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锯片生产有限公司:课堂上的朗读--陶年生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43:49
语文课堂要听到读书声,这是一般的教学常识。一堂语文课,没有学生的读书声是不行的;有了学生的读书声,也未必是最好的!过去常说,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听说读写,读,就包含了朗读教学。笔者从事语文教研13年了,以每年听课100多节计算,1000多近2000节的语文课听下来,有着比较成功的朗读教学课真是难得一见。

       说起来,老师都是吃开口饭的,语文老师尤其如此。可是很多语文老师自己的朗读功夫就比较差,不信,请看最近几年由国家语委语用司主办的“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中崭露头角朗诵人才语文学科教师的,很少!语文教师读书不出声是常态现象,这当然跟现代文明社会的提倡有关——尊重他人,静默读书;可是,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古人读书很多时候是一定要发出声音的。我们的汉字其实也要求它的读者发出声音的,汉字本身就有韵律:平上去入四声就很容易让人连说带唱的发出声音来。这样看来,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定要好好学习朗读的。

        教师不会朗读,学生也就难以得到指教,这是我们当下语文教学的一个软肋!

        我想谈的不是教师的朗读水平问题,还是想谈:学生的朗读如何指导的问题,也就是语文的课堂朗读教学问题。

        我非常同意余映潮老师的看法:朗读一定要靠教师指导;朗读是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情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语文实践活动。余老师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强调在语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指导的重要性:“一定要”;第二层是揭示了朗读对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多方位的作用:朗读,可以让学生学会认字释词,可以有其他多种作用。

       常看到语文教师的教案上“一读,感知课文。......二读,感受人物(或其他)......三读,感受音律美(等等)”,也常常在语文课堂上听老师按照“一读二读”来推进课堂流程,其实这些表达、这些构思都是语文朗读教学范畴的东西。有些老师让学生读一遍,问“他读得怎么样?应该怎么读?你试着读一读。(问其他人)他读得是不是比刚才那同学好点?”这样一二三地追问,看起来课堂很热闹,他似乎也在教学生朗读,实则不然,这种语文教学纯粹是一种表演。

       好的朗读教学,第一要任务明确:每次指导学生读书,要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认读,或感知节奏与韵律,或领会情感、或品味意境,不能“一读了之”,要让学生紧扣文本,用他的声音读出作者的感情来、意味来。比如余映潮老师教学生读《夸父逐日》,他要求学生第一次“读”:读出分号、句号来,这实际就是让学生初读感知;他要求学生第二次“读”:读出夸父的雄壮与悲壮来,实际就是让学生领会情感。学生通过这样的读,自我修炼,得到收获。这样的读,才是有效地“读”。

       好的朗读教学,第二要范读准确。有些教师自己读不好,就利用录音磁带来带领学生读书。磁带固然好,可是那是别人对这些文本文字的领悟,不是你作为教师的个性解读,不一定能融入你的情感、不一定能打动学生!况且,有些朗读者也有朗读上的错误被录进了磁带。所以,哪怕你用自己那浓重的方言来读一读课文,带给学生的感受一定是鲜活的。

       好的朗读教学,第三要学有成效。再好的朗读教学,关键是要学生会用。教师总结一些规律性的常识教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归纳自我练习、自我修炼,达到品出意境、发展语感的境界方可。这里,要强调教师的教——教给方法性知识,即一般规律的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