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园二手房:每天一个经典故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1:41:05

21、鹬蚌相争

在一条美丽的大河岸边,一只河蚌正展开蚌壳,懒洋洋地躺在河滩上晒太阳。天气真好啊!天空真蓝啊!河蚌一边享受着,一边注视着远处。这时候,一只鹬鸟,从不远处走来,看见河蚌那鲜嫩的蚌肉,心想:“多么鲜美的蚌肉啊,一定可口极了!”于是走上前去伸嘴要啄河蚌。河蚌意识到危险来临,急忙把蚌壳合上,把鹬鸟的长嘴巴紧紧夹住。鹬鸟用尽了全身力气,可是嘴怎么也拔不出来。河蚌呢,当然也脱不了身,没法回到水里。鹬鸟怎么也拽不出来自己的嘴巴,因为河蚌紧紧夹着不放,它们僵持着。过了好一阵儿,它们都很累了,就吵了起来。鹬鸟憋着气威胁说:“如果你不张开壳子,天气这么热,连续几天不下雨,你没有了水,迟早被晒死。”河蚌也憋着气毫不示弱地对鹬鸟说:“我不张开蚌壳,你就甭想走开,假如我不放你,一天、两天过去了,你不被憋死也要被饿死。咱们等着瞧吧!”鹬鸟想尽办法,用脚踩蚌壳,往石头上摔河蚌,可仍无济于事,河蚌的壳太坚硬了。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互不相让。它们两个死死地纠缠在一起,谁也不肯放过对方。最后,双方筋疲力尽。这时候,恰巧一位老渔翁从这里路过,不费丝毫力气,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住了。

小朋友,当人与人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如果不及早解决,就会两败俱伤,结果让第三方占了便宜。

22、高枕无忧

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孟尝君有一次派他的门客冯谖去薛地收债。冯谖问他:“我收完了债,为您买些什么?”孟尝君答:“你看我缺什么,就买什么吧。”到了薛地,冯谖便把所有的债户都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孟相国知道大家生活困苦,今天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欠他的债不用还了。”说完,便当众烧了债据。债户们都非常高兴,对孟尝君感激不尽。很快,冯谖便回来了。孟尝君问道:“薛地的债都收完了?你为我买了些什么?”冯谖回答说:“都收完了。我想,金银、绸缎、美女您都不缺,惟独缺少‘义’,所以就为您买了‘义’。”孟尝君疑惑不解,冯谖把当众烧掉债据的事说了一遍,孟尝君听了哭笑不得,也没再说什么。过了两年,孟尝君被齐王免了职,回到薛地,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此时他才明白过来,对冯谖说:“你为我买的‘义’,我现在终于见到了。”冯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才能免遭猎人的捕杀。您现在仅有一个洞穴,不能毫无顾虑,还需再造两个洞穴。”后来,冯谖又帮孟尝君出谋划策,使齐国和魏国争相聘用孟尝君。这时,冯谖对孟尝君说:“三个洞穴已挖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高枕无忧”就是把枕头垫得高高地安心睡觉,形容无所顾虑。

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做人要有远见,生活舒适安逸时,要考虑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面对将来的准备。

23、一木难支

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大臣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为所欲为。文武百官们虽然十分憎恨他,但又怕他。当时大臣袁粲和刘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杀死萧道成,但事情泄漏,被萧道成同党们知道了,他们告诉了萧道成。萧道成十分恼怒,立刻派部将率领了很多人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团团围住。袁粲很清楚,自己不论兵力还是财力都不如萧道成,面对强大敌军,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明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即将崩塌的大厦,但为了名誉义节,不得不死守下去。”后来,萧道成的军队攻上城墙,冲进城里。在敌人的刀枪下,袁最勇敢地用身体去掩护他的父亲,这时,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你是我的好儿子!我是个忠臣,你是个孝子,我们即使死了,也死而无愧。”结果他们父子俩都为正义而牺牲了。后人便把袁粲当时所说“我明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即将崩塌的大厦”这句话,引伸成为“一木难支”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到了艰难危急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有时候遇到困难危险,我们需要团结大家的力量,共同面对困难。

24、杞人忧天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杞国有一个人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吃过晚饭以后,他坐在藤椅上乘凉,仰望天空,繁星点点,美丽极了。他想:天上是什么样子呢?我要是能看一看,该多好啊!突然一个念头在脑中闪过,他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可怕了吗?”从此以后,为了这件事他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人变得面黄肌瘦。朋友们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从来没听说天能塌下来,再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又有人说:“天不过是一堆很厚很厚的气体,我们生活的地方,没有一处缺少气体的。你其实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能像那个杞国人一样,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担心忧虑,那样结果只能是既损害身体又浪费时间。

25、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有一个魏国人要出使楚国。楚国在魏国的南面,这个人应该向南走,可是他却让他的车夫赶着车向北行驶。路上,他遇到一位朋友,朋友问他:“你到哪里去?”他回答说:“我要到楚国去。”朋友十分惊讶,忙提醒他说:“你真的要去楚国吗?楚国在魏国的南面,你应当往南走,赶快调转车头吧!”他却不以为然,很自信地说:“我当然要去楚国,你不用担心,我知道方向不对,不过我的马跑得很快!”这位朋友仍然提醒他说:“你走的方向不对,马跑得快有什么用呢?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吗?”他依然很自信地说:“没有关系,我带了足够多的路费,你不用担心。”朋友说:“路费和方向是两码事儿,你的路费多又有什么用呢?你走的路不通往楚国,你越走不是离楚国越远吗?还是往南走吧!”他执迷不悟,仍然不听劝告,坚持说:“我的车夫赶车本领高,是魏国有名的驾车高手。你不用担心,咱们回来见吧!”说完就让车夫赶着马车飞快地走了。他的朋友无可奈何地望着远去的马车,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一个糊涂人啊!楚国在南面,他偏偏往北走,马好、路费多、车夫本领高有什么用呢?结果还不是离楚国越来越远。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啊!”

小朋友,如果我们做事情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正好相反,我们就永远不能达到目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26、矮子看戏

古时候有个小镇,镇上有个小矮人,身高不足三尺,他特别喜欢凑热闹。一天,他在街上闲逛,忽然听到一阵锣鼓声传来,心想:“真热闹,是干什么的?去瞧一瞧!”他顺着声音找去,只见不远处聚集着一群人,不知道里面在干什么,他急忙跑过去看个究竟。小矮人试图进去看一看,可是人太多了,挤也挤不进去。他的个子又太矮了,即使跳起来也看不到里面。“里面干什么呢?里面干什么呢?”他看不到,只好向旁边的人打听。“里面在演戏呢。”一个人回答他说。“是在演戏吗?演戏可真好啊!”小矮人听说在演戏,高兴地跳起来。里面一定很热闹,一会儿传出锣鼓声,一会儿传出喝彩声。小矮人站在外围,听到别人喝彩,他也跟着喝彩,听到别人叫好,他也跟着叫好:“太精彩了,太好看了。”这时,过路的人问小矮人:“喂!戏好看吗?”小矮人认真地回答:“好看!好看!”“你亲眼看到了吗?”那个人又问。小矮人不解地说:“别人都说好看,都在喝彩,当然好看喽!”那个人十分诧异。小矮人根本没有看到里面的情况,也不知道戏演得好不好,而随着别人评论戏的好坏。

小朋友,我们做事情可千万不能像小矮人那样,遇到事情自己要有想法和主张,不能盲目地跟从别人。

27、至死不悟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临江之麋》。说临江有一种鹿叫麋鹿,又叫驼鹿,它们长得十分招人喜欢。 一天,有一个猎人捕到一只小麋鹿,非常高兴,把它带回家养起来。由于它很小,猎人很细心地照顾它,喂它好的草料、清凉的泉水。猎人家里养了一只小狗,它第一次见到小麋鹿狂叫起来,小麋鹿吓得直往猎人身后躲。猎人见了,很生气,对小狗怒声说道:“它是我养的鹿,也是你的新朋友,以后要友好地对待它,知道吗?”从此以后,狗和小鹿和睦相处,经常在一起玩耍,关系十分亲密。猎人看到它们在院子里捉迷藏,心中没了顾忌。小麋鹿渐渐地长大了。它似乎忘记了自己是麋鹿,以为狗真的是同类好友呢。三年过去了,小麋鹿长成一只漂亮的母鹿。一天,它走出猎人家的院子,正巧碰到了一群狗,它还以为它们都是自己的朋友,没有丝毫的警惕,就走过去打招呼:“你们好啊!”这一群狗看到一只鹿走过来,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毫不留情地冲了上去,一阵拳脚相加,小麋鹿不复存在了。小麋鹿“至死不悟”,它到死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小朋友,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遇到事情要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要及时改正。可不能像小麋鹿一样,到死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死的

28、庖丁解牛

一天,一庖丁在街头的肉案上解牛,就是把一头去了皮的牛分割成许多小块儿。只见那个庖丁技术十分高超,几刀就把一头整牛分解成几大块,又几刀把几大块牛肉分解成了一堆小块肉。这时,梁惠王从此经过,见到解牛经过十分诧异,不禁赞叹说:“手法太妙了!真是好刀法!”庖丁听见有人说话,抬起头来,一看是梁惠王,连忙施礼并解释说:“其实,解牛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我从事这一行当已经很多年了,早已熟悉了牛身体的全部结构。在我的眼里,每头牛都长得一样,没有一头牛是完整的。”梁惠王耐心地听着庖丁的介绍,“我每下一刀,都是按照牛身体的结构运刀的。让薄薄的刀刃在牛身体的骨缝中运行,这样就毫无阻挡,既快又省力气。”梁惠王一边听庖丁说,一边不住地点头,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突然注意到刀案上的解牛刀,忙问:“这刀一定也很锋利吧?”庖丁将刀递给梁惠王说:“大王您看,我这把刀已经用了近二十年,解了无数的牛,刀锋依然如新刀一样锋利。”惠王仔细看着刀锋,果然锋利如新。庖丁接着说:“尽管我很熟悉牛身体的结构,但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还是要加倍小心。其实,我做得好不过是时间长,手熟罢了。”

小朋友,庖丁的一番话是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掌握规律和方法,还要经常刻苦练习,才能把事做好。

29、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老人和猴子相处久了,竟然能够交流,彼此能懂对方的意思。平时,这个老人每天早上分别给每只猴子四个橡子,晚上再分给每只猴子四个橡子。几年之后,老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紧,条件大不如从前,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给八个橡子改为每天给七个橡子。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个橡子,你们认为这样好不好?”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有一只小猴子还跳到老人的怀里,吱吱叫个不停,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明白了猴子的意思,连忙改口说:“你们不同意我早上给你们三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橡子已经由三个又变回四个,跟以前一样多,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这句成语告诉我们,有时候,事物的外表或顺序发生了变化,但实质没有变化,千万不要被外表的变化所欺骗。后来人们还用“朝三暮四”这句成语形容变化多,不定性。

小朋友,你们觉得早晨三个晚上四个跟早上四个晚上三个一样吗?是呀,当然一样多啦。三加四和四加三都等于七,这么简单的算术题我们当然会了。但我们对待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就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30、乌鸦和狐狸

乌鸦和狐狸是邻居,它们一个在树杈上搭巢,一个住在树根部的树洞里,平时各忙各的,从不往来。一天,天气很好,乌鸦一大早就出去找食物。今天运气不错,它在路边寻到一块肉。于是,它很满足地飞回来,站在树枝上,准备饱餐一顿。这时,狐狸也起床了。“咕噜噜,咕噜噜”狐狸的肚子唱起歌来。“好饿呀!我必须出去找点食物填饱肚子。”狐狸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走出家门。外面的空气真好,狐狸仰起头深深地吸气。突然,它看到乌鸦正叼着一块肉站在树枝上。看着乌鸦嘴里的那块肉,狐狸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那么一大块肉,吃到嘴里该多香啊!我要是能吃上,该多好!”狐狸心里盘算着,它眼睛一转,立刻摆出一副笑脸,对着乌鸦喊道:“乌鸦大哥,您早啊!”乌鸦叼着肉,向狐狸点了点头。狐狸连忙又说道:“您知道森林里谁唱歌最好听吗?有人说是百灵,我说呀,唱歌最好要数您啦,您的歌声是百鸟中最动听的!”乌鸦听了狐狸的夸奖,打心眼里高兴,忙拍拍翅膀。狐狸看出乌鸦已经上钩,又说:“今天,天气这么好,您唱几句让大家听听吧!”乌鸦真的相信了狐狸的话,张大嘴巴:“哇……”肉掉了下来,狐狸急忙接住,兴冲冲地跑回树洞。乌鸦这才知道上当了。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别人的赞美,要分清是真还是假,不要听到了别人说自己的好话就得意忘形。

31、我不喜欢臭老鼠

战国时代,庄子和惠施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问题,交换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有一次,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知道了,就想到魏国去拜访这位老朋友,向他表示祝贺。魏国一些喜欢背地里说别人坏话的人就对惠施说:“庄子这次来我们魏国,可能别有企图。他可能是要来谋取您的相位,您可要小心啊!”“嗯!他们说得很有道理。”惠施心想。于是他就派了许多士兵,到魏国庄子的住处搜查。士兵们找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找到庄子,想不到,庄子却在第四天早上亲自登门拜访惠施。惠施十分吃惊,心中很不安。“老朋友,你知道南方有一种很珍贵奇异的鸟吗?它由南海飞向北海。在途中,它只在梧桐树上休息;除了竹结的果实外,它绝不吃别的东西;除了甜美的泉水,它绝不喝其他水。正当它悠然自在地飞翔时,地上一只猫头鹰,刚抓了一只臭老鼠,以为它要来抢夺自己的臭老鼠,就抢先地向它攻击!我说惠施啊!你该不会因为做了魏相就来攻击我吧?”庄子说完,就笑着看惠施。惠施一听便知道,庄子根本没把魏相的职位看在眼里,觉得非常惭愧,不好意思地对庄子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让我以酒宴向你赔罪吧!”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用自己狭隘的心理去猜测别人的想法,那样会让人瞧不起的。

32、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求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些,所以比赛结果田忌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路上,他遇到了好友孙膑,就向他诉苦,说了赛马的整个过程。   孙膑说:“你很想赢吗?我可以帮你。”田忌听了很高兴,就问孙膑:“我需要换马吗?”孙膑摇摇头说:“你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我自有办法。”齐威王得胜了,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齐威王很痛快地答应了。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子,齐威王目瞪口呆。比赛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小朋友,孙膑用同样的马匹参加比赛,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这说明,有时办同一件事,用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3、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魏国的太子被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做人质,跟随着一起去的人员中包括魏国有名的忠臣庞恭。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当然不相信!”魏王立刻答道。“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还是不相信。”魏王立刻答道。“那么要是有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还会不相信吗?”庞恭接着问。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三个人这么说,我会相信的。”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上明明是不会出现老虎的,可是只要有三个人这么说,就有可能以讹传讹,最后明明是假的消息,听者却都相信真的有老虎。赵国都城离魏国这么远,您不知道我的真实情况,如果有人评议我而且又不只是三个人的话,希望大王您能明察,千万不要因为很多人都说我的坏话,您就相信是真的。”可是,庞恭走后,由于说他坏话的人很多,魏王忘记了庞恭的劝诫,相信了他们,不再重用庞恭了。

小朋友,“三人成虎”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轻易相信传言,更不能轻易参与传播流言。有时候,虚假的传言会把人们引向错误的方向,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34、农夫和蛇

从前,有位非常善良的农夫。每次遇到别人有困难求他帮助,他总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冷,皑皑白雪覆盖了大地。这天,农夫赶着马车从集市上回来,突然看到路上有一条大花蛇,他担心马不小心踩到蛇,蛇咬伤马腿,就急忙停下车。可是大花蛇并没有走开,他发觉那条蛇似乎走不动了。他小心翼翼地下车,来到蛇的身旁,原来大花蛇冻僵了。善良的农夫想:蛇很怕冷,冬天需要冬眠才能活到第二年,这条蛇如果不及时被救醒,就死定了。想到这些,善良的农夫动了怜爱之心,连忙轻轻地将大花蛇捡起来。这时,大花蛇有了感觉,勉强地睁开眼睛说:“好心的农夫,救救我吧!我又饿又冷,快不行了!”农夫一听更是同情它,于是将蛇放进了怀里。在农夫温暖的怀里,蛇苏醒了,很快恢复了体力。它慢慢地从农夫的怀里钻出来,看见农夫,立刻露出凶恶的目光,说:“你救了我,现在我肚子很饿,你就再帮帮我吧!”说完,吐出长长的芯子,狠狠地咬向农夫……可怜的农夫本是善意,却被原本凶恶的蛇吃掉了。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也不要可怜坏人,做人要善良,但是要分清恶善,千万不要被坏人的假面孔所欺骗。

35、孔融让梨

古时候,我国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孔融。他从小就特别懂事,大人都很喜欢他。他家里有七个兄弟,孔融排行第六,上有五个哥哥,下有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妈妈端来一大盘子梨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吃。梨是妈妈刚刚洗干净的,有大的,有小的,梨皮雪白还沾着水滴。兄弟们一见到梨,都高兴地上前挑大的拿。轮到孔融了,他走到桌子前,不但没挑大的拿,还偏偏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到了很疑惑,以为孔融不喜欢吃梨,就对孔融说:“梨是很有营养的水果,你不喜欢吃吗?你在长身体,不喜欢也要多吃一点。“爸爸,我很喜欢吃梨啊。”孔融认真地回答说。爸爸又问道:“你喜欢吃梨,为什么不拿大的,却偏偏拿一个小的呢?”孔融回答说:“因为我的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爸爸继续问:“弟弟比你小,为什么不把小的留给弟弟吃呢?”孔融说:“因为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当然要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爸爸听了非常高兴,笑着夸奖他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这一年,孔融才四岁。

小朋友,孔融虽然只有四岁,但他就懂得尊长爱幼。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一样呢?在生活中,不能只顾自己,要学会关心爱护周围的人,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36、和平鸽的故事

小朋友,你知道和平鸽的来历吗?那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凶恶的德国侵略军占领了法国。在一个夏天的早晨,法国首都巴黎的一个小楼的楼顶上,爬上来一个男孩。他到楼顶来干什么呢?原来,昨天一只小鸽子飞出去了,可到了晚上还没回来,他心里特别着急!心想:小鸽子是不是没劲儿飞回家了,或者是迷路了?所以,今天一大早他就来到顶楼,仰着脖子向天上看。这时,突然蓝色的天空上出现了一个小白点。他想:一定是我的小鸽子飞回来了!小白点愈来愈近……果真是那只小鸽子!男孩子赶忙拿来一个红布条,站在楼顶上使劲挥动着,好让小鸽子快点认出自己的家。这时,正好有几个德国士兵从小楼前走过,他们认为小男孩是在给游击队发信号,就像一群恶狼一样冲上楼去。小男孩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推下楼,摔死在大街上。可怜的小鸽子也被扎了好几刀,鲜血染红了它雪白的羽毛。小男孩的爷爷悲愤地拿着那只小鸽子,找到了世界著名的大画家毕加索,求他为自己死去的孙子画一幅画。毕加索听了老爷爷的故事,马上拿起笔来,为这个小鸽子画了一幅像,取名为和平鸽。画上的小鸽子展开雪白的翅膀,愉快地飞着,它在告诉我们:人类需要和平,人类痛恨战争。

小朋友,听了和平鸽的故事,我们长大以后,一定要为人类和平贡献力量。

37、小老鼠,敢说不敢做

很久以前,一户人家里有很多老鼠,主人为此十分头疼,于是就养了一只猫来捉老鼠。果然,不久,老鼠减少了许多,主人非常高兴,猫儿也很得意。有一天,老鼠们决定召开全民大会,共同商讨对付那只猫的办法。会上,老鼠们纷纷举手发言。首先是勇士甲站起来发言:“我建议,趁那只猫在追我们时,故意把他引到老鼠夹旁边,让他被老鼠夹夹住,像我们的同胞一样痛苦死去。”勇士乙听了很不以为然,说:“这个办法太危险,万一我们还没跑到老鼠夹边,就先被他吃了怎么办?所以我想还是趁他睡着时,拿火去烧他是最好的办法。”“不,这种办法同样危险。我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趁他睡着时,在他脖子上挂上一个铃铛。这样,以后只要听到铃铛响,我们就赶快逃跑,就再也不会被他抓到。”勇士丙说完,得意地看着大家。老鼠们都非常同意这个办法,纷纷鼓起掌来。“那谁去给那只猫挂上铃铛呢?”老鼠长老问。老鼠们一听都低下了头。“既然没人去,这个建议是你提的,就由你去好了。”勇士丙忙说:“我害怕,我不去!”结果,没有老鼠敢去,所以到现在,那群老鼠仍被那只猫追得死去活来。小老鼠,敢说不敢做,结果跟没说一样!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是口头说而不付诸于行动,事情是永远也做不成的。

38、聪明的王后

一天,国王外出,路上遇到两个农民为了争夺一匹小马驹而吵架。原来一位农民用母马驾车,小马驹跟在后面。另一个农民用两头牛驾车,小马驹淘气,跑到了两头牛中间。赶牛车的农民说马驹是他的牛生下的,应归他所有。赶马车的不服,请国王裁决。国王果断地把小马驹判给了赶牛车的农夫。赶马车的农夫很委屈,他听说王后很聪明,便找王后帮忙。王后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明天国王出巡,你在他经过的路上用鱼网打鱼,要像真的一样。如果国王说,陆地没有鱼,你可以反问他:‘陆地既然没鱼,牛怎么会生出马来呢?’这样,你就赢了,小马驹当然归你所有。但你要记住不要告诉国王这是我出的主意。”
农民按王后教给他的办法实行,果然如王后预料的一摸一样。国王无话可说,很生气地问农夫:“我把马驹判给你,但你必须告诉我是谁教你这么干的。”农夫一时高兴忘了王后的叮嘱,把真相告诉了国王。国王回到宫中对王后说:“你竟然让我当众出丑,我不想再见到你,你回乡下去吧。不过你可以带走你最珍视的东西,算是纪念。”夜里,王后偷偷地给国王下麻醉药,当国王睡熟后,将国王秘密地运回乡下的家。国王终于醒过来了,王后说:“我最珍视的是你,所以把你带回来做纪念,我没有违背你的命令。”国王十分敬佩和感动,于是他们和好如初,国王从此也贤明、仁慈起来。

小朋友,王后运用智慧既帮助了农夫,又使自己解了围。所以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也要尽量动脑筋自己解决。因为你也是聪明的!

39、程门立雪

我国北宋时有个著名的学者名叫杨时。他年轻时非常好学,经常访师拜友,向别人请教问题。寒冬的一天,杨时在学习中遇到了不明白的问题,就和同学游酢一起去向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求教。当他们来到程家时,恰巧老师正在睡午觉。为了不打扰老师,他们就在大门口静静地站立等候。这天,天气很糟,阴沉沉的天空飘起了雪花,雪花落在他们的头上、身上,一丝丝凉意袭来,他们怕吵醒老师,仍不肯进屋,就一直这样站在门外的雪地里。雪越下越大,天也越来越冷,他们的手脚都冻得生疼,可是他们谁也不活动活动,跺跺脚,搓搓手。就这样,他们不知在雪地里站了多长时间。程颐终于醒了。他打开门出来赏雪,却看见两位学生正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都要成雪人了。程颐大吃一惊,问道:“看你们身上和脚下的雪,就知道你们已经来很久了,为什么不进屋呢?”杨时连忙上前施礼,对程颐说明来意,“我们是来老师请教问题的,中午到时您在睡午觉,我们怕吵醒您,没敢进门。”程颐听了大受感动,连忙请二人进屋。二人这才进屋,老师请教问题。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广为传颂。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师长是一种美德,是受到人们赞扬的。我们从小就要尊重老师、尊重长辈。

40、纪昌学箭

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名叫纪昌。他想拜著名的射箭手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对他说:“你先回去练习不眨眼睛的功夫再来跟我学射箭吧!”纪昌听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练习不眨眼睛的功夫。他天天在妻子的织布机前看梭子来回运动。一晃两年过去了,纪昌来到飞卫面前说:“用针尖在我眼前晃动我都不眨一下眼睛。”飞卫说:“仅仅不眨眼睛还不行,你回去继续练习,把小东西看成大东西,然后再来我这里学习射箭吧!你只要下苦功,一定会成功的。”纪昌听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用牛毛系一个小昆虫,整天不停地看着。一晃四年过去了,他已经能把昆虫看成车轮一样大了。于是他拿来弓箭,搭弓射箭,一箭正中小昆虫,牛毛丝毫未断。纪昌又来到飞卫那里,向他讲述了自己练习眼睛的过程。飞卫高兴地对他说:“你已经掌握射箭的基本功夫,我可以教你射箭了。”纪昌跟着老师刻苦学习射箭,两年后,他已经学有所成,不论远近,只要弓箭能射到的地方,他都能射中。后来,纪昌离开老师,参军入伍。他参加很多次战斗,由于箭法神奇,多次立功,因此,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

小朋友,纪昌学箭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本领必须脚踏实地学习基本功,一点一点积累,由简单到复杂,才能进步,最终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