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鹭湖可以进去吗:我在苏州|游山玩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4:43:49
我在苏大读大学四年,现在还要回去再读研三年。对于苏州,我搀和着回忆和最近的体会说点什么吧。
苏州,在上大学之前去春游过一回,跟着妈妈在三八妇女节一起去的,就记得妈妈积极的购买丝绸围巾来着,然后还记得在狮子林的假山洞中竟然还迷了路,最后问了一个在写生的小哥哥才得以转悠出去。那大概是我小学时的事情,记忆模糊。我只因春游本身而激动,没有为苏州而激动。
后来考大学时,已经懂事了,懂得了苏州是天堂城市,离家又不远,于是即使专业很不喜欢,但还是冲着苏州被保送进了苏州大学。记得参加保送面试时,看见了苏大本部的校园,立即被震撼了,我也算见过一些市面的人了,但也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校园(和北大相比相对还是比较小的,但比起大多数校园,规模也算宏伟的了),百年历史的19世纪欧式教堂建筑是教学楼,随处可见的百年香樟得两人围抱才能环绕。阳光下巨大的草坪坐着帅哥美眉。随处鸟语花香。记得大学时说得最多的豪言壮语就是:“等我有钱了,买下这里的一栋房子养老。”
等进来了以后,我果真就在梦寐的红楼——数学楼上课,很多人高中时做的苏州大学版的数学练习册就是以这栋楼作的封面。我高中时拿着那本练习册和同桌两人常感叹:“要是能到这画里的房子上课,就好了!”那时我俩都把这当梦话而已。谁知,梦真能成真。转眼,我就真进去了。可惜,楼是美的,梦是真的,但我的数学是真够烂的,我大学第一学期就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补考。好胜的我那会儿极度失魂落魄,我已经用功了,我还能怎样呢?好在,以后的成绩有了起色,但比起辉煌的高中年代,我只算拥有一个平庸的大学。我就这样默默无闻的在美丽的苏大度过了四年。现在想来:有得有失,因为默默,于是我收获了一种平静的美丽。
那四年,我非常认真的欣赏了自习教室窗外水杉树的四度发芽、茂盛、枯萎、零落;大二时,我和老朱、阿温浪漫的骑着自行车到城西古城墙那边转悠,对着吴宫喜来登感叹着它的昂贵,然后还在偶然中逛了唐寅故居;大三时,作为东道主带着高中老友逛拙政园,细品每一处细节,至今难忘那雕花木门上栩栩如生的顽童图。在苏州玩的是意境,赏的是细节。就如大四时 终于占着老朱把腿崴掉的光(她报名参加的旅游,但在当天清晨把脚扭了,于是我临时替补,揩了她的油)去了同里水乡那次,我发现,只有那些能静下来看那些河畔人家悠闲的日常生活的旅人,才能体会到水乡的美,很多人去了就是说失望,也有很多人却想就在那里住下来,关键还是看你想要什么了。
总结一下,苏州的美,没有北京的帝王之气,恢宏壮阔;不像西安、南京那类古都的苍凉厚重;即使同为天堂,却也不似杭州来的开阔。总感觉苏州密密昃昃的,河是小小细细的,房子是紧密挨着的,连他们说话都是软软糯糯的,男孩说苏州话甚至有点娘娘腔(别打我,个人观点而已),可是,来了这里,就让人不想走了,就想找到地方住下来了,再也不走了。至少我大四毕业没能留下来,遗憾了很久。
然后说说苏州人。我曾经听一个苏州人说过一句笑话讽刺上海人的傲慢:“很多上海人清明都会到苏州扫墓,每次来都会说:‘到乡乌瓷’(到乡下去)!”显然苏州人是不满意上海人的这种说法的,不过要知道,在上海人眼里,有些地方连“乡下”的资格都没有。其实,江南这边的人有种口碑不太好,那就是:“排外”的心理都或多或少。作为一个准江南人,我说这一点也是比较客观的。在上海、苏锡常,打扮老土的外地人常会被赠送很多对儿“白眼”和很多句“乡乌宁(乡下人)”。其中,当地的中年妇女最甚,记得大一时和同学逛观前街上的小商品市场,被那里的中年女店主(不是同一家)骂过几回之后,就会绕着有中年女店员在的小店了,其实我们什么也没做,往往只是坎个价而已,你想啊,我们几个少不谙事不到20岁的小姑娘坎价能有多狠?就算狠点,也不至于连讽带骂吧,好在苏州话不硬,否则我们真得哭了。但慢慢的也就习惯了、释然了:这边的人吵成什么样话也脏不到哪去;恨到什么样也不会动手打人——在这边生活安全系数很高的。于是同学们还是纷纷想留在苏州,我也不例外,可惜苏州人民不留我,我还是卷了铺盖会常了。我也有骨气,常州比苏州是不如,但也差不了太多。回去了我还是东道呢!可能常州比起苏州名气小了太多,排外的情况也就轻了很多,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全家随工厂来到常州定居,已足足二十载了,现在更以常州人自居,关键在于常州人都把我当自己人了。可我又快要走了,去那个还未接纳我的苏州去了。补说一句,年轻的苏州人已经有了开阔的世界观,年轻人一般不排外,但苏州本地姑娘还是会优先考虑本地男人嫁掉,呵呵。
记得大学毕业时,特别不舍得离开苏州;现在要离开常州去苏州了,尤其家还在常州,我又特别不舍得常州了。虽然特别近,动车才只要40分钟,我一篇小小说才刚看完,就到家了。可还是发现我越来越舍不得这个小小的常州了。
跑题了,真不好意思。多年后再回苏州,感觉古城区变化不大(苏州市政府也不让她变化),园区则扩大到令人惊讶,原来偏僻的小镇现在都划归园区,从一个同学工作的园区二中到市中心要坐公交车1个钟头,而那小镇上的房价已经涨到5500,和我们常州市中心房价差不多了。发展真得很快。不过对高楼大厦我没有一点归属感,我惦念的还是那里斑驳的老砖墙。这次回去暂时还没有时间细细欣赏,我想,来日方长……