加了说明和参考资料,对条目涉及的有关名词、概念以及常见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有助于对条目的深入理解和实践;采用问答形式,解答膳食中常见问题和居民对营养认识的误区;有更多提供丰富科学信息的图表;对专业术语予以通俗解释,对于营养学界前沿新观念和新发现,给出了参考资料作为佐证,既满足了专业人士对指南理解,又能满足广大居民在生活中实践《指南》。
6.各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内容更加丰富和具体。在1997年的膳食指南中,针对婴儿的条目只有“鼓励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4个月后逐步添加辅助食品”及不足900字的描述。在新《指南》中,婴儿又细分为0~6月龄婴儿和6月龄~12月龄婴儿。0~6月龄婴儿膳食指南条目增加到6条,有近7千字的描述,并提供了身长和体重增长参考曲线。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又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根据《指南》的条目并参照膳食宝塔的内容来安排日常饮食和身体活动是通往健康的光明之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速度将逐步加快,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将更加突出。在改善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的关键时期,适时干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广大营养专业工作者全力投入,希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努力掀起宣传膳食指南、推广膳食指南和实践膳食指南的新高潮,达到改善全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目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口素质基础。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二〇〇八年一月十五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
一、中国古代经典论述要义:药毒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二、中国居民2002年死亡病种的改变:
1、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从以前的第七位转变成现在的第一位。死亡率在30%以上。
2、恶性肿瘤
3、退行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病、骨质疏松症、白内障、视黄斑部变性等疾病。
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一)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
1、玉米是最好的,含有丰富的卵磷脂。
2、荞麦有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3、薯类的功效是防癌。
4、小米的功效是健脾安神。
5、早上常吃玉米粥,晚上常吃小米粥对身体会非常有帮助。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1、三大抗氧化剂:复合维生素C、小麦胚芽油(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600多种)。
2、多吃南瓜和苦瓜可以刺激胰岛素的产生。
3、西红柿的吃法:烧蛋汤或与蛋炒营养比较容易被吸收。
4、大蒜的吃法:切成薄薄的片在空气中暴露15分钟之后才可以吃,这样其中的大蒜素才能够出来。
5、萝卜对皮肤和眼睛非常有益。
(三)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1、奶类含多种营养物质,是人类最佳的钙质来源。
2、豆类是公认的优良食物,含有丰富而又良好的蛋白质(大豆分离蛋白/酒精提取和水提取,大豆浓缩蛋白)和油脂。
3、食物中95%的钙的吸收是不存在的。牛奶中的乳钙吸收最好,是45%。
(四)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1、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一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没有腿的不如多条腿的。
2、动物体积越小越有营养。小鱼比大鱼好,小虾比大虾好。要吃鱼就吃完整了。
(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
体质指数:BMI=KG体重/身高米的平方=18.5-23.9(亚洲人)
(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1、膳食不宜太油腻、太咸,包括不宜过多的烟熏以及动物油的食物。
2、每日成年人的食盐以6克为宜。
3、少吃咸菜、味精等含钠的食品,过多易患高血压。
(七)如饮酒要限量。
1、白酒5-10毫升以下、红酒50毫升以下、啤酒在500毫升以下对身体有益。
2、酒类只含热量,不含其他营养素,过量伤肝,增加高血压和中风的危险性。
(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四、特定人群的指南:
(一)婴儿
1、鼓励母乳喂养;
2、母乳喂养四个月以后逐步添加辅助食品;
3、婴儿的健康来源于母乳的质量,因此,母亲要多多加强膳食营养。
(二)幼儿与学龄前儿童
1、每日饮奶;
2、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三)学龄儿童
1、保证吃好早餐;
2、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
3、重视户外活动。
(四)青少年
1、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
2、保证鱼、肉、豆、蛋、奶以及蔬菜的摄入;
3、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五)孕妇
1、自妊娠四月起,保证充足能量;
2、保持体重的正常增长;
3、增加鱼、肉、豆、蛋、奶和海产品的摄入。
(六)乳母
1、保证供给充足的能量;
2、增加鱼、肉、豆、蛋、奶和海产品的摄入。
(七)老年人
1、食物要粗细搭配,易于消化;
2、积极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保持能量平衡。
*老年人有不同的条件
*要个体化,改变要有个过程
*老年人的心态要与饮食一样平衡
卫生部公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卫生部今日公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专家提建议应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据介绍,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例如在美国,约50%成人对健康信息的理解存在困难;而提高健康素养是加快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卫生相关目标的迫切需要。
为了解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现状,卫生部日前委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在参考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基础上,根据《公告》内容,编写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结合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项目,开展了全国范围的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对象为15~69岁的常住人口,共计调查79542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状况为以下情况:一是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即每100人中不到7人具备健康素养。从健康素养的3方面内容看,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4.97%、6.93%和20.39%。
二是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基本医疗素养次之。根据我国当前的主要卫生问题,就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等5类健康问题相关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我国居民具备相关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29.97%、安全与急救素养18.70%、传染病预防素养15.86%、基本医疗素养7.43%、慢性病预防素养4.66%。
三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域差别。本次调查发现,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9.94%)明显高于农村居民(3.43%)。在地域分布中,东中西部地区在健康素养水平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别为7.03%、7.67%和5.23%。
四是年龄在55~69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调查发现65~69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最低,为3.81%;55~64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次之,为4.69%。老年人是健康的脆弱群体,容易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困扰,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应该给予更多关注,提高他们的自我健康能力,以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五是六项指标的正确回答率低于百分之二十。对71项测评内容总体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6项指标的正确回答率低于20%,分别为:“对四害传播疾病的正确认识”(3.28%)、“对肥胖的正确认识”(7.16%)、“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理解”(13.95%)、“骨折伤员的处置”(17.28%)、“认识药品说明书”(18.70%)、“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18.79%)。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对上述问题普遍存在错误认识,提示在今后推广和普及健康素养工作中,应着重提高居民上述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是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48%,这充分证明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对于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结合新医改工作,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中的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和工作网络,提供规范优质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二是努力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鉴于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特别需要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健康问题,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传播策略,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开展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为目的的健康传播活动,如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竞赛活动;依托“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平台,以学校、厂矿企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室)等为阵地,广泛开展以提高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为目的综合干预活动。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也离不开居民个人的努力。通过开展综合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促使广大城乡居民从自身做起,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提高对健康信息的甄别能力,合理利用身边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提高个人健康素养水平。
三是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建议每3~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同时,在不同地区、针对当地主要卫生问题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专题或应急调查,动态监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努力使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监测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在此基础上,力争将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促进我国卫生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据了解,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2007年,卫生部组织医药卫生领域百余位专家,研讨并界定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2008年1月,卫生部第3号公告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是世界上第一份全面界定公民基本健康素养内容的政府文件。
附件:首次中国居民健康调查报告(封面).pdf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调查报告(正文).pdf
资料链接:
核心指标的分类与定义标准说明
一、健康素养3方面内容和5类健康问题相关素养的划分
本次调查立足于我国国情,依据《公告》内容,将健康素养划分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以及基本技能3方面内容,更加符合从普及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理念并掌握健康技能,最终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针对我国当前的主要健康问题,将健康素养按5类健康问题进行分类,具体为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以及基本医疗。
健康素养的3方面内容和5类健康问题相关健康素养是本次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
二、健康素养标准界定
本次调查问卷基于《公告》,通过Delphi方法经过多次专家咨询和讨论,最终确定71项调查指标。专家认为,本次调查内容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必须理解或掌握的、最基本的健康相关信息。因此,将所有调查问题的正确回答率达到80%及以上作为具备健康素养的标准。
正确回答率低于20%的调查内容与答案要点
问题
答题要点
一、对“四害”传播疾病的正确认识
1.蚊子可以传播疟疾、乙脑;
2.苍蝇可以传播肠道传染病;
3.老鼠可以传播流行性出血热和鼠疫;
4.蟑螂可以传播肠道传染病。
二、对肥胖的正确认识
1.成年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
2.成年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为肥胖。
三、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理解
1.安眠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长期服用安眠药、止痛药具有成瘾性。
四、骨折伤员的处置
1.在对骨折伤员进行急救时,在搬移前应先固定骨折部位,不要在现场进行复位;
2.如果伤势严重,应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五、认识药品说明书
1.标有OTC标志的药物可以按照说明书使用,其它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会识别药品的有效期,超过有效期的药物不能使用。
六、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饮酒的酒精量,成年男性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不超过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