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造句:《雷锋》:还原一个真实的英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04:34
《雷锋》:还原一个真实的英雄

 

    重提雷锋,如同重提遥远的上世纪60年代———有大片的红色,有大段的激情。我们不仅仅是带着怀旧眼光去看一个遥远的背影,雷锋也代表着某种风尚和道德的还原。

    日前,三联书店出版了由师永刚和刘琼雄编著、雷锋生前摄影师张峻任图片主编的《雷锋:1940—1962》(以下简称《雷锋》)。据悉,该书首印的4万册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销售告罄。有评论认为,该书通过以现代眼光对雷锋的全新诠释,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英雄。“雷锋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务农、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师永刚说。《雷锋》的300余张照片中,有近一半是首次公开。 
 

    曾经热情高涨地写作

    据师永刚介绍,雷锋幼年时就跟着六叔祖走街串巷唱皮影戏。“每次校外活动,人们都会看到个子矮矮的雷锋背着一面皮鼓,挺有精神地走在队列中”。

    在《雷锋》一书中,雷锋的小学同学、时任学生会主席的潘春华回忆说,小学的毕业典礼上本来没有雷锋发言,但他还是在全体毕业生面前宣布了一个决定:下乡去当一个新型农民。他是非常有勇气的。

    雷锋曾经透露自己的作家梦。他渴望自己能把“改天换地”的现实用小说形式发表。受高玉宝《半夜鸡叫》启发,雷锋萌生了写作家史的冲动,计划分十章、10万多字写作。某报编辑熊春祜是少数看过“雷锋家史”前两章初稿的人,但这些书稿后来遗失了。

    据介绍,《茵茵》是雷锋按照当年塑造先进人物的写法写成的一篇形式完整的小说。他的新体诗歌《南来的燕子》,写在《治沩工地报》为奖励投稿积极分子而赠送的稿纸上———“南来的燕子啊!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条白银管,灌溉这片肥沃的土地……”在团山湖的8个月时间里,雷锋一共创作了9首长短不一的诗歌。有描述农场收获季节的《南来的燕子啊》,有歌颂领袖、讲述家史和政治学习的《党救了我》、《以革命的名义》等,还有赞美劳动场景的《人定胜天》、《排渍忙》等。

    方寸之间留身影

    据张峻介绍,他搜集到的雷锋生前活动照片共有351张,包括雷锋在故乡的13张照片(含集体合影4张),在武汉、北京、鞍山、抚顺、沈阳、长春、大连等地照相馆拍摄的照片29张(含集体合影7张,双人照4张)。在因宣传需要而摆拍的照片外,也有不少真实再现雷锋“时尚”一面的照片。

    1956年11月,雷锋来到湖南望城县委机关工作。在一张与县委书记张兴玉的合影中,雷锋“把白色衬衣的领子翻到了夹克的外面,口袋里别着钢笔”,师永刚说,“这样的装束在当时很标准”。1958年,雷锋还留下了一张彩色照片:背景是小桥流水,脖子上围着五四青年式的围巾,手里拿着书卷。这是一张人工着色的照片。《雷锋:1940—1962》披露,雷锋在鞍钢时期,曾去商场购置了平生最高档的一套衣服:一件44元的棕黑色的天津公私合营华光皮件厂出品的“光荣花”牌皮夹克,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一双黑色皮鞋,还买了一瓶“友谊牌”雪花膏。

    不曾生长的恋情

    《雷锋日记》曾有一段内心独白:“没有和哪个女同志谈情说爱”。《雷锋》却透露,当年团山湖农场的职工王佩玲,在1997年4月回忆过她和雷锋的交往:“我的日记和雷锋的日记常常交换看,雷锋经常指出我日记中的错别字和病句”,“在生活上,雷锋俨然像个‘大哥哥’,体贴我,照顾我。那段时间,我常常闹病,雷锋就一天三五趟地来看我,送药递茶;有时我晚上到河边洗衣服,他把书本上或报纸上看到的故事讲给我听”。

    雷锋在1962年某一天的日记里写道:“我想:自己年轻,正是增长知识的好时候,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还这样想过:我是在党哺育下长大成人的,婚姻问题用不着自己着忙……”

    当然,在还原雷锋以普通人的过程中,媒体中也出现过虚假的雷锋恋情。对此,《雷锋》一书批评:“‘雷锋的恋人’一度成为媒体的热炒话题,似乎要证明这个伟大的士兵背后一定藏有什么爱情故事,他们在雷锋的恋情隐私上的兴趣超过了年复一年的做好人好事的宣传任务。”

    定格了的背影

    《雷锋》不仅讲述了雷锋生前许多鲜为人知的方面,在包装上也颇具特色。知名设计师陆智昌在书中收录了青年画家钟飚以雷锋为主人公的3幅油画,还有艺术家王能涛的喷绘作品《我爱雷锋》,以及《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Flash作品截图。

    师永刚解释了这种后现代风格的装帧:“我们是想寻找一个符合这个时代气质的雷锋,我们试图用大历史的眼光来看雷锋,我们想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对这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对‘80后’意味着什么”,“雷锋是1960年代主流生活的一个积极参与者,他追求上进、紧跟时代,他高于普通人的地方在于他的完美道德。做好事其实是一件很时尚很酷的事情,就像做志愿者是今天最酷的事情一样。”

    该书最后总结说,“在今天重提雷锋,如同重提遥远的上世纪60年代,有大片的红色,也有大段的激情;而我们今天看雷锋,不仅仅是带着怀旧气质看一个遥远的背影,我们怀念这个人,也不仅仅是怀念历史上的某种风尚,某种想像中的道德以及我们想像中的道德的还原。” (张彦武)

相关稿件

《雷锋1940-1962》:文艺青年雷锋

雷锋传记《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文艺青年雷锋  

当夜校兼职语文教师的雷锋

    在美丽浪漫的团山湖,“下乡知青”雷锋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浪漫的时光。他学会了骑马,并骑着它沿湖边去送信;他成为县里第一个拖拉机手;他在县里的报纸上第一次发表了散文;他开始写小说、诗歌,渴望成为一名记录激情时代的文艺青年;他还和农场的一位女同事发生了一段隐约的朦胧情感……

    团山湖是洞庭湖的尾湖,湖面碧波万顷,纵横六七里,湖草丛生,据说有深达五尺的积肥。1958年2月26日,18岁的雷锋成了这里最早的一批职工,他来这里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开拖拉机。

    团山湖农场空气新鲜,风光秀丽,港汊纵横,水鸟自由地在水边觅食。来到这里参加劳动的共有三百多人,个个都是激情万丈。这些场景,正如一位从50年代走过来的人写的那样:“那时候,人们的表情像黑白电影一样,干净、简单,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当时的生活就是那样的,一想起来心里头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这张是雷锋当夜校兼职语文教师时在照相馆摄影棚照的,背景是小桥流水,他脖子上围着五四青年式的围巾,手里拿着书卷,脚上穿的是黑色皮鞋,嘴唇红红的,一幅浪漫文化人的造型。这似乎可以说明当时的雷锋是一个除了在思想上不落后,在衣着形象上也是颇赶潮流的新工人。当时的彩色照片还不多见,这是一张经过人工着色的照片。

    雷锋是一个顽皮的年轻人。团山湖农场买了两匹马,一匹是大白马,另一匹是小黄马,用来拉犁种旱粮。当时场部在杲山庙里,马厩离庙门口不远,请了个老倌子负责饲养。雷锋是个见了什么都想学学的人,他对骑马发生了兴趣。开始,看马的老人家不许他学,怕摔伤了他。雷锋便趁人不备时偷着骑了一次,结果狠狠地摔了一跤。这件事被告到团支书那里,雷锋向看马的老人家做检讨,说自己学骑马也是想多学一门本事,将来能为国家多做一份贡献——这样的动机,让人无懈可击。

    不久,农场有了拖拉机,两匹马也就“失业”了。农场的年轻人都想学骑马,几个人上去都摔了下来。雷锋又按捺不住,纵身上马,也被当众摔倒在地。不服气的雷锋,发誓一定要学会骑马。于是,他几次三番地去“磨”看马的老人家,求教一些骑马的秘诀。

    终于雷锋知道了应该先和小黄马培养感情,于是他每天带它去吃草饮水、帮它梳毛……雷锋终于学会了骑马,每到下工时间,他就骑着小黄马在湖边散步。

    平时,雷锋依然利用骑马的技能“为人民服务”。团山湖农场共有五个工区,信件和通知都是靠步行传达。雷锋学会骑马后,就把这些活儿包揽了。这段骑马的日子,应该是雷锋最自在、最潇洒的时候吧。

    这一天是1958年3月10日,《治沩工地报》的编辑熊春祜用颇有文学色彩的笔调记录了雷锋学会开拖拉机的情景:

    那天,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嫩草上的露珠晶莹放亮,整个农场沐浴在金色的朝霞里,更显得生机勃勃。听说小雷今天试车,场里的工作人员都跑去看,连炊事员也去了,十多个人排成一线,像为他举行试车典礼似的。车上有两个座位,平时陈师傅坐正位,小雷坐在侧边。今天互换了位置,小雷坐到正位上来了……只见他把右脚往下一踩,拖拉机便突突响了,接着把踏离合器的左脚慢慢抬起,车轮向前滚动,五铧犁后面出现五道弯弯的泥浪。他像第一次驾驭脱缰的野马,心有点慌,机身忽左忽右,后面的泥浪歪歪曲曲,小雷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他定了定神,很快地把住方向盘,拖拉机终于按照他的意图平稳地前进了。

    农场的同志都很高兴,场长李庆发叫伙房加了两个菜,祝贺小雷试车成功。小雷别提有多高兴了,吃饭时还在回味试车的事,同志们给他敬菜,他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连身子也没动一下。大伙见他那副专心致志的样子,差点笑出声来。

    饭后雷锋即向熊春祜请教怎么写文章来记叙今天学会开拖拉机的事情,并连夜赶写出来。在熊春祜的帮助下,文章被送到县级的报纸《望城报》。六天后,3月16日,雷锋写的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就发表出来了,这篇类似于记叙文作业的文章,成为雷锋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我学会开拖拉机了》一文的发表,似乎激发了雷锋的创作梦。在治沩工地中,爱看英雄题材小说的雷锋在和望城县委组织部的彭正元一起散步时,认真地谈起自己的“作家梦”,他希望自己也能把“改天换地”的现实用文艺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

    不久,雷锋又受到高玉宝写作《半夜鸡叫》的启发,也想写一部自己的家史。他甚至进行了初步构思,计划分十章,约写十万多字,并断断续续地写出了两章。熊春祜是少数看过这些初稿的人,但他印象中这些书稿后来被遗失了。《雷锋全集》里收录的《一个孤儿》的自传体小说,或许就是保存下来的其中一些片段。

    雷锋去世后,从他留下的文字的文笔风格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是一个有潜质的文艺爱好者。小学时,雷锋就已经是文艺骨干,能说会唱,喜欢看书,以后还在县报上发表了文章。具有高等小学学历的雷锋,在那个年代也是属于稀罕的“小知识分子”了。这些也是他后来可以有《雷锋日记》遗世的原因吧。雷锋的文采到底如何,不妨看看他在团山湖时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茵茵》。

    《茵茵》是雷锋所写的一篇形式最完整的小说。雷锋还写过几段零散的“小说短章”,只有《茵茵》有头有尾,是创作而不是自述型的写作,这是一篇按照当时流行的塑造先进人物的思路写出来的作品,没有什么文学性可言。

    有趣的倒是这篇歌颂女主人公“茵茵”的小说里,是否隐含了与团山湖时期的雷锋有过一段情感经历的王佩玲的影子呢?——这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另一首写于团山湖的《南来的燕子啊》,是雷锋的一首新体诗歌。雷锋借用与一只燕子的虚拟交流,生动地写出了他所劳动的团山湖发生的积极、可喜的变化。在当时,这种歌颂型的抒情手法极为流行。

南来的燕子啊
(1958年8月1日)

                             南来的燕子啊!
                             新来的候鸟,
                             从北方飞到了南方,
                             轻盈地掠过团山湖的上空,
                             闪着惊异的眼光。
                             我分明听清了呢喃的燕语,
                             像在问:“为什么荒芜的团山湖,
                             今年改变了模样?”
                             ……
                             南来的燕子啊!
                             也许母燕曾向你说过旧时的形象;
                             往日的团山湖——
                             湖草丛生,满目荒凉,
                             洪水一到,一片汪洋,
                             十年前有人三次收款,三饱私囊,
                             围垦团山湖只是一个梦想。
                             如今的团山湖啊——
                             良田万顷,满垄金黄,
                             微风吹过一片稻香。
                             新修的长堤像铁壁铜墙,
                             洪水已再不能称凶逞狂。
                             红旗插在社会主义的农场,
                             到处是谷满仓、鱼满舱,
                             祖国又添了一个“鱼米之乡”。
                             ……
                             南来的燕子啊!
                             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
                             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
                             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条白银管,
                             灌溉这片肥沃的土地,
                             团山湖与乌山对峙,
                             是天生成的一幅屏障。
                             这景象是诗情也是画意,
                             活跃在这诗画般怀抱里的工人,
                             更是些生龙活虎般的健将。
                             南来的燕子啊!
                             你不用再寻旧时代的屋梁,
                             无论你飞到哪里,
                             再也找不着你从前住过的地方。
                             去年这里是荒凉的地方,
                             今年变成了高大的厂房,
                             欢迎你到新的农场宿舍来拜访。
                             但得请你告诉我,
                             你可知道你所飞过的地方,
                             ……
                             新建了多少这样的农场?

    1958年5月,在美国的煽动下,台湾局势紧张起来,接下来几个月,两岸之间不断有大事发生:炮击金门、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中国政府发布《告台湾同胞书》……所有的中国人都关注着台湾。此时正在团山湖农场的雷锋,也呼应祖国热点时事,挥笔写了一首名为《台湾》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宝岛台湾回归的良好愿望。

    这首诗没有公开发表过。

    自1958年春天来到团山湖之后,雷锋一共创作了9首长长短短的诗歌,有描述团山湖收获季节的《南来的燕子啊》,有歌颂领袖、讲述家史和政治学习的《歌颂领袖毛泽东》、《党救了我》、《啄木鸟》、《我的感想》、《以革命的名义》等,还有赞美劳动场景的《人定胜天》、《排渍忙》等。从雷锋的创作可以看出,雷锋一直保持着敏感,虽然他在湖南一隅的农村,却始终不曾落伍过。

    雷锋又是学骑马,又是开拖拉机,又是写散文诗歌,还与农场女工产生了一段感情……这段生活是那么的浪漫激情,可是,这段时间又是那么的短暂——雷锋在团山湖一共只待了8个月的时间。

    在雷锋离开团山湖报名去鞍钢的1个多月后,因为要组建人民公社,农场被撤销,如今,人们也就只能从少数几篇留存的雷锋文章中去想像这个农场当时的情景了。

    (本文摘自《雷锋1940-1962》,师永刚、刘琼雄编著,图片主编:张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3月出版,定价:29.00元。)

 


雷锋传记《雷锋1940-196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由雷锋生前摄影师张峻任图片主编的的《雷锋1940-1962》,首次公开了300多张雷锋照片,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雷锋形象:助人为乐但又追求时尚,爱岗敬业也热爱青春。

雷锋(1940-1962)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名正兴。湖南望城人。(资料照片)

    雷锋(1940-1962)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名正兴。湖南望城人。他的誓言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为集体和人民作了大量好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迹。1962年8月15日因工殉职。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反响,影响了整整几代人。

在望城县县委机关工作时期的雷锋。

    在望城县县委机关工作时期的雷锋。那时雷锋的名字还叫雷正兴。这张照片是从合影中截取出来的。16岁的孤儿雷锋在成为公务员之后,简直把单位当成家一样。一开始,县委办公室只分配他负责打扫县委书记张兴玉的办公室、会议室的卫生和打开水。可是雷锋连同其他办公室和会议室的卫生和打开水全包了不算,还坚持天天打扫办公楼楼上楼下走廊的卫生。

    后来雷锋的工作内容增加了,除了做卫生,还负责机关门卫工作,床铺就在招待所的传达室内。雷锋见到同事总是笑脸相迎,对谁都非常热情,机关里的人都很喜欢他。据同事钟光仁回忆,雷锋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挺逗人喜爱的”。

    公务员雷锋此时最向往的是成为共产党员,根据后来整理的关于雷锋的材料可以看到,雷锋几乎向县委机关的每一个党员咨询过怎样成为党员的事情。

    雷锋很爱看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同时也喜欢看英雄故事、文学名著。根据回忆材料,当时雷锋看的书有:《怎样做一个共青团员》、《毛泽东选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还有《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把一切献给党》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选集》发行不多,不像后来那么普及,一个县也就只有那么一两套,而且通常只在县委书记那里。

“现代化的工人”雷锋

    在化工总厂洗煤车间时,雷锋上下班总是穿着一套工厂发的劳动服和大头鞋,业余时间也还是这种打扮,同事们都劝他去买件流行的皮夹克,雷锋刚开始不同意,后来在几个女老乡的再三鼓动下,雷锋终于去商场里购置了平生最豪华的一整套新衣:一件棕黑色的天津公私合营华光皮件厂出品的“光荣花”牌皮夹克,定价44元人民币,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一双黑色皮鞋,还买了一瓶“友谊牌”雪花膏。在宿舍里,雷锋一穿上新衣服,形象大变,同事们赞不绝口,都说“现代化的工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当夜校兼职语文教师的雷锋

    这张是雷锋当夜校兼职语文教师时在照相馆摄影棚照的,背景是小桥流水,他脖子上围着五四青年式的围巾,手里拿着书卷,脚上穿的是黑色皮鞋,嘴唇红红的,一幅浪漫文化人的造型。这似乎可以说明当时的雷锋是一个除了在思想上不落后,在衣着形象上也是颇赶潮流的新工人。当时的彩色照片还不多见,这是一张经过人工着色的照片。

很时髦的雷锋

    雷锋(前排右一)在望城县当公务员时,与县委书记张兴玉(前排右二)等合影。雷锋把白色衬衣的领子翻到夹克的外面,口袋里别着钢笔,这样的装束在当时是很时髦的。

    雷锋因为跟着县委书记张兴玉做通讯员,得天独厚,比较早地接触到了《毛泽东选集》,并且很认真地读过,这使得他的政治领悟比一些普通干部还要早。

    1957年4月,“整风”运动开始,有群众针对县委书记张兴玉到县委大院游行。雷锋就在门边或窗边当护卫,晚上则和衣睡在书记房间外面的房子里,忠心耿耿,爱憎分明。

雷锋在天安门前停着的一辆摩托车上留影。

    雷锋在天安门前停着的一辆摩托车上留影。他的姿势前倾,车似乎正在飞驰过长安街。雷锋一脸灿烂,坐在摩托车上留影同样是件时髦的事。


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雷锋拉手风琴的照片,他在照片上写下“青春之歌”四个字。

    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雷锋拉手风琴的照片,他在照片上写下“青春之歌”四个字。

行军途中休息时,给大家读报纸

    行军途中休息时,给大家读报纸(根据雷锋《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中“……我自告奋勇要当一名兼职小教员。我教高小语文课和算术课,多数同志反映还好,但有个别同志就是不用心听讲……”补拍的)。

雷锋担任校外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